第92章 第六十二章

书名:白话中国史 作者:吕思勉 本章字数:1799 下载APP
中国文化之演进及其未来
古语说:殷忧所以启圣,多难所以兴邦。国家如此,民族亦然。复兴民族,不是虚之气所能济事的。我们既要复兴民族,就得深切认识:现在民族的病根在哪里?我们不该自讳,中国所最缺乏的是科学。在中国人的意思,或者以为人和人的关系,弄明白了,对于物的措置,自然不成问题。而不知受了物质方面的牵制,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不能尽善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然生产之法不精,防患之法不周,不能战胜天然的灾害,何法使之仓廪实、衣食足呢?所以中国今日,对于西洋人的科学方法,是应该无条件接受,迎头赶上去的。
中国文化的演进
中国的文化,是怎样演进的呢?中国古代的文化,是以农业社会的文化,为其根柢的。其对内对外,都极和平。这就是孔子所谓大同世界。同时,我们因立国大陆,对四围民族的斗争,极其剧烈,所以我民族又发达了武德,看古人多少慷慨激昂的举动,就可以知道。同时,我国因所处环境的优良,和我国民族天才的卓越,又发达了高深的学术。至周秦之际,诸子百家,争奇竞秀,而达于极点。这是我国固有的文化。秦汉以后,我国和异族接触更多。异族的文化有能够裨益我们的,我们也都把他吸收着。其中关系最大的,尤其要推印度,从南北朝到隋唐,正是我国努力吸收印度文化的时代。到宋朝以后,我国的旧文化,就要和印度输入的文化相调和,而别生一种新文化了。宋学的精微奥妙之处,确能吸收佛学之长,而其切于民生日用,则仍不失我国固有文化的特色。
中西文化的比较
我国现在的文化,比起西洋来,似乎自愧弗如了。然而西洋文化之所长,只是自然科学的发达;他们现在的社会科学,固然也极精深,然而都是自然科学发达了,借用其研究方法的。所以说到根本,西洋近来的发达,还是受科学之赐。而自然科学的发达,乃是特殊的环境使然,并不是在先天上,他们有什么特长。这话怎说呢?科学在粗浅之处,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懂得的;所争的,只是发达与不发达。欧洲的海岸线,是很曲折的,因此他们长于航海,海外的贸易就兴盛。输出之物,求过于供,就不得不想到用机器代人力。机器的使用广了,自然研究的人多,研究的人多,发明就多了。所以我们现在,似乎比西洋人落后了许多,而推其相异之由,实在只差得初的一步。迎头赶上,决不是难事。
中国最缺乏的是科学
古语说:殷忧所以启圣,多难所以兴邦。国家如此,民族亦然。历史上的事实,证明我们着着成功。短时间的挫折怕什么?我们便该鼓起民族复兴的勇气。
但是复兴民族,不是虚之气所能济事的。我们既要复兴民族,就得深切认识:现在民族的病根在哪里?是怎样的病情?病状既明,然后从根本上施以救治。
民族的特征,既是文化;那我们的文化,自然总有缺点的。我们不该自讳。然则中国文化的劣点,到底在哪里呢?中国人是注重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所以自古以来,所苦心研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其于实际的应付,则注重于治人。西洋人所注重的,是人与物的关系。苦心研究,专想阐明事物的真相,求得其不变的法则。因此上发明了科学,及其实际的应付,则注重于治法。人是较为活动的,物是较为呆板的。中国人以为呆板之物,生不出什么问题来,不肯用心去研究,所以不会发明科学。西方人则习惯于研究“物”。其治社会科学,分明所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人所做出来的事情;然而亦想以研究“物”的方法行之,于纷纭蕃变的人事中,求得其不易的定则。二者可谓各有所偏。物,诚然是呆板的,不会有意与人为难。然而对于物的性质不明白,因而驾驭物的方法不尽善,则这呆板之物,已尽足做人类发展的障碍了。在中国人的意思,或者以为人和人的关系,弄明白了,对于物的措置,自然不成问题。而不知受了物质方面的牵制,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不能尽善的。譬如老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然生产之法不精,防患之法不周,不能战胜天然的灾害,何法使之仓廪实、衣食足呢?
如此,中国民族和西洋各民族的异同优劣,就可以了然;而中国民族复兴所应取的途径,也就可以不烦言而解了。中国所最缺乏的是科学。唯其有科学,对付起“物”来,事前才算得定;而办理的手续,也可以一无错误;工力才可简省;而任何浩大的工程,亦都可以举办。人类制伏自然,利用自然之力才强。制伏自然、利用自然之力强了,供给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才无所欠缺。所以中国今日,对于西洋人的科学方法,是应该无条件接受,迎头赶上去的。(《中国民族演进史》,第185—1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