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八章

书名:抗逆力 作者:邹建章 本章字数:4538 下载APP
保持一个好心态,每一天的生活都会是晴天
积极把握抗逆力的三大要素
国际抗逆力研究计划IRRP(The 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Research Project)多年来一直都强调对青少年学生抗逆力的培养,研究人员会教授学生一些方法,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我有”(I have)、“我是”(I am)和“我能”(I can)的策略,这三者是抗逆力的3I结构。
“我有”是指帮助学生去主动挖掘自己所拥有的外在支持与资源,从而提升个人的安全感和受保护的感觉。这是个人的外部支持因素,主要包含了家庭成员、朋友、同事、同学和老师,乔布斯从小就很内向,没有什么朋友,但是他的继父却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和支持,充分尊重他的兴趣爱好;比尔·盖茨很小就喜欢读书,他的小学老师一直都在鼓励盖茨多进行阅读,并且经常为他提供各种好的建议和好的书籍;贝索斯在创业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但是他的妻子一直都伴随左右,是丈夫最坚定的支持者。当人们身边拥有各种支持者的时候,就可以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资源,可以获得更多外在的力量。
“我是”是指帮助学生发现个人的感觉、态度及信念等内在力量。这是个体的内在优势因素,意味着个人不放弃自我,对自己保持充分的信任;意味着能够坦然面对困难和挫折,以更加豁达的、淡然的心态面对生活;意味着不沉溺于过去,而是踏踏实实地把握当下;意味着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以及内心深处的恐慌。“我是”代表的是内在的素质,代表了个人能够应对危机以及解决问题的精神力量。
著名的企业家埃隆·马斯克非常自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都会告诫自己和下属,“这些问题并不值得焦虑,总会找到解决的方法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有这样一句名言:“即使把我的衣服脱光,再放到杳无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他一生经历多次挫折,而每一次都能够顺利克服,依靠的就是无与伦比的自信和乐观。当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和内在素质足够强大时,就有了强大的抗压能力,就有了在挫折和失败中迅速崛起的勇气和基础。
“我能”是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个体的人际技巧和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类似于创造力、恒心、幽默、沟通能力等。这是个体的效能因素,比如很多人平时能够寻求合作与帮助,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个人的办事效率和效能。同时他们还具有自我调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主动寻找释放心理压力的方式,缓解自己遭遇的压力。
这三种策略其实就是三个重要课程,三个课程的侧重点都不一样,但都是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然后注重教育的发展性和循序渐进,确保学生可以随着课程的推进而慢慢掌握抗逆力的相关知识、技巧,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结构包含了生活技能、合作方式、沟通技巧、情绪管理、自我减压、应对冲突、拒绝他人、赞美和肯定、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监督,了解学生反馈的相关情况,比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体验和感悟,然后研究人员会针对这些知识和经验进行整理,将这些转化为学生内在抗逆力因素。
其实3I结构对应的就是抗逆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归属感、乐观感、效能感。这三个要素是构成抗逆力的主要部分,或者说抗逆力的存在就是建立在这三个要素之上的。
“我有”体现的是一种归属感,包括家庭中的归属感、学校中的归属感、社区中的归属感、团队中的归属感。当一个人在周围的环境或者群体中获得更多的认同时,就可以吸收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力量,或者说可以从外部获得更多发展资源。这些资源和力量足以让人们在逆境中保持更稳定的心态以及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是”体现出的是乐观感,一般来说,积极向上的人往往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对生活有着更为积极的看法,尤其是对于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不愉快的事情,更是以一种乐观心态对待,在他们看来,这些挫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也不完全是个人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相反的,每一次的失败、挫折,每一个遇到的困难,最终都会成为历练人心的重要因素。
“我能”对应的是效能感,效能感越强的人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掌控程度越高,他们懂得如何以高效能的方式应对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困难。比如处理好人际关系,拓展自己的交际圈,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确保自己可以获得更多人的支持。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够体现出抗逆力的强弱,毕竟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那么承受能力和抗逆力也必定更强。抗逆力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效能越高的人,在克服问题方面越有优势。
以上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抗逆力的基本框架,它们也成了培养和提升抗逆力的关键要素,任何人想要让自己的抗逆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上,都可以从这三个因素入手,寻求合理的、正确的培养方式。
环境很重要,积极构建家庭抗逆力和学校抗逆力
后现代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问题往往存在于语言中,并非个体本身。简单来说,当人们认为某个人身上具有一些问题时,也许只是周边环境与社会关系影响下产生的某一种结果,社会互动内化和体验往往会产生这些问题。
比如有些青少年身上存在逃避上学的问题,有些人厌倦工作,这些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而是因为周围的人觉得这种行为是一个问题,当人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行为与周围的人的意识观念相冲突,或者这些行为突破了传统模式,以至于人们觉得这些行为破坏了规则。在面对某些人“与众不同的行为”时,周围的很多人可能会缺乏承受力和接受能力,他们无法容忍这些行为。可以说,抗逆力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因此打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对抗逆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因此面对那些抗压行为有问题的人,周围的人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他们需要积极引导对方建立正确的抗压模式、抗逆行为,周围的人必须对他们进行更为积极的引导,要主动挖掘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需求,然后建立起更强有力的联结。另一方面,周围的人要想办法提升自己的抗逆力,这是构建良好生活环境的关键。
其中,家庭是个体抗逆力建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在保护因子,因此家长必须做好亲子教育工作,同时鼓励对方与家人产生更密切的交往和互动,强化他们与亲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结,这样就可以提升家庭的抗逆力。
而家庭抗逆力的提升方式多种多样,比如促进家庭内部的互动,整个家庭应该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经常分享各自的信息和观点,同时在沟通中保持宽容、和谐,允许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如此,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帮互助。事实上,这里提到的家庭还可以适当进行延展,由于家庭关系往往需要建立在宗族关系之上,因此在打造和谐家庭关系的时候,需要注意与亲戚之间进行互动,确保家庭与家族关系的平衡。
打造家庭抗逆力还需要建立家庭仪式感,这是给予人们“家”的感觉的重要形式,许多人之所以缺乏抗逆力,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从家庭中获得足够的支持,而整个家庭也没有保持一个和谐的、平衡的状态。
一般来说,家庭仪式感的建立非常简单,比如记得每一个成员的出生日期,然后准时举办生日宴会,或者记得结婚周年纪念日,经常举办家庭宴会,或者大家一起准备年夜饭,一起庆祝孩子考上好的学校。对于一些重要的家庭活动和特殊事件,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这样就会让大家觉得这还是一个完整的、有爱的家庭,就会让家庭成员感受到家庭的温度。为了促进家庭内部的交流,家庭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一些休闲活动,通过休闲活动来缓解家庭的压力,同时促进家庭能量的再生、维持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家庭财务是一个维持家庭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家庭内部必须拥有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系统,而且必须对各项开支做出一个明确的规定,所有人对于金钱的使用都应该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并且要确保各项开支能够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能够让家庭成员感到愉悦。
提升家庭抗逆力的关键就在于打造一个更为完整的家庭,在于提供更多的关怀与支持,缺少关怀的环境是难以帮助人们提升自己的抗逆力的。调查人员曾经发现,那些抗逆力很强的人大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或者说他们能够从家庭中感受到爱意和关怀,这就使得他们在面临挫折的时候,能够借助家庭的支持获得更强的自信和更为强大的支撑力。
有个商人由于投资失败,一夜之间亏损了数千万元,当他变卖厂房和机器之后,仍旧欠下数百万元的欠款,这让他感到绝望。在卖掉厂房当天,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结果发现妻子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一顿生日晚餐,而不满5岁的儿子更是拿着自己画了好几天的一幅画送给父亲当生日礼物。在感受到家庭浓浓的爱意后,他一下子就获得了更多的力量,并且下定决心一定要重新振作。两年之后,他终于东山再起,开了一家木材加工厂,还顺利偿还了所有的债务。
除了提升家庭抗逆力之外,还需要提升学校抗逆力,而学校抗逆力的培养与家庭抗逆力相似,同样来自于关怀与支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们通常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在乎学生是否认真听话,却忽略了心理教育和心灵慰藉。如果学校和老师能够更多地关爱学生的身心,注重心灵和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更为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而更加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让学生变得更为坚强。
坚强的人格培养是学校抗逆力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建构学校抗逆力文化环境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形成一个坚强的人格往往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培养。首先是承诺,承诺是一个人应对生活挑战的基本素养,当个体承诺要做某事或者做出某种改变的时候,能够全身心投入进去,积极探索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而不是在困难到来的时候选择逃避和放弃。当一个人能够看重自己的承诺时,往往可以很好地践行承诺,推动自己完成使命。
其次是控制,控制是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主要表现,当面对不利环境时,个体会产生更加积极乐观的信念,并主张通过强有力的行动来改变事态发展。拥有控制力的人会努力对相关事件施加必要的影响,而不是被动地成为环境的牺牲品。
最后一个是挑战,挑战的信念和意识往往在于人们会将变化和困难当成生活常态,当作一次促进个人成长的机会。正因为抱有这样的信念,他们会改变过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主动从积极的和消极的经验中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勇气。
人们的性格往往形成于青少年时期,而学校恰恰是青少年时期的一个重要保护因素,可以说,学校抗逆力文化环境的建构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当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保护性的成长环境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抗逆力。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合理的环境应该是家庭与学校的积极配合,家庭应该与学校进行互动,共同制定教育的策略,家庭不能将所有责任推给学校,学校也不能将责任推到家庭中,两者只有形成合作默契,才真正可以为人们提供更良好的成长环境。
注重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合群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人们不用思考就表现出对群体的渴望,这种群体倾向来源于人类的进化。由于个体的能力非常有限,单个体的人根本没有办法在远古时代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生存下去,最好的方式就是抱团取暖,尽可能和更多的同类组成团队,这样才能增加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的机会,因此个体生存模式会不断趋向于群体生存模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