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社交的根本,是不断提升自己
社交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相互吸引的活动,谁的能力更大,谁的价值更高,谁在社交活动中就更加受欢迎,正因为如此,一个人唯有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同和关注。
打造四种角色:专家、明星、节点、助理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而且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在家扮演的是父亲母亲或者儿子女儿的角色,在公司里扮演的是领导或者员工的角色,在同学和朋友中扮演的是朋友的角色,在学校里可能是教授的角色,在写作领域是作家的角色,不同的场合下,每个人的角色都会出现变动。而无论面对什么情况,人们都要忠于自己的角色,这是处理彼此关系的基本,也是维持人际关系和谐的关键。
除了扮演好角色之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给自己进行差异化定位,许多人可能没有细想过这样的问题,你能给他人带来什么?你给他人带来的价值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你给人的形象是怎样的,你的形象和他人的形象有什么区别,你们的个人品牌是否不同?不同的价值定位、不同的角色定位往往会带来不同的影响,而选择一个与众不同且适合自己的定位,无疑会让自己掌握更大的优势。
如果单纯地讨论社交,那么想要确保社交关系更加稳固、深入,或者想要打造一种深度社交的关系,那么就要重点打造以下4种角色,它们是确保彼此之间关系有更深突破的保障。
——专家
专家是指在社交圈中掌握知识、信息、资源的人,这些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社交圈的贡献最大。如果按照二八原则来说,那么20%的专家能够做出80%的贡献,他们在社交圈里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也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其他人也乐于依赖专家。
通常来说,专家知识渊博,掌握更多的信息,他们可以为其他人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建议,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困惑和疑难杂症。专家还拥有丰富的资源,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显得游刃有余,能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很多人都愿意向他们讨教。换句话说,专家本身就具备了为他人提供价值的能力,他们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般来说,在社交圈中,专家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是最大的依靠之一,因此他们会主动加深交流,以期获得更多的帮助。
——节点
节点是指那些能够将不同的人连接在一起的人,比如将群体内不很熟识的人,群体内和群体外的人连接在一起。事实上,在弱关系的社交圈内,不可能任意两个人都是好朋友,因此想要让相对陌生的人有更强的联系,就需要一个节点来强化这种关系。这种人通常是社交圈里的黏合剂,他们具备一种凝聚力,或者具备将不同类型、不同社交圈的人联系在一起的能力和魅力。
在一个新成立的社交圈内,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需要节点精心梳理和连接,他们可能是整个人际网络的发起人,能够和群体内的其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与此同时,这一类人具有广阔的人际圈,在社交中非常受欢迎,而且常常不可或缺。
担任节点角色的人往往涉足很多领域,这样他们才能在不同社交圈里从容出入,比如有的人在房地产中做生意,又对电子商务有所涉猎,平时还非常喜欢写作,是作家协会的会员,由于自己名下有一大片葡萄园,所以他加入了果业协会,在这个时候他就同时涉足了地产、电子商务、写作以及果业等多个领域,认识的人自然也就更多,这个时候他就具备将不同领域内的人连接在一起的能力。
担任节点角色的人能够发现他人身上的潜力和多种可能性,他们善于挖掘他人身上的优势并以此赢得对方的认同,比如人们常常会觉得甲太过于小气,乙性格懦弱,丙的工作效率太低,丁的脾气非常暴躁,但是担任节点的人却认为甲非常节俭,乙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丙做事非常仔细认真,丁为人直爽且非常值得深交。担任节点的人总是会发现他人身上好的一面,这就使得他们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他人更愿意与之深入交流。
——“明星”
“明星”是社交圈里的风云人物,他们未必能够帮助到其他人,未必会给圈子做出贡献,但他们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这源于出色的表达能力,这些人总是能够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示出来,他们善于推销自己,并且有办法让他人信服。
一般来说,“明星”是社交圈里的演说高手,他们非常善于运用情绪和情感来引导别人,可以动用情感的武器说服别人,这些表现使得他们具备了非常独特的魅力。
“明星”可以轻易影响其他人,他们会让其他人相信自己的观点,赞同自己的立场,因此“明星”往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只要他们出现在其他人面前,必定会有很多人愿意与之交流,而他们只要运用语言和情感的武器稍加引导,就能够将话题继续深入下去。
——助理
助理是社交圈里提供服务的人,这一类人比较热心,喜欢帮助他人,而且任劳任怨,不会要求获得什么报酬。虽然他们的知识量有限,能力也不算很高,资源掌握也不富足,但是他们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能够连接不同的人。在一些中低端的社交圈里,有些人乐于充当助理的角色,但是在很多高端社交网络中,人们可能不愿意担任这一角色。比如很多大企业家准备举办一次饭局,这个时候发起者会安排自己的秘书去邀请其他人,做一些协调性的服务工作,而这个秘书本质上并不属于企业家社交群。
在社交网络中,助理的地位相对较低,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受欢迎和认可,相反地,许多时候人们需要通过助理来了解更多的信息,或者需要依靠助理来联系他人,因此助理实际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单位管理层的秘书往往就扮演着助理的角色,而他们虽然没有任何实权,很多人却希望与之结交以接近管理层。
以上4种角色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性格进行选择,如果知识渊博、社会资源丰富,那么可以成为专家,主动分享自己掌握的信息。如果性格偏于外向,具有宽容心,人缘很好,那么适合做节点,成为信息枢纽和人际连接点。如果口才出众,且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那么适合成为“明星”。如果为人热心勤快,那么适合担任助理角色。如果暂时认为自己达不到以上要求,那么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或者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为之努力。
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信息是社交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信息充分的人,更容易掌握社交的主动权,也更容易将社交推向更深的层次,而在所有的信息中,有关社交对象的信息非常重要,人们应该想方设法加以了解,包括对方的个性、学历、工作经历、喜好、生活习惯,都要尽可能充分地掌握相关信息,并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备的资料库。而这些信息的搜集有时候需要通过明察暗访,有时候则需要通过具体的社交活动来进行。
一般来说,一个擅长社交的人,一个善于进行深度社交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会在短时间内对社交对象进行扫描,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兴趣爱好、生活模式,他们会从对方的神态、表情、情绪变化、肢体动作上感知对方内心的想法,了解对方在社交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保证对话能够更加和谐、深入。
如果让人们谈论一下自己对商店里的售货员有什么感觉,恐怕多数人都会这么说:“老套、烦琐、口才很好但喋喋不休。”又或者会觉得所有的销售员都是千篇一律且缺乏技巧的人,但实际上如果人们真的回过头来想一想,恐怕就会对售货员的形象有所改观。
比如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售货员通常会从旁仔细观察每一个顾客进店后的反应,观察他们对什么衣服感兴趣。这种观察不仅仅在于对他人谈话的关注,还在于对他人肢体语言的分析。
其实在介绍某款产品时,对方的眼神是否正在慢慢离开视线范围,他们的身体是否稍稍侧转,对方是否一直摇头,或者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表情,是否频繁地看自己的手机或者手表,是否漫无目的地在商店里扫视。有经验的售货员会通过顾客的肢体语言来解读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是否对产品感兴趣。
售货员之所以可以出色地完成销售任务,之所以可以和各种各样的陌生人进行畅快地交流,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社交活动中具备出色的观察能力,而正是这种观察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交对象的相关信息,了解对方的需求,并且尽量避免进入一些禁区和雷区,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观察能力是社交活动中一项重要的技能,也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考虑到如今社交活动变得日益频繁,人们需要更大的把握来吸引其他人的关注,需要尽量想办法建立起稳定的联系。比如很多出色的社交人士常常会进入高层社会,事实上这些人可能没有强大的背景和资源,没有惊人的财富,也没有强大的权力,但他们依靠出色的观察能力可以有效了解每一个人的特点,了解每一个人的需求,因此他们懂得如何说服和影响他人。
众所周知,大画家毕加索有一个理发师朋友,而这个理发师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既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也没有什么惊人的财富,更缺乏创作的艺术细胞,他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但正是这样一位普通人,却获得了大画家的信任,并且跟着毕加索出入上流社会。
虽然有传言说,某个下雨天,他送给毕加索一把伞,但他们显然不是因为此事而成为好朋友。事实上,作为一个理发师,他每天都会接待各种各样的人,加上自己工作中服务于人的特点,使得他懂得察言观色,懂得去挖掘每一个人的心思,也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对每一种人可能都了如指掌。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比其他人更加知道如何同毕加索交流,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在想些什么,需要做些什么。
心理学家曾经对一些号称社交达人的人进行分析,发现他们所谓的社交天赋并不存在,有些人只是性格更加外向,更加讨人喜欢而已。但这并不算是什么天赋,他们受欢迎的真正原因是拥有出色的观察能力,或者说只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锻炼并提升了自己的社交技能。其中观察能力是他们重点学习的一项技能。在许多企业中,管理者要求员工必须掌握观察的技巧,必须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懂得如何去解读他人的言行举止。
这种锻炼往往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培养感知器官的感知能力,另一个是养成良好的观察态度。
锻炼自己的感知器官,了解自己的感觉方向,是打造强大的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人们在观察和接收周围以及社交对象的相关信息时,会应用到各种感知器官,比如眼睛、耳朵、手脚、鼻子,其中眼睛和耳朵的感知能力锻炼非常重要。人们常常会觉得眼睛不用锻炼也能观察,耳朵只要不聋的话,就可听见声音,根本没有什么可锻炼的。但事实上,出色的观察者能够快速发现那些重要的信息,并且存储起来,而多数人可能只是一眼带过,或者左耳进右耳出。因此人们应该懂得提升自己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留心一些重要的细节并快速记住。
相比于技能的提升,态度可能更加重要,许多人之所以难以在社交中掌握重要的信息,就是因为态度不端正,并不觉得有什么内容和信息需要特别关注,平时也没有太强烈的观察意识,经常错过一些关键信息,或者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忽略他人提示的一些重要内容,而这种忽略和遗漏往往会引发对方的不满,也会让自己错过深入交流的机会。人们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就可以搜集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了解自我,提升自己的内求和价值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层次往往决定了他在社会和社交中所处的层次。人们通常只能和同一层次的人生活在一个圈子里,至少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这样的。在很多时候,为了打破自身社交的局限性,人们会想方设法结交更多的人,来拓展自己的朋友圈,但是却忽略了提升和拓展朋友圈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升自己。
想要让自己融入到更高层的社会中,想要接触更多高层社会的人,这里涉及两个概念:“外求”和“内求”。外求就是对资源、渠道、关系的追求或者请求,这也是人们在提升社交水平时更为看重的一点,可以说在多数人的社交思维中,想办法结识更多有价值的人,结识更多能力出众、地位很高的人,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不过“外求”通常会涉及利益的交换,简单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作为交换,那么别人未必会把资源出让,未必会愿意帮忙。所以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自己必须变得更有价值。这样一来,根源又回到了“内求”上,而所谓内求就是将精力集中在自己应该去做或者想要做的事情上,然后尽可能实现自身优势和价值的最大化,确保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相比于外求,内求更加符合一个人的社交期待,也更能满足人们深入交流的需求和愿望。
内求的一种形式就是内化,这样的行为不仅仅存在于社交生活中,可以说从出生起每一次的成长就是一次内化的过程。当人们尚在婴儿时期,很容易哭闹,此时外部力量的介入(抚慰)会帮助婴儿消除这种行为。一般来说,这种现象会反反复复出现多次,因为婴儿缺乏内化和自控的能力,但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当他们接触到了更多健康的优质的人际关系,他们从内心就会形成一种自我解除压力、自我调节、自我安抚的能力,这个时候可以说人们实现了内化。
整个内化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自我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人们为了迎合社会发展,迎合环境变化,迎合他人的需求,而给自己制订更为严格的成长要求。而内求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是做个有技能的人,而技能的范畴很广,写作、弹琴、画画、修理、水电安装、装修、炒股、驾驶、滑雪、烹饪等都是技能,任何人都需要掌握至少一项技能,这是维持人际关系的基础。有了技能,就可能在社交中找到共同的话题或者可以满足他人的需求。如果一个人一无所长,或者说没有什么能力是特别出众的,那么整体上就平庸而缺乏闪光点,这样的状态很难吸引他人的关注。
其次要注意培养社交中的能量管理技能,人们都会倾向于和能量级更高的人做朋友,从而获取更多的能量,与此同时,人们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交价值,也需要提升自己的能量。提升能量主要是从物质、心智、心灵、情感四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如果这几个能量点不够出色,整个谈话的影响力就比较弱。所以一个人要么具有强大的物质资源,要么具备强大的心智,要么具备强大的心灵,要么具备强大的情感支配能力,否则就无法让自己成为能量四射的人,也无法应对社交生活中的压力和消耗。
再者,强链接管理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有着不同的效果,通常人们应该选择那些与家人、朋友和谐相处的人做朋友,应该和那些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人交流,因为只有和这一类人交往,才更有机会获得对方的认同。强链接管理需要强大的选择和分析能力,把握这些能力,就可以选择更多适合交往的人。
内求还体现在个人的气质和阅历上。一般来说,经历丰富的人,往往会给人一种踏实感与厚重感,会带给他人更多的人生经验和感悟。所以人们应该重视个人气质的培养,包括对生活的体验。这些气质还体现在思想和观念上,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些很容易成为社交的障碍,因此人们必须以开放和正面的心态去聆听和接受他人,必须提升自己的思想包容度,这样才有助于和别人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
总的来说,人们想要提升内求,就要全方位提升自己,平时应当着力打造并建立自己的品牌,努力经营自己,给自己贴上一个合适的标签,并以此作为社交的名片。当人们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并做好自我品牌管理时,就可以更好地影响他人的决定,可以让自己成为他人乐于结交的对象。
提升自我调整的能力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处于一次性社交的疑惑状态,他们经常会抱怨自己为什么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无法同他人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每一次双方只接触一次,对方就开始刻意回避,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互动。一些人觉得自己人缘不好,不引人关注,一些人会认为自己身上不具备什么光环,难以将朋友聚集到身边来。但他们可能都没有想过一个更深的问题,自己的社交能力是不是有所欠缺,自己是不是有意识地完善社交水平,自己是否想过下一次表现得更好一些。
有关社交障碍的问题通常被认为只存在于一些社交恐惧症患者身上,但实际上人们在社交中缺乏自我调整和自我改善的能力,其实也是一种社交障碍。有些人今天和陌生人的交谈进行得不顺利,经历了不愉快的社交体验。到了第二天,他仍旧以同样的方式与对方交流,结果再次失败。同样地,他也以这样的方式与更多的人进行对话交流,这样重复的社交模式只会带来重复的失败和沮丧。
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每一次社交都应该是一次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也是自我调整的过程。也就是说,当一次社交活动结束之后,人们应该想办法让彼此之间的关系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确保让彼此之间的关系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并确保下一次的社交活动能够获得进步和突破,从而更好地迎合并影响他人,而做到这一切就需要进行自我调整。更加直接地说,人们在参加社交活动之后,应该了解自己接下来要怎么做,要了解自己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如果将这种调整能力具体化,那么可以划分为总结能力、接受能力、改变能力。
——总结能力
所谓“总结”指的就是人们在参加社交活动之后,要懂得对自己的社交行为以及社交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将具体的社交技巧、表达方式、社交结果、社交效果都列举出来。有些人会经常做小结,将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社交活动进行记录,对相关的成果进行分析,弄清楚自己还欠缺什么,了解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明确自己还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在整个总结的过程中包含了自我反省的工作,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想要完善自己的言行举止,就要懂得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在社交中的一些失误,一定要及时进行反省,尽早做出调整和改变,确保自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样地,对社交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了解自己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总结,需要对双方之间存在的问题和分歧进行反省,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拿破仑·希尔是非常著名的成功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社交人士,他经常会在参加社交活动时将自己所说过的话和他人的表情记录下来,然后回家后进行分析,看看自己说错了什么,看看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到位。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社交才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接受能力
在社交过程中,有时候社交双方会存在一些分歧,这时候双方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比较激烈的争论,尤其是当自己存在一些错误或者失误时,对方可能会进行批评和指责,可能会给予一些意见,对于这些批评和意见,人们要虚心接受,并且依据对方的批评进行自我改善。
对于人们来说,接受能力越强,接受的态度越好,那么自我改良的效果就越好,在下一次社交中的表现也会越来越好。反过来说,如果拒不接受他人的指责或者指导,甚至进行排斥和攻击,那么这种过于自我的表现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进步,也会影响自己在社交群体中的融合性与适应性。
富兰克林年轻时非常心高气傲,言谈举止很高调,而且处处表现得高人一等,很多人都不愿意和他交往,但他从来不去理会别人的想法和意见,仍旧我行我素,因此人际关系非常糟糕。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结果进门时由于门框很低,他一不小心撞到了墙壁上,他非常生气地抱怨起来,当时老人冷冷地回应:“想要不碰壁,那很简单,只要低下头就行了。”结果富兰克林听出了老人话中的意思,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那之后改过自新,开始在社交中变得更加谦卑和低调。
——改变能力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早年是一个口吃严重且害怕与人交流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但是后来他开始主动融入群体,积极与人沟通,尽管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但他并不气馁,为了改掉一些坏习惯,为了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他每天都对着镜子练习,对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最终使得自己成了出色的演说者和外交家。
但生活中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像丘吉尔一样自知自觉,有的人无法意识到自己在社交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因此不愿意做出改变和调整。有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他们同样不能做出改变和调整。这两种人都缺乏做出改变的勇气和能力,在面对社交困局时,要么无从做出改变,要么害怕做出改变,这些都会导致他们丧失自我调整的能力。
如果说总结能力和接受能力是铺垫,那么改变能力则是整个调整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将错误进行修正的实践性环节。如果缺乏具体的改变能力,那么之前的总结和接受都毫无意义,这就类似于“态度上做出了调整”,但“行为上仍旧保持原状”,这就使得社交中的问题仍旧存在,双方的关系也仍旧处在原地踏步状态,甚至可能出现倒退。
除了以上三种能力之外,调整能力还包括应变力,所谓应变力是指人们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的处理能力,一般情况下,应变能力更强的人可以在突发情况中快速做出反应,保证自己不会显得过于窘迫。
总而言之,人们在社交活动中需要重点提升自己的调整能力,而调整能力强的人往往拥有一个健康运转的系统,这个系统会给人带来更多的和谐感,能够有效协调和统一人们的心态与行动,帮助人们摆脱刻板与混乱,并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
强迫自己离开舒适区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社交活动有着比较明确的倾向性,那就是尽量只和自己认识的人交往,对于陌生人一概拒绝,毕竟面对熟人时,人们的心态更加放松,表现更加自然,信心也非常强大。可是正如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