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瓦格纳从《墨子》《礼记》《韩非子》《周易》等典籍搜罗来不少同类修辞,认为“链体风格是早期汉语文本中一种常见的模式”。[79](《王弼〈老子注〉研究》)至于“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一句以前被看作《老子》人本主义思潮的表现,因为把“人”和道、天、地抬到了一般的高度。但是,以前的几种版本里,有的写作“人亦大”,还有的却作“王亦大”,一字之差,思想境界却大不一样。到底哪个才对呢,其实全无标准,有人便以为原本应当是“人亦大”,后来被不知哪个尊君之徒妄自改作“王亦大”了。
帛书本和楚简本出现,都作“王亦大”,这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帛书本和通行本都是道、天、地、王的顺序,很好理解,楚简本却是天、地、道、王的顺序,居然把“道”排在了“天地”和“王”之间。这里边到底有什么深意,我们就只能靠猜了。聂中庆先生推测,这大概是取义于道寓于天地之间,并不是从道创生万物的角度来说的。(《郭店楚简〈老子〉研究》)但这样的解释得不到任何证明,我们只能拿来参考一下,启发一下思路而已。
接下来的“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其中的“人”也应当是“王”。最后一句是人们最熟悉的,也是这里要详细来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人”很有可能是“王”字之误,但这里就存疑不论。至于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曾经有过一些争议。唐代李约把断句改掉了,说以前大家都读错了,应该读作“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为按照以前那种断句方式,这一句里就出现了人、地、天、道、自然“五大”,而《老子》前文明明说只有“四大”。(《老子道德真经新注》)
李约这么理解,是把“自然”当成和天、地、道一般的东西了,事实上“道”并不会效法任何东西,它的“自然”只是“自然而然”罢了。证据比如:“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