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四十一章

书名:白话中国史 作者:吕思勉 本章字数:3072 下载APP
英法联军与中俄交涉
天下事情,本来只有强权,哪里有什么公理?何况平心而论,我们中国弄错的地方也很多,这“糊涂”两个字,我们从政府起到百姓止,实在是辞不掉的。僧格林沁在天津设防,把英、法两国的兵船打坏了,英、法两国的公使,只得退出去逃到上海。谁知道当时的中国政府,见打了一个小胜仗,便得意非常,把去年所订的条约废掉了,叫他们另外派人来,到上海重议。这么一来,把有理又变作无理了。《尼布楚条约》,中国看似胜利,然而自此以后,对于东北方,并没有加意经营;而俄人却步步进取,经过一世纪半之后,强弱自然要易位了。所以边疆的不保,是坏在平时边备的废弛,并不能专怪哪一个人。
广东交涉的纠纷
公元一八五八和一八六〇年,南方内乱正炽,北方又有英法联军和中、俄交涉,遂使外力的侵入,更深一层。先是耆英去后,徐广缙为两广总督,叶名琛为巡抚,两个人,都是有些虚之气的。时粤人自办团练,要想抵抗外人。英人要求入城,徐广缙自己到他船上去阻止,英国人想把他扣留起来。团丁同时齐集两岸,呼声震天。英人怕肇大祸,乃将徐广缙放还。并另订广东通商专约,把不入城列入约中。事闻,清朝大加奖励,广东人更形得意。后来徐广缙去职,叶名琛代为总督,对于外人,更持傲慢不理的态度。然实不知外情,亦无实力防备。一八五六年,中国水师,在挂英国旗的亚罗号船上,搜捕海盗。(当时香港政府许华船向其注册,这一只船,实在是注册业已满期的,英人借口中国搜捕海盗之际,侮辱其国旗,向叶名琛索还所拘捕的人,叶名琛即行送还,英人又不受,说要解决入城问题,遂径行进攻省城,以为迫胁)英领事巴夏礼(Harry Parkes),借此启衅,攻陷省城。然并无本国政府的命令,旋又退出,又因印度士兵起了叛变,而粤人以为英人惧战易与,烧毁各国商馆,反成为巴夏礼请本国政府用兵的口实。
英法联军的东来
此时英想联络法、俄、美一致行动,而美、俄都只愿改订商约;法则因拿破仑第三野心难戢,适逢广西西林县,又杀掉一个法国教士,法国亦想借此示威。于是四国各派使臣,英、法则以军队相随,攻陷广州,把叶名琛虏去,后来死在印度。英、法兵又北上,陷大沽炮台。清朝不得已,派大臣在天津,和英、法、美三国,各订条约,是为一八五八年的《天津条约》。明年,英、法使臣来换约,中国方在大沽口修理防务,命其改走北塘,不听,强行闯入,为中国兵击败,逃到上海。
木必自腐,而后虫生
古人说得好:“木必自腐,而后虫生之。”况且天下事情,本来只有强权,哪里有什么公理?何况平心而论,我们中国弄错的地方也很多,这“糊涂”两个字,我们从政府起到百姓止,实在是辞不掉的呢。这一次的条约,言明一年之后到中国的天津来彼此交换。这时候,英国的政府颇有些有意挑衅。咸丰八年(一八五八)五月,到了大沽口,便要硬走白河口到天津。这时候,正值中国的僧格林沁在天津设防,便照会他们改从北塘口,走蓟运河里进去。英、法的使臣不听,带了兵舰硬从白河里闯进来,中国的炮台上便开炮打他,把英、法两国的兵船打坏了四只。两国上岸的兵士,不是打死,便给中国人擒住了,一个也没有回去。英、法两国的公使,只得退出去逃到上海。这一次的事情,本是英、法两国错的。要是当时的政府据着理同他们交涉,英、法两国也未必有什么说。谁知道当时的中国政府又是糊涂的,见打了一个小胜仗,便得意非常。下了一道上谕,说什么“英夷狂悖无礼,此次痛加剿杀,应知中国兵威,未可轻犯”的话。把去年所订的条约废掉了,叫他们另外派人来,到上海重议。这么一来,把有理又变作无理了。(《国耻小史》,中华书局1917年版,第3、29、30、31页)
又明年,英、法兵再至,攻陷大沽,清朝再派亲王讲和。而亲王误信人言,说英人暗藏兵器,要想在会场上“劫我”。军官僧格林沁,竟把巴夏礼捉起,送往北京刑部牢里监禁。英、法兵进攻,清兵大败,文宗逃往热河,英、法兵胁开京城,把圆明园烧毁,才由文宗之弟恭亲王奕 ,和两国另订条约,是为一八六○年的《北京条约》。
圆明园之毁,无足深惜
圆明园为清世宗在藩邸时赐园。即位后,亦于其中听政。累朝继续经营,法人称其建筑之精,珍奇之富,为欧洲之所无。一旦化为劫灰,实为我国有关文化的建筑古物,遭受损失之始。此后战事之所破坏,古董商人之所贩卖,以及各地愚民因外人收买之所毁损,更不知凡几。此次抗战以来,沦陷区域整批的毁坏、抢劫、盗窃,更其无从说起了。几世几年的菁英,一朝化为乌有,言之岂不可痛?但须知:(一)文化的进退,视乎其社会的情状,是否安和,物质所表现的文明,实在其次。(二)即舍此弗论,以现在文化的状态,虽有宝物,亦必不能终守。此岂独今日为然?亦岂独中国为然?(三)所谓有关文化的建筑品物,一方面固然代表学术技艺,一方面也代表奢侈的生活。后者固绝不足取,即前者,就已往的社会论,并不过一部分人能参与此等工作,大多数人,都是被摈于其外的。今后社会的组织果能改变,合全社会人而从事于此,已往的成绩又何足道?所以有关文化的建筑品物等,能保存固当尽力保存,如其失之,亦无足深惜。敢以此为国民进一解。(《中国近世史前编》,见《中国近代史八种》,第188页)
天津北京条约
天津、北京两条约,包含(一)赔款(英千二百万两,法六百万两)外,(二)许外国派使驻扎北京,是为中国中央政府和外人直接交涉之始。(三)沿海添开口岸,并及长江。于是内河航行权,就与人共之了。[《天津英约》,沿海开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沿江自汉口而下,开放三口(后开汉口、九江、镇江)。《法约》多淡水、江宁而无牛庄。《北京英约》又增开天津](四)领事裁判权。(五)关税协定。(六)传教。前此仅以上谕解禁,许在海口设教堂,至此则明认外人到内地去传教,并可租买土地,建造房屋了。[领事裁判、关税、传教各协议,均在道光江宁、咸丰天津各条约中。道光二十二年(公元一八四二年)《宁约》第十款,议定英货纳税例。咸丰八年(公元一八五八年)《津约》第二十六款,定货物每值百两税五两。又是年《中英通商善后章程》第一项,定税则未载之货,估价值百抽五。以上皆关于关税者也。《津约》第十六款,英人犯事,归英惩办。但道光二十四年《中法条约》第二十七款,业已规定有领事裁判权。此关于法权者也。天津《英约》第八款即为保教。天津《法约》第十款,法人可以购地建礼拜堂、书院、学堂。第十三款,保护天主教士、教民,并在内地传教。此关于传教者也]
中俄划界交涉
自《尼布楚条约》订立以来,俄人对于东方,仍逐渐侵占;中国则以为边荒之地,不甚注意经营;黑龙江以北之地,遂多为俄所据。一八五〇年,俄人要求新疆通商,中国许开伊犁和塔城。一八五七年,又在天津订立条约,许其在海口通商。(当时中国本不许俄国在海口通商。此时想借俄国的力量,牵制英、法,所以许其海口通商,和他订约,反在英、法、美之前)然俄人要求变更《尼布楚条约》,则中国仍加坚拒。一八五八年,俄人乘中国多事,迫胁黑龙江将军奕山,订立《瑷珲条约》,尽割黑龙江以北之地,而将乌苏里江以东,作为两国共管。一八六〇年的英、法和议,俄使曾居间调停,事后又借此要功,迫中国再订《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亦作为割让。西北疆界,从沙宾达巴哈以西,都规定大概,订明另行派员会勘。新疆再开喀什噶尔,又许俄人从恰克图经库伦、张家口到京,零星货物亦得发卖。旋又订立《通商章程》,陆路税则,较海口三分减一。两国边界百里内,都为无税区域。(此条看似彼此一律,但中、俄接界之处,都是中国境内繁盛,而俄国荒凉,所以中国实在是吃亏的。此事可参看拙撰《白话本国史》第四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