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六章

书名:深度社交 作者:伍小丁 本章字数:11923 下载APP
有效社交,就是和优秀的人交往
合理的社交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人们应该选择那些更加适合自己的人交往,只有与那些更出色的人进行交往,才能在社交互动中获得更多的帮助,才能在社交互动中满足更多的需求。
运用二八法则,打造优质人际关系
许多人都喜欢交朋友,但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每一个人的精力也都是有限的,因此应该尽量远离那些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却一直在消耗自己的人。很多人都会有那么几个朋友,有事没事就来家里蹭吃蹭喝,或者一起出去游玩,平时想要找他们帮忙,要么躲得比谁都快,要么爱莫能助。这些人不一定全都是享乐主义者,不一定都是不求上进的人,但他们确实没有什么价值,而且会不断消耗个人的能量。还有一些人表面上是热心肠,但他们无法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和他们在一起没有什么优质的对话产生,而且这些人可能为人消极、信心不足,或者世界观、人生观存在很大的问题,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
选择优质朋友对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往往会产生积极影响,有人说“一个人会活成什么样,取决于他认识什么人”,“朋友的高度决定了自己的高度”。新东方教育的创始人俞敏洪曾说:“想要知道你今天究竟值多少钱,找出你身边最要好的3个朋友,他们收入的平均值,就是你应该获得的收入。”在各大网站上,也有将近半数的人认为个人收入和他的交际圈成正比。当人们认识更多优秀的人时,往往可以获得更多优质的资源。
香港“景泰蓝”大王陈玉书先生在创业初期,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生意迟迟都没有什么起色,他甚至萌生了退意。有一次他在公园里散心时偶遇某国公使夫人,帮助对方照看孩子,结果对方给了他一张名片。陈玉书意识到对方可能对各国环境都比较了解,而且一定有广阔的人际圈,这对于他日后生意的发展很有帮助。
之后,陈玉书主动联系公使夫人,并且经常邀请对方全家到家里做客,偶尔大家也出去游玩和聚餐,结果两家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那个时候,陈玉书非常希望打开香港市场,可是由于他没有运送货物的签发证,因此无法在香港市场销售。这个时候公使夫人伸出了援手,她利用丈夫的人际关系很快就帮忙拿到了签发证,陈玉书至此顺利打开了市场,并迅速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除了提供更多的便利之外,在优质人际圈保持深交还会促进个人的成长,如果说环境决定了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那么他所结交的人则决定了他的发展空间。从人际关系学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会选择和同一层次或者层次相差不大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思维方式相似,能力差别不大,这种社会现象就会导致人们被束缚在固定的层次空间内。如果能够跳出圈子,去接触更高层次的人,结交更多优质的朋友,那么他们的眼界就会被拓宽,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思维方式也会有所转变。
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早年就喜欢写作,但是写作水平一直难以有所提升,这个时候他打算向福楼拜学习,因为福楼拜是当时名重一时的作家,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指点,莫泊桑的写作水平肯定会得到提升。正因为如此,莫泊桑很快去拜访福楼拜,见面后,莫泊桑非常谦虚地请教:
“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觉得不生动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回答,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次拜访时,福楼拜再次给出了建议,他让莫泊桑多去观察他人的细节,比如人物的表情、人物的吆喝声、马车是怎样行走的等。第三次拜访时,福楼拜再次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验,要求莫泊桑注意描写相关人物、事物的特点,并且将它们和其他人和事区分开来。
经过几次的指点之后,莫泊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开始专注练习,最终成为一代名家。莫泊桑后来在信中回忆这段感情时说:“他吸引我,爱我。我感觉到了这种深深的友爱,它演化成一种对我才能的监护力量;它是一种希望我上进、成为有用之才,一种把自己的经验、知识、三十五年艰苦劳动、研究和对艺术的陶醉种种所能给我、都希望给我的持续不断的关心,我深感与福楼拜相见恨晚。”
为了提升社交的质量,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选择与那些高端人才进行交流,或者尝试着进入一些更高层次的社交圈。比如许多人会想方设法参加一些企业家联盟之类的俱乐部,或者某一个协会,这些组织往往是结识高端人才和优质朋友的良好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人们可以结识更多的高端人才,可以获得更多优质的朋友。
最近几年非常流行的乌镇饭局,参加饭局的都是一些互联网领域内的著名企业家,对于很多人来说,加入这个饭局也就意味着能够认识中国最顶级的互联网企业家。自然而然,在这样重要的饭局上,人们往往可以针对互联网的发展,针对互联网领域内的合作进行深入讨论。
有时候,打造优质人际圈可以重点把握群体或者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一般来说,在一个群体或者团队中,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交流,也没有必要将所有人都列为社交对象,只要注意把握那些核心人物即可,他们往往是团队内的掌权者,是最具话语权的人,他们在群体中掌握着最重要的资源,拥有最大的影响力。找到核心人物就像找到了一个枢纽中心一样,不仅可以占据最好的资源,还能够通过对方获得更为广泛的人际资源和优质信息。核心人物其实就是一个关键点,只要疏通了这个点,就可以将自己的人际关系拓展成一个面,就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一般来说,核心人物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号召力最大、关注度最高、人际关系最复杂、作用最大。如果能够按照这些特征去寻找,就可以很好地锁定社交对象。而只有和这些核心人物进行交流,才能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寻找那些价值更高的人进行交流
1998年,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给股东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特意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强调了将人才价值作为招聘的前提:“要想在变化快速的互联网行业获得成功,没有优秀的人才是不可能的,因此保证对应聘者的高要求,是亚马逊今后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他当时给负责招聘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对自己提出三个基本问题:
——“你是否欣赏这个人?”
——“这个人能否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这个人是否能够成为某方面的超级明星?”
这三个问题成为招聘和人才管理的一个标准,而在社交中同样如此,人们想要保障社交的成功率,想要提升社交的效率,就需要对社交对象进行把关,而不是同任何一个遇见的人深交。
首先,人们需要选择和那些自己欣赏的人建立更深入的联系,贝索斯曾说:“我一直非常努力地尝试着只和我欣赏的人一起工作……如果你选中自己欣赏的人,那么他(她)有可能会成为你或者其他员工的榜样,你们可以从他(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无独有偶,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只有那些我觉得自己会愿意为他(她)工作的人,我才会聘用他(她)直接为我工作。这是一条很好的标准,并且在我这里屡试不爽。”找一个自己欣赏的人交流,这是一种直觉感受,但背后则是对对方能力值的评估。而只有欣赏对方,才有足够的理由与对方深入交流。
其次,人们需要了解对方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会给自己提供什么帮助,这是最直接的利益考核标准,也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现实因素。考虑到社交活动中的价值因素,评价对方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其实是最重要的一项社交指标。毕竟人们都渴望从外界有所收获,而不是白白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无价值的社交活动上。如果说欣赏对方是深入社交的第一层动力,那么了解对方身上的价值则是推进社交活动的最大动力。
最后,人们需要弄清楚对方是不是潜力股,是否在某方面具备很大的潜能与优势,这里涉及的是对他人发展空间的评估,而且是对他人某些优势的认同。这里涉及多视角的分析,毕竟每一个人都有很多面,挖掘出最具优势的那一面非常重要。就像某个人看起来混不吝,言行举止都缺乏素养,但是他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惊人的天赋,而这一方面或许会成为他成功的突破点。人们在社交中需要挖掘他人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需要重点关注他人身上的优势。
这三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方身上具有怎样的潜力和价值”。了解这一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明确社交的策略和方向。有无价值是选择社交对象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且它也是决定彼此之间是否能够深入交流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对方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给他人创造价值的能力,那么就不再具有吸引力,个人社交的欲望就会下降。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超级富翁、超级工程师很少会和普通人进行交流,因为普通人根本不能给他们带去想要的东西,所以从一开始普通人被屏蔽在他们的社交圈之外。反过来说,如果他们意识到有人的能力更高,价值更大,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过去。
1999年5月,蔡崇信当时受台湾朋友所托去杭州与马云见面,当时这个朋友准备将公司卖给马云,所以希望蔡崇信帮忙看一看。到了杭州之后,蔡崇信才知道阿里巴巴只有一个刚上线的网站而没有自己的注册公司,他觉得朋友会不会上当受骗了,而且朋友一直都在夸马云了不起,是不是有些夸大了。
可是当他和马云见面后,他就被马云不凡的谈吐和出色的规划能力震惊了。几天后,蔡崇信和妻子特意邀请马云一同泛舟西湖,双方开始了更为深入的交流。当时马云谈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规划,谈到了阿里巴巴的未来,并重点聊到了中国工厂的发展现状:“我们拥有这些数以百万计的工厂资源。我如何帮助这些内地工厂接触到西方世界呢?它们现在都看不到光明的那一天。”
蔡崇信这个时候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马云绝非常人能比。所以他决定和马云一起创业,他当时直接对马云说:“你要成立公司,要融资,我懂财务及法律,可以加入公司帮你做。”马云有些惊讶,毕竟当时蔡崇信在瑞典投资公司Investor AB工作,年薪为70万美元,这样的高工资是马云和阿里巴巴支付不起的,自己每个月只能给对方开出500元的月薪,但是蔡崇信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个工资标准。事实也证明了蔡崇信的眼光,2017年,他就以71亿美元的身家成为超级富豪。
在谈到社交动力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提出两种说法,一种是情感说,他们认为社交是人类满足情感交流的需要,社交活动可以让人们的情感更加丰富,可以让自己无所依靠的感情得到寄托,或者说社交活动本就是一种情感寄托的形式。另一种是价值说,所谓价值说就是指人们进行社交活动中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自己想要的价值,或者是满足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坚持这一说法的人认为社交活动具有向更高、更富、更强、更具影响力的人靠拢的倾向,因为人们渴望获得进步,渴望获得更多的成就,而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认识更多有价值的人。
有人认为人际网就像蜘蛛网一样,具有一定的弹性。四周的节点都比自己高,只要拉得动自己,那么自己自然会跟着别人往上走,反之则会向下拉。而人们更加希望被人拉着往上走,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社交中的人们更加注重个人需求的满足,而且严格来说,情感的寄托和倾诉本质上也是一种个人需求的满足,只不过这些需求更加偏重精神上的,可是无论如何,选择一个更有价值的人作为社交的对象,能够更好地激发自己的社交欲望,改善自己的社交态度。
与互补性更强的人进行深入交流
一般来说,优秀的投资者会对自己的投资项目进行分类,把资本投入到不同类型的资产上面,并且形成一个巧妙的合理的“投资组合”,在社交方面也是如此,对于不同的社交关系需要进行分类,比如将同学、朋友,闺密分入无利益关系的好友群;将领导、同事、客户、合作伙伴分入价值关系群;将下属、看好的年轻人加入潜力股群;将那些比自己更出色的人、偶像或者某一领域的大佬加入提携自己的群;将那些和自己并不熟悉但能够提供建议的牌友、球友加入兴趣群。
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群体,而在打造社交关系投资组合的时候,人们还需要重点把握那些和自己实现“优势互补”的人,需要建立一个群,专门吸收那些和自己互补的社交对象,然后进行对话和联系。互补看重的是一种合作,通过合作来实现对弱势项目的修补,对优势项目进行发挥,从而实现1+1>2的效果。
早在本书开篇就介绍了人际关系中的互补性,互补往往包含了能力上的互补、性格上的互补、角色互补、工作互补等形式。其中能力上的互补是指个人能力的相互补充,比如有的人适合做产品设计和管理,有的人适合做营销,两个人就可以进行合作。像乔布斯和库克就属于这种类型,几乎在第一次见面时,乔布斯就希望库克来苹果公司帮忙,虽然两个人的工作不同,能力也不同,但是因为有了很强的互补性,双方之间往往可以产生更多的良性沟通,而且彼此可以通过合作来确保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和利益的最大化。
性格上的互补往往是针对人际关系而言的,有些性格偏于强势的人可能会难以与其他人相处,这个时候选择一个性格温和的人,双方就不容易出现矛盾,而且性格强势的人可以增强群体决策的自信和坚决,而性格温和的人确保了决策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不同性格的人可以形成良性的互补,并确保沟通的顺畅与高效。比如有的人性格偏于外向,他们更容易感情用事,表现出主观的一面,当他们面对一个内向的人时,反而能够表达更多的内容,双方的交流会更加顺畅。
角色互补指的是社交双方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互补充,比如有的人扮演的是供应商的角色,有的人扮演的是销售者的角色;有的人适合扮演分析和计划的角色,有的人适合担任执行者;有的人适合创新研发,有的人擅长宣传和营销。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是没有价值的,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块拼图。社交中,人们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拼图,或者让自己成为某块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各取所需,相互成就,人们更容易让自己的角色变得更有意义,更容易从对方那儿获得足够的认同以及帮助。
工作互补往往和角色互补、能力互补相似,由于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以及能力不同,往往也会从事不同的工作,而不同工作之间的互补性就为工作者的社交提供了便利。一般而言,在职场中,工作互补者的社交活动比较频繁。
而无论是哪一种互补,其本质都是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换句话说互补的人在社交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相互吸引,更容易在沟通中产生深入交流。刘备三顾茅庐就是一种追求互补的社交行为,一开始刘备只是听说诸葛亮具有大才,是难得的人才,而刘备身边缺少的正是这样的谋略家和政治家,在听到诸葛亮三分天下的高论后更是希望对方能够出山帮助自己。而对于诸葛亮来说也是一样,他认为刘备是自己最佳的依靠,因为相比于曹操和孙权,刘备更能够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和机会,而且刘备目前的处境以及刘备的个性都是适合自己发挥的对象,从这一方面来说,诸葛亮对这样的交流并不排斥,他之所以愿意给出隆中对,就是为了进一步向刘备展示自己的实力。这两个人之所以能够深入交流,就是因为价值的互补性。
在人际交往中,互补性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相处模式,它可以让之前毫无联系的两个人迅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可以让双方很快产生共同的话题,可以让双方在交流中各取所需,并有意打造出更强的关系。
真正的深度社交可能源于竞争对手
在三个互联网领袖李彦宏、马云、马化腾都参与的某峰会论坛上,主持人问百度创始人李彦宏:“Google退出中国肯定创造出一个新的风云,风云突起,你觉得今后几年你的最大竞争对手会是谁,会是微软还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然后也有机会让马化腾、马云参与一下观点,你觉得在搜索这个方面谁会是你最大的竞争对手。”
李彦宏回答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媒体问题,媒体总是喜欢看到大家相互打仗,打得越激烈越好。从我们自身做企业的角度来讲,百度十年的历史,这中间我们换过很多很多个所谓的‘竞争对手’,我觉得主要还是我们自己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了,才会有一个好的发展,而不是说我们想办法把竞争对手卡死,我们自己就好了。我们也看到很多其他领域把竞争对手弄死了,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结果。”
李彦宏接着说道:“百度和腾讯过去是朋友,现在是朋友,以后也是朋友。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至少从我的角度以及百度的角度来说,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个市场能够接受什么样的东西。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做相应的事情,我们从不觉得我们做了,别人就不能做。我们觉得完全是一个开放自由竞争的市场,谁做得好,市场能够接受谁的产品,谁就更能够成功。过去十年百度基本就做了一件事:中文搜索。”
按照李彦宏的说法,这种竞争是良性的,依靠市场自主选择。所以马化腾说:“我们从旁观者会觉得:是不是百度有更多资源不投入搜索,而是投入其他领域?比如电子商务、视频、社交网络,又打到我们这边来了。所以我想听他讲多一点儿不是那种面子上的话。”
李彦宏后来反问一句:“我倒想请教一下Pony(马化腾),你同时做那么多东西,怎么能都做得那么成功?你打算用什么方式使得你的搜索做得比百度更好?”
按照马化腾的理解:“我们在做平台规划的时候发现,除了独立搜索业务以外,搜索技术在其他平台上也会大量应用到。电子商务领域搜索就起了很大作用,工程师对它的相关性、准确度提高一些,对商品查出来的资料、撮合会有很大帮助。这个是相同的。
“对我们也是一样。如果社区中除了个人收费以外,还要有相关性的广告。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活动,结合个人的资料,结合所产生的内容分析,也可以产生和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相似的商业机会。
“(这个模式)现在全球还没有完全浮现出来,但现在facebook已经在研究这个东西了,我们也在做投入,搜索技术实际上无处不在。我们呈现给用户的‘打法’未必是李彦宏的搜索引擎的方式。
“我们其他业务,包括电子商务支付都会跟腾讯原来的增值业务结合,我们很多个人业务也可以理解成泛电子商务,是个人消费数字化内容产品的一种买卖关系,它已经是电子商务形态,我就要结合这个特点,我要让用户很便利支付,把他的钱从他的口袋里支付过来。我就要摆脱过去买点卡、手机代收费的方式,转向网银支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必须做在线支付以及其他相应的购物,泛电子商务理念整合到我们整个平台中。”
马化腾谈论了自己对新搜索模式的理解,并谈论了自己的规划,而李彦宏接下来也谈论了自己对行业发展的看法,并对彼此之间的规划做了点评。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分享和交流无疑会产生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百度和腾讯公司多年来一直存在竞争,但是双方仍旧保持强大的对话,而且双方都是为了确保竞争不落后于人,才会千方百计想要了解他人和对手,而这就促使双方进行更高层次的对话,产生更多思维的碰撞。
事实上,人们通常都会谈论说“好的竞争对手所带来的价值超过好朋友”,竞争对手在社交中更容易擦出火花,比如爱迪生和特斯拉有关“直流电和交流电”的争论,使得双方在学术内的交流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甲骨文公司创始人埃里森与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身上。微软公司多年来一直侧重个人电脑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而甲骨文则看重数据库建设和网络应用软件的使用,双方的发展方向并不相同,无论是盖茨还是埃里森都没有出错,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和领域,而且都获得了成功。
通常人们会产生一个误解,认为双方只要是对手,就不会和睦,但是互为对手往往只是针对立场的对立而言的,对手并不意味着就是敌人,并不意味着双方就要采取情绪对立的方式。相反地竞争对手有时候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特性,一个好的竞争对手往往以努力抓住对方的弱点为前提,因此在斗争中,两个人都指出了各自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就等于给对方提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使得当事人认识到本身存在的不足。
人们都具有一定的惰性,常常需要竞争环境推着往前走,只要竞争不那么激烈,只要确定没有人会对自己造成大的威胁,他们往往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最终很容易丧失之前建立起来的优势。一个好的竞争者能够促使人们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断去学习对方的思想和技巧,不断在沟通和交流中获得自我提升。
相比于一般的人,一般的分歧制造者,竞争对手之间更容易针对某个话题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争论,更容易对彼此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抨击,而这就使得整个谈话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为竞争对手之间更容易发生思想上的碰撞,比如创意、理念、方法、方向、模式的讨论,甚至出现一些颠覆式的批判,双方往往会将问题推向一个高层次的空间去解决,而无论最终谁对谁错,都会让双方受益匪浅。
向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学习
在谈到深度社交的时候,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就是双方是否谈到了有价值的内容或者谈到了优质的内容,如果谈话双方只是谈论了一些肤浅的内容,每次只是单纯地打招呼,那么就属于浅层交流,只有当双方愿意分享或者传递某些重要信息、私密信息,或者带来某些利益满足的时候,才算是深度交流。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更有机会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呢?或者说和什么样的人才更有机会获得高价值的内容呢?对此,人们有着自己的理解,创业者偏向于和大企业家进行交流,作家偏向于向那些知名作家取经,从政者更希望和政治家们进行交谈,不同行业、不同需求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沟通对象,而总的来说,最好就是选择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
这些社交对象往往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出色的技能,尤其是在专业技能方面更是具有很大的优势。他们的生活经验、工作经验、做事的态度、做事的方法,都值得他人学习,换句话说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那些优势为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这样的人交往,对自己的发展很有帮助,通常情况下,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自己身上的欠缺;可以获得更多的优质内容,包括知识、技巧和经验;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从而更快地依据他人的经验来获得进步。
2006年,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以62.01万美元的高价顺利成为第8位巴菲特午餐的参与者。花几十万美元与人吃一顿饭,这简直让人难以理解,很多人当时都批评段永平不过是借助“巴菲特午餐”这样的噱头给自己脸上贴金,毕竟就连“巴菲特午餐”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富人的一次资本秀,最近几年一直都非常火爆,而且几乎每一次都能拍出令人咂舌的高价,而段永平无疑是这个资本秀的虔诚支持者。
就在媒体批判的时候,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竞争者在竞争这样的机会,而在高价竞争饭局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现实:人们都想要借助这样的机会认识巴菲特,并希望从他那儿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段永平也不例外,他不愿意错过向高人求教的机会,虽然这样的机会披着厚重的资本外衣。而事实也是如此,段永平在那之后的确拥有了更为独到的投资技巧,并创造了vivo、oppo等热门手机品牌,很快就成为国内最成功的手机商。
有人曾做过调查,看看谁才是企业家最希望结交和沟通的对象,巴菲特名列前茅,受访者认为巴菲特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出色的投资技巧,可以给自己好好上一课。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段永平的选择并不是不明智,只不过人们对于这种高成本的社交模式难以接受罢了,但是对于付出的人来说,他们可以收回远远高于成本的价值。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保罗·法塞拉身上,1966年,年仅16岁的保罗·法塞拉去麦当劳应聘,当时他非常崇拜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并希望从他那儿获得更多的经验。为了赢得雷·克罗克的关注,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总是想方设法接近对方,直到有一次,雷·克罗克发现了这个勤劳的年轻人,然后保罗·法塞拉把握住了这样的机会,主动和对方交流,还提出了希望对方传授给自己一些做生意的秘诀和管理的经验,雷·克罗克于是倾囊相授,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指导。
正因为如此,保罗·法塞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快速成长起来,从一个最底层的员工渐渐成为肩负纽约地区营运大任的副总裁。而在他的经营管理之下,麦当劳在纽约地区的营业额很快增长到6亿美元,利润也翻了4倍。不仅如此,他还依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麦当劳成功经营的七项原则,从而使得麦当劳有了更为明确的发展规划,并最终走向全世界。
既然社交目的是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那么完全可以选择那些比自己更具实力的对象。《他人的力量》的作者亨利·克劳德建议人们应该与那些值得信任的对象建立深入的交往,这里的信任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依赖,更是一种价值的满足,换句话说即对方是否能够给自己带来帮助,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在考核中,人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对方是否值得信任进行评估,其中包括理解、意图或动机、能力、性格和业绩记录。很显然,选择一个能力比自己强,业绩比自己出色,执行力比自己更强的人作为沟通对象,无疑会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帮助。
而为了确保自己可以更好地与强者进行对话,一定要保持谦卑的态度,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自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与对方进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对方,并引导对方传递经验。
努力和那些拥有上进心的人成为朋友
在整个社交活动中,人们评价社交效果的一个因素就是社交影响力,如果能够在社交活动中对他人产生强大的影响力,那么整个社交活动就显得更有魅力,也为接下来的深度社交奠定基础。而如果人们能够在社交活动中受到他人积极正面的影响,同样证明了影响力的存在,同样证明了社交效果的强大。换句话说,影响力可以成为人们选择社交对象的一个参考因素。那么什么样的人能够对自己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呢?或者说人们期待着和哪一种有影响力的人待在一起呢?
心理学家曾经针对这个问题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具有上进心的人通常都会受到他人的认可,比如在婚恋关系中,上进心会成为女性择偶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交友中,家长们通常也会建议孩子和那些有上进心的人接触。上进的人具有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特质,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乐观信条,能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所面对的事情,他们具有更加年轻的心态,具有更加执着的信念,具有更为专注的态度,具有更明确的目标。上进的人往往脚踏实地,对于生活有着合理的规划,并保持独立自主的作风。他们具有强大的意志力和强大的抗压能力,遇到困难和失败时,不会轻言放弃,而是继续保持冲劲。此外,上进心很强的人往往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即便他们当前的价值不高,但却容易成为潜力股。这些特质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因此可以为双方的深度社交奠定基础。
而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上进的人更具引导性,他们在社交活动中会表现出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强的传染性,如果一个人表现得非常懒惰,缺乏毅力和动力,那么就会将这种负面因素传染给社交对象,尤其是身边人。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表现得非常上进,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上进心,那么也会将这种正面的特质传染给其他人,并激发其他人奋斗的欲望。其他人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乐观,也会变得更有进取心,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且愿意为自己的美好梦想而奋斗。从这一个角度来说,上进心强的人是绝佳的社交对象。
有人曾经问卡耐基什么样的人最适合进行深交,卡耐基认为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憧憬,并愿意为美好生活付诸行动的人就是最合适的社交对象。在卡耐基看来,一个有上进心的人能够激发周围的人变得更好,能够引导身边人变得更强。这就类似于一种压力刺激,这种压力刺激并不是来源于某件事,而是来源于人,当某个人表现得非常出色的时候,往往就会对周围的人形成一定的压力,其他人会这样去想,既然对方做得那样出色,如果我做得很糟糕的话,会不会很丢人,会不会被炒鱿鱼,会不会成为优胜劣汰的牺牲品,这个时候人们就会产生更多的动力。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希望和那些积极进取的人结交,并且希望和他们建立亦师亦友亦对手的特殊关系。
著名企业家艾柯卡出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裁时,克莱斯勒还只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内部管理一片混乱,员工和管理层都缺乏工作的动力,但艾柯卡还是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进入新公司后,艾柯卡发现了内部种种的弊端,就决心进行改革,但是却遭遇了重重阻力,一些中高层干部想方设法阻挠改革,他们一方面并不关心企业的发展好坏,另一方面不想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在那之前,他们已经排挤了多任总裁。但艾柯卡仍旧不畏惧压力,一直都在寻求改革的良方。
那个时候,他率先将自己的几十万美元年薪降为1美元。不仅如此,他召开会议,警告公司内部的所有人说,如果公司继续保持原状,如果没有人愿意做出改变,没有人愿意努力奋斗,那么这家公司很快就会消失。这一番表态迅速打动了公司内的几位高管,他们在私底下反省自己这几年的行为,认为公司内部的懒惰、自私风气影响了每一个人,认为自己已经变得堕落了,而艾柯卡却是一个富有上进心的人,作为福特公司内部曾经的二把手,艾柯卡已经到达过人生的巅峰,但他还想获得更大的突破,他的野心不止于此。这样的表现让高管们产生了触动,所以会议结束之后,他们纷纷主动和艾柯卡建立私人关系,一个名叫乔治的高管还带头去拜访艾柯卡,而在那一天晚上,大家就一起共进晚餐,并且热情满满地在一起交流改革的方向和策略,彼此之间迅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后来,克莱斯勒在艾柯卡的改革之下迅速崛起,并且和福特、通用公司并列成为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而当初那几位主动向艾柯卡示好的管理者也成为公司内部最重要的高层领导,一同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通常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向好的方面发展,能够建立良好的习惯(即便是最懒惰的人,也有变勤快的想法),能够变得更为强大,能够获得更多的力量,但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上。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作者曾提到了建立习惯的三个要素:暗示、惯常性行为、奖赏。其中暗示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刺激因素,当人们缺乏努力的动力时,就需要获得更多的暗示,而和那些积极进取的人交流,无疑会在对方日常的行为模式中受到积极的暗示,从而帮助自己矫正不合理的行为,同时督促自己努力向对方靠拢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