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六章

书名:抗逆力 作者:邹建章 本章字数:10200 下载APP
身心调适,把生活中的残缺当成动力源
残缺使人在其他方面更具天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是一个抗逆力很强的人,在19个月大的时候,她不幸患上了猩红热,并失去了听力和视力,疾病让海伦变得很自卑,在小时候,她会刻意躲避其他人,会抵触与其他人进行交往。而沙利文女士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海伦意识到自己是可以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的。
沙利文女士了解海伦的心病,因此她在与海伦认识的第一天就引导对方用手去触摸这个世界,尝试着用触觉来学习和掌握知识,比如通过触摸学习手语,摸点字卡进行阅读,触摸他人的嘴唇来学习如何说话。
除了传授知识以及教会各种学习的技能,沙利文女士非常注重对海伦进行精神上的鼓舞,平时一直都教育海伦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对生活的热情与兴趣。只要有空,沙利文就会带着海伦融入大自然中,两个人一同在草地上打滚,闻着花香和泥土的气息,在沙利文的鼓励下,海伦第一次摸了刚出生的小猪。在相互接触的时候,她几乎将所有的爱都奉献给了这个不幸的女孩,这让海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爱和温暖,也彻底改变了海伦的人生,她最终克服疾病,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学家。
当上帝关上一扇门后,总会打开一扇窗。一些心理学家曾提出能量分配的理论,他们认为从身体能量分配的角度来说,当某一部分的身体器官和组织损坏之后,相应的能量供应就会停止,而这个时候,更多的能量就会集中在其他健康的组织器官上,这也就意味着那些组织器官的发育会更加强大,意味着人们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
而更多的人相信,这是心理导向和个体选择的作用,当人们意识到无法正常活动某一部分的身体,就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那些健康的组织上;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无法完成某些事时,就会想办法去做那些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就是视力不好或者没有视力的残疾人,往往拥有强大的听力和触觉感知能力,因为他们一旦失去了视力,就会被迫强化其他的器官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同样地,如果一个人身体上有残疾,那么他可能会比其他人更加勤奋,学习成绩更加出色,创造力更强,艺术成就更高,他们更容易展示出其他一些天赋。
还有一些患有自闭症的人虽然无法和社会进行交流,甚至不具备生活自理的能力,但是他们具有非常强大的画面思维,甚至可以将数字变成画面。比如很多人在面对复杂的运算时,常常不知所措,会耗费很多时间进行运算,但是对于某些自闭症患者来说也许只是几秒钟的事情。原因很简单,他们可以将看到的数字转化成图画,并直接说出答案。还有一些心理学家特意做了实验,他们将一盒火柴倒在地上,全部散开,普通人可能要花费三分钟时间数清楚,而自闭症患者可能只需要两三秒钟说出答案“115根火柴”。
而这所有的天赋展示主要源于个人强大的心理以及个人对于生活的期待,很多人会因为身体上的残缺,会因为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而产生自卑心理,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拒绝接受他人的帮助和引导,这样无疑会让自己在错误的思维模式中继续逃避。一些内心强大的人则不会用有色眼光看待自己,他们认为自己和健全人一样,可以过正常的生活,可以做到健全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有很多残障人士会主动融入健全人的生活群体,一样会建立丰富而广泛的社交关系,他们并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更多的同情和怜悯。这种思维更有助于他们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更有助于他们主动挖掘自己的优势。
好莱坞著名演员彼得·丁拉基是一位身高仅仅只有1.35米的软骨发育不全症患者,先天的残疾让他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受尽同学的嘲讽,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曾自主创业,也曾写过剧本,还参与了一份数据处理工作,但这一切都没有让他感到充实和舒适,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成为一名演员,他对自己身上的演员基因非常自信。
而一开始,导演们只想让他扮演一些小矮人、小精灵之类的角色,人物形象空洞,发挥空间不大,只有少数曝光的镜头,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愿意将他当成一个真正的演员来对待,就像对待其他演员一样。所以他拒绝了导演的邀请,他希望别人能够用正常的眼光看待自己,至少他自己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正因为如此执着,如此投入,他在演艺事业上慢慢获得了成功,其中他在史诗级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中出演的“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成为影视剧中的经典角色,他也因此而两度荣获艾美奖最佳男配角,而他在剧中的表现几乎盖过了所有人。这个时候,人们才真正意识到这个小个子身上具备的能量、天赋与魅力。
很多残障人士通常会渴望获得外界的认可,对他们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应该获得自己的认同,需要对自己有更大的信心,认识并挖掘自己的优势,然后专注在这些优势项目上。
身体上的病痛会铸就强大的灵魂
格连·康宁罕被认为是美国伟大的长跑运动员,他从小就展示出了对体育的兴趣和天赋,父母于是将他送到体育院校,希望他可以展示自己的天赋。但是他非常懒散,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经常置若罔闻,那时候体育老师直言不讳地对他的父母说道:“这孩子吃不了苦,也没有那样的天分,因此并不适合当一个运动员。”
老师的点评让父母感到失望,而几天之后,一场更大的灾难袭来,格连·康宁罕不幸在一场爆炸事故中伤到了双腿,医生在他的腿部甚至找不出一块完整的肌肉,在诊断结果出来之后,医生非常无奈地说:“为他祈祷吧,他以后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走路了。”格连·康宁罕很快得知了自己的伤情,他非常后悔自己以前没有在体校好好训练,后悔自己没有听从教练的安排。
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去做,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去实现,他不希望自己就此错失一切,因此在面临巨大的痛苦时,他坚定了要重新站起来跑步的想法,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抱憾终身。在手术后的两个月,他开始强迫自己下床走路,进行恢复性训练。
由于缺少肌肉,他的双脚根本不足以支撑身体的重量,因此,疼痛像钻子一样深入骨髓,他常常痛得满头大汗,泪流满面。他一次次摔倒,然后一次次站起来,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他的双腿虽然不像正常人那样灵活,但可以伸缩自如了。这样的表现让父母和医生都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他获得如此大的进步。
父母认为格连·康宁罕以后可以下地走路就是上天赐予的巨大福祉了,但格连·康宁罕的目标却是继续实现自己的长跑梦,而且这个想法变得越来越强烈。在那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他以常人难以比拟的意志力进行训练,逐渐从不会走路的状态变成了可以和其他人一起跑步的正常状态。此后他一直试图超越自己,和朋友们一起跑,和牛羊一起跑,最终越跑越快,越跑越远,并且成了出色的长跑运动员。许多人都看过电影《阿甘正传》,格连·康宁罕正是阿甘的原型,而那一句“跑、快跑”更是激励了一代人。
对于多数人来说,疾病是生活中最讨厌的因素之一,尽管它可能随时随地出现,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折磨,这种折磨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在于精神上的摧残。海明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曾写出了《老人与海》这部不朽的作品。在这本书中,他描述了一个坚强倔强、永不放弃、敢于抗争的老人形象,但对于自己而言,他的内心却很痛苦,在参加“一战”受伤后,他又经历了飞机坠毁的恐怖事故,虽然幸免于难,但死亡的阴影开始笼罩着他。老年病痛缠身的他最终不堪忍受痛苦折磨,选择开枪自杀。
对于普通人来说,对疾病的恐惧有时候更甚于死亡,尤其是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往往会给人的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这种痛苦会摧毁人们对于生活、对于健康、对于自己的希望,这个世界上被疾病摧毁的人并不在少数。很多人因为重病的折磨放弃治疗,由于重病的打击而放弃生活,或者在病痛的摧残下丧失个人的意志力。
对于一些难以治愈或者非常痛苦的大病来说,它真正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死亡的威胁,更多时候是一种绝望感,即人们会意识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可能结果都是一样的,这种绝望感比单纯的死亡威胁、健康威胁更加让人感到恐慌。医学家发现很多大病患者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折磨过程,治疗的时间很长,痛苦延续的时间也很长,加上治疗的效果如果非常慢,这无疑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一旦人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一旦产生了逆境感,这种感觉还会变得更强烈。
比如医生们都会劝告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往往是治愈疾病的良方,这种良好的心态就包括乐观的心态,对自己能够痊愈的信心,对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这些好心态无疑会让人产生更大的精神力量。那些身患重病的人,能够快速地被治愈,一方面是因为进行了针对性的有效治疗,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有更大的信心。他们似乎总有强大的灵魂来支撑自己战胜病魔,确保自己不会在疾病面前手足无措,甚至垂头丧气。
这种好心态不仅是治愈疾病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增强个体抵抗力的关键要素,说得更加直白一些,疾病也会带来成长的动力,相比于普通的健康生活,人们在病痛中的感悟会更多一些,对于生活的渴望,对于生命的渴望会更深。而且当一个人经常与疾病做斗争,他的求生欲望可能也会得到强化,个人的承受能力和耐心也会不断加强。对于一些强者来说,病痛会带来一些难以忍受的痛苦,会带来一些无法承受的压力,但是同样会锻造一个强大的灵魂。这是个人意志力强大的一种表现,通过经常的磨炼,人们的忍受能力会得到提升,对于恐惧的克制,对于困难的抵抗都会强化。
不要回避内心的痛苦,及时进行调节
在日常生活中,会见到一些人出现某些奇怪的表现,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和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很多时候,他们会被有些人当成异类看待。对于那些行为异常的人来说,他们的行为状态往往令自己感到恐慌,并引发自卑心理。
可是如果对个人行为进行分析,就会发现除却生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那些奇怪的行为往往都和心理健康有关,这些症状的背后指向的往往是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如有的人总是会反反复复做同样一件事,并且常常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这样的怪异举动并非因为他们的记忆力太差了,而是强迫症的表现;有的人在陌生环境中出现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有时候会害怕到全身冒汗、脸色发白,甚至连话也说不出来,这也不是简单的害羞,而是社交恐惧的表现;有的人害怕坐电梯,害怕待在狭窄的空间内,这是空间幽闭症;有的人每天都生活在唉声叹气中,总是抱怨生活很糟糕,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总是认为未来将会变得更差,这是抑郁症的表现;有的人非常偏执,凡事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对的,别人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他们会不断强化这种思维,然后对自身以外的一切都持怀疑态度,这是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有的人非常自恋,总是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觉得自己具有无可比拟的魅力,这种自恋的人无疑让人感到厌烦;有的人则害怕面对困难,无论面临什么障碍,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回避,并表示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典型的回避型人格障碍。
这个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很多人都存在心理问题,或者说,这些心理问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希区柯克是世界上出色的惊悚悬疑片导演,他的作品充满了悬疑色彩,让人叹为观止,而除了电影之外,他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也同样充满了悬疑色彩。比如希区柯克患有鸡蛋恐惧症,他曾经坦诚这个心理疾病:“我害怕鸡蛋,不只是怕,它们让我感到恶心。那个白色的球状物……蛋黄破裂流出黄色的液体,你见过有比这更恶心的事情吗?……我绝不会吃鸡蛋。”终其一生,他从来没有吃过一只鸡蛋,他甚至拒绝周围有它们存在。
不仅如此,这位电影艺术大师还患有警察恐惧症,他的父亲说希区柯克小时候喜欢恶作剧,有一次不幸被警察抓住,并且在小屋子里被关了10分钟禁闭。这段不愉快的经历让希区柯克蒙上了心理阴影,他开始害怕见到警察。他甚至不去学习开车,而理由也很奇怪,他认为自己不会开车就不会被警察逼到路边停下开罚单了。
电影导演和作家伍迪·艾伦患有泛恐惧症,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能会让他感到不舒服和恐惧,比如他讨厌那些可爱的孩子,讨厌鲜艳的颜色,害怕见到阳光,害怕坐电梯和穿越隧道,害怕站在高楼上,害怕昆虫和狗,就连粘在上颚的花生酱也让他感到不适。此外,他还有一些怪癖,比如浴缸底部的塞子要设在角落而不能在中心,每天早晨的香蕉一定要切成7片,才可以放入麦片中食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存在奇特的行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或是疾病,但人们通常会选择隐藏,而且对于一些心理疾病,人们未必有过透彻的了解,反而始终以神秘的眼光去窥探,结果常常会将问题想得更为复杂,以至于他们会在他人异样的眼光中产生自我排斥的心理,并且从来不敢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但是和身体上的疾病一样,心理疾病也比较常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感到恐慌,患者自己也没有必要因此而自暴自弃,甚至以否定的眼光看待自己,更不要觉得自己患有心理疾病就陷入困境。
对于人们来说,最好的处理方式还是去积极面对心理疾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既然各种心理疾病往往都是由于心理原因导致的,那么在克服或者消除它们的影响时,可以从心理暗示入手,比如强制告诉自己“这些东西是无毒无害的”“这样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或者告诉自己“这些症状其他人也会有,根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通过这些暗示,可以确保人们接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而这也是提出解决方案的前提。
当人们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以及看待自己的行为模式时,就有了更大的信心来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可以建立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而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暴露法,即让患者主动去面对自己所担心和害怕的事情,让他们主动去面对那些引发心理不适或者引发不当行为的事情,通过强烈的刺激来激发和强化自己的抵抗力。
比如,很多人害怕见到陌生人,害怕在陌生环境下说话,那么就要主动要求自己暴露在陌生环境之下,甚至强迫自己去陌生人面前发表演说,通过这种强烈的刺激,人们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一些人害怕幽闭的环境,害怕乘坐电梯,那么就可以经常尝试着坐电梯或者在小房间里待着,要么也可以驱车在隧道中行驶,这些行为同样可以有效治疗空间幽闭症。
此外,人们需要寻求外界的帮助,主动向他人分享和告知自己的病情,尤其是从心理工作者和朋友那儿寻求帮助,这种分享的行为无疑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精神上的支持,会让他们保持强大的动力和信心。
受到伤害后,合理控制和释放自己的情绪
有个演说家经常在各地进行巡演,举办一些成人教育班和座谈会,这些活动都获得了成功,但在某一次巡演活动之后,纽约《太阳报》的一个记者在听完演讲之后,竟然在报纸上公然恶意攻击演说家和他目前从事的巡演工作,他在报纸上将演说家描述成一个能力平平且胡说八道的骗子,尤其是那些刻意歪曲事实的报道让人无法忍受。
这对于年轻气盛且事业刚刚起步的演说家来说,无疑是一次挑衅,而且很有可能会就此摧毁他的个人事业和名声,所以他决定进行反击。当时他立即给《太阳报》执行委员会的主席打了电话,要求对方立即刊登一篇声明来澄清真相。不仅如此,他还愤怒地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份声明,希望大家不会受到误导。
多年之后,当演说家再次回想起这件事时,忍不住为自己当初幼稚而愤怒的举动感到羞愧,他并不觉得自己应该动怒。事实上,那份报纸并不出名,而看那份报纸的人也许当中只有十分之一会看到自己的那篇文章,即便有人见到了那篇文章,也有一些人会将其当成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些真正注意到文章中内容的人当中,恐怕又有一些人会在几个星期之后将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显而易见的是,演说家刊登的文章根本没有什么用,与其这样,还不如什么也不去做。
几年之后,演说家慢慢明白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取悦所有人,总有一些人会进行刁难,总有一些人会想办法攻击和伤害自己,折磨自己,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人们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在自己能力和职责范围内做应该去做的事情,而没有必要过度在意他人的想法和行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变得越来越强大,而这种强大无疑会让那些恶意的攻击行为不攻自破。
一般来说,当人们产生分歧并因此受到伤害的时候,往往存在三层结构,第一层结构是了解“发生了什么”,即在第一时间内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对方会伤害自己,换句话说,矛盾和分歧的引爆点是什么,直接的导火线是什么。弄清楚这些矛盾的引爆点,无疑会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彼此之间的争端。
第二层结构是情绪对话,即矛盾双方针对彼此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此时人们的情感和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产生一些不满和愤怒。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过程,但是一旦不注意处理,就可能会演变成更大的纷争。因此人们需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合理控制,需要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来处理眼前的人际危机。丹麦基督教思想家克伦剀郭尔说:“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当自己受到外界的刺激和伤害时,人们更应该懂得自我克制,更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分析和处理整个矛盾,而不是愤怒地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做出回击。因为别人的错误而生气,那么实际上就是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因为人们最终会因为愤怒而受到更大的伤害。
格力空调的掌门人董明珠在担任业务员的时候帮公司要账,有一笔42万元的货款,对方迟迟不肯归还,董明珠不得不上门催款,可对方一听说要对账还钱,脸色大变,始终不肯做出表态。董明珠于是采取了贴身跟随的策略,对方走到哪儿,自己就跟到哪儿,没曾想对方开始避而不见,每次约好了第二天见面还钱,可是第二天到了办公室,对方又开始爽约,就这样一直拖了四十多天。
接二连三的抵赖和拖延让董明珠感到非常愤怒和无助,事实上,早在此之前,格力公司的上一任业务员就没有要回货款,而公司对于这样的老赖也没有任何办法。不过和前任相比,董明珠更加执着,也更加理性,她并没有选择和对方撕破脸皮,也没有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她知道对方是个难对付的人,所以在那之后每天都缠着对方,并且明确告诉对方将会奉陪到底,除非要回那笔货款。正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使得对方最终做出了妥协,将一车货作为抵押拿给董明珠。而董明珠最后将这批货转手卖掉,拿到了属于公司的那笔欠款。
第三层结构是自我认知的对话,是指双方在初步沟通之后,受害者针对目前形势进行理性而冷静的分析,评估自身受到的影响以及即将产生的影响。同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合理,是不是有人误解了自己的想法,是不是自己的某些不当行为先伤害到了别人的情感。通过反思,人们可以巧妙地避免自己陷入焦灼和迷失状态,可以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理性的状态,此时个人会在受到伤害的困境中保持自制力,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们需要开启第三层次的对话,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同时人们也需要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外界的伤害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伤害,朋友的背叛、家人的误会、同事的攻击、外来的批判,各种各样的伤害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这种影响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在很多时候,它们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刺激。
著名作家夏衍曾经讲过一件事,有一次他听别人在图书馆里谈论历史,结果一时口快插了几句嘴,鲁莽地谈论起历史问题,结果其他人对他进行了冷嘲热讽,认为他的看法非常幼稚,根本就不配坐在这儿谈论类似的话题。夏衍听了非常难过和生气,他准备给予激烈的反击,可是静下心来之后,他还是控制住了脾气,并且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和研究历史,以免再次被人瞧不起。也正是因为抱有这样的想法,夏衍开始认真钻研历史,最终成为著名的历史学者。
有个作家曾经这样说道:“为什么不能去包容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呢?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人,磨炼了你的心性;那些欺骗你的人,增长了你的见识;那些鞭打你的人,促使你不断奋进;那些绊倒你的人,提升了你的平衡能力;那些诱惑你的人,修行了你的定慧;那些蔑视你的人,帮助你寻回了自尊;那些抛弃你的人,增强了你的独立;那些诽谤你的人,完善了你的人格。”对于人们来说,了解伤害所带来的一些积极后果,这本身就有助于人们在伤害到来时保持良好的抵抗能力。
容貌上的差距是可以通过内在得到弥补的
好莱坞著名的女演员卡梅隆·迪亚茨拥有一张大嘴,作为一个典型的欧美美女,卡梅隆·迪亚茨拥有甜美的长相,拥有火辣的身材,拥有令人羡慕的金发碧眼,这些成了她身上巨大的优势,她甚至很早以前就幻想着可以依靠身体优势成为一个出色的影视演员,但是那一张大嘴巴影响了她的整体形象,她觉得自己的嘴巴和其他身体部分并不搭调,为此,她感到非常自卑,对自己的嘴巴非常排斥,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开口说话,也很少笑,就是担心自己的大嘴会招来他人的嘲笑。
进入好莱坞后,她也常常为此感到困扰,甚至萌生退意,避免成为一个笑话。可是在一次试镜中,有个导演发现了卡梅隆的大嘴,觉得她的嘴真非常有吸引力,笑起来的时候让人倍感亲切,所以他就鼓励卡梅隆多笑,并且还专门为她在《变相怪杰》中设置了一个类似的角色。当电影播出之后,卡梅隆的大嘴很快收获了万千观众的心,他们都被她的大嘴微笑征服了。在那之后,卡梅隆的大嘴以及自信的微笑成了好莱坞最具特色的风景线,而她也成了好莱坞最具亲和力的女明星。
同样地,马云也是一个相貌平平的人,美国的《福布斯》杂志曾经公开拿马云的长相开涮,将他描述成为“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而马云也知道自己在容貌上的劣势,他曾经自黑说:“如果人没有营养,就像我一样,看着像外星人。”但是长相问题从来就不是马云的困扰,他也从来不曾因此而自我贬低、自暴自弃,反而非常幽默地自我调节:“我又不比人家多一个脑袋,还那么瘦,长得又丑,没办法,但是要经常给自己信心:男人的长相和智慧是成反比的。”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在意自己的容貌,毕竟在人际交往中,相貌往往是最先被注意到的,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以貌取人,但是两个人初次见面时,容貌往往会带来很大一部分印象分。相貌具有优势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关注,而那些容貌一般,甚至让人觉得有些丑的人很容易遭到忽视和排斥。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容貌非常在意,总是千方百计想要表现出最好的一面,而那些相貌不好的人无疑会更加吃亏,他们很容易因为这个弱点而陷入困顿之中。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容貌问题而在学校里遭受歧视,在爱情中遭到冷遇,在职场上处处被针对,在生活中处处被排斥,这让很多人感到沮丧,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会选择给自己化妆,会选择整容,他们试图通过改善容貌来赢得更多的自信心。
尽管没有最直接的证据证明“如今就是一个看脸或者刷脸的时代”,但是有人曾做过调查,“如果让上帝给每个人身上添加一项优势,人们更喜欢添加什么”,有智慧、身材、努力、善良、容貌、财富、资源、信心、勇气,结果多数人都选择了容貌,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容貌的看重。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获得完美的容颜,并非所有人都能够依靠容貌获得更多成长的资源和优势,多数人并不能在容貌上获得太多的生存机会。所以想要让自己更加自信,想要让自己赢得更多人的认同和喜欢,想要让自己展示出一个更完好的形象,完全可以选择从其他方面入手。
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打造强大和完美的内在,相比于外在容貌的视觉优势,完好的内在无疑会让人更加安心和认同。因为任何一种社会关系想要长久发展下去,最终依靠的都是内在的情感联系,相互认同、相互信任的人才有机会深交,这种认同建立在很多方面,比如善良、温和、勤奋、聪明、勇敢、乐观、大方、自律、能力强大等都属于内在美的一种。卡梅隆·迪亚茨的内在美在于微笑背后的善良、亲和,马云的内在美在于聪明睿智,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形象,即便他们在容貌上不占优势,人们也可以选择通过其他方式来提高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
如今,有一些人通过整容来提升自己的形象,为的就是能够进入演艺圈。但是一些出色的演员则会注重提升自己的演技,他们在银幕上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为了露脸,而是为了表现出角色的人物特征,同时也是为了让整部电影变得更有深度。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大批专注于演技、专注于社会形象的演员存在,他们是真正的实力派演员。著名老艺术家葛存壮在谈到自己的演艺事业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自然条件不行,没长一张英雄面孔,就得顺其自然,我在事业上有追求,但没有野心,从来也不奢望能成大明星,不会在那方面动心思。”对很多真正有内涵的人来说,他们更加倾向于通过修炼内心来弥补容貌上的不足。
在爱情中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外形上最重要的硬性条件之一,良好的相貌无疑会让人加分不少,而许多人则会因为长相问题而自卑,这些人在爱情追逐战中往往容易被异性忽视,但是一些因为相貌而陷入困境的人也没有必要因此而自暴自弃,没有必要轻视和否定自己,更没有必要丧失对爱情追逐的勇气。当容貌不占优势的时候,人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发展自己的特点,提升对异性的吸引力,比如提升工作能力,增加自己的吸金力。或者让自己变得更加幽默,幽默的人同样可以赢得异性的欢迎。人们还可以想办法挖掘自己的才能,用才能征服异性。
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样,人们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信,坚信自己可以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某些吸引人的特质。与此同时,容貌不佳的人更应该保持淡然的心态,不要将注意力过度放在自己身上,事实上,越是在乎容貌的人,最后越容易因为容貌问题而陷入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