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六章

书名:看人心理学 作者:赵育宁 本章字数:10593 下载APP
选择最合适的伙伴,打造 最稳定的人际关系
为什么人们常常很难交到优质朋友呢?
人们都有社交的欲望,都希望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希望认识更多的人。这是个人渴望扩大影响力,渴望获得更多人认同的一种需求。正是因为这种需求,人们会寻找朋友,会积极融入社会,拓展自己的社交关系,并且人们会不断试图突破自己原有的社交圈。
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是当下主流的通讯及社交工具。微信的出现其实迎合了现如今人们的社交需求,这种需求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有关。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变得更加频繁和容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交流。
除了使用社交软件之外,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同样变得频繁。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社交的需求和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社交需求的刺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交文化的影响,导致人们对于社交活动非常热衷,他们会将社交关系的拓展当成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打造社交关系网络的时候,他们的关注度会停留在社交广度上。
可是许多人都在进行无效社交,他们常常频繁地和他人约会、交谈、聚餐,频繁地出席各种宴会和社会活动,但是除了多认识几个人,除了多浪费一点儿时间之外,自己的生活根本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多数人可能仅仅将社交活动当成娱乐生活的一部分,根本没有考虑过社交活动的价值问题,没有想过自己参加社交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为了热闹而参加活动,还是为了增加社交资源。
不仅如此,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结交的人是真朋友还是酒肉朋友,自己是否有意识地结交那些值得结交的人,是否有意识地打造一些稳定的、优质的社交关系。
很多人盲目地拓展社交关系,在交友时重量不重质,结果这些所谓的朋友不仅无法给自己带来帮助,反而成为一种累赘。很多时候,他们与这些朋友只有一面之缘,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交,就如同酒桌上认识的人一样,大家可能会推杯换盏,畅谈各种事情,可是酒席过后,也许就再也没有什么往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的联系人名单上有厚厚的一叠名字,可是真正事到临头,需要获得朋友帮助的时候,就会发现能够伸出援手的没有几个。
汽车销售大王乔·吉拉德曾经提出了一条著名的“250定律”:每一个人的身后都站着大约250个人,像亲戚、朋友、邻居、同事,或者一个路人,这些人的交际圈和生活圈可能多达250人。
按照乔·吉拉德的说法,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就不要轻易忽视任何一个顾客或者朋友,因为每一个顾客或者朋友的背后都拥有一个250人的庞大交际群体,只要把握某一个人,就等于把握了掌握250份资源的机会。这个定律似乎是一个拓展社交关系的好借口,可问题是,在现代商业社会与人情社会的环境下,这是一个广撒网的生意策略,强调的是几率的提升,而不是有效的社交策略,更不是打造优质的社交关系的策略。
对于很多成功人士来说,他们在社交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他们更愿意将社交活动当成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对他们来说,社交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多更好的人际资源,可以有效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比如马云、柳传志、郭广昌等人创办的湖畔大学,每年都会吸引大批企业家前去报名,因为只要进入湖畔大学,就意味着可以认识更多出色的企业家,学习到更多更好的商业知识与经验。而对于马云等人来说,他们同样需要对报名的学生进行严格的甄选。
据说2015年1月26日,湖畔大学的第一届面试人员多达150人,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参加面试的企业家都是湖畔大学精心定向邀约的,而实际的报名人数远超于此。最终湖畔大学选择了其中30位面试者成为第一期学员。而在2018年3月27日的湖畔大学第四届开学典礼上,共有2600多名创业者参与了报名,但最终只有48名幸运的同学入选,这样严格的甄选让人觉得惊讶。但正是因为如此,湖畔大学保证了学生的质量,也保证了学习的氛围和效果。
成功者会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进行审核,会注意提升自己的交际方式,会注意对社交的对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他们会注意进行合理的甄选,看看哪些人是真的愿意付出真心的朋友,他们会重点打造优质的社交关系,会经营那些真挚的情感,确保自己的社交圈稳定而具有竞争力。
识别几种不可结交的人
前NBA(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巨星艾弗森在十几年的篮球生涯中挣了上亿美金的工资,而且还有不菲的代言收入。这些累计起来高达3亿美金的收入,是普通人几辈子也难以达到的。可是在退役后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就从一个富翁变成了一个濒临破产的穷人。许多人都觉得他可能是因为投资失败或者遭遇了什么大的变故,才会如此落魄。但其实是因为一群酒肉朋友和食客。
球员时代的艾弗森结识了一大批人,有些是以前的老朋友,有些则是新结交的朋友,这些人接近艾弗森可不是为了纯粹地联络感情,也不是因为有什么共同的兴趣爱好,而是为了他的钱。
他们每天跟着艾弗森去酒吧消费,艾弗森为人仗义,经常送车子和现金给他们,据说最多的时候,有200个亲朋好友跟在他身后,正是这批人很快耗空了他的万贯家财。有些人认为艾弗森遇人不淑,但实际上是因为他自己缺乏识别能力,将那些接近自己的人当成好朋友看待,却没有想过这些人都有着强烈的目的,而且在艾弗森陷入困境后,很多所谓的朋友也就与他断绝了往来。
交朋友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朋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人们常常都需要获得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比如朋友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向导,可以成为人们的坚强后盾和左膀右臂;朋友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也可以帮助人们分担生活中的压力;朋友可以帮助人们壮大自身实力,可以帮助人们吸引更多的资源。
好的朋友会成为人生最重要的一笔财富,会成为成长最大的助力,但不合格的朋友由于携带大量的负能量,可能会误导人们的思维和想法,会阻碍人们的进步,会成为个人成长的负担,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擦亮眼睛,需要想办法辨别更多的好朋友,争取打造一个优质朋友圈,至少也要懂得屏蔽那些不合格的朋友。那么生活中究竟有哪些朋友不适合进行交往呢?
——唯利是图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和需求,都有自己的个人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满足自己的个人私欲。一个具有自律能力的人会要求自己在法律道德的前提下做事,会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目标,而那些唯利是图,只关心个人利益是否得到满足的人千万不可结交。
这类人的眼中只有自己,凡事都以功利主义进行衡量,包括朋友之间的感情——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他们很可能会出卖朋友。
——缺乏礼貌的人
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表现之一,讲理懂理且善于掌握礼数的人,往往会受到其他人的欢迎,这类人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够塑造一个比较好的个人形象。而那些缺乏礼貌的人往往容易得罪他人,容易失去他人的尊重,粗糙而无礼的行为表现会让人产生逃避心理。
——忘恩负义的人
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作用的,一个人对别人好,才会赢得对方的尊重和积极回馈,反过来说,对方的良好表现同样会赢得同等的回报。可以说,这种双向性是维持人际关系正常运转和社会活动正常出现的基本条件。
可是那些忘恩负义的人会打破人际关系的双向平衡,会破坏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这类人通常不会在社交中付出什么真感情,也不会对他人产生什么兴趣。更多时候,他们更加在意自己是否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一旦利益得到满足,他们很快就会过河拆桥,这样的人是最不值得交往的一类人。
——缺乏责任感的人
责任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无论是面对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责任感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责任感强的人会担负起家庭重担,会认真处理好自己的工作,会树立一个良好的公民形象。
反过来说,缺乏责任心的人是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者,这些人对家庭、对工作都缺乏尊重,而且缺乏公德心,对于一些破坏性的行为视而不见,对那些不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也毫不关心,而且经常将责任推给别人。通常情况下,他们的家庭关系矛盾重重,和同事的关系也很糟糕,可以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喜欢挑刺的人
社会上有很多人具有完美主义的特质,他们凡事喜欢追求完美,遇事会认真斟酌并打磨每一个细节,以确保万无一失,确保能够呈现出最好的状态。而那些喜欢挑刺的人或许并不是为了精益求精,而是单纯地让他人难堪。
这一类人并没有一个有关“好”的标准,他们永远像一个指挥者那样随意指出各种不当之处,并且对自己看不惯的地方指手画脚。
——自大自负的人
许多人遇到难题时,喜欢和朋友商量,喜欢向朋友讨教,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多一个朋友就多一种思路,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有些人却非常自大和自负,他们很难倾听他人的劝告,很少愿意同他人分享心事,凡事都是自己做主,而且会刻意贬低他人的想法和建议。
这种人过于自我,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整个世界应该围着他们转。在他们的思维中,其他人的想法都是不合理的,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他们常常看不起他人,会直接忽略其他人的存在,会直接抹杀他人的能力。
——口是心非的人
真诚是交友的第一法则,善于交友的人往往都会将真诚作为一个重要的准则,而真诚最大的特点就是心口如一,简单来说就是说了什么就一定要如实做到,不能出尔反尔,这不仅关乎诚信问题,还关系着个人的态度。
不真诚的人往往喜欢反悔,或者心口不一,嘴上说一套,具体行动的时候又是另外一套,这样的做法往往会伤害他人的感情,也会失去他人的信任。
——总是想着索取的人
好朋友之间常常会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真正的朋友往往值得真诚付出,不过有的人总想着从外界索取,总是想着如何从他人身上获得更多的好处,他们缺乏真诚待人的态度,而且很少愿意为他人付出,而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很容易打破社交平衡,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
因此一定要尽量远离那些一味索取的人,因为他们只想着从他人身上获取更多的好处。
以上几种人是社交活动中应该重点防备的社交对象,和这些人结交朋友一定要谨慎,遇到这样的人,一定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对方的为人,要注意防备对方的一些不当行为,一旦发现对方表现出了以上几种特质,就要给自己提个醒。
与人交往时,看看对方的人际关系
网易的创始人丁磊曾经组织了一场饭局,参与者包括了各个领域的精英,比如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和总裁张亚勤、京东的刘强东、联想的杨元庆、搜狐的张朝阳、爱奇艺的龚宇、小米的雷军、360的周鸿祎、华为的余承东、58同城的姚劲波、中国联通的陆益民、今日头条的张一鸣、微软的沈向洋、红杉资本的沈南鹏、滴滴出行的程维、美团的王兴等人。
这场饭局曾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他们在惊叹这场饭局的名人效应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这些人当中,沈向洋的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因为这个人并没有像其余人一样有很高的曝光率。但是在不了解沈向洋之前,人们完全可以预估到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很显然,能够和其余几位各自领域的代表人物成为朋友,就证明了他必定有过人之处,必定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而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他是美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技术出身的他,主管微软技术与研发部门,而且负责推动公司中长期总体技术战略、策略以及前瞻性研究与开发工作。
正因为如此,有成语“人不可貌相”,而想要了解一个人,完全可以从他的人际关系入手。比如可以看一个人的朋友和社交圈,看看他平时都和什么人交往。人们常常会说“一个人会活成什么样,取决于他认识什么人”“朋友的高度决定了自己的高度”。
比如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曾说:“想要知道你今天究竟值多少钱,找出你身边最要好的3个朋友,他们收入的平均值,就是你应该获得的收入。”这段话成为很多人衡量自身价值的一个方法,也成为很多人积极拓展朋友圈,尤其是打造优质社交关系的一个基本方向。在网络上也有人发起了相关讨论,将近半数的网友认为个人收入和个人的朋友圈层次成正比,而且这部分网友都认为,当一个人认识更多优秀的人时,往往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优质的资源。
如果进一步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一个人认识什么样的人,往往也决定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朋友圈不仅决定了个人的收入,还决定了个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决定了个人的思维和眼界,决定了个人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经验、阅历、格局、视野、价值观、支配时间的能力,这些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心理学中有一个“链状效应”,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直白地说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周围的人都很有素养,如果周围的人都很有学问,那么这个人也会变得很有素养;如果一个人的朋友都是品行不端的人,都是一些喜欢算计别人的人,那么这个人可能也存在品行不端的问题。
所以了解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了解一个人是否适合做朋友,就需要看看他平时认识什么人,平时都和什么样的人接触,虽然对方未必和他的朋友一样,但是有很大几率受到影响。
除了了解对方和什么人接触之外,还可以看看对方和周围的人是否有更多的互动,看看这种互动是否为良性的,透过互动的相关情况,就可以分析出对方在社会群体中的具体表现和形象塑造。
比如与他人交往的好坏与否反映的是沟通技巧和个人魅力。一般情况下,人际关系比较好的人,具备出色的沟通技巧,他们非常善于与人打交道,能够赢得他人的欢迎和认可,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这种人可能非常幽默,可能具有丰富且高超的表达能力,可能具备真诚的态度,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他们在面对朋友时可能愿意真心付出,愿意为朋友打抱不平,作为经营人际关系的高手,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具备很强的个人魅力。
不仅如此,人际关系的好坏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团队意识,有的人不善于交际,也没有与人交流沟通的习惯,凡事喜欢独来独往,这样的人可能比较内敛、孤傲、自大,他们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且常常缺乏团队意识。
有个人能力出众,而且曾经留学海外,因此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想要高薪聘请对方,在简单接触之后,总经理对他的一些实力还是比较认可的。不过总经理也特意对他进行了调查,发现对方一直以来都喜欢一个人做事,不习惯和别人共事,也没有分享的习惯,生活中更是没有什么朋友,朋友圈非常小。了解到这个信息之后,总经理果断放弃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因为在他看来,一个人如果过于封闭自我,排斥他人,必定难以适应内部的工作,也不具备合作精神,而这会影响内部的基本运作。
总而言之,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人们有时候没有必要直接与受众对象发生接触,没有必要通过正面的沟通交流来了解更多的信息,来把握对方的想法和状态,有时候,通过第三方的描述,通过对受众对象自身人际关系、朋友圈的了解,同样可以对受众对象的个人形象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把握每一个人的人际风格
曾有个人在网络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世界上的人可以进行怎样的划分”,这个问题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有的人认为人可以划分成国内的和国外的,有的人认为人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有的人觉得人可以分成好人和坏人。后来有人又将范围缩小,“从个人的性格表现来说,可以分为什么类型”,很多人开始将不同性格的人描述了一遍,而有的人继续进行简化,比如分成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分成主动的人和被动的人,分成有个性的人和没个性的人。
而这一次有关性格特征的讨论,其实在心理学上早有先例,为了形成统一的说法,心理学家提出了“人际风格理论”。如果想要认识或结交一个人,可以去观察和了解对方的人际风格,换句话说,就是了解对方究竟是什么类型的人。那么人际风格理论究竟是怎样的呢?
心理学家设置了横向轴和纵向轴,其中按照行为上的表现划分为被动和主动,这是一条横向轴;按照性格上的表现可以分为内向和外向,这是一条纵向轴。这两条轴形成了四个性格区间:内向且主动的人、内向且被动的人、外向且被动的人、外向且主动的人。而这四种不同性格的人分别对应着支配型、分析型、和蔼型、表现型四种类型。
——支配型
在生活中如果有人就像老鹰一样,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和强烈的控制欲,对待身边人也非常严苛,那么多半就属于支配型的人。这类人又被称为老鹰型,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喜欢独来独往,并不喜欢人们给自己提供什么意见和建议,他们也不会接受来自外界的帮助。当分歧和矛盾产生时,他们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绝对不会轻易妥协,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会强制要求他人遵从自己的方式去做事。
这种人非常看重权力和控制,希望获得来自他人的绝对服从和敬重。在工作中,他们有着远大的目标,总是表现得雄心勃勃,并且乐于接受更大的挑战。不仅如此,他们在工作中非常投入,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责任感,但正是因为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常常忽略了对人际关系的培养,很容易在沟通中失去耐心,表现出脾气暴躁的一面。
人们一旦发现对方具备以上的行为特征,就需要意识到对方可能是一个喜欢支配一切的人,而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交朋友,或许要注意协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注意衡量一下对方是否值得深交。
——分析型
在生活中,如果发现他人逻辑思维缜密,条理清晰;说话很有分寸,而且注意谈话的质量;喜欢实事求是,喜欢尊重事实办事;精益求精,努力追求完美;做事很有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那么对方可能就属于典型的分析型人格,这种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理性、谨慎和追求完美,他们就像猫头鹰一样,喜欢离群索居,喜欢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安心地做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喜欢专注在细节层面上,喜欢较真,他们始终认为自己还能做得更好,为此他们非常喜欢数据调查,并且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分析型的人并不少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展示出被动以及内向的特质,会在工作中表现出谨慎和完美主义特质。在和分析型的人打交道时,应当重点提升自己实事求是且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凡事讲求理性分析和逻辑分析,同时也要注意赞美对方的工作态度,这是双方建立共同语言的前提之一。
——亲切型
有的人会表现出专心致志、诚实可靠的特性,在生活和工作中,他们会认真接受他人的托付,并按照托付去执行,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会表现得非常顽强,会努力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除此之外,这些人如果表现出了很强的迎合性,不会轻易反对他人的想法和观点,而且缺乏主见和冒险精神,容易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那么这类人通常属于亲切型的人,他们就像是鸽子一样,性格温和,不喜欢纷争,崇尚稳定的生活和工作,他们通常具有保守的倾向,遇事喜欢看别人的反应,他们更多时候依赖团队生活。在为人处世方面,他们更加喜欢平和的局面,任何混乱和斗争都会让他们感到焦虑和恐慌。
总的来说,这一类人就是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那种老好人,他们依赖自己的好人缘生存下去。和这一类人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多强调彼此之间的良性关系,给对方创造一个更好更安全的心理环境。如果有求于对方,也要懂得注意赞美对方,以便赢得对方的认同。
——表现型
表现型的人又叫孔雀型人格,这种人如同孔雀一样喜欢四处表现自己,这种人有一定的能力,但他们最强大的莫过于表达能力,为了尽可能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他们在与人交流时更加注重技巧,丰富的表达技巧让他们能够应对任何社交环境。由于将表达作为一项特殊技能来培养,表现型的人有时候会“怠慢”其他方面的工作。在很多时候,表现型的人更加喜欢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魅力,但是由于过度在意自己的表现,他们或许会染上一些坏习气,比如变得工于心计,变得自私自利,变得目中无人,变得充满攻击性和报复心理。
与表现型的人进行交流,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忍让和低调,尽量将舞台让给对方,尽量给对方创造好的表现空间和表现机会;要懂得多赞美对方的表现,让对方感觉到更多的存在感,如果对方存在一些明显的错误和漏洞,也不要直接指出来,而应该以一种更加隐晦的方式提醒对方。
人际风格理论将不同的人划分成几种类型,从而为人们的社交做出了一个最佳的指引,面对不同性格的人,人们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来了解相关的人际风格,并且依据这些人际风格特征来确定具体的沟通模式和交友方法,从而为打造稳定的人际关系提供帮助。
弄清楚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关系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际关系之一,很多人都喜欢结交朋友,也拥有很多的朋友,但是他们往往分不清身边有哪些人是真正值得结交的,也无法清楚地分辨哪些人是不可结交的。正是因为缺乏识人能力,他们常常会在与朋友接触时遭到伤害,常常会遭遇“交友不慎”的尴尬。
作为识人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如何识别好朋友成了人际交往中一项重要的功课,那些试图打造良性朋友关系的人能够意识到识人方式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因此他们会想方设法寻找识别朋友的方法和标准。
第一个关键词是“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会犯错,都会有一些生活或者工作上的失误,这些失误往往会被身边人发现,这个时候,身边人是否应该找出错误并进行批评就成为一个衡量友情的标准。
有的人会在朋友犯错时,及时进行提醒,督促朋友尽快改正错误;如果朋友不小心做出了错误的决策,那么人们就会及时加以制止,避免对方走向歧途。这一类人非常善良,而且愿意将朋友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对待,愿意对朋友的生活和工作负责,他们是非常好的伙伴,因此真正值得深交,值得当成知己来对待。
反过来说,当人们犯错时,如果身边的朋友不仅对这些错误视若无睹,甚至还有意无意地帮忙掩盖错误,将不好的事情说成好的事情。从表面上看,这些人非常讲“义气”,愿意帮忙遮丑,愿意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但实际上这类朋友大都是损友,他们对于朋友缺乏关心和责任心,他们的纵容可能会将他人推向深渊。
真正的好朋友是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共同成长的,他们懂得相互赞美、相互鼓励,也懂得相互批评、相互指正,对他们而言,如果一个人真的为了朋友好,真的愿意让朋友始终处于人生的正轨上,就应该扮演一个称职的监督者的角色。
谷歌公司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也是关系密切、配合默契的合作伙伴,但是两个人的性格迥然不同,佩奇更加内向,哪怕是说话的时候也害怕和别人四目相对,布林则性格外向,他的精力非常旺盛,善于同其他人打交道。由于性格不同,两个人在工作中常常产生分歧,而这个时候,只要有一方做错了,另一方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指出这些错误。佩奇类似于乔布斯,有很多出色的想法,因此一旦他觉得布林的想法有问题,就会进行指正。同样地,布林更擅长战略的制订,在有关战略决策方面,他会给头脑发热的佩奇浇一盆冷水。
据说在新招聘员工的见面会上,两位联合创始人常常会针对企业或产品决策的话题展开论战,直到相关的问题得到解决。也正是因为善于批评朋友,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也是少有的多年来一直保持密切关系的创业伙伴。
第二个关键词是“困境”
人们常常会说,想要验证一个朋友对自己是否真心实意,想要了解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和交往,最简单的验证方法就是当自己的生活或工作陷入低谷和困境时,看看身边这些朋友的反应即可。
通过“困境”来进行检验,可以有效察觉出每一个人的态度。一般来说,在人们陷入困境之后,始终愿意出手相助,并且能够给予精神上的鼓舞的人往往是非常值得信赖的朋友,这种人对于朋友非常真诚,愿意付出自己的真心。他们不是物质主义者,不会以利益关系来衡量彼此之间的友情,不会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友情。
而有的朋友只能共富贵,一旦身边人陷入困境或者从巅峰跌入低谷,他们就会刻意保持距离,开始不怎么说话和交往,甚至有意撇清关系,生怕对方向自己求助,生怕自己受到拖累。这种人往往比较势利,是利益至上的小人,在他们眼中,朋友不过是用来满足自身利益和需求的人,一旦对方没有什么价值,那么双方的朋友关系也就没有必要存在。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类人会非常在意其他朋友的身份和地位,他们常常希望朋友为自己做很多事情,但是却很少真诚地为其他人付出。
有个商人在金融危机中濒临破产,自己变得身无分文,也正是从这一天起,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全部离自己而去。当别人都在可怜他遭逢大劫而一无所有时,他却笑着说:“这场危机来得正是时候,它使我真正看清了自己是什么人,也看清了身边的朋友是什么人。”后来这个商人凭借自己的努力东山再起,这个时候,那些重新前来攀关系的朋友全部都被他拉入黑名单。
第三个关键词是“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常常会和朋友之间发生利益上的关系,比如一起做生意,一起合作某个项目,或者直接与朋友进行物质上的交换,对于真正的好朋友来说,利益往往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他们更加看重和朋友的感情,无论是内部的分配,还是彼此的交换,都不那么在意,他们非常重视友情,并且认为友情是支撑双方之间关系的基础。在很多时候,他们愿意为朋友让利,愿意为朋友无条件付出,而不会收取任何报酬。
而有的人更加重视利益的满足,他们会不断强调自身的利益,会不断强调自己吃了亏,或者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在很多时候,他们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人利益而出卖和损害朋友的利益。这类人只是唯利是图的生意人,朋友只是他们满足私人利益的工具。这样的人显然不适合结交,也许和他们有任何利益牵扯都会成为一种麻烦。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时的政治家,两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相识,那时候两个人一起做生意,管仲家庭贫困所以出资很少,而经济条件更好的鲍叔牙出了大部分资金,可是合作之后,管仲经常提前预支钱财,还私自挪用做生意的资金。到了年底分红的时候,管仲又自顾自地取走了一半的分红。
这样的举动令鲍叔牙身边的人很生气,他们纷纷为鲍叔牙打抱不平,并认为管仲是一个贪图钱财的小人。可是鲍叔牙却认为管仲家庭贫困,拿走这些钱养家也是应该的,我和他做生意就是为了帮助他。后来,鲍叔牙还将作为对手的管仲推荐给了齐桓公,并认为管仲比自己更加适合当国相,这样的人格魅力使得他成了历史上最无私的朋友之一。
以上三个“关键词”是判断和辨别朋友是否值得交往的重要标准,也是甄选和优化朋友圈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这些关键词,人们可以有效识别好朋友,并排除生活中那些虚情假意的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