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之别流——陆子
上面已说过,朱子是集宋学之大成者,但与朱子同时而和他对立隐然有敌国之观者还有陆子一派。
陆子名渊,字子静,号象山,江西金溪人,生于高宗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殁时年五十四岁,与朱子同时而为其后辈,平生不好著作,现存之《象山全集》五十六卷,乃后人集其遗文杂说附加行状年谱而成者。陆子之学问体系不甚明了,然据朱子云:“上蔡之说,一转而为张子韶,子韶一转而为陆子静。”则可知正如朱子出自程门之杨龟山,而象山乃出自程门之谢上蔡。更溯而上之,则朱子祖述伊川之学,而象山乃渊源于明道者。明道以一理说天下宇宙之一切现象,而象山也说:
塞宇宙一理耳,学者之所以学,欲明此理耳。此理之大,岂有限量?程明道所谓有憾于天地则大于天地者矣,谓此理也。(《全集》十二《与赵永道书》四)
这一段话,正是继承明道的一理。他又说,此理在宇宙之间,未有隐遁之听,天地之所以为天地者,在顺此理而无私。人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极,安得自私而不顺此理耶。(《全集》十一《与朱济道书》)这样的顺理而诚、人勿自私与明道之《定性书》排自私者如出一辙。由是可知象山之学乃渊源自明道的。
可是象山比之明道是更进一步了,理即心,心即理,就是他倡说的。他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全集》三十六《年谱》)又说:“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全集》一《与曾宅之书》)又云:“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全集》十一《与李宁书》)所以他就以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因豁然大悟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年谱》)这样他以宇为空间、宙为时间,而以为由时空所结合的一切现象不外皆吾人之主观,即心,所作成。所以他又说:“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全集》三十四《语录》)又云:“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千百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百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文集》二十二《杂说》)由此可见,象山虽出发自程子所谓宇宙本体即为理说,而更进一步从所谓理亦即吾心之条理而结论为宇宙之本不外吾心,象山是从唯理论发展为唯心论的。是以王阳明称陆子之学为心学,此“心学”二字实乃显示陆象山本领的评语。然则象山所谓吾心,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东西呢?
盖心,一心也。……夫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孟子曰:“夫道一而已。”又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仁即此心也,此理也。(《全集》一《与曾宅之书》)
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故仁义者,人之本心也。(《全集》一《与赵监书》)
四端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故曰:“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全集》十一《与李宰书》二)
合而观之,可知象山所谓吾心,即指吾心之道德心,被称为仁,仁义或四端者皆道德心之表露也,从而宇宙之理毕竟不外就是吾人之道德心,吾人之心判断其当然者即宇宙之理也,是他又称这个“心”为吾之本心,吾人之心既备如是之道德心,是此心之判断亦即宇宙之理,然,“愚不肖者,不及焉,则蔽于物欲,而失其本心。贤者知者过之,则蔽于意见而失其本心。”(《全集》一《与赵监书》)是以又说:“为学以尽本心云:‘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如此。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为学只是理会此。’”(《全集》三十五《语录》)学有知亦有行,象山云:“为学有讲明有践履,《大学》致知格物,《中庸》博学、审问、谨思、明辨,《孟子》始条理者智之事,此讲明也,《大学》修身正心,《中庸》笃行之,《孟子》终条理者圣之事,此践履也。”(《全集》十二《与赵永道书二》)以是而力言讲明与践履二者之不可偏废。简言之,象山论学之要旨在乎宇宙之理不外存于吾人之道德心,从讲明与践履二面退心之所蔽而发挥其本来面目,这就是为学之道。
吾人如进而考察陆子与朱子之异同,从哲学而言,则朱子乃汲伊川之流发自唯理论,以理气说明现象之生成,然陆子则扬弃明道之唯理而移之为唯心论,前者犹止于理学,后者则趋向心学,此为朱陆相异之第一点。其次,从论理而言,则朱子倶重知行二面,然朱子强调格物穷理而重知,陆子主张必先言吾心之本而尊性,即是说,朱子以为要致知而格物必是穷天下之理,而陆子则云:“后世耻一物之不知,亦耻其非耻矣。人情物理之变,何可胜穷?”(《全集·与邵叔谊书》)此乃朱陆不同之第二点。还有就是,朱子重致知格物以读书为穷理之一法,终身乃注力于注释典经。陆子则云:“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全集》三十四《语录》)又有人问先生何故不著书,陆子云:“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同上)此为朱陆不同之第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