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二十九章

书名:白话中国史 作者:吕思勉 本章字数:2400 下载APP
明之内政与外交
明太祖起于草泽,而能铲除胡元,戡定群雄,其才不可谓不雄。他虽然起于草泽,亦颇能了解政治,所定的学校、科举、赋役之法,皆为清代所沿袭,行之凡六百年。卫所之制,后来虽不能无弊,然推原其立法之始,亦确是一种很完整的制度,能不烦民力而造成多而且强的军队。所以明朝开国的规模,并不能算不弘远。只可惜他私心太重,废宰相,使朝无重臣,至后世,权遂入于阉宦之手。明朝的兵威,以成祖时为最盛,然边防的规模,实在也是成祖时坏掉的。成祖以大宁地方,赠兀良哈。宣宗时,徙治独石口。北边所守者,遂成今长城之线。若能始终保持太祖时之形势,则对蒙古可取攻势,而至满洲,可有自热河趋吉林之快捷方式,不单凭出山海关趋辽阳之一道也。
成祖的北迁
明太祖勤于政事,又能厘定制度;治国的规模,亦颇弘远。唯私心过重,封建诸子四十余人,又因猜忌之故,开国功臣,尽遭杀戮。太祖太子早死,孙建文帝立,太祖子燕王棣,起兵北平,把南京攻陷,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自立,是为成祖,迁都北平。
明太祖私心太重
明太祖起于草泽,而能铲除胡元,戡定群雄,其才不可谓不雄。他虽然起于草泽,亦颇能了解政治,所定的学校、科举、赋役之法,皆为清代所沿袭,行之凡六百年。卫所之制,后来虽不能无弊,然推原其立法之始,亦确是一种很完整的制度,能不烦民力而造成多而且强的军队。所以明朝开国的规模,并不能算不弘远。只可惜他私心太重。废宰相,使朝无重臣,至后世,权遂入于阉宦之手。重任公侯伯的子孙,开军政腐败之端。他用刑本来严酷,又立锦衣卫,使司侦缉事务,至后世,东厂、西厂、内厂,遂纷纷而起。这都不能不归咎于诒谋之不臧。其封建诸子于各地,则直接引起了靖难之变。(《吕著中国通史》下册,第506页)
明初的武功
明朝的兵威,以成祖时为最盛,然边防的规模,实在也是成祖时坏掉的。元顺帝弃大都后,他的后裔,渐次退却到外蒙古,有好几代都遇弑,蒙古大汗统绪遂绝,继立的改称鞑靼可汗。此时鞑靼衰弱,而瓦剌和热河东北的兀良哈强盛(兀良哈,清朝译作乌梁海),都给成祖击破,吉、黑两省的女真,亦都服属,设立羁縻卫所。最远的奴儿干都司在黑龙江口,海中的库页岛,亦来朝贡。安南从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九六八年独立,成祖乘其内乱,把他灭掉,改设交趾布政使司,和内地一样。又遣郑和下西洋,航路直达非洲东岸,国威可谓极盛了。但成祖把大宁弃给兀良哈,宣宗时,开平卫遂因势孤内徙。(开平,就是现在的多伦县。元世祖即位于此,建为上都。明初于此设卫,宣宗时内徙独石。大宁在今热河省赤峰、承德之间)安南则因官吏行政不善,宦官奉使的又暴横,叛乱不绝,宣宗遂亦放弃,其地重属中国,只有十九年(一四〇九至一四二七)。
明之边防坏于成祖
明太祖虽居南京,而北方边防规模颇远,即元之上都置开平卫。又因元之大宁路之降(大宁路,属辽阳行省,其北境来降),设泰宁、朵颜、福余三卫(今热河地,朵颜地险而兵强,当时边外诸卫,都隶北平行都司),而宁王权居大宁以节制之(大宁,在今热河隆化县境),地跨辽、热、吉三省间。成祖起兵,虑宁王袭其后,诱而执之。以兀良哈(今乌梁海)兵从征有功,即位后,即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徙治保定。以大宁地方,赠兀良哈。后遂徙大宁都司于保定。于是,开平势孤。宣宗时,徙治独石口。北边所守者,遂成今长城之线。而宣(宣化)、大(大同)为极边矣。若能始终保持太祖时之形势,则对蒙古可取攻势,而至满洲,可有自热河趋吉林之快捷方式,不单凭出山海关趋辽阳之一道也。今既为成祖所坏,故对蒙古始终取守势,而趋满洲之快捷方式,亦遂断矣。(《本国史(元至民国)》,见《吕思勉文史四讲》,第71—72页)
土木之变
明朝的重用宦官,也是起于成祖时候的,而设“东厂”,使司侦缉事务,贻害尤烈。宣宗死后,英宗年幼,宠信太监王振。瓦剌酋长也先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至大同,知兵势不敌,还师,为敌兵追及于土木堡(在今察哈尔怀来县西),英宗北狩。幸得于谦,扶立其弟景帝,固守京城。也先攻城不克,侵边又不利,乃奉英宗回国。怨恨于谦的人,乘景帝卧病,以兵闯入宫中,奉英宗复位,是为“夺门之变”,于谦被杀。
明中叶的内忧外患
英宗复位后,传子宪宗,政治都不见良好,宪宗死后,孝宗即位,较为清明。孝宗死,武宗继之,耽于游戏,始而信任太监刘瑾,听其专权妄为,后又宠幸武官江彬,引导他各处去游玩。人心震动,畿南盗起,宁王宸濠,又在江西造反,几至大乱。武宗死后,世宗继立。世宗在明朝皇帝中,驾驭宦官是最严的。然因相信神仙,怠于政事,一任宰相严嵩蒙蔽,国事遂至大坏。
先是元太祖后裔达延汗,又统一蒙古,留其幼子居漠北,是为喀尔喀部,达延汗与其孙徙牧近长城附近,是为察哈尔部。其孙子俺答居归化城,为土默特部。十六世纪中叶,俺答为边患最深。又从明初以来,就有所谓倭寇,因其时日本内乱不止,失败的武士和浪人,遂为寇于海外。明世宗时最为猖獗,沿海各省,大被其患。世宗殁,二传至神宗,年幼,宰相张居正当国,政治颇见振作。倭寇亦被良将戚继光、俞大猷等剿平。其时俺答受喇嘛教感化,不复为边患,而察哈尔部转炽。居正用戚继光、李成梁以守蓟、辽,东北边亦得安静。然居正死后,神宗旋复怠荒,任用宦官,借开矿为名,到处骚扰索诈,又派他们到各省去做税使,穷乡僻壤,米盐琐屑无一得免。
日本从开国以后,历代都和虾夷为敌。八世纪末,遂置征夷大将军,以守卫东北,后来政权遂入其手,是为幕府。屡起争夺,幕府的权柄,又旁落于手下的将士,各据封土,全国分裂。神宗时,丰臣秀吉起而把他打定。因念乱源终未尽绝,想把他们牺牲到国外去,就起兵侵朝鲜。朝鲜李氏,因承平既久,兵备废弛。日兵至,不能御,其王逃到义州。神宗发大兵去救援他,初战胜利,旋因轻进中伏致败。于是“封贡”议起,封秀吉为日本国王。秀吉不受,又发兵侵朝鲜。明兵和他相持,迄无胜算。直到秀吉死后,日本兵才退回。这一役,明朝损失无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