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5章上官婉儿

书名:乘风破浪的唐朝女子 作者:扶兰 本章字数:3693 下载APP
素手称量天下士
  初唐是律诗渐渐成型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上官婉儿与她的祖父 上官仪,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近代学者谢无量评价道: “婉儿 承其祖,与诸学士争务华藻,沈、宋应制之作多经婉儿评定,当时以此 相慕,遂成风俗,故律诗之成,上官祖孙功尤多也。”—上官婉儿继 承了她的祖父上官仪的诗文风格,讲求华丽词藻。而沈佺期、宋之问的 应制诗,因为格律和谐、词语优美,每每得到上官婉儿的推举与好评,
当时人因此仿效成风,故而律诗之成型,上官祖孙的功劳尤其大。
纤纤素手,却能称量天下文士,乃至于引导天下文风。
这是那个自信从容、热情开放、如日方升、四海之内生机勃勃的时代,
才会出现的景象。
一如女皇武则天,也只会出现在这个时代。
上官婉儿这个名字,常常是和武则天联系在一起的。
她的祖父上官仪,是高宗朝的宰相,曾经替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皇后
之位的诏书, 诏书被愤怒的武皇后撕毁, 上官仪则被诬陷谋反, 下狱处死,
家眷没入宫中为奴,上官婉儿尚在襁褓之中,也和母亲郑氏一起被没为
宫奴。
  不过, 上官婉儿聪慧善文, 被爱才的武则天重用, 封为“内舍人”,  朝堂上的中书舍人,是专门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的官员,这“内舍人”
一职,显然就是后宫之中负责为武皇后起草诏书的女官。
  作为武则天的机要秘书,上官婉儿有“巾帼宰相”之名。掌管内廷 与外朝的政令文告,主持风雅宴会,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文人词客,
多集于门下。
  唐中宗复位后,政治实力雄厚的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这是后宫中 皇后与四妃之下的第三级, 正二品, 因此《全唐诗》中称“上官昭容”。 上官婉儿在中宗朝继续专掌起草诏书之责, 其母郑氏被封为沛国夫人—
这也算是“母以女贵”了。
中宗被毒杀后,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与韦后
同时被杀。
政治上的最终失败,并没有影响上官婉儿的文学地位。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便以文才闻名, 《入朝洛堤步月》一诗,意 境极美而又音律和谐: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
噪野风秋。”
上官婉儿的良好教育主要是由她的母亲郑氏完成的,从上官婉儿本
人的成就来看,郑氏必定也受过很好的教育,素养很高,让人猜测她会
不会出身于荥阳郑氏,毕竟在这样的高门大族里,女性受教育的机会要
比普通家庭多得多,教育条件也要好得多。
上官婉儿同样以文才闻名。不过她的诗作留世不多, 其中《彩书怨》
一诗历来备受好评: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开篇借用屈原《九歌·湘夫人》之语: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 叶下。”从屈原之后, 秋风、洞庭、木叶, 便成了诗人常爱借用的意象。 南朝谢庄在《月赋》中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在《临江王 节士歌》中则说:“木叶下, 江波连, 秋月照浦云歇山。”李白亦有《临
江王节士歌》: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秋风初起,洞庭叶落,身在洞庭湖畔的女子,遥遥思念着万里之外 的丈夫。这景象萧瑟而又旷远,意境开阔而又气韵缥缈,万里江山的诗
情画意,寥寥数笔,尽在眼前。
夜深了,也久久不能入眠,秋露已浓,被衾渐凉,秋月已落,锦屏
内却无人相伴。
很想奏一曲江南歌, 将这故乡之音, 封在书信中一起寄往遥远的蓟北,
书中别无他意,只有同心而离居的惆怅失落。
在这首诗中,上官婉儿假借洞庭湖畔的思妇身份,究竟要将这份思
念写给谁呢?
有的说法是,这首诗是写给中宗李显的。毕竟,上官婉儿是中宗的
昭容。
  不过,中宗与韦皇后曾经患难与共、相依为命,感情深厚,而且韦 皇后性格强硬,中宗个性优柔,常被韦皇后所制。一日宫廷内宴,有优 人唱《回波词》:  “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只有裴谈, 内里无过李老。”御史大夫裴谈畏其妻如畏严父,而李老,指的就是中
宗李显了。在场诸人,心照不宣,中宗本人也是一笑置之。
再者,上官婉儿又深得中宗与韦皇后信任,被授予大权。
  因此, 中宗朝时, 上官婉儿虽然有昭容之名, 但实际上, 更大可能, 就像武则天封她为高宗的才人一样,只是为了授予她相应的品级与身份, 方便她参与朝政,而不是真的这么宽宏大量地重用与丈夫感情颇深的女 子来做自己的机要秘书甚至于副手。武则天与韦皇后,可都不是能容得
卧榻之侧有他人安眠的个性。
所以,这首诗未必是写给中宗李显的,就像诸多诗人吟咏闺怨,而
他们自己显然并不是闺中思妇。
只是,这首《彩书怨》中的感情十分真挚浓烈,与其他诗人作为旁
观者来书写的闺怨,还是有所不同。因此,也有论者认为,上官婉儿或
许真的曾经有过这样一份真挚浓烈的情感,有过这样惆怅深沉的思念。
  这大概就是梁羽生在《女帝奇英传》中,要设计一段上官婉儿与皇 室子弟李逸的情缘的原因吧?书中的那一段情缘,曾经纯洁真诚、两心 相映,但是当他们两人在政治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时, 最终不得不分道扬镳,
只余下这一段思念,这一首情诗。
今人华清颦参与整理梁迷(梁羽生家园)文集《天山剑谱》时,曾
作诗以记《女帝奇英传》中的上官婉儿: “闺间有奇女,意态漫清缤。
执秤秤天下,怀书书汉秦。殷殷劳案牍,脉脉念离人。淡荡江湖远,
谁堪道苦辛? ”所谓“执秤秤天下”,典出《旧唐书》里上官婉儿的 传记:  “婉儿在孕时,其母梦人遗己大秤,占者曰: ‘当生贵子,而
秉国权衡。’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 及婉儿专秉内政, 果如占者之言。”
  上官婉儿出生之前,她的母亲郑氏曾经做了一个胎梦,梦见有人送 她一杆大秤,她去算命人那里占卜这个胎梦的吉凶,算命人说: “这预 示了你要生一个贵子,将来能够执掌一国权柄,称量天下。”结果郑氏 生了一个女儿,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嗤笑这胎梦的无效,女子怎么能称量 天下?没想到,上官婉儿后来真的执掌大权、称量天下文士,就像那算
命人说的一样。
上官婉儿称量天下文士,并不是说由她来主持进士科的考试。
  武则天朝时,上官婉儿已经开始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中宗复 位后, 上官婉儿劝中宗多充昭文馆学士, 广召当朝词学之臣, 以收揽人心, 又常常赐宴游乐, 赋诗唱和。她是中宗、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共同的枪手,  每次数首并作,词句优美,为时人传诵唱和。中宗又令她评定大臣应制
之诗,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初唐本来就是律诗渐渐成型的时期。在这个时代的大趋势之中,站 在裁判地位的上官婉儿,她的诗文风格,必然会影响到应制诗的风格,
进而影响到其他的诗人与朝臣的其他诗作,进一步推动律诗的成型。
  开元初年,太平公主极力推动编纂上官婉儿的文集,玄宗同意了。 最后编成文集二十卷,时任宰相的张说亲自作序,是为《唐昭容上官氏
文集序》。
  我们且来看看张说笔下的上官婉儿: “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 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咸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 女尚书决事, 空阁昭宫, 两朝专美, 一日万机, 顾问不遗, 应接如响, 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嫔,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独使温柔之 教,渐于生人,风雅之声,流于来叶。非夫玄黄毓粹, 贞明助思,众
妙扶识,群灵挟志,诞异人之宝,授兴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
  在张说笔下,上官婉儿聪慧机敏而又善于体察人心,博览群书,开 卷即通晓,仿佛早已诵读熟记,下笔如飞,写成之后就仿佛早已提前构
思成熟一般完美;古代有女史官记录功过,有女尚书参与政务,上官婉
儿身兼二职, 日理万机, 却井井有条, 虽然汉代有班婕妤, 晋代有左嫔, 也都以文才著称,但论起辅佐帝王参与政务的功劳来,还是远远不如上
官婉儿。
  张说又将上官婉儿引领文风之事, 特别提了出来:她能够使《诗经》 温柔敦厚的教化浸染世人, 使风雅之格调文风影响后世;若非上天有灵,
怎么会诞生这样的嘉才,成为我朝兴盛的祥瑞?
  身为宰相的张说,对上官婉儿的这番评价,大致可以代表这一时期 唐人对上官婉儿比较普遍的评价。即使是下令处死上官婉儿的玄宗本人, 也同意了编纂上官昭容文集,身为宰相的张说亲自作序,并且给予上官 婉儿如此之高的评价,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玄宗本人对此评价并不持
异议。
上官婉儿死后两年(712 年), 一个名叫吕温的才子出生了。
  吕温为上官婉儿写了一首《上官昭容书楼歌》: “汉家婕妤唐昭容, 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 不服丈夫胜妇人……神仙杳何许, 遗逸满人间。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纸上香多蠹
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
  吕温用了很长的篇幅来描写上官婉儿的藏书楼, 末了感叹, 斯人已逝, 藏书散佚,洛阳南市书肆中便能够买到流散出来的《研神记》,当年上
官婉儿所藏之书都用香料浓浓熏染过,百年之后仍然不生蟗虫,她的题
词与笔记,历历分明,读来令人格外惆怅。
曾经惊才绝艳、曾经引领风骚、曾经奋力求生的上官婉儿, 芳踪杳杳,
留给世人的只有这重重感叹。
还有那一首《彩书怨》,那一句“称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