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梯理论的角度思考,找寻自己的势能
一
分享一下心路历程。我所在的行业是医疗行业,进入这个行业时我刚毕业一年,稀里糊涂地就进了,一切都是拜猎头所赐。有句话叫“男怕入错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深层意义,只是平时嘴边说说,严重忽略了它对我们人生的影响。
我琢磨出一个理论叫“电梯理论”。
一个人所在的城市、所处的行业,就是他的电梯,就是他的势能。他能走多远,除了个人的努力,很大程度上靠城市和行业的“电梯”。
年轻人如果想出头,就要去大城市,要选择朝阳行业,要去做与人打交道多的工种(即使是理工男,也建议你尝试多做与人打交道的工种)。
大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首选,剩下的是杭州、南京、成都、重庆等。
赶紧研究一下自己所在的行业和哪个城市更匹配,现在换还来得及。
你不要觉得某个城市现在房价高,因为未来会更高。当然,你可以不信,但再过10年来看,现实一定会让你反思。
我的绝大部分资产在楼市里,分布在长三角地区,未来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
这可能是你唯一一个可以比较高效地利用杠杆的领域。
怎么理解?不妨思考一下:30年前,村里的万元户就是全村的骄傲,现在谁还以万元户为荣,是不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人还是那个人,工作还是那些工作,只是时间发生了变化而已。
罗振宇号召我们“做时间的朋友”。
我就不讲复杂的贷款时长、利率等问题了,就问你一个问题:希不希望30年前,你的爸妈借1万元买了不动产,贷款还到现在?如果希望,未来你的孩子也会这么想的。
要相信,未来你的孩子只要受过教育,收入不会低于现在的收入,而且比现在要多很多。
如果想有所成就,千万不要轻易更换行业。每个行业都能赚钱,每个行业都有它的逻辑。你能看到多少,取决于你的工种是什么,你在这个行业里能接触多少人,了解得有多深,是不是和更多的人产生了联结——你的工作要在诸多层面上每个月每年都有所积累。有积累才有复利。
我有一个做外贸的朋友,他之前在闽南一家公司从事拖鞋的对外销售工作。他积累了很多客户,后来出来自己开公司做老板,找代工工厂生产拖鞋,两年后就开上宝马了。
有一个帮老板往国外卖拖拉机的人,积累了一批客户后,自己开公司,把国内的农具、拖拉机、收割机等卖给东欧国家。
有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做会计,他平时在网上接一些代记账业务。等积累足够之后,他出来自己开公司了。
二
无论是在国企、外企还是民企,多数职业都是有时效的,只是很多人没意识到。也就是说,很多职业都是吃“青春饭”的,能多赚的时候就要尽量提高效率多赚钱。
举个简单的例子:
小明一个月的工资是10000元,每个月平均支出8000元,每个月可以存2000元。
如果小明换一个工作,每个月工资12000元。请问他的收入提高了多少?
一般人认为是20%。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
一般来说,我们即使换了个工作,平时的支出也是基本不变的,那么每个月可以存的钱应该可以有4000元。
小明原来每年可以存24000元,现在每年可以存48000元。如果有买车、买房之类的计划,可以提前实行。
放弃虚名,别在乎自己有没有面子,更别在乎自己有没有看上去高大上的职位,而是让自己有技能、有本事,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赚点钱。
头衔都是虚幻的、短暂的。
抓住机会,不要把困难留给下一代,更不要辜负我们这个时代造就的机会。
2035年,你大概会在做什么
一、市场规模
我写2035年的计划,不是因为心血来潮。
2020年7月左右,我和两个同事去上海张江高科那边给另一个世界500强公司讲解产品。
在会议室对面,这个公司挂了一个牌子:2035年,要做到300亿美金。具体是不是这个数,我记不清了。
当时,我指着那个牌子问负责接待的员工:“你们现在是多少?”他非常羞涩地说:“还差很多,早着呢。”
我心里嘀咕,这个公司挺会吹啊,15年以后,这拨人基本都不在这里工作了,挂这么个牌子有什么用呢?
结果不到一个月,我所在的集团搞了一个活动,要每个同事都写一下:你觉得2035年,我们的集团是什么样子的?写完就扔进箱子里,然后把这个箱子封存起来。
我这时才思考,是厉害的公司都爱这么搞,还是经常思考远景的公司最后都会变得很厉害?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选定一个优质的细分市场,然后以顽强的意志和纪律深耕10年、20年,不受纷杂的诱惑,不轻易变换赛道,不轻易改变标准,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按照北京大学教授徐远的计算,优质资产的年化收益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如果未来15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是4%,通货膨胀率是2%,保守一点,就算年化收益率按6%的速度增长,也是12年翻一番。
过去六七十年,发达国家中号称房价控制很好的国家,每年增长6.6%,累计增长近90倍。它们的经济不是增长得很慢吗?2%左右的增长率。但是别忘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某一天,在上海虹桥附近吃饭,有个女生很严肃地问我:“你说的那个资产价格增长理论,是建立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如果技术不再创新、经济停滞呢?”
我说:“经济要是真的停滞了,那涨幅会更吓人。”
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2.5%,通货膨胀率4.3%,加起来,优质年化收益率6.8%。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被经济制裁的俄罗斯和伊朗。你把这两个国家首都的房价拿出来看看就知道,中国房价的增长是控制得极好的。
经济良性增长的时候,资产价格估计还能平稳增长一点;经济要增长慢了,优质资产的价格涨幅更大。
世界是很复杂的,没事多学点经济学,多看一些真正对你有帮助的文章。
2035年,距离现在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而已。
有些人,根据“荷花效应”——30天定律,再来一轮,人生从此两重天。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荷花效应:一个池塘里种满了荷花,第一天开一朵荷花,第二天开两朵荷花,第三天开四朵荷花……到第30天正好开满荷花,那半个池塘开满荷花是第几天呢?很多人认为是第15天,并不是,而是第29天。
也就是说,从半个池塘开满到整个池塘开满,只需要1天。
荷花效应给我们最直接的启示就是,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放弃的时候,很多人咬牙坚持了28天,最后却选择了放弃。他们并不知道,其实他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二、作品
实现任何理想,都需要一个工具、一个抓手,或者说,要有作品。
我喊着要成为一个有作品的人喊了四五年,妻子都快听腻了。
一场疫情,让我在家里写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达叔经济学。它就是我的作品。
当我在开车赶路的时候,它在增长,在联结。
当我在拜访客户的时候,它在增长,在联结。
当我在睡觉的时候,它还在增长,在联结。
于是,这个作品变成了一个有机体,而且是自我生长的,是有复利效应的,是一个能在未来15年帮助我缓解焦虑、实现理想的工具。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给大家一个启发——你打造了什么可以传承的作品?什么样的资产可以传承?什么样的作品可以传承?
妻妹曾问我:“那我第一份工作,那个××网,怎么干着干着就没声音了?”
我一脸不屑地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上面房源都是假的,总是骗人。大家都很忙,吃了几次亏,谁还愿意和你玩呢?”
他们把一个作品搞砸了,因为他们不相信真实的力量。
普通人还有机会吗
一、卖煎饼的摊主和卖橘子的老奶奶
某一天在苏州东奔西跑,忙得连午饭都没时间吃,路上饿得不行,看到一个卖肉夹馍之类的小吃摊。
我下车后,点了个煎饼和肉夹馍。旁边有张小桌子,上面有3罐红牛。
煎饼先做好,我吃了一口,有点咸,就开了一罐红牛,晒着太阳继续吃。
我买个煎饼,也是做了生意,就和小摊主聊几句,获取点信息再走。
我问小摊主:“你住附近?”
小摊主一边做肉夹馍,一边说:“不住这边,住的地方距离这里一个多小时。这边可以摆摊,就经常在这边摆。”
我问:“生意怎么样?”
对方开口就让我震惊了。小摊主说:“我每年只有半年时间在苏州,剩下半年时间在云南西双版纳。两边气候不一样,淡旺季也不一样,哪边生意好做,我就去哪边。”
然后小摊主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给我介绍云南的支柱产业,药材、烟草、旅游、人文,以及江浙商人在那边如何做生意。
隔壁摊位上有个老奶奶,我吃着肉夹馍,她来推销她刚摘的橘子。
我问老奶奶橘子多少钱一斤。老奶奶说一块五一斤,说完就两手抓橘子往塑料袋里装,装了半天,称了称。
我买了10块钱的,拎了一袋子,放车上开车走了。一路上看到摆摊卖橘子的人有几十个,差不多都是老奶奶的年纪。
然后,我和朋友聊起了这个卖橘子的老奶奶的事情。这个朋友今年营收颇丰,他问:“你觉得普通人在这个社会还有机会吗?”
旧社会是“吃人”的社会,因为普通人没有机会。当代社会,机会多得很,那个路边卖煎饼的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卖煎饼的小摊主是陕西人,来苏州打工,在苏州买的房子,一年分两段时间,跑苏州、云南两地做小生意。
如果把人拴在土地上,所有收益只能靠天吃饭,那普通人是没机会的。因为你再勤奋、再努力,也很难在短期内把生活提高一个档次,必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可以。
小麦、水稻不会因为种田的人努力,就从一年两熟变成四熟;牛、羊、猪、鸡、鸭不会因为饲养者比别人更努力,就长得快几倍。
在旧社会,一切都是缓慢地发展,而且是极其缓慢的,效率很难提高,而且受限于大自然的规律。人的努力、精明、聪慧,在天时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样的社会,普通人是保守的,是绝望的,是难以有机会的。而今天的社会,到处都是机会。
二、酶
医疗行业有个网红,我叫他郭天王。我写医疗领域相关的文章,也是受他启发才动的笔。我俩都是做业务出身,我在外企,他在内资企业,平时交流比较多。
郭天王有个弟弟(以下简称“小郭”),在苏州某医工所搞研究。郭天王牵线搭桥,让我去见见小郭。
本以为周末大家都有空,可以在外面一起吃个饭,结果约在了小郭的实验室,因为他白天基本上都在实验室里搞研究。
这两年因为业务需要,我也去过不少地方,包括张江高科、苏州纳米园等,结果在小郭的介绍下了解了他实验室的很多信息,我还是很震惊的。
小郭的实验室在3楼,楼里还有很多其他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里都有一些年轻人在做实验。
小郭是研究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他给我介绍了一堆概念。我也没听懂。
他指着几个设备,说是研究各种生物酶的。
在生命科学领域,实验室的研发机器几乎清一色是进口品牌。我在实验室里转了一圈,发现国产的大件东西,好像只有电脑和电冰箱。
听着是不是很悲观?但我一点都不悲观。为什么?
因为人。我去欧洲,看到搞研发的人全是一群中年大叔,甚至是老年人,每个人都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你看中国的研发团队,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个个生龙活虎。
当外国搞医疗研发的人在过圣诞节的时候,过暑假的时候,休假的时候,中国这帮年轻人在加班。
我和小郭在办公室里正聊得开心,一个姑娘走进来,也是周末来加班的。她给我俩买了咖啡送进来。
小郭说,再过一会儿,这个办公室就要坐满了,周末基本上都是满员的。
他给我讲了酶有多么神奇,酶是活的,酶千变万化,酶多么有意思,他们未来要拿下中国生物酶的很大市场。
小郭一边描述这个梦想,一边兴奋得不得了。
我开车出来的时候,看了一眼周围,苏州高新区全是各种研究所,里面都是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充满野心和热血。这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三、网红
我从中科院离开,往工业园区赶,去见一个人。这个人是我的一个读者,说要见面聊聊投资的事情。
小伙是个“90后”,2020年的时候是28岁。
他高中毕业后,觉得上学教的那些都不是自己想学的,就不上学了,开始自己创业。
2012年,微信刚推出公众号的时候,他就开始搞了;2014年,公众号开始大流行,他一年能赚上百万,后来一发不可收。
小伙说,2018年之后,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过去了,对普通人来说,窗口基本关上了。能活下来的,大多是像我这样的账号——原创的、高能输出的。否则,全部没戏。
他有一个微信公众号,2019年有人出200万元要买,他没卖,疫情之后贬值了,最后68万元卖掉了。
我问他:“你现在在做什么?”
小伙说主要在做抖音,但是也非常痛苦,他捧红的网红全都想要毁约。他受了太多伤害,捧人的事,他现在都不想干了。
即使有明星找他合作,他也不接了,因为他感觉他们都是来利用他的。
捧红一个跑一个,不仅投入产出比低,对公司员工的心理伤害也是极大的。
我给他分析了一下,日本做动漫,就是因为动漫形象不会死、不会老、不会叛变,在欧美强势文化下仍然可以横扫世界。
小伙狂点头,说很后悔,没有去上大学,看不懂经济的结构。他这么多年赚了很多钱,但没存下多少,特别焦虑,几乎把网上国内外投资类的书籍全买了,研究后发现可以投资的地方无非三大类:股票、房产、科技(IT)。
小伙继续说:“我就是玩IT的,研究了半天,发现股票肯定不适合我,就看房产投资谁做得最好……”
我对小伙说:“你是有慧根的,没上几年学,却有思维框架。”
早在2015年之前,小伙手里就有一百多万元,女友让他买房,小伙总觉得这个女人会用房子把他套牢。然后,他把这100万元现金给了他哥哥。他哥哥在南通开工厂,生产暖气片,到现在这笔钱都没赚回来。今年定的设备款付了,设备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拿到。
我问:“后悔吗?”
小伙说:“后悔,特别后悔。就像你说的,吃了没文化的亏。”
我问:“那你最近在忙什么?”
小伙说:“我在抖音上做宠物品牌,买了两只猫,未来还有其他宠物,把它们捧红。它们不会叛变我。”
我和小伙就宠物新兴市场交换了一下意见,然后被餐厅拖地的阿姨赶走了。两个男人依依不舍,约着下次有机会见面再聊。
这篇文章的最后,我还是要重申一下,见的人越多,越能发现这个社会上普通人的机会有很多。
人都是被一件又一件小事毁掉的
一、邮箱
我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底部有一句话:文末打赏,留下邮箱,让达婶给发《达叔经济学2020合集》。
留下邮箱这事简单吗?非常简单。
但是妻子遭遇的情况非常复杂,她和我分享了一些故事。
1.有的人不知道在哪里留邮箱,留的地方五花八门,说明每个人对一件事的理解完全不一样,这倒也无可厚非。
2.有几个读者打赏后留了邮箱,妻子认认真真地发邮件,结果一直发不出去。
妻子有点着急,怕我说她工作不认真,还让我看她发邮件的记录——她真的发了好几遍。
我说:“你问一下,是不是邮箱写错了。”
妻子认为不可能:“自己的邮箱,怎么会写错呢?”
结果一问,发不出去的邮件几乎都是对方写错了邮箱,要么数字不对,要么后缀不对。当然,妻子偶尔也有漏发的。
我为什么会觉得对方邮箱可能写错了?因为我做业务时,见到很多同行犯过很多极其低级的错误。
1. 给客户留电话时,手机号写错了。
2. 写上百万单子的标书,参数写错了,到手的单子丢了。
3. 公司发的邮件、安排的工作,到了截止日期,忘记了。
4. 招标现场,几十万的单子,因为迟到被废标了。
5. 邮件里明确写出来的要求,但是看邮件的时候理解偏了,拿捏不准也不问,最后干的工作不是领导要的,白忙活,还耽误正事。
因为极其琐碎的小事,搞砸了一件又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分享过企业家史玉柱一句很接地气的话。
史玉柱说:“什么是人才?所谓人才,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做成了;你再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又做成了。”
这种事,有可能是大事,也有可能是小事。
我和身边的所有销售员分享说,无论是客户还是老板,都是从先交给你一件件小事开始试探你。
你得经受住一轮轮考验,人家才会把大生意、大事交给你来做。
绝大部分人根本没轮到接大事,就已经在一件件小事上失败了。
二、自我介绍
我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底部留了个人微信号二维码。
有很多读者加我微信之后也不说话。我之前调侃过,说你们加了不说话,也不介绍自己,仿佛是竞争对手派来监视我的。
尤其还有一些好像是大V级别的,你们自我介绍一下,不是能产生更多联结吗?但是,很多人都是静悄悄的。
妻子经常嘲笑我,说我微信朋友里藏龙卧虎,要我别乱写,更别吹牛。
有空的时候,我偶尔也会主动问对方:方便介绍一下自己吗?
有的不回复,有的会反问:“你要哪方面的介绍?”一句话就把我给噎住了。
直到现在,能好好介绍一下自己的,比例能达到20%就算不错了。
我是一个做业务的,写微信公众号文章是想联结大家,尝试有机会能一起赚钱。你悄无声息的,不别扭吗?
这种情况就像我们站在一个客户面前,一句话不说,指望客户主动给我们生意吗?
有一个在上海做房地产中介的姑娘,叫王哈哈,逻辑极其清晰。她自我介绍道:从小地方走出来,在世界500强公司待过,新上海人,留学回来的硕士,有丰富的操作实践经验,吃过亏,但还是可燃型。
字数不多,却把事情说得很清楚。这样的人就很厉害,干什么都能干好。
我分析过,在资产非常大的项目里,文化水平、表达能力、个人素质强的,未来会有很大优势。
信任感很脆弱,如果搞砸每一件小事,最后会导致失去项目。
还有人连自己亲手把事情搞砸了都意识不到,这种人很难有所成就。
逃不开的趋势,有人假装不存在
一、位置
很多事,不是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所在的位置决定的。
很多人向我咨询买房、职业规划、生意发展等,这些事情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作为个人,我们不要把自己的作用看得太大,我们连自己的伴侣往往都说服不了,岂能以一己之力对抗趋势?
干不过趋势,就和它做朋友嘛。
你和身价高的人一起合作,你就值钱;你和自身难保的人掺和在一起,你也很可能自身难保。
资产价格也是一样的,同样是钢筋混凝土建成的一套房子,放在上海市区,就值数千万元,还有人打破头去抢,放在沙漠里就不值钱了。
房子和人一样,它什么也没做错,只是换了个地方,价值和命运就有云泥之别。
很多人都是嘴上说要努力,但是不行动。其实最好的努力、最简单的增值,就是动起来,不是要鹤立鸡群,而是要站到鹤群里去。
二、规模
有读者问我,我写的《普通人能模仿、会复制就很厉害了》一文中提到的“上规模”,是什么意思?
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概念是在2019年。那一年,我们在巴厘岛开年会,市场部同事让我在年会上给同事和经销商老板分享一个主题。
我们那款产品质量很好,价格很贵,国产竞品非常多,成本不占优势,市场占有率也不占优势。我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好?
一个人,但凡想让别人听你说话,首先要换位思考,不是想自己要表达什么,而是想对方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我躺在沙发上,闭上眼睛想,假如我是一个经销商老板,我最关心什么——公司赚钱,人员稳定,厂家不折腾经销商,业务安全,生意增长,风险低,等等。
我考虑到这些后,再想下一个问题:一个经销商老板如何才能确保得到这些?这些利益诉求,有没有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有,答案是规模。这就是我在那个时刻想到的答案。
经销商跟厂家做生意,作为合作伙伴,只有拼命增长,拼命上规模,和对方的利益深度绑定,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
公司赚钱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增量市场带来利润,一种是存量市场进一步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规模又足够大,就能拿到银行更低的资金利息,就能获得更好的账期优势,就能拿到厂家更大的政策支持。
我的读者里有很多创业者,他们知道自己公司小,招人有多难:招聘信息发出去,连份靠谱点的简历都收不到,公司但凡有点能力的人都想跑。而规模可以给员工稳定的预期,降低流动性。
你规模足够大,很多人会给予你很多力所能及的支持,让你的业务更安全,你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安心做事。生意大概率会有进一步的增长,规模继续做大,进入良性循环。
我就是按照这个逻辑去讲的,大家反响很好。
两三年后,我接手新的区域市场,碰到一些第一次见的经销商老板。他们拍着大腿说:“我们不是第一次见,我记得你,你在巴厘岛的年会上用金融的逻辑分享过一次生意的逻辑。”
我问他们听完感觉怎么样。
得到的很多反馈是:“第一次听,很震撼,像是真的,又像是骗人的,不就是想让我们好好做那款竞争激烈的产品嘛,你说得那么高大上。不过最大的好处是,在听你说之前,很多东西,我们隐约有点感觉,但是不成体系,也没有理顺,有的是没有想到,有的是没有想明白,听你一说,感觉全想通了。比如,一个公司想越来越好,只有靠规模。”
我说:“很多道理,不是我们看不到,而是假装看不到。如果最终逃不开,不如尽早想明白去拥抱未来,否则会吃亏的。你想要的一切,前提都是你要变强,要上规模,然后你才有上牌桌的资格。”
三、教育
以上道理,有些人是第一次想明白,第一次听人分析,而这个时候,有的人四五十岁了,有的人还只是个学生。
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这个先和后,在很多时候就注定了人生的结局。
那么如何破解呢?
只能是自己好好学习,去好的城市,和优秀的人站在一起,付出最大的努力,也许可以有不一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