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十二章),高句丽、百济、新罗自立后,也还继续主从关系,而和

书名:白话中国史 作者:吕思勉 本章字数:1359 下载APP
第十二章),高句丽、百济、新罗自立后,也还继续主从关系,而和百济的往来,尤其密切。中国的文字、儒学、佛学,都是从百济输入日本的,而当丧乱之际,东北和半岛的汉人,避难出海的亦不少,中国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如养蚕、建筑、酿造等,亦即随此等人而传入日本。论朝鲜的文化
东洋诸国承袭中国的文化,而程度较高的,自然要推还朝鲜和日本,而朝鲜的文化,实在还在日本之上,这不能因其国势陵夷,而日本曾一时强盛,遂妄生轩轾的。两民族的同化,最紧要的条件是语言,而文字即语言的扩大,所以看甲民族对于乙民族的文化了解深浅,只要看其在文学上了解的深浅,日本的汉学家,也都会做中国的诗文,然终于免不了所谓“倭臭”,这是他们自己也承认的,朝鲜则绝无此弊。即此,便可见两国华化的深浅。人心之不同如其面,况且朝鲜日本,环境都和中国不同,所以其学术虽受之于我,而其所阐发,仅有为中国学者所不知的。(《到朝鲜去搜书》,原刊1945年11月6日上海《正言报》)
文化不能无偏弊,受其利者,往往并其弊而亦袭之。中国文化之弊,在于文胜而失之弱。自宋以后,陈义弥高,去事情弥远,其人又气矜之隆,黠者乘之,遂植党以自利,此其弊,韩人亦皆袭之,然文化之演进深者,虽有其弊,久之亦必有以自救。故中国虽迭扼于辽、金、元、清,至近世,又见侮于西方诸国及东方之倭,今也卒能却敌而中兴。韩国之获再建,亦其伦也。(《中韩文化叙》,原刊《中韩文化》1945年12月创刊号)
隋唐时代的中日交际
日本当三国时,其女主卑弥呼,曾遣使来朝,受封为亲魏倭王。东晋南北朝时,又数次遣使和南朝交通。其表文多自称倭王,再加一个都督某某等国诸军事、安东将军的称号,中国亦就照他的自称封授他。此等事,日本的学者,都不认为其王室所为。他们所承认的,则自公元六〇八年小野妹子的使隋始。这一次,已带着学生和僧人来。唐时,日本更专置“遣唐使”,从公元六三〇到八九四年,前后共计十九次。(据日本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陈捷译,商务印书馆本)日本自东晋以来,向与百济交通,由百济输入中国文化。东晋时,百济博士王仁携《论语》和《千字文》至日本,为日本有文字之始。唐时,日本留华学生,如吉备真备与日僧空海等创“平假名”与“片假名”,为日本拼音文字,此皆中国文化东被影响最大的。至于政治风俗,都模仿中国了。
渤海的兴起
高句丽灭后,余众北走,据地自立。(此事在公元六九六年,即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反叛的人,《旧唐书》说是高丽别种大祚荣,《新唐书》则名乞乞仲象,而祚荣为其子。又说他是“粟末靺鞨附高丽者”。案旧时史籍所用“种”字或“种姓”字,都与姓氏、氏族相当,却与民族无涉。甲民族中人,归附乙民族后,往往称为乙民族之别种。粟末靺鞨,是归附高句丽很久的,故《旧唐书》有高丽别种之称;论其民族,自系靺鞨。至乞乞仲象,亦当有其人,而《旧唐书》漏未叙及。《新唐书》下文但称为仲象,则乞乞当系其姓,后来祚荣姓大,有人疑其系据中国文义自造的) 唐封为渤海王,遂建国,时在公元七一二年(唐睿宗先天元年)。其疆域包括现在的吉、黑两省,和清朝咸丰年间,割给俄国的地方;还有朝鲜半岛的一部。一切制度,亦都以中国为模范,和日本、高丽,都曾通过使节,直到九二七年,才为契丹所灭,前后共二百十五年。虽暂受契丹的羁绊,然其民族所开化,则已不可遏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