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十九章

书名:中国思想简史 作者:(日)武内义雄【著】,汪馥泉【译】 本章字数:653 下载APP
中古期哲学之概观
中国中古哲学之特征,便是儒、佛、道三教保持相互交流而变化。
儒教最初受汉末经学之余风,屑屑拘于训诂文字之末节,惟不久便发生采入老庄哲学的新经学了。而这新兴之经学,随着晋朝之南迁而移到江南,在北方则留下了着重训诂的旧经学,故从此随着南北两朝之分立,经学亦分为南学和北学了。隋为着统一天下,经学亦自然地发生折衷的倾向,惟结果是南学占优势地位,及至唐朝,编纂《五经五义》,遂以南学中心的经学统一了。
其次,老庄哲学,帮助了对新来佛教思想中特别类似老庄学的般若思想之理解,遂促三论学之隆盛,三论学转而促进天台之兴起,惟为刚由玄奘揣返的唯识宗一转,遂形成了华严宗之成立。
最后,起于后汉末的民间的迷信,初则采用老庄的哲学,其后又采用了佛教哲学,从此便确立了称为道教的宗教。道教之确立和经学之统一及华严宗之成立,大体前后相差不远,完成于玄宗的以前初唐之际,至肃宗以后(公元756年),才开始向着不同之倾向,故以此为中古期之终结。由中古期移至近代初期,佛教与道教,都为着是宗教,便不绝发生势力之争,惟儒教为着是以政治道德为主的现世教,故与佛教分野不同,抗争比较的少。而唐朝的儒教,为着以南学去统一,故其中只有多少老庄哲学之影响,惟尚不至混入佛教之思想。然而,至近代期,便发生了欲改造既为初唐儒臣所统一固定的经学之意图,其结果,遂采入佛教之哲理特别是《华严》之理事无碍的思想,向着欲树立新儒教的倾向而行。
* * *
(1) 无著,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理论家。又译无着。——编者注
近代期 儒教革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