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十四章,这一章虽然很难在上下文中贯通文意,以至于历代注家或

书名: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 作者:熊逸 本章字数:979 下载APP
第十四章,这一章虽然很难在上下文中贯通文意,以至于历代注家或各执一词,或曲为弥合,但这应该只是《老子》的一种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人的身体比所谓大患更重要,而并不是一种要人“无身”的主张。《庄子·知北游》倒是有过一种对“无身”的独特议论,是借着舜和大臣的对话说出了人的生命、形体、子孙都不是自己所有的,而是天地交付来的。这大约能推导出一个“乐天知命”的结论,顺理成章地属于道家思想。[53]谭峭《化书·道化》简单地论证过形体、五官都是囚禁自我、奴役自我的赘疣,所以我们太有必要摆脱形体了,这大约要算是《老子》“无身”之论的一个发挥。倒是早期的佛教对这个问题做过非常细致的辨析,论证一个恒常的“我”为什么是不存在的,只是道理太精妙了,没几个人接受得了。[54]
道教后来确实发展出了一种残害身体的修行方式,就像佛教也有断指、燃臂之类的行为一样,只是理论基础不同;另外一途则走向了追求抛弃形骸的方术,譬如晋人干宝记载曹操要杀左慈,左慈先是退到墙壁处隐了身,又在大街上使整街的人都变成了自己的模样,后来有人在阳城山顶上见到了他,追兵又至,左慈却跑进羊群不见了。追兵使诈道:“曹公不想杀你,只是想试试你的本领,请现身相见吧。”只见一只老羊人立而起,口吐人言道:“瞧把我吓的!”追兵立刻去捉,没想到几百只羊突然同时变成了那只老羊的样子,还做着同样的动作,说着同样的话。记述至此,干宝引了《老子》那句有身、无身的名言,感叹道:“若老子之俦,可谓能无身矣。”(《搜神记》卷一)看来在干宝的理解里,像左慈这般的本领便是《老子》所谓的“无身”。
若我们无法接受干宝式的理解,是否会向韩非子和钱锺书的意见更倾向一些呢?至此反观《老子》,这本书在多大程度上会应了韩非子和钱先生的话呢?
在答复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有一个前提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颇有趣味的问题要问:《老子》的思想真的只是让人(或人类社会)返璞归真,把第欧根尼作为一个终极的行动指南吗?
经典的一大用处就是:任何立场的人都可以从中“合乎逻辑地”找出依据,论证自己的任何观点。《老子》的思想可以支持现代文明——要得出这个结论甚至只需要推理就够了,甚至不必诉诸任何光怪陆离的所谓感悟。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通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