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是天下所有人的社会,世界是人类共同的世界,每个人都有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的责任与义务。我们日常说话,既有交流信息和感情的作用,也应具备传达社会正能量的功效。
懂得呈现:讲的道理最好蕴含在故事中
乔布斯:我大学没毕业,说实话,这是我首次离大学毕业典礼如此之近。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三个我自己的故事,不讲别的,也不讲大道理,就讲三个故事。
俗话说,“三人抬不过一个‘理’字”,俗话又说,“以理服人心服,以力服人身服”。可见,道理之于人类社会有多么重要。遵从道理,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体现。
人与人说话,无论哪种性质——商业谈判也好,公开演讲也罢,哪怕是日常交流,甚至吵架打嘴仗,说到底都是在互相讲道理。道理讲得好,便容易使对方接受;道理讲得不好,很有可能会为彼此间交流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在平常与人交流时,如何呈现自己的话语、道理和思想,直接表现了说话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能否真正实现我们说话的目的。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说:“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种形象。”在此基础上,我们或许也可以说: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需要一个好的故事使之更加形象。没错,通过讲故事来阐述你想表达的东西,以一种非常软且形象的方式将生硬的话语呈现出来,既能使别人产生兴趣和代入感,进而更加容易接收和接受,同时也体现着你的说话水平。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所作的演讲,就很好地说明了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道理对于说话的重要性:
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参加这所世界上最好大学之一的毕业典礼。我大学没毕业,说实话,这是我首次离大学毕业典礼如此之近。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三个我自己的故事,不讲别的,也不讲大道理,就讲三个故事。
乔布斯说自己不讲大道理,只讲三个故事,但从他后续的演讲当中能够看出,他所讲的每一个故事,都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他通过故事形式来述说,在莘莘学子当中产生了巨大反响,比直接讲出干巴巴的经验和道理,效果要好得多。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点与点间的因果关系。我在里德学院只读了六个月便退学了,此后在学校旁听;大约一年半后离开。那么,我为什么退学呢?这得从我出生前讲起。我生母是一名年轻的未婚在校研究生,她决定将我送给别人收养。她希望收养我的人有大学学历,所以安排好了一切。我一出生就会被一对律师夫妇收养。没想到在我落地时,那对夫妇却决定收养一名女孩。就这样,当时还在登记册上排队等着收养孩子的我的养父母在半夜三更接到一个电话:“我们这儿有一个没人要的男婴,你们要吗?”“当然要。”他们说。可我生母后来发现我养母没大学学历,我养父甚至连中学都没毕业,所以她拒绝在收养文件上签字。不过,没几个月她就心软了,因为我养父母许诺日后一定送我上大学。十七年后,我真的进了大学。当时我很天真,选了一所学费几乎和斯坦福大学一样昂贵的学校,当工人的养父母拿所有积蓄为我支付了学费。读了六个月后,我却看不出上学有什么意义。我既不知道自己这一生想干什么,也不知道大学是否能够帮我弄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而我却要花光父母一辈子节省下来的钱。所以我决定退学,并且坚信日后会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当年做出这个决定时心里一直打鼓,但现在回想起来,这还真是我有生以来做出的最好的决定之一。从退学那一刻起,我就可以不再选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开始旁听一些看上去有意思的课。那些日子一点儿都不浪漫。我没有宿舍,只能睡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我去退还可乐瓶,用五分钱的押金来买吃的。每个星期天晚上都要走七英里,到城那头的礼拜堂去,吃每周才能享用一次的美餐。我喜欢这样。我凭着好奇心和直觉所干的这些事,有许多在后来都证明是无价之宝。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当时,里德学院的书法课大概是全国最好的。校园里所有的公告栏和每个抽屉标签上的字都写得非常漂亮。当时我已经退学,不用正常上课,所以我决定选一门书法课,学学怎么写好字。我学习写带短截线和不带短截线的印刷字体,根据不同字母组合调整其间距,以及怎样把版式调整得好上加好。这门课太棒了,既有历史价值,又有艺术造诣,科学就做不到这一点,而我觉得它妙不可言。当时我并不指望书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有什么实用价值,但十年后,我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计算机时,它一下子浮现在我眼前。于是我们把这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计算机。这是第一台有如此漂亮的文字版式的计算机。如果不是我当初在大学偶然选了这门课,Macintosh计算机绝不会有那么多种印刷字体或间距安排合理的字号。要不是Windows照搬了Macintosh,个人电脑可能不会有这些字体和字号。要不是退了学,我绝不会碰巧选了这门书法课,个人电脑也可能不会有现在这些漂亮的版式了。当然,我在大学里不可能从这一点上看到它与将来的关系。十年之后再回头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就非常清楚。你们同样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相信这些点迟早会连接到一起。你们必须信赖某些东西——直觉、归宿、生命、因由等。这样做从来没有让我的希望落空过,而且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好恶与得失……
我的第三个故事与死亡有关……
乔布斯的这篇演讲,后来成为众多企业家和演讲家学习的经典范本。他在演讲中,通过精准选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进行生动幽默的讲述,最后阐释了非常有利于青年学子未来成长之路的道理,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在校大学生们听惯了教师们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和习惯性说教,对硬道理的接受已经或多或少有所疲乏,而乔布斯的生动演说却像一缕清新的空气,必然会沁入心田,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是故事性表达的好处,也是高超说话艺术的展现。如果乔布斯直接面对学生干巴巴地“教导”他们,不但起不到多大成效,还有可能引发反感。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大量通过故事来间接向他人讲道理的典故,比如出自《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代表性案例。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邹忌的谋士,他为了让主子齐威王广开言路,便瞅准时机向他讲了个故事:“有一天早晨,我穿戴好衣服后自我感觉不错,便分别向我的妻子、小妾和来访的客人发问,我与城北有名的一位美男子相比,到底谁更帅气。结果他们都说我比那位美男子帅多了,可后来我仔细对镜自照后发现,其实我与人家相比,在长相上差远了,而说我更帅的人,要么是偏爱我,要么是惧怕我,要么就是有求于我,所以对我说的话都是有意为之,一点儿不客观,可见我是受了蒙蔽的。如今大王您看整个齐国上下,没有人不偏爱、惧怕或者有求于您啊,那么您听到的话可能有很多违心的地方,因此不如采取一些措施,鼓励人们向您说真话,这样对齐国未来的发展肯定更加有利。”
这个典故的结局是,齐威王听从了邹忌的劝诫,结果齐国得到了大治,变得比以前更加强大了。实际上,天下没有一个人喜欢别人的直言劝诫,毕竟那是有碍颜面的事情,所以要想向别人讲道理并希望人家接受你的道理,就需要运用一些合情合理的“手法”。讲故事的好处是,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和气氛的作用,也给对方留出了更多的考虑时间,还不至于使对方因感觉尊严受到挑战而情绪波动过大。唯有如此,才能在相对和谐和融洽的气氛中,将你要说的话语和道理送入对方的耳朵、心和大脑中。
与人交流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对说话方式的掌握,也就是如何向他人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讲故事正是相对比较容易学会并有效应用的技巧。我们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会遇到别人对于我们所讲的道理不屑一顾,或者即便他非常明白却出现了不必要的情绪波动,此时我们就需要反思自己在说话过程中是否采取了更容易使别人接受的方式。那么,下一次,我们不妨先从一则故事开始。
懂得换位:必须学会站在别人角度说话
黄渤:请求大家别再因为节目里的言行来评判一个人,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节目效果!和人品无关……
俗话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为人处世,只有处处替别人考虑,才能换得别人的真心;说话时,只有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发声,才能够保证自己说出的话让听者心暖。说话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时时能够做到替别人着想并没那么简单。懂得换位,学会站在别人角度说话,体现的是说话者内心的真善美,折射的是说话者性格的宽厚、仁慈与和善。
常言说得好,语言是一把利器,一旦使用不当,便会瞬间对别人造成伤害,而自己也会跟着失去很多东西;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懂得换位说话便是恰当使用语言的重要条件之一。向来以口才出众而深受粉丝喜欢的著名演员黄渤,正是这样一个总能在说话时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的人。
在人们的印象中,黄渤是个话特别多的人,无论与什么样的人聊天,他都能够找到恰当的话题,而且一说起来既到位又能滔滔不绝。究其原因,除了黄渤自己性格比较活泼外向,了解的东西比较宽泛,在很多方面都有可聊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却非常难能可贵的原因,那便是他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既不让社交冷场,又尽量减轻别人的社交压力,达成自己的社交目的。
很多媒体在采访过黄渤后,主持人都会有类似这样的感叹:“采访过那么多人,黄渤是很少让主持人操心的受访明星。”《看天下》杂志曾在2014年刊文中评价说:“……在一个闹闹嚷嚷的场合,他的眼睛能轻易把每一个人都照顾到。”“多年来,黄渤就是媒体记者最喜欢采访的明星之一,不但亲切近人,而且经常会在采访时替记者想着怎么出内容,不断操着本不该操的心。”
的确,在黄渤接受采访的绝大多数节目中,不管受访的只是他一个人,还是另有其他人,黄渤总能够十分主动地与对方谈论各方面话题,而且往往聊得很愉快,让主持人特别省心。如此情形,很多人都只是认为,原因仅在于黄渤的能说会道,即便主持人不发问,他也能够不停地说下去。也许,这是人们对黄渤的真实看法,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影视圈》杂志在2013年刊发的一篇黄渤采访稿中说,他们为了求证黄渤是否真的特别能说,就跟黄渤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打听实情,没想到对方的回答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他并不是话多,他只是怕冷场。”而黄渤自己也说过,他每次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想着尽量在可说的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多说点儿,主要目的就是能让记者回去后做稿子时有东西可写。
仅从表面来看,黄渤的说法多少带点儿小题大做的成分。一方面,记者采访后如何写稿子、有没有素材可写、能否写得好,都与身为受访者的黄渤丝毫没有关系;另一方面,即便有关系,那也用不着受访者去考虑,因为这根本就是别人的分内之事,没有足够的素材来写稿子,只能说明记者本人的功力欠佳。但是,黄渤能够换位思考,从记者的角度考虑事情,进而于接受采访时多向对方提供用来写文章的素材。事情虽然小之又小,从中却能够看出,黄渤的说话心怀着颇大的善意与理解,是以实际行动为别人着想。《人物》杂志记者曾经提起与黄渤有关的一件小事:2015年,他们采访黄渤长达十多个小时,其间有好几次都因为黄渤事务繁忙而被打断。其中一次中断后再接话时,采访者和受访者都不记得聊到哪儿了,记者多少感觉有点儿尴尬。可是,黄渤主动开口化解了尴尬,他对记者说:“刚才聊到哪儿了?唉,我也有点儿想不起来了。别急啊,我们再慢慢聊,我先说点儿其他方面的,你看看有没有用。”两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足见黄渤的为他人着想的朴实与真心。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黄渤和好朋友也是实力派演员的刘桦一起做客新浪网主办的《快乐奥运》节目,谈论与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关的话题。在交流过程中,主持人提到:“……刚才说了这么多比赛了,不过有一个比赛,虽然输了也不丢人——男篮,是吧?”黄渤立马接道:“我觉得它已经挺好的了,已经挺好的了。最后那场我也看了,可能不是那么接近咱们自己的想象……这个东西啊,就是说,我们出了很多奇迹了,但是你不可能希望每场比赛都是奇迹,但我觉得这次实力已经挺好的了,那种精神首先就让我们觉着挺好。”
北京奥运会时,中国男篮的表现的确令人钦佩,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扎实的训练功底,最终挤进八强,位列第八。在比赛当中,一些细节不太尽如人意,有一些球迷还在网络上对男篮运动员做了各种指摘,而黄渤通过公众媒体,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特别是肯定了男篮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非常值得人们称赞。体育运动作为最受人关注的公众事件之一,总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引发各种激烈的讨论,我们经常能通过媒体看到球迷之间因为对赛事持有不同看法而引发争斗的现象,他们常因赛场上的实际情况和结果与自己心意不合而口无遮拦地对运动员或其他观众恶语相向。说到底,那些以热爱某项运动或某个运动员为名而不能健康对待体育运动的人,实际上只空有迅猛的热情而缺少和善之心与理解之智,属于常说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他们的行事与说话根本没有替别人着想。
2015年7月,青年女演员周冬雨与黄渤、王迅等人一起参加上海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节目录制时,因为直呼前辈明星王迅的大名,在网上遭到了网友们的大力炮轰。更有甚者,当王迅想与周冬雨合影时,她似乎表现出了拒绝的意思,还略带嫌弃的意味,这更让观众们心中不悦,纷纷怒斥周冬雨不懂礼貌,不懂得尊重前辈,没有修养。作为当事人,周冬雨事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表现极不妥当,赶紧在网上向王迅和观众们道歉。事后,黄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他说:“这事儿不能这么想。当初,张艺兴刚来节目时很礼貌,有人就说他装;现在,周冬雨来了很随意,又被说没礼貌。娱乐节目嘛,别太当真,开心就行。”在观众眼里被周冬雨拂了面子的王迅也在微博中提到了这件事,但他并不是批评周冬雨,而是对她给予了理解和支持:“请求大家别再因为节目里的言行来评判一个人,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节目效果!和人品无关……”
黄渤和王迅所说的那两句话,正是站在周冬雨的角度考虑后的肺腑之言。作为一名正在成长的青年演员,无论是人生道路还是演艺生涯,周冬雨未来都还要走很长的路,她已经因为自己的处事不当而承担了来自广大网民施与她的后果,如果作为当事人的王迅和朋友黄渤继续火上浇油的话,对于她的未来可能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而且,与前辈黄渤和王迅相比,她只是演艺界的一个晚辈,以“大人不见小人过”的方式处理此事,也是最符合情理的做法。
黄渤在娱乐圈内是出名地人缘好,结交了不少肝胆相照的好朋友。那些与黄渤合作过的导演或演员,拍完戏后就对黄渤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也就与他坦诚相待。比如,著名导演管虎和宁浩,著名演员梁静、王迅、孙红雷、闫妮、姚晨、舒淇等,都是和黄渤很要好的娱乐圈名人。黄渤对友情看得很重,据说他拍朋友导演的戏时,很少会按照自己的身价收费,在很大程度上都只考虑自己对戏本身的兴趣和为了帮朋友的忙。在一次采访中,有位娱乐记者就提到了这一方面:“听说你出演朋友的戏时,很多时候都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儿报酬,这对你来说是不是不太公平?”听记者如此问,黄渤立马笑了笑,诚恳地说道:“其实我个人还比较容易满足,够吃够喝就行了。拍戏就是痛痛快快地玩,有好的东西,能够弄出来,就好了。”
如此回答,会让很多人都觉得黄渤展现的是自己一贯高超的情商,实则不然。一般提到情商,无论如何都会与“操作”有着一定的联系,而黄渤之所以这样说,则是他真心实意的表达,因为他不仅在嘴上如此说,而且在一次次遇到类似事情时也是如此行事的。
因此,我们要懂得换位,在日常社交中真诚地做到站在别人角度说话,首先就要培养能够替别人着想的心胸。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逐渐地让语言这把利器成为我们塑造自我、成就自我,同时惠及他人的暖心工具,而我们的内心也会因此越来越温润、敞亮。
懂得幽默:笑声是人类都能听懂的语言
郭德纲:你要好好地听!上厕所必须打招呼!我们后台人比你多得多,关上门打起来你跑不了!
古往今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把幽默看作人身上最重要的优秀品质之一,因为它能带给人发自肺腑的快乐,能激发人源于内心的笑声,而笑声是人类都能听懂的语言。
幽默是一个人的应变能力、交际水平、口才与智慧等多方面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钱仁康教授就曾说:“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他们会用幽默手腕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而把每一种事态安排得从容不迫,恰到好处。”
历史上有很多以幽默著称的大师级人物,无论他们从事过什么行业,做过哪些工作,以什么能力闻名于世,都毫无例外地被当作灵活运用语言的巨擘。远的不说,就我国现当代好多位文学家,比如钱锺书、老舍、林语堂等,都是非常知名的幽默大师。现在很多人喜欢看他们的作品,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喜欢其中的幽默风格。
因此,掌握一定的幽默技巧,培养一定的幽默细胞,会在人际交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成为一个具有幽默细胞的人,绝对不容易。现在有很多娱乐性节目与事件充斥于社会,冠以“幽默”之名,对社会交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侧面损伤了“幽默”本身的质量。要知道,好的幽默并非特意制造出来的,而是与一个人的先天性格、人生经历、生活环境、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真正高质量的幽默,有多种呈现形式,比如相声大师、优秀的小品演员和喜剧演员的表演,他们大多通过艺术演绎来向大众展示幽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像演员一样去演绎,生活是需要人们以最自然质朴的方式去体验的,应如缓缓流淌的溪流一般。所以,如果一个人具备自然流露的幽默品质,那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会流露出来,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是很多人都非常喜爱的优秀艺人,他不仅以传输幽默为职业,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位极具幽默品质的人。郭德纲曾经参加过很多次访谈节目,在与主持人或嘉宾的对话中都能看出他基于智慧的幽默。
他做客《鲁豫有约》时,与著名主持人陈鲁豫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陈鲁豫:你们演出最少的时候台下有几个人?
郭德纲:只有一个。
陈鲁豫:是怎么样的情况?
郭德纲:2002年的一天,天寒地冻,快开演了,没观众,全体演员站到门口打板子往里喊人。喊了半天还真喊进来一位,我估计是外地人,可能天太冷,这哥们儿想进来暖和暖和。到点开演,台下就这一位。邢文昭先上场说一单口。台上台下四目相对。说到一半,那位观众手机响了,他特不好意思,对邢先生说:“对不起,我接一电话。”邢先生停在那儿站着,眼巴巴地等着他。他转脸跟电话里说:“对不起,我听相声呢。”接着我上场,上去我就跟他说:“你要好好地听!上厕所必须打招呼!我们后台人比你多得多,关上门打起来你跑不了!”
未成名时,郭德纲和他一手创办的德云社过得并不如意,甚至可以说那是一段比较辛酸的经历,但是通过他的话语讲述出来后,像一个无比精彩的相声段子,引得全场观众开怀大笑。以抖包袱的形式讲故事,是郭德纲作为一位优秀相声演员的特长,无论多平常的事情,他都能绘声绘色,说得活灵活现。再比如他与凤凰网记者的这段对话:
凤凰网:您是不是像媒体描述的那样难打交道?
郭德纲:一个人哪,还有一种艺术形式,你指望他被全世界人喜欢,这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我给你讲,有一个朋友叫张三,这个人是一个道德模范,他这么好、那么好,你会从心里觉得反感,你不相信。如果我跟你说,这个人三岁把他父亲就杀了,五岁把他母亲扔河里了,你就会特别感兴趣。你再跟别人说的时候,你会讲,他是在三岁那一年的生日那天把他父亲给杀了的,你会不断去完善对这个事件的陈述,因为这样你会觉得很刺激。这是人性的本能,所以说很正常。骂郭德纲的,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但是当他见到我的时候,马上就会把红领巾拿出来戴上。骂我最狠的人就是见面找我签字照相的人。所以说,我习惯了。
凤凰网:有人对你深恶痛绝,也有人是你的铁杆粉丝,您对这两种人持何种态度?
郭德纲:这对我来说是一样的,因为当我面对你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你是夸我还是骂我,你可能在外边刚骂完我进来,但见着我之后马上就笑了:“哎呀,郭先生,真可爱,签个字嘛!”所以说,不是面对面地骂我的人在我心里就都是好人,没有人敢面对面地骂我,我这么多年来的一个愿望就是要脸对脸地指责我:“你看你做了很多对不起大伙儿的事儿,一,二,三,四……”你能说出来,我得感化成什么样啊,很遗憾,没有。
凤凰网:为什么您会对身边的工作人员那么照顾?
郭德纲:首先,我这个人没脾气,熟悉我的人都知道。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我跟谁瞪眼、着急、发火,这些我都没有过。谁都不容易,包括助理,包括在我们这儿干活的孩子们。比如人家这孩子打河北农村跑到这儿来,一个月挣八百块钱,苦熬夜的,本来就不容易,你再天天跟他大声喊。你跟他喊的目的,无非是张扬你的个性,表现你要如何如何,把你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胆战心惊上。我是念书人,虽然说你们外界把我传得跟土匪似的,但实际上我是个文人,我不齿于这样做。
凤凰网:时至今日,相声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郭德纲:原来意味着什么,现在还意味着什么,没有任何的变化。有人说,“哎呀,你去拍戏了,你去做主持了……”。我跟你讲一下,我这不是因为说相声火了才去干其他那些事,而是那些辅助着我的相声走到了今天,十几年前不挣钱不也得吃饭吗?上有老,下有小,交房钱,你不得想着挣钱吗?劫银行你没有这个胆儿,干别的没手艺,去做个编剧,写个电视剧,演个戏,做个主持人,离这行还近一点儿。
凤凰网:如今相声能养活自己,为什么还要继续去演戏做主持?
郭德纲:我为什么不去演戏呢?在那个行业里,首先我有大批的朋友。我们可以这么说,你困难的时候人家帮助你了,你现在顺利了为什么不帮助人家去?对不对?话又说回来了,这几者之间是相通的,没有任何变化。你家里开包子铺,开得很火了,明天你吃一次烤鸭,难道你就大逆不道了吗?不对。很多人说,你必须天天在小剧场里边,那我就问一句:你天天来吗?你今天去蹦迪了,后天去喝酒了,朋友在家打麻将,然后你还得要求你一进门我就得在?人要讲理。
凤凰网:很多听您相声的观众会质疑您“不务正业”,您怎么看?
郭德纲:今天在舞台上你给我打了80分,你就会希望明天我是90分,但是你要知道,我明天还能80分就是奇迹。艺术的规律是很科学的,而且我们有自己的路,我们需要知道怎么去安排。如果我照这样做,最后导致德云社倒台了,没有人来看了,那是我的问题;但是依然红火,一点儿都没有耽误,天下八千万人,每个人都出一个主意,我需要每个人的主意都听吗?日子还得我自己来过呀,我受罪的时候怎么没有人站出来说“甭管了,给你十个亿去花吧”。我濒临饿死的时候,你没管我,我是靠我的意志和我的能力,以及我的决策,走到今天的。那么,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我的决策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我还用听你的?你混得还不如我呢,我干吗听你的?
凤凰网:您的教育观念似乎和中国传统家长的理念不太一样?
郭德纲:现在不是80年代。那个时代一个胡同出一个大学生,全胡同人都美得跟什么似的:“我们这儿有一个大学生啊!”不是那个事儿了。去年德云社招生,报名的有一千多人,来了七百多人,全是大学生,留英、留法、留德回来的硕士有十几位。我说,你们太晚了,学相声来不及。他们说“我们可以从做卫生开始”。我眼泪都快下来了,一个留英回来的硕士生,得费多大劲儿才要求到德云社来做卫生……
凤凰网:您的儿子郭麒麟在您面前提起过自己面临的压力吗?
郭德纲:没有。我很聪明,我儿子从小到大的这几次逆反期的时候都是我先感觉到了,然后我就会把他叫到跟前来:“你马上就要说什么什么了,然后你打算怎么怎么样,然后我会怎么怎么样,之后你会很惨,你就会怎么怎么样,记住了吗?”所以,我儿子的逆反期只有两天。后来他跟所有人都说:“不要跟我爸爸去斗智斗勇,他太聪明了,他会看透你。”到现在为止,我跟你脑子里之前的印象一点儿都不一样了,是吧?
从郭德纲的话中我们可以体悟到,真正的幽默,不用想方设法、不用夸张的举动、不用不着边际的语言、不用各种矫揉口气去取悦观众,就能够在观众心目中留下好的印象。说到底,幽默是以内心的真诚和真实做铺垫的,只要你能将自己质朴的一面,以最放松的姿态,自如地展示出来,你自然就会发挥出最高的水平,而此时的你就是最好的你。
我国现代文学家、著名幽默大师林语堂曾说:“我很怀疑世人是否曾体验过幽默的重要性,或幽默对于改变我们整个文化生活的可能性——幽默在政治上、在学术上、在生活上的地位。它的机能与其说是物质上的,还不如说是化学上的。它改变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的根本组织。我们须默认它在民族生活上的重要。”英国著名诗人司格特也说:“幽默是多么艳丽的服饰,又是何等忠诚的卫士!它永远胜过诗人和作家的智慧;它本身就是才华,它能杜绝愚昧。”
可见,幽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东西方文化语境中都扎实地存在着。幽默带给人的笑声和笑声所代表的快乐是最高级别的社交成果。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若能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学习,培养自己的幽默细胞,并且恰逢其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社交场合,将快乐带给他人,使他人在与我们交往时保持心情愉悦,我们便会取得出乎意料的社交成果。
懂得鼓励:用好本质中最深远的驱策力
雷军:我曾经在武汉大学的操场上沿着400米的跑道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好几个通宵,我想怎么才能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生。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获得别人的夸奖和鼓励,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求。我们生来就对鼓励的话语有着超强的趋近心理,任何一个人在取得成就时,都喜欢听夸赞的话;在接近目标的道路上,都喜欢听鼓励的话。
同时,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也证明,鼓励的话语对人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与作用。一个普通的人可能会因为一次小小的鼓励而在某一方面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并且将这份信心持续性保持下来,始终激励自己成长,最终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哪怕一个在某方面比较自卑的人,也很有可能会在受到他人的一次真心鼓励后,跳脱心理困境,变得自信阳光、积极向上。
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自身具有重要性,希望被他人赞美。”来自他人的赞美,是验证自身重要性的有效途径,本质上正是一种鼓励,对人的成长来说极具意义,即所谓的“最深远的驱策力”。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日常社交场合,尤其是与那些正处于成长重要时期的青少年交流时,多说鼓励的话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能够获得听众好感的重要口语表达技巧之一。
2014年,小米品牌创始人雷军在北京大学做了一次重要演讲。在演讲中,雷军结合自身经历和自己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诸多经验,向即将走出校门的莘莘学子有理有据地传授了若干经商之道和做人之理,其中不乏鼓舞与激励之词:
在我做天使投资,从金山退休的那个阶段,我有天晚上从梦中醒来,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40岁了,在别人眼里功成名就,已经退休了,还干着人人都很羡慕的投资,还有没有勇气去追寻我小时候的梦想?我觉得岁数越大,谈梦想越难,我觉得大家现在都是最有梦想的时候,你们到了40岁时,还有梦想吗?面对残酷的现实,还有几个人能笑对今天、笑对明天呢?我当时问我自己,我还有没有勇气去试一把?这么试下去风险很高,有可能身败名裂,有可能倾家荡产,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在别人眼里已经是个成功者,我需要冒那么大的风险去做这么艰难的一件事情吗?其实我真的犹豫了半年时间,最后我觉得这个梦想激励我自己一定要去赌一把,我说,只有这样做,我的人生才是圆满的,至少当我老了的时候,我还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曾经有过梦想,我曾经去试过,哪怕输了。所以我最后下定决心办了小米。刚开始我认为百分之百会输,我想的全部是我怎么死,我真的很庆幸,我们竟然只用了三年,就得到了一个令我自己都无法相信的结果。我曾经在武汉大学的操场上沿着400米的跑道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好几个通宵,我想怎么才能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生。我想在我们中国这个土壤上,我们能不能像乔布斯一样,办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我觉得,只有这样,你才无愧于你的人生,才会使你自己觉得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有追求的。
雷军从“梦想”这个看似高远却极易引起共鸣的概念起头,看似句句都在说自己,但又句句都在以反问的语气创建与听众在心理距离上的亲近度。他并没有将演讲内容太多地集中到自己的青年时期,尽管他在青年时期就已经做出了一些别人眼中值得称颂的成就,而是以自己40岁以后的再创业内容为实例,将起初的彷徨与忧郁甚至焦虑和自我质疑等完全讲述出来,就是要告诉年轻人:我在不惑之年都能够拥抱梦想并去努力实现,何况你们现在正处于大有可为的绝好年华。当这样的鼓励传达到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耳中时,可想而知,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引发怎样的心理冲动,起到多大的鼓动作用。
……有梦想是件简单的事情,关键是有了梦想以后,你能不能把这个东西付诸实践,你怎么去实践,你怎么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可行的目标。当然,有了这样的目标还是不够的,因为要成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你长时间地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就像我自己,到了我40岁退休以后,我还有没有勇气去试一把。所以非常感谢一刻演讲给了我这个机会。今天我可以很自豪地跟大家分享,我在40岁的时候,没有忘记我18岁的梦想,我去试了。虽然我知道今天的小米说成功为时过早,谈击败苹果为时过早,但是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比大家大概大两轮的年纪,我也经常跟很多年轻人交流梦想,我自己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叫“人因梦想而伟大”。在21日下午开会讨论的时候,还有人说这是美国哪个总统讲的,我说是我抄来的。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有了梦想,就会变得与众不同。周星驰也讲过一句名言:“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差别。”所以你关键要有梦想,有梦想,是你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以后,你一定要为自己的梦想去准备各种坚实的基础。那么谈到梦想的实现,我最近还有一句话挺出名的,也是我抄来的,叫“台风来的时候,猪都会飞”,听说过吗?你要成功,要找台风口,当台风吹过来的时候,猪都可以飞。你想,是猪都可以飞,当然了,这个话我其实想表达两层的意思,尤其是给在座的同学们。我觉得,第一个,没有坚实的基本功,没有勤奋是成功不了的。我觉得,第二点,有了勤奋,有了坚实的基础,也不一定能成功,还需要什么呢?还需要台风口,还需要把握这个大的发展机遇,把这个机遇把握好,抓住这个机会,你才有机会成功。
紧接着,雷军将话题从梦想引到实践上,强调勇于尝试和付诸行动的重要作用。我们都知道,梦想是人人都容易拥有的东西,但要正儿八经拿出执行力去做,却又是另外一回事。大多数人都是西方谚语所说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想起来激情澎湃,说起来天花乱坠,但做起来总会畏畏缩缩,最终的结果就是毫无结果可言,特别是对于比较浮躁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人生起步阶段致命的弱点。因此,雷军用梦想唤起年轻听众的共同心思以后,转而强调实践的力量,从另一个更切实际的角度鼓励广大学子,立马使他的演讲内容变得更加接地气。
此外,雷军不仅聚焦在对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的讲解上,还引用了一些名人或者网络中流传较广的语录,像写议论文时应用论据一般,一方面强化了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加深了听众对他所讲述内容的理解,从而产生了更大的激励作用。
……我自己工作了二十多年,我对各位同学们的建议就是,我觉得第一条要有梦想;第二条要设定step by step的努力目标,要制订阶段性的目标,不要着急;第三点就是要重视机遇的重要性,我觉得很聪明的一些同学都觉得聪明加勤奋天下无敌,其实仅有聪明和勤奋是远远不够的,怎么把握时代的机遇,怎么在大方向上正确,这也非常关键。
我们在与别人交流时,所说的大多数话语都需要一个及时到位的总结,特别是在发表了较长时间的演讲之后,一个很好的总结往往能起到加深印象、画龙点睛和升华主题的作用。以上这段话,很明显就是一段总结性话语,它不仅为前面长篇演讲进行了概括,也逻辑鲜明地提出了几条直接具有指导意义的干货。
以上引用的这些话其实只是从雷军的整篇演讲中摘抄出来的一部分,但是从引用话语的通篇来看,每个要点之间步步推进,层次感和逻辑性都非常强,仿佛一气呵成,这也是雷军演讲功力的展现,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实际上,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因为得到别人一句鼓励的话而成才的经典实例。相传美国纽约州第53任州长罗杰·罗尔斯年轻的时候特别淘气,生活在纽约州哈林区贫民窟的他向来被别人看作最没出息的孩子。有一天,他所在学校的校长到各班级视察,当他看到罗尔斯时,为这位聪明伶俐却“恶名远扬”的小孩深感惋惜,于是和蔼可亲地说:“我觉得以你的性格和平时的表现,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位州长,只要你以后好好学习。”校长的这句话本来只是为了抚慰罗尔斯,使他变得安分一点儿,没想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罗尔斯从此以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改掉了很多坏毛病,成了班上最听话、最认真的学生之一。若干年后,当罗尔斯真的成长为美国纽约州首位黑人州长时,曾多次在公共场合向人提起过小时候受到校长鼓励的事,并且认为那件事对他后来行走人生道路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毫不夸张地说,鼓励其实就像一颗蕴含生机的种子,当你恰逢其时地把它种在合适的土壤上,用不了多久,它便会生根发芽,哪怕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多少风吹雨打,它终究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们一定要懂得鼓励的巨大作用,并且在与他人交流时结合实际多多应用,必然会对别人的成长非常有利,同时也能够拉近与对方的心理亲近度,使自己变得更加受人欢迎,这是一举两得的说话艺术。
懂得引导:话语兼具使社会更文明之责
牛根生:国外的跨国公司已经有百年历史、几十年历史的,我们怎么样才能超过他们?首先我们制度要创新,创新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是天下所有人的社会,世界是人类共同的世界,每个人都有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的责任与义务。我们的日常说话,既有交流信息和感情的作用,也应具备传达社会正能量的功效。
不过,碍于知识学养、教育见识、悟性、地位等方面的影响,并非所有人的话语都能够担负起这份责任,可我们至少要知道这一点,并且在日常交流中努力学着让自己的话语在发挥沟通作用的同时,兼具使社会更加文明的责任。
也就是说,当我们与人沟通时,要尽量让自己的话语在人群当中发挥正向的引导作用,对最基本的社会文明原则和规范始终起到推广和传播的效果。只有有了这种基于“匹夫之责”的思量,我们所说的话语对于社会精神文明而言才会显得比较重要。
2005年末,《中国企业家》杂志编辑在线采访蒙牛创始人牛根生时,有过以下内容的对话。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作为一位知名企业家,牛根生始终心存一份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而且能够通过话语表现出来,对更多的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主持人:今天包括最近一年大家都提到您的捐股事件,那捐股之后控制力由什么来决定呢?
牛根生:现在社会商业高速发展,带来了对企业、对一个团体和机构的控制,目前最重要的控制权表现在控股。股权的掌握是对其他权利掌握最重要的环节。蒙牛这次捐股,作为企业的掌门人,我把自己将近10%的股权捐出去,实际上不是捐给了一个人,而是捐给一个基金,成立“老牛发展基金”就是权利的捐赠。本来董事长股权是用于控制的,我们实际上是把今后表决企业决策重大问题的权利用制度的形式传承下去。今后无论谁做了蒙牛的掌门人,谁做了法人代表,都会有。作为职业经理人,除了参与干活儿的权利以外,又增加了表决权。比如说明天你被聘为总裁了,那权利是你的;当另外一个当选了,权利传承给他,这是制度的传承,这叫掌控权。第二,因为董事长的股份不可能变现,只有增值和减持的可能,一般不做减持的还有红利的分配权。过去我对财聚人散有很深的体会,红利让新的掌门人散出去,除了工资,除了奖励,除了期权,除了按劳和按资分配,所有的分配之外,每年又多了一个CEO有部分继续散财的权利。有这样一个权利、这样一个业务、这样一个散财场所,每年有法定的散财,这样就符合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为无论多么好的员工,如果我们三个月不发工资了,可能大家都得离开这家公司。……国外的跨国公司已经有百年历史、几十年历史的,我们怎么样才能超过他们?首先我们制度要创新,制度创新最关键的是分配制度能不能有所突破。我们这次的捐股,我自己想的主要是实现两个目的,第一在新的掌门人或者CEO来之前,一定让他既要做事又要参与决策,不能只干活儿,不参与;第二,有一种目前其他CEO或其他公司还不能具备的散财能力。我发现习惯散财对企业管理有好处,而且能吸引好的人才过来,怎么制度化?我想捐出去的第二个权利,除了本身的资本权之外,还有一个红利的分配权。
主持人:我想,所有网民听到这句话后,也会希望他们的老板能像您这样。
牛根生: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吧。
主持人:能表述一下做出这样一个伟大决策的那一时刻吗?
牛根生:公司准备上市之后,我跟家人商量,因为财产不属于我个人的,儿子已经23岁了,女儿已经22岁了,蒙牛股权是来自于卖了伊利的股票,这个股票是我跟我的爱人共同拥有的,当时卖了108万,家里拿了12万,我们家里拿出去的现金是17.83万,四个人平均,是4.58万,这相当于在市场上买了4.58万的股票。那么有三种可能,一种是赢了,一种是输了,一种是不赢不输。第一,现在至少有股份分红,至少我走了以后,你们可以拿到北京等地的股份。
主持人:当时没有任何反对声音吗?
牛根生:我们家里决策的过程好像很民主,但是决策完了以后都看我,两个孩子说爸爸这么多年来决策的事情好像都正确。妻子说我们过去结婚的时候是非常穷的,没有穿过新衣服,现在可以天天都能穿新衣服了,天天都能过年了,包括过去家里自行车都买不起,现在家里至少有自行车,所以他们信任我的程度当时是最高的。
主持人与牛根生的对话,只谈了一个关于捐股的问题。牛根生的捐股举动,无论事情本身还是他对捐股初衷的表述,都是能够直接对那些与他处于类似地位或拥有类似资源的人起到一定的刺激和引导作用。通过他的表述可以看到,他对社会、企业和家庭均怀有一份深厚的责任,也真心实意地想将这份责任感传播开来,传承下去。同时,他的做法能够使企业发展变得更加科学和良性,既从以身作则的表率层面,也从铁板钉钉的制度层面,对公司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重要负责人的权利与义务等都做了合乎逻辑的安排。连主持人都说:“我想,所有网民听到这句话后,也会希望他们的老板能像您这样。”主持人说这句话也可能是基于配合聊天的考虑,但也从侧面肯定了牛根生话语所具备的正向引导力量。
2015年,一部《芈月传》红遍了大江南北,特别是主人公芈月面对全军将士所做的那段霸气演讲,一时间成了人们争相传颂的经典范例。原因很简单,作者虚构的芈月这番演讲虽然不算太长,但内容恩威并重,饱含能令人激情澎湃的感染力,在将士们心里能起到非常巨大的鼓动引导作用。我们结合先秦时期的时代特色来看,这段话语虽然处处体现着封建皇权统治者的霸道与专制思想,但也的确代表了推动社会前行的那股力量所该具有的声音:
你们当初当兵,必定不是为了造反,你们沙场浴血,卧冰尝雪,千里奔波,赴汤蹈火,为的不仅仅是效忠君王、保家卫国,更是让自己活得更好,让自己在沙场上挣来的功劳,能够荫及家人,为了让自己能够建功立业,人前显贵,是也不是?今日站在这里,都是大秦的佼佼者,你们是大秦的荣光,是大秦的倚仗,是也不是?我大秦曾经被人称为虎狼之师,令列国闻风丧胆,可就在前不久,五国陈兵函谷关外,可我们却束手无策,任人勒索宰割,这是为什么?我们的虎狼之师呢?我们的王军将士呢?都去哪儿啦?大秦的将士,曾经是大秦的荣光,可如今却是大秦的耻辱!当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你们不曾迎敌为国而战,却在王位相争中自相残杀,这就是你们的作为!曾经商君之法约定,只有军功才可授爵,无军功者不得授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可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尊商法,要恢复旧制,所以派人来杀我,你们也不情愿,也不想实行新法,是吗?为何你们站在了靠祖上余荫吃饭的旧族那边,自愿成为他们的鹰犬,助纣为虐,使得他们随心所欲、胡作非为,使得商君之法不得推行,使得兄弟相残、私斗成风?你们的忠诚,不献给能够为你们提供公平、军功、荣耀的君王,却给了那些对你们作威作福、只能赏给你们残渣剩饭的旧族,是吗?将士们,我承诺你们,从今以后,你们所付出的一切血汗都能够得到回报,任何人触犯秦法都将受到惩处,秦国的一切将是属于你们和你们儿女的,今日我们在秦国推行这样的律例,他日天下就都有可能去推行这样的律例,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你们可以成为公士、为上造、为不更、为左庶长、为右庶长、为少上造、为大上造、为关内侯、甚至为彻候,食邑万户,你们敢不敢去争取,能不能做到?
纵观整篇演讲,是以若干反问语气支撑起了这段话语的最基本框架,可却难以掩盖每一句反问背后所蕴含的拉拢与引导的霸气深意。当千万将士听到主子此番带有激励与施恩意味的演说后,心里必定会被激发出难以抑制的带有忠诚性质的冲动,他们实际上已经被主子的话语激发和“引诱”到了一个誓死相报的境地。我们抛开这番话所体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说,仅从它所发挥出来的引导力考虑,这绝对是一篇绝佳的演说词。
通过说话来发挥引导作用,这是说话意义的高质量表现。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与语境中,无论你如何表达你想说的话,都不能放弃话语本身所具备的力量和可能施与听众的心理引导意义。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与主流价值观,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的和平年代,就要时时处处不忘言论之于时代的正能量作用。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常常比黄金更重要。”英国作家吉卜林也说:“言语是人类使用的最有效的药方。”我国先秦时期哲学家荀子说:“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无论中西,先贤们对语言无比重要的作用早有论述,因此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千万不要忽视话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著名主持人蔡康永说:“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他一句,这叫吵架。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叫社交。”就是这个道理。要以身作则,使自己说出口的话具备引导听者朝着好的方向前行的功用,因为它关乎人之所以为人的责任。
懂得矫正:及时指出他人对自己的“误读”
蔡康永:说我蹲下来主持《康熙来了》,说实话,我一点儿都没有蹲下来的感觉,反而在主持《真情指数》时,常常有蹲下来的感觉。
人们在社交活动中,都希望别人能够比较精准地了解自己,以便于沟通与交流。不过,人是大脑发达、心思复杂的动物,一个人要想正确看待和认识他人,其实并不容易。于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总会遇到被他人“误读”的情况。
“误读”并不是误解,二者表示的虽然都是人在主观上对他人的理解与认识出现了偏差,不过误解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人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里所做的事情上,而“误读”更多的则是针对人本身而给出的错误认识、判断与解析。
“误读”比误解在感情色彩上要偏中性。当人与人之间产生误解时,误解别人的一方是在认识他人行为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而出现了绝对性的错误,对被误解的一方造成了不利和消极的影响。“误读”也是在认识别人的过程中,自己的认知和对方的实际情况出现了错位,但这种错位既可能是拉低了对方社会形象也有可能是拔高了对方社会形象的不到位解读。
所以,当我们遇到被人误解的情况时,最积极的处理方式是不跟误解我们的人一般见识,这样既体现了心胸宽宏大量,也避免因为处理此类无意义的事情而消耗自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当遇到“误读”时,就需要认真对待并谨慎处理,最好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及时澄清。懂得矫正别人对自己的“误读”,既是正确看待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也能在别人眼中树立最准确的个人形象。若非如此,当别人对你的“误读”持续时间过长,有可能会带来其他不必要的需要耗费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处理的麻烦。
著名台湾主持人蔡康永就是一位懂得矫正别人对自己“误读”的人。从他曾经与台湾知名人士陈文茜的一场对谈中,就能很明确地看出这一点。
陈文茜:我觉得康永有一种能力,第一个是体谅别人,第二是自我很小,第三就是虽然你学英国文学、学电影,可是在必要时,你可以懂得也愿意蹲下来去做《康熙来了》。有一次你告诉我,其实小S才是主角,每次她去生产,收视率就会掉,而你也能怡然自得地面对。康永有一种本事,可以在不同的跑道里转换角色,懂得大环境不同了,就蹲下来,也不会抱怨,很明白地接受这个时代是小S的时代,她才是主角。我在新浪微博上问网友想问蔡康永什么问题,其中有一个提问:以你的背景,为什么愿意在《康熙来了》里做绿叶,衬托小S?
蔡康永:文茜跟我虽然很熟,可是我们对某些事情的见解还是很不一样。说我蹲下来主持《康熙来了》,说实话,我一点儿都没有蹲下来的感觉,反而在主持《真情指数》时,常常有蹲下来的感觉。《真情指数》是个一对一的访谈节目,访问各个领域的重要人士,当中有一些是我认为重要但别人觉得不重要的人,比方像饭岛爱这样的人物。当时有一位台湾的社会贤达,听说上个礼拜播的是饭岛爱,他就拒绝录下一集,要求与饭岛爱中间要隔两个人,才愿意参加录像。为什么主持《真情指数》时,我反而会有蹲下来的感觉?因为有些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社会贤达,会要求主持人必须对他们表示一定程度的敬意。超过一个以上的来宾在受访前与工作人员沟通时,要求要称受访者为“大师”。可是看过《真情指数》的人会发现,不管博士、院长、部长,任何官位、任何领域的领袖,我一律称先生或者小姐。我当时对此很坚持,因为我觉得,如果你被拱在大师的位置上,受访时你会无法恢复“人”的位置,无法用人的立场来回答我的问题。一称你为大师,你就不好意思说自己也会放屁跟拉屎。当时虽然有蹲下来的感觉,但我靠着硬撑,撑住了这个我要求的态度。可是,往往在我充分准备来宾的资料后,会发现对方很多事情是有破绽的,之后你就会觉得,他跟你想的不一样。为什么我说主持《康熙来了》,一点儿都没有蹲下来的感觉?我想到一个例子,《论语》里,孔子去跟农夫跟园丁聊天,说:“如果讲到种田的技术,吾不如老农,讲到种花的技术,吾不如老圃。种田的人跟种花的人在专业知识上,我是比不过他们的。”所以,即使孔子去跟老园丁和老农夫讲话,都会发现有一些见识不凡的部分。孔子还讲,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你不要因为这个人讲了一句话就推崇他的人格,也不要因为这个人是浑蛋就不信他讲的话。很多人是浑蛋,可是讲的话偶尔是对的,很多人是圣人,可是讲的话有时是错的。我是一个很喜欢跟非学院的人讲话的人。
陈文茜:我为什么会说蹲下来,是因为我对你的来宾名单印象太深刻。《康熙来了》访问过许纯美、柯赐海,但是你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不是蹲下来,那是学到什么?
蔡康永:我不觉得你一定要跟别人学到什么,你光是见识到什么就够好玩了。
陈文茜:非常好的态度,这个不错。
陈文茜评价蔡康永多年如一日主持《康熙来了》这类娱乐节目是“蹲下来”去做的姿态。可能当时在陈文茜看来,以蔡康永的学识、修养和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应该去做看上去更“高级”或者更符合自己所学的事业,类似“杀鸡焉用牛刀”的意思。陈文茜的话语是在说附庸在蔡康永身上的事情而非他本人,但其实也间接表达了她对蔡康永的事业心、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层面的某种认识,而这番解读显然与蔡康永的自我认知是不对等的。
很多人遇到类似情形,可能会碍于面子或者其他原因而不去纠正别人对自己的“误读”,而蔡康永却立马进行了矫正,并陈述了自己是如何看待娱乐节目主持事业的,而且引用实例和古代儒家经典中的典故来加以说明,一方面矫正了陈文茜所说的话,指出主持《康熙来了》在自己看来并不是“蹲下来”去做的事,另一方面也明明白白指明了真正使自己感觉到“蹲下来”去做的事到底是什么,在第一时间便将可能会广泛传播开来的某种针对自己的“误读”彻底澄清。
有人可能会引用但丁的名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没错,如果别人只是针对你所做的某件事有所不解或者不太清楚原委而有一时的误解,我们自然可以大度一点儿,不用理会,可如果别人是对你本人在为人处世甚至人格人性方面有了“误读”,那么最好尽快纠正,它可能会对你长远的未来都产生影响。一旦你没有及时澄清,以后便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去澄清,以至于可能会以完全背离真实的形象留存于历史,特别是那些因为在某些方面或领域表现优秀而有资格被记入历史的成功人士。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比如孔子有一位名叫宰我的弟子,就因为被人误读而长久地影响了形象。
宰我又名宰予,能言善辩,曾被孔子看作“言语”科中的翘楚,属于“孔门十哲”之一,是孔子弟子中排名靠前而且比较有才能的人。可同时我们也知道,宰我与孔子的一句名言直接有关:“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个典故说的是孔子有一次看见宰我大白天睡觉,感觉这个弟子太不上进,于是说他像不可雕琢的一块朽木,像不堪涂抹的一面脏墙。紧接着,孔子还说到,对于宰我这样的人,根本连责备的必要都没有(“于予与何诛”)。作为老师,对弟子说出如此严重的话,可见孔子当时有多失望。不仅如此,宰我在很多方面都与老师孔子有不合的表现,为此孔子还专门用“宰我不仁”来评价他。一个一生都在倡导和主张“仁”的人,以“不仁”来解读门中弟子,可见对当事人会造成多么不好的影响。不过,宰我的真实情况并不一定如孔子在此时所说,他能够在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的孔子门下脱颖而出,位列“十哲”,就说明他并非一块朽木,相反他是有大学问、大修养的人。实际上后来孔子也对宰我给予了某些方面的肯定,比如宰我在“言语”科上名列前茅就是孔子亲口说的。但是,孔子对宰我的不利“解读”却有点儿定性的力道,而宰我本人面对老师的“误读”,并没有做任何矫正,至少在留下来的史料中没有记载。后来的一千多年里,虽然也有东汉哲学家王充这样的大腕专门为宰我正名,为此还特意“批评”孔子有不对的地方,但谁也不能否认的是,宰我长久以来在中国古代封建文化环境中,大多时候都是一个非正统的负面典型。
当然了,无论是孔子还是宰我,都是留存于历史中的大人物,所以是好还是不好都能够让后人知道,而我们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或许可能与现代历史要记载的内容不会有任何瓜葛,所以你可能会以为我用宰我的例子来论证“懂得矫正来自别人对你的误读”是不具备普遍意义的。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一个人不管能不能做出够资格被写入历史的成就,他的人格是永远不变的,他对人格的维护以及对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各方面形象的正确定位有着永远不变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当你在遇到别人“误读”你的情况发生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矫正过来。这种时候,是你进一步树立人格、维护尊严的时机,也间接为别人提供了正确认识和“解读”一个人的大好机会,于双方都是有益的。
懂得自嘲:一种会自我调节的生活哲学
崔永元:大家都知道我睡不着觉,我到凌晨五六点钟才能睡,睡到下午才能醒,你非得八点钟开会,我药劲还没过呢,起不来,我那个时候开车会出车祸。
顾名思义,自嘲指的是自己“嘲笑”自己,拿自己开涮,开自己的玩笑。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嘲是人通过语言对自己的精神与人格进行解构的一种行为,属于有损尊严的动作。但同时我们知道,全天下无论是谁,没有一个人喜欢自己的尊严受损,没有一个人喜欢自己的精神与人格被无辜解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将自嘲当作一种值得宣扬和学习的口语能力与社交本领呢?
表面上看,自嘲是自己主动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属于自我损伤的范畴,可我们只要细想就会明白,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自嘲更多的是一种对精神和情绪进行自我调节的行为,而且它对人的社会交往而言也是有益的,是一种颇具智慧性的生活哲学。
提起自嘲,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鲁迅那首著名的诗作: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我们非常清楚鲁迅生活的时代,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时,他曾受到北洋军阀通缉和文人攻讦陷害,后来移居上海又生活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作为左翼文人备受磨难,处境相当险恶。面临如此社会现实,鲁迅写下了这首自嘲诗,描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状和自己遭受的危险、艰难与无奈,同时也表露了一个有良知和责任心的文人的心迹:不管世道如何险恶,自己总能做到洁身自好。对于客观现实,鲁迅是无力也无法改变的,因此只能通过带有诙谐语气的诗作来自我解嘲。而作为读者,我们能够从中读出他在险恶环境中仍然具备的崇尚光明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他痛恨现实却热爱生活,于是自嘲变成了调节情绪和心态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些在社交中善于自嘲的人。我们不能说社交过程中的自嘲为他们带来了多大帮助,但完全可以说,自嘲作为一种生活哲学,的确在很多情况下都为他们社交更加顺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或者说清除了一些口头交流方面的障碍。
央视前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经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面对很多要么有可能使自己尴尬、要么有可能使回答内容所涉及的人尴尬、要么有可能使提问者尴尬的问题时,多次运用自嘲的方式来与记者交流,使我们能从中品读出作为一种说话形式的“自嘲”在社交活动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南方周末:如今的崔永元在网上吵架,似乎是个老愤青,偏执,也骂粗口,颠覆了原来电视上幽默风趣的形象。
平心而论,记者提到的这个问题确实较难应对。如果一口反驳过去,既与实际情况不符——崔永元近些年的确在一些方面的表现与以前在镜头中有所不同——又会因为应对太直接而产生生硬感,这并不属于优先考虑的对答方式;如果按照记者的说法直接应承下来,必定会对自己的形象造成或多或少的二次损伤,而且在态度上也较难处理。崔永元面对这个话题,采用了自嘲方式,很自然地给出了最合理的回答:
其实我觉得这个状态才是令人高兴的,活得非常自由。现在想发火就发火,想骂人就骂人,想拍桌子就拍桌子,没有什么公众形象这一说,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崔永元。如果以前你看到崔永元特老实,他只是遵守中央电视台的规矩。现在崔永元遵守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只要不违法就没有问题。我倒劝告那些喜欢我的人,或者追星族,你们应该擦亮眼睛。如果现在这个崔永元,你们喜欢的话,你就喜欢下去吧,他这辈子肯定就是这个样了。如果这样的崔永元你不喜欢,你喜欢以前他在电视台那个形象,那就算了吧,他不会回到那个形象了。
他并没有因为记者太直接而产生不悦情绪,也没有对记者提出的情况给予反对,而是依着记者的说法,顺水推舟地对自己近年来的表现进行了自嘲式的评价,让人从他的回答中主要感受到的是一种真诚和真实的成分。同时他以半开玩笑的口吻向粉丝表明了态度,显示出了他的坚定与自信。可见,自嘲虽然有自损的味道,但它更是自信的表现。一个能以最健康心态接纳自己的自信之人,才有可能心无芥蒂地自嘲。
紧接着,当记者问到他之前在央视看着很风光,委屈又从何而来时,崔永元说:
我觉得没有什么委屈,非得说有什么委屈,实际上是两个崔永元在打架,一个是体制中要服从命令的崔永元,他要做得尽善尽美;一个是本性的崔永元,疯狂原始人。他们两个得合成一个形象,就是电视里的形象;要不合成另一个形象的话,就是现在的我。现在传媒大学这里没人管我,我估计只要有一个人管我,我就又会觉得不舒服了。在中央台那个环境里,我认为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给我创造了最好的环境和条件,我不得不说对我有点儿特殊。其实是我给自己制造委屈,因为我有个乌托邦式的新闻理想,我非要摸到它。不光自己要摸到它,还苛求所有同行都去摸到它。我希望我们是全世界最好的电视台,胜过CNN和BBC,我们拍《动物世界》都要比他们拍得好——你说这事我管得着吗?但我天天就在想这些事,所以我永远不愉快。真的没有人欺负我。
崔永元表面上在陈述自己身上一些不同于常人的特点,带有自嘲性质,而实际上却是在相对深刻地对外传达他自己的见解与观念,其中有无奈和不由自己的因素,但他内心非常清楚自己的志趣和志向所在。说到底,他之前所处的客观环境与他的主观思考和观念是存在矛盾的,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在尽量摆脱这种矛盾,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但是,记者接下来问到他在央视有“另类”表现的原因时,他却回答说:
因为我有病。大家都知道我睡不着觉,我到凌晨五六点钟才能睡,睡到下午才能醒,你非得八点钟开会,我药劲还没过呢,起不来,我那个时候开车会出车祸。我自己做过这样的测试:吃完安眠药以后,忽然又来灵感了,我就写文章,写完心满意足地睡觉了,到了第二天早上,我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前言不搭后语。也想不起来昨天是因为什么冲动了。
崔永元曾有抑郁症是事实,但是当他将这一事实作为回答问题和解释现象的依据时,无论如何都带有自嘲的味道,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对他的职业追求和人生信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我们说自嘲是一种自我调节的生活哲学,它与人生智慧有关,但并非像一些人所说的自嘲是幽默的一种表现。实际上,自嘲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遭遇到窘迫或者尴尬的情形时,选择的一种最理想的下台阶方式,它在本质上是为自己已经暴露在外的缺点努力创建转圜余地的办法。它是一种能力,但绝不是源于幽默或者能归于幽默。
每当人们在社交中使用到自嘲时,不管表现得多么出色,展示出了多少幽默感,前提都蕴含着一定程度的无奈。我们结合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喜老自嘲》,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自嘲的本质。
面黑头雪白,自嫌还自怜。毛龟蓍下老,蝙蝠鼠中仙。
名籍同逋客,衣装类古贤。裘轻被白氎,靴暖蹋乌毡。
周易休开卦,陶琴不上弦。任从人弃掷,自与我周旋。
铁马因疲退,铅刀以钝全。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
从岁月带给身形面貌的风霜洗礼到社会现实下生存环境的窘迫状态,再到因此对自己造成的消极影响,以及对“心比天高”和“命比纸薄”二者之间矛盾的感慨……白居易诗作中的句句自嘲看上去文采奕奕,或许还会被他人解释出多么深刻而伟大的思想,但它直接反映的是诗人迫于现实的无奈。对于白居易而言,最起码在他写下这首诗的前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极其不顺心。无论此时此刻,还是从整个人生来看,白居易的这种因无奈而来的“烦恼”,就是他最大的弱点。
但是,白居易的《喜老自嘲》一诗,恰恰又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的优点,他被后人总结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就是因为他敢于把自己遭遇到的以及所感触到的一切值得记录的社会现实,毫不吝啬地以诗歌形式和自嘲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他始终有主动描述社会现实和自我心境的强烈意识。这些,正好构成了他能够留存史册的最大因素,也成为了相对而言他的最大优点。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白居易抛开对自己各种窘境的自嘲而只是描述社会现状,肯定不会在后世读者当中引起多大共鸣;如果白居易在表述自己生活境况的时候不是以自嘲的方式,而是纯粹的情绪表达或者以春秋笔法直陈真实生活,我们可能看到的也只是一个“牢骚男”的抱怨与不满。白居易的诗作以及他个人的伟大,妙就妙在他的自嘲上,正因为这份源于无奈的自嘲,使我们更多更细致地知晓他丰富的人生和深刻的心路历程与生活哲学。
我们应该明白,在适当的时候运用自嘲,不仅能解决一时的社交难题,也能传达出人在一定时期甚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为人处世的哲学理念。自嘲是你的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节剂,能够使你较为顺畅地应对社交场面,也能够在精神层面起到自我修复的作用,还能因为它本身具备委婉和“自损”的性质而使你在别人眼里留下真诚、谦虚、亲和的好印象。
懂得夸赞:使对方毫无疑义地感知欢愉
陈鲁豫:演讲很好,我很喜欢你,题材很讨巧,讨巧的题材很容易流于肤浅,但你没有,你内心一定很有勇气。
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得到别人真心实意的夸赞,肯定是因为他身上存在出众的地方。一个人如果懂得不失时机地夸赞他人,使对方能够毫无疑义地感受到谈话带来的欢愉,这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说话技巧,而且是一种优良的品质。
印度有句大家熟知的古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夸赞别人正如赠人玫瑰,于双方而言都有一定的益处。
被夸赞的一方,会因为别人一句赞扬的话,不但心情愉悦,而且可能会受到鼓励,在人生道路上更具劲头地前行。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句名言:“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活上两个月。”正是表达了这个道理。
夸赞别人的人,一方面将感知到的对方的优点畅快地说出来,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得以抒发,另一方面也会因带给对方愉悦而于内心生发出一定的成就感,自己也可以跟着享受积极正面的心理体验。而且,真实有效地夸赞别人,也是间接提升自我分析能力和自我判断能力的一种方式,因为赞扬一个人必定是基于一定的分析与判断,除非你习惯了信口开河。因此,夸赞在理性层面具有实际的科学性,正如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日常交往中,要积极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培养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及时将自己对别人的欣赏态度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像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的那样:“要改变人而又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就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一个进步。”
著名节目主持人陈鲁豫是一位很善于从他人身上发现优点和长处的人,她曾经在受邀担当北京卫视大型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我是演说家》的导师时,对一位参赛者说:“他真的是一位很淡定、有大将之风的选手。因为走到这儿,我内心比较笃定的就是,我们终于可以不用比‘我的职业是什么’‘我过往的经历’‘我怎样更能够打动你’,而仅仅是比讲演本身,所以我想,到最后的话,还是应该是讲演者的观点、思想、情怀,包括那种美的形式能够走到最后。他刚才讲的,我觉得非常好。”当对方听到她的这番话后,我们从他的表情变化上就能看得出来,他受到了积极的影响。
一直以来,陈鲁豫亲切、自然、大方的主持风格早已深入人心,她在很多时候都能够从被采访者身上发现亮点,并及时给予夸奖和赞美,而在《我是演说家》真人秀节目中,观众似乎对她有了一个既区别于主持人又不同于主持人的新的了解。鲁豫说过:“表达是有意义的,表达是有力量的,要表达你的爱、你的喜欢,去温暖和感动我们爱的人、喜欢的人。”她正是通过有力量的表达,以真心赞美别人的方式,将自己的美好情感播撒到了他人身上和心中,使对方感受到了那份较为真挚的鼓励和表扬,并为此心情愉悦。
中国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夸奖人的时候,不可静如秋水,要七情上脸。不要以为喜形于色是不老练的举动。别人的进步,值得我们为之欢欣鼓舞,并且让对方毫无疑义地感知我们的赞美和欢愉。”陈鲁豫在赞扬别人的时候,并非不露声色,而是的确做到了“七情上脸”。通过她的表情和举动,观众能明显感觉到她因发觉了别人的闪光点而欢欣的内心。这种时候,她能为别人带去好心情,并不仅仅因为赞扬的话语本身,也因为对方能够从她的各种表现中真切感受到一份同样的快乐。
在另一档演讲真人秀节目——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中,陈鲁豫也多次针对参赛选手各自的长处提出过赞扬。有一位名叫肖骁的小伙子,人长得帅气,平时喜欢像女孩一样精心打扮自己,他在题为“中国好闺蜜”的演讲中,毫不隐讳地爆料自己是女生们的超级男闺蜜。如此风格,自然受到了很多观众异样的眼神,但是陈鲁豫作为唯一的一名女导师,在听完肖骁的演讲后,却很到位地夸赞道:“演讲很好,我很喜欢你,题材很讨巧,讨巧的题材很容易流于肤浅,但你没有,你内心一定很有勇气,我欣赏你,你有才华!”陈鲁豫对演讲内容的定位是很精确的,她直爽地指出这样的题材比较讨巧,但是又及时地将演讲者不落俗套不肤浅的可取之处点了出来,还从中分析出并提到了肖骁的勇气与才华。最重要的是,鲁豫随后结合肖骁演讲的内容,透露自己也有男闺蜜,一下子从心理上拉近了与演讲者的距离,使他不至于因为自己的风格而显得过于尴尬。可以说,陈鲁豫既通过赞扬鼓励了选手,也在心理上呵护了选手。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说:“一个人无论拥有什么奇才异能,倘若不把那种才能传达给别人,他就等于一无所有;也只有在他的才能施展出去后所博得的赞美声中,才可以认识他本身的价值。”作为一名普通选手,肖骁虽然很有才华和勇气,可毕竟站在强大的导师和主持人面前,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些底气不足。他通过演讲的确将才能传达了出来,但若是不被陈鲁豫这位“慧眼识才”的伯乐及时而到位地点明,那其实就等于一无所有。当陈鲁豫精确地说出肖骁的长处后,也就意味着他的才能博得了他人的赞美,体现出了本身的价值。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和夸赞,并因此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而生发出的快乐。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光。”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并不缺乏优点和长处,而是缺乏将这些优点和长处引燃的夸赞。
夸赞的力量是巨大的,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说明:19世纪,有一位青年因为穷困潦倒而四处流浪。他到达巴黎后,遇到了父亲曾经的一位朋友。这位青年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这位长辈的帮忙,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过上普通人的正常生活。没想到,当人家问他具备多少数学知识时,本就没接受过多少教育的他只能惭愧地摇头;当对方继续问他在地理、历史、法律等其他方面的知识程度时,他依然只能沉默。最后,这位长辈失望地让他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地址,等一有机会就帮他介绍工作。这位青年只好失望地将自己的信息写在纸上递给对方,他心中已经不再抱有多大幻想了。没想到当对方接过他的信息后,眼前一亮,夸赞道:“年轻人,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啊,这不就是你的优点吗?”这位青年绝对没想到,字写得好看点儿居然是个长处。对方继续说道:“字能写得如此漂亮,文章肯定也写得好啊,你怎么不试着写写文章呢?”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赞美之词的青年顿时很开心,再加上他本来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能干什么,索性就按照长辈的指点,开始尝试写作。数年过后,他便将自己锻炼成了法国家喻户晓的作家。这位青年,就是享誉世界一个多世纪的伟大作家大仲马。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大仲马之所以成长为优秀的作家,完全是因为他父亲那位朋友的夸赞,但我们从故事中能够找出一条夸赞使人进步的逻辑链条,受到很大的启发。
在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无法避开的低谷。我们可以静心深想一下,当你因为某种原因而跌入低谷时,最需要的是不是来自他人对你身上优点的有力挖掘,以及与之相伴的真心实意的夸赞?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能够治愈我们身上消极病症的良药,事实上就暗藏在我们自己身上,那便是我们的优点,而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没有优点,我们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药引子”——来自他人的夸赞。只要有了这个药引子为你“引药归经”,就一定会药到病除。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他人的“医生”:当我们发现别人身上哪怕一个细微的亮点时,千万不要吝啬张口,而要及时地给予夸赞,或许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懂得分享:以经验与感悟完成情感交会
宗庆后:去年我们销售增长100多个亿,利润增长没多少,税也交了54个亿。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位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位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平实中蕴含着深刻的名言,表达的便是分享的力量和作用。
当你将自己快乐的事拿出来与他人分享时,对方会感受到你发自肺腑的畅快与开心,进而或受到感染或替你高兴而变得快乐起来,而你又会因为对方能与你同乐而变得更加快乐——快乐是可以传染和放大的。“亚圣”孟子提倡“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台湾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曾在作品中也提到过:“快乐是件奇怪的东西,绝不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有时你分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这些都是主张人要将自己的快乐拿出来与其他人分享,如此要比自己“偷着乐”强得多。
当你向别人倾诉忧愁时,也是一个分享情感的过程。人在很多时候并不怕忧愁本身,怕的是当自己有忧愁时却没有倾吐的对象。如果我们情绪状态不佳时,能够向值得信任的人诉说,心情肯定会变得明朗。这既是一个调节的过程,也是一种发泄的方式,正所谓“不吐不快”。有人可能会说,把自己的忧愁告诉别人,只会为对方添堵,并不是分享。其实,人与人交流,不论内容属性为快乐抑或忧愁,都是与经验和感悟有关的表达,都是在传递心绪和塑造信任,本质上是对情感的分享。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离不开群体社会的塑造,也离不开与其他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懂得分享是我们在社交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只要细想就会明白,众人眼中的那些成功人士,都具备一个喜欢与他人分享经验或感悟的共同优点。人们常说,很多东西都是通过语言“碰撞”得来的,这的确非常有道理。
2012年“两会”结束后,我国著名饮料食品企业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在接受腾讯财经频道采访时,谈到了关于房价、出身、创业、管理、个人生活等多方面的问题。宗庆后在与记者的互动中,向千万网友分享了自己有关这些方面的经验与感悟,倾吐了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人们也通过这位成功人士的分享,了解到了这位名扬四海的企业家对一些人人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进而提升了对宗庆后的亲近度;同时,这番以分享为形式的神交,看上去只是宗庆后与主持人在对话,可通过媒体传播后,其实也使得宗庆后与无数陌生人完成了一次情感上的交会,而这正是分享的益处所在。我们摘要分析:
腾讯财经:……您提到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几乎已经停滞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了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有刚性需求的人还是买不了房子。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您认为目前房地产调控已经有些过紧,需要微调?
宗庆后:我认为房地产不是简单地解决房价问题,而是一个很长时期的大问题。一方面,年轻人就业以后成家立业要解决住房;第二,房地产现在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最大的内需。……我认为应该采取阶梯式供房的办法。刚刚大学毕业就业也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也好,可以提供廉租房,而且廉租房应该是在平均收入的10%这个标准下才租得起。第二,工作几年有一定实力后,也可以提供经济适用房,这个价格要控制在两夫妻20%的工资,用十五年时间还本还息能够买这套房,而且应该是一次性解决90到100平方米。今后事业有成了,收入高了,可以去买商品房,那可以不去管他,他愿意买多大的房子,愿意什么价格买房,都不用管……
腾讯财经:您的建议里面好像也提到说现在的一些限购应该有所放松。
宗庆后:我说的是现在存量房产怎么解决,这样压着的话到时候银行坏账也多了,房地产也一直起不来,真正刚性需求的人还是买不起房。按照现在的房价,降一半还是买不起……现在很多房都闲置在那里,再拼命去造廉租房,到最后可能房子还是多出来,造成浪费……
在这段对话中,宗庆后分享了他对如今人们最重视最关注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态度与看法,其中有很多符合老百姓想法的内容。正因为听了宗庆后的分享,很多普通人才会知道,原来以宗庆后为代表的成功企业家或者“富豪”们与大家一样,也非常关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并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财务完全自由的他们对住房问题没有太多太深的思考。不同圈子的人之间要想有点儿稍微深入的认识或了解,主要靠的就是彼此间的分享与交流,宗庆后针对房地产的想法或者建议,从一定层面上代表了大众的呼声,也或者说对大众对房地产的零散感受有一定的梳理作用,分享出来后至少部分地与一部分老百姓达成共鸣。
腾讯财经:网络上有资料说您祖父是张作霖手下的一个财政部长,您对祖父还有印象吗?您的童年正好经历新中国的变革时期,家庭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回忆起来,您的童年快乐吗?
宗庆后:我对我祖父是没有印象的,是听我父亲说说而已。我是1945年出生的,刚抗战胜利,应该说我们是属于毛泽东时代教育培养起来的一批人,也是共产党培养教育起来的。我们小时候生活比较艰苦,家里兄弟姐妹也多,靠我母亲教书来负担家庭生活,但那时候感觉也很幸福快乐,因为大家都差不多,都很穷苦。
腾讯财经:那个年代您父母他们是怎么教育您的?他们希望您能出人头地还是安安稳稳就可以,父母对您有什么影响?
宗庆后:实际上我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也不多,因为小孩子多;第二,他们也没有什么工夫来教育我们,主要还是学校的教育。
腾讯财经:您曾经有十五年在农场生活,一直到31岁,如果没有知青返城运动的话,您是不是就认命当一辈子农民了?
宗庆后:没有这个机会的话,我肯定就认命了。
腾讯财经:您经历过家族兴盛到很困难的状态,又到农场干过活儿,回城之后也是比较漂泊的状态,然后又到娃哈哈二十五年创业,到今天您和您的家人经常被称为首富,您回顾一下会不会觉得非常感慨、非常跌宕?
宗庆后:没有,因为我的生活也跟普通老百姓一样,也没有什么,无非那个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这个问题不用考虑了。
腾讯财经:您在42岁时才创业,您在承包校办工厂时就下定决心要做大,还是当之前工作的一个延续,没想到过以后做这么大?
宗庆后:实际上对我来讲是一个机会。机会是一张空纸,什么都没有,因为过去是不允许你个人搞什么的;第二,如果没有给你一个平台,也没办法去创业,所以当成是一个机会。另外我在这之前已经在校办工厂工作了,当时校办工厂是受人歧视的,因为什么都没有嘛,当时也想像模像样地办个厂,也是有个奋斗目标。
腾讯财经:有很多报道都说您特别勤奋,每年有200多天在各市场做巡回。您现在每天工作多久,2011年您在外面跑的时间有多少?
宗庆后:我现在还是早上7点不到就到公司了,晚上最起码11点半才回家。应该说从小就习惯了,在农场里也很辛苦,那时候晚上加班是体力劳动,现在是脑力劳动,而且比那时候稍微轻松一点儿。第二,也有压力,也有事业心,所以有时候肯定没有感觉到辛苦和累,慢慢就把工作当成愉快的事情来做。
腾讯财经:您去年(2011年)在各个市场跑了多长时间?
宗庆后:去年跑得比较多。这两年原材料涨价,对我们利润压力也很大,去年我们销售增长100多个亿,利润增长没多少,税也交了54个亿。
……
腾讯财经:很多报道都说您特别简朴,对自己的生活都特别不在意,您现在还是这样吗,比如说您经常要出席一些社交或者高端的场合,您会去买一套比较贵的西装吗?
宗庆后:我到现在也不太在意,我的员工也劝我注意形象,但是我也无所谓,我穿得再普通,人家也不会说我是穷光蛋。
普通人会因为一些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对成功人士产生羡慕、敬仰、崇拜,进而会对他们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个人成长和生活方面抱有一定的好奇。宗庆后在以上这段对话中,向大众简介了自己的家庭、家庭教育、创业、事业历程、工作状态及感受与看法等,使人们对他平时在公众场合较少提及的个人化味道较浓的东西多了一份了解,也折射出了一些为人处世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和道理,有不容忽略的励志作用和参考价值。当听众接触到这些内容后,自然而然会对说话人多一份亲近感。
腾讯财经:娃哈哈推出了很多产品……很多报道都说这些新品的推出都靠您的直觉,而且您的企业在创立之初就形成了一个高度集中不设副总的管理制度,有人评论说您是实行家长式的管理,您是否认同这个说法?
宗庆后:我觉得也可以说是家长式管理,但是我这个家长是比较开明的家长,也是比较明智的家长。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没有一个核心的领导,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思想,企业是搞不好的。但要做这个家长,不光要他们努力工作,还要关心他们,让企业发展成就大家共享,所以我的员工队伍也比较稳定,员工对企业比较忠诚,都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干,所以我认为你说家长也可以。
腾讯财经:网上有流传几个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娃哈哈集团要买一个铲车都需要您签字同意,有的说买一个清洁工具一个扫把都需要您同意?
宗庆后:刚刚创业时肯定是。那时候没钱,我们很勤俭地工作,也是艰苦奋斗。现在买一个铲车肯定是要我批的,因为是固定资产,其他都授权了,我批的是需不需要添置,具体的东西都是他们在做。
腾讯财经:您会不会担心娃哈哈过于依赖您个人?
宗庆后:现阶段我们最大的毛病就是他们依赖性比较强一点儿,这几年已经在改了,而且都授权了,所以这两年我们的效率会低一点儿。以前说干就干,现在要让他们先干,干了之后再逐步修正,一般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创新上,可能还是有点儿欠缺。
腾讯财经:……假如有一天您交班了,您是否希望娃哈哈继续按照您现在的管理方式进行,比如说不设副总,还是说您尊重下一届企业掌管人的一些习惯和意愿?
宗庆后:每个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想法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你也在不断开拓进取来适应整个社会发展。当时我不设副总,是因为(娃哈哈当时兼并过来的)是国有企业,(有原来的)书记、厂长,(如果设立副总)决策起来很难,很难跟人家提出这个要求。现在我如果要设一大堆副总,也没有问题,实际上我这一大堆部长也是副总的作用,所以后面该怎么办还是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定,我不可能把后面很多年的事情现在定下来。……如果你得不到员工的信任,你的决策就不会得到很好的执行,因为员工信任你要通过一段时间,感觉你做的都是正确的。他跟着你干了以后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收入也提高了,企业也发展了,他信服你,这个企业就会管得比较好一点儿。
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一家只有三个人的微小校办工厂,能成长为如今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并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可以想象娃哈哈品牌走过了一大段多不平凡的道路,而作为掌舵人的宗庆后,其励精图治也可见一斑。所以,众多正奔波在奋斗途中的人其实最想了解的就是宗庆后这位实力派著名企业家有关公司决策、管理、规划、方向、传承上的考虑,而宗庆后的分享恰好能够满足对这方面有兴趣或需要该方面意见和指导的人。宗庆后有关公司经营和管理上的看法,大多都来自他二三十年里的经验与感悟,有着深厚的基础作为支撑,是能够令人信服的东西,因此可以说,他对公司治理方面的分享,也从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赚粉”作用。
腾讯财经:您刚才提到您女儿现在在娃哈哈工作,她负责哪一块的业务?
宗庆后:她现在负责三分之一的工厂管理。
腾讯财经:您觉得她这几年都有哪些进步和成长?
宗庆后:应该说这几年进步还是很快的。她在美国读的书,对中国的文化有点儿生疏,所以这两年也慢慢重新认识。
腾讯财经:您之前也说过不排除让她接班,她经过这几年的工作之后,您觉不觉得她让您更放心了,接班的可能性更大了?
宗庆后:我觉得管理层接班也可以,自己子女也可以。股权接班可能是自己的子女,但是管理层接班就不一定。她有可能不愿意接你第一代的班,她的想法可能不一样,因为我们是传统企业上来的,她有可能搞金融,所以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腾讯财经:假如她愿意管理上接班的话,现在的表现是不是给自己加分了?
宗庆后:应该说她现在逐步成长起来,慢慢提高了。
腾讯财经:因为她是80后,80后非常个性化,讲究独立,也受过美国的教育,在公司日常经营当中,您刚才说公司有三分之一的业务她负责,在经营管理上会不会有一些冲突?
宗庆后:80后管80后,不是一样的?同样的思想,我们老的管着老的,理念上都差不多。她应该也是把老的这部分东西在传承,也在开发自己新的思维。
腾讯财经:有没有一些具体的例子,你和她之间有没有一些矛盾?
宗庆后:没有太大的矛盾,因为她可能比我管得更严一点儿,我可能人情味稍微重一点儿,因为中国的企业是以人为本的,美国的企业是硬碰硬的,但是在我们中国还是以人为本好一些。
腾讯财经:目前她负责的业务是完全独立还是要和你商量做执行?
宗庆后:她自己独立。
腾讯财经:您也在公开场合谈过她婚姻大事的问题,作为父亲,您会着急吗?
宗庆后:着急也没有用,对我来讲人品好就可以的,他们有他们的想法,我想,你找对象,你父母也做不了你的主。
有关子女的成长、教育和人生规划的问题,无论对于哪个父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大事。所以在社交场合,针对子女的话题层出不穷,永远是人们聊不完也聊不够的内容,而那些为人父母的成功人士的教育观也是广大父母最想了解的内容。宗庆后对女儿事业发展上的想法,以及在处理父女关系上的做法,都通过他的分享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对于其他人来说不一定有多少参考价值,但就纯粹的交流层面而言,它是天下父母们交换子女教育心得的一种表现,绝对有分享出来的必要。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实际上绝大多数话题在绝大多数人群当中都具有可聊性。也就是说,我们在社交活动中,要想与他人寻找话题聊天,或者实现与他人在情感上的交流,其实一点儿都不困难,只要我们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明白分享的价值所在,并且懂得实时分享,将我们或快乐或忧愁或平淡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与他人通过口头话语进行交换,就必定能在实现自我表达和为他人提供参照的同时,获得来自外界的益处,从而以经验和感悟与他人完成情感上的交会,取得社交成功,赢得他人好感。这就正符合了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教导:“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