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章

书名:情商高,就是把情绪控制好 作者:于一鲁 本章字数:11176 下载APP
善用幽默提升情绪热度
一、通过自嘲和自黑来增加亲和力
高情商的人具有一些基本特征,比如,善于说话。他们所说的话让人感到舒服,并且会给整个群体带来更多的愉悦感。而幽默往往是高情商的人所具备的一个重要特征,许多情商高的人都喜欢表现出幽默的一面。因为幽默的谈吐和表现往往最让人放松,也最让人感到舒适,是让整个谈话更加和谐顺畅的保障。因此,幽默的人往往会受到其他人的欢迎,他们也更善于把握好人际关系。
美国人赫伯·特鲁曾经对幽默做出详细的描述和评价:“幽默是一种特性,一种引发喜悦,以愉快的方式娱人的特性;幽默感是一种能力,一种了解并表达幽默的能力;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运用幽默感来增进你与他人关系的艺术;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以善意的微笑代替抱怨,避免争吵,使你与他人的关系变得融洽,更有意义;幽默可以帮助你减轻人生的各种压力,摆脱困境;幽默能帮助你战胜烦恼,振奋精神,在沮丧中转败为胜;幽默能帮助你把许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幽默比笑更有深度,其产生的效果远胜于咧嘴一笑。当你把你的幽默作为礼物奉献给他人时,你会得到同等的,甚至更多的回报;幽默能使人更喜欢你、信任你,因为他不必担心被取笑,被忽视。所以人们希望与幽默的人一起工作,乐于为这样的人做事,而且希望与一位有幽默感的人成为终身伴侣。总之,幽默是一切奋发向上者身上必不可少的力量。”
而在幽默中,自黑和自嘲是一种有效展示个人幽默形象的方式。相比其他幽默方式,当一个人懂得进行自黑时,他对自我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把握会更健康、合理。自黑的人通过贬低自己的形象来赢得更多人的好感,这种贬低实际上更像是一种积极乐观的自我展示,是对自身缺陷的一种“真情告白”,这种告白具有比较强的情感共鸣。自黑一直都是幽默的人必备的一种人际交往技能,善于自黑的人并不是利用自黑来刻意贬低自己,也不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而是借助这种方式来降低自己接纳他人的门槛。从表现上来看,善于自黑的人往往不会对他人形成威胁,让他人觉得难以亲近。他人往往会觉得“这个人也和平常人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个人比较亲切,没有架子”。可以说,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低姿态以及幽默的气质很容易吸引他人的注意。
马云一直都是一个自黑的高手,有一次,他在音乐节上唱了歌,很多网民都对他的嗓音和音准进行了评论。而多数人都觉得马云的歌唱水准有待提升,有很多人还觉得马云不应该上台表演。面对网友的批判,他并没有给予反击,而是在微博上自黑了一把:“这几天一直在看网上对我在音乐节唱歌的各种评价,太逗了(表情符号)有些点评真让我‘绝望’啊……在大家的‘热嘲鼓励’下,第二天我再接再厉,又和一位顶级高手一起为一部电影录了主题曲。我知道自己唱歌节奏‘经常性失控’(没有定力的歌手和乐队会被我带飞),但真正的灵魂歌手呼唤的是感觉,嘶不嘶啊?!
“今年玩得比较疯,唱京剧,演小品,变魔术,跳迈克尔·杰克逊……后面还有一些我自我感觉不错的东西出来,家人朋友们都觉得我‘疯癫’了。不过我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原来一直活着一个‘爱玩的文艺青年’,这么多年来,我的灵感创意和快乐源泉都来自这个热爱艺术,喜当票友的‘他’……过了五十了,也要给他一个机会释放自我,同时也为我下半辈子找个就业方向,就当小丑登台。喜欢我的人开心,我很开心;不喜欢我的人不开心,我更开心(表情符号)。”
马云的微博很快就赢得了大家一致的认同,连那些之前批评他不会唱歌的人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自黑的确是种高情商的表现。它可以有效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还会因为内在的趣味性而赢得更多人的认同。自黑是一种高级的社交方式,对于技巧的把握要求非常高。
人们首先应该找到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来作为自黑的原始素材。这些缺点可以是外貌、身材、学历、能力,也可以是某一次错误、某一件糗事。一般来说,这些缺点往往比较突出,比较明显,能够被人一眼看出来。
当缺点明确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夸大处理。即对这些缺点及缺点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夸大,超过现实生活中正常的度。比如,有的人在自黑学习成绩时,会强调自己想要考十分比那些想考一百分的人还要难;在自黑长相时,会强调自己是村子里最难看的一位,就连邻居家里的狗也不想多看自己一眼。夸张是自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就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漫画式的修饰,确保产生更为强烈的幽默效果。
通常来说,夸张处理的过程中最好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画面,一些必要的细节描述和一些形象化的表达不可或缺。比如,某个高鼻梁的人在自黑时不要强调自己的鼻梁差不多有十厘米高了,而应该强调“每次想要和别人拥抱时,双手还没伸出去,鼻子已经撞到别人的脸了”。画面感越强,对对方右脑的刺激越强烈,那么对方的情绪就越容易被调动起来。
高情商的人不会千篇一律地拿某一个缺点说事,他们善于挖掘和列举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工,并会寻找一个关联场合表达出来。
二、刻意曲解可以巧化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高情商的人都具有幽默的特质。他们非常善于运用幽默的谈吐来展示自己引人关注且令人愉悦的特质,善于在彼此之间营造一个和谐的沟通氛围。由于每个人的观点和表达方式都不一样,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和矛盾。在面对这些矛盾的时候,高情商的人会借助幽默来解除误会,而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对相关的内容和意思进行曲解。
所谓“曲解”,是指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下,根据表达的需要刻意改变句子的原本意义。具体的做法是直接从句子的结构和内容出发,衍生出与原意不同的意思,从而营造出一种意思上的错位。在进行曲解的时候,人们需要把握相关字、词、句的内在联系及文本特征,以扭曲意思的方式在一种并不对称的问答中打造幽默的效果。
比如,有几个好朋友准备去逛夜店,甲向乙发出了邀请,乙表示自己身体不舒服,还是不去了。一旁的丙听了就酸溜溜地说道:“唉,有些人懂得自爱,不去那是肯定的了。哪像我们这种人啊。”乙听了立即笑着说:“是啊,我比不得你们二位,你们是有人追有人爱,我就惨了,也没人爱我,所以只好窝在家里,自己爱自己了。”
丙的意思是“乙爱惜自己的身体和名誉,不会去夜店这种看起来不正经的地方”,同时间接地指责乙看不起逛夜店的人。这样的表达会让他人觉得乙不合群,看不起这些朋友。乙则将“自爱”的意思分开来解释,变成“因为没人爱,只好爱自己”。这样的解释不仅化解了误会和尴尬,也在自黑的同时赞美对方受人欢迎,因此朋友听了心里也会很舒服。
这类曲解法在社交中很常用,主要是通过拆字法来进行解释。将一个完整的词汇或者句子拆开,然后分别对每一个字进行解释,最后将所有的意思合成一处。众所周知,很多词汇的意思并不是单个字意思的合成。很多时候,词汇的意思与单个字的意思并不相同。就像“可爱”一样,在网络上可以理解成“可怜没人爱”“可以去爱”“可能相爱”“真正可怕的是,爱上了你”“可以谈恋爱”等多种解释,这种打破词汇和句子结构的做法往往会产生一些幽默的效果。
还有一些方法同样有效,比如,很多人会对句子内容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曲解,衍生出一个新的完全不同于原意的意思,从而打造强大的趣味性。
有个部门经理因为开会时受到了董事长的批评,内心憋了一肚子气,所以一回到办公室就将部门内各小组的负责人叫过来开会,言语不免有些激动,几个小组组长都不敢大声说话。这个时候,部门经理问某小组组长“你觉得我们这个部门是不是最差的?”小组组长考虑到本月会有部分员工离职,而且据说公司还准备进行业务重组,担心自己乱说话会引起经理的不快,于是干脆回答说“不知道”。部门经理听了这话就火冒三丈,“我刚才说了那么多,你就回复我三个字‘不知道’!”看到经理发了火,大家都纷纷低下头,场面越来越尴尬。这时,挨骂的小组组长笑着说:“好吧,我真的不知道。”一边说着,他一边掰着手指头数着话里的字数。
经理的本意是“我希望你能够给我一个完整的说法,而你却说‘不知道’”。而小组组长故意曲解了经理的意思,“既然你觉得三个字太少了,那我就说八个字,这样似乎更加平衡一些。”经理见到小组组长如此解释,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于是不再继续追究这个气头上的话题了。
无论是句子的结构还是语意都是可以自由变化的,至少在不那么严谨的沟通氛围中,人们可以自由搭配和解释,这就会成为制造幽默的关键。语义学家温德尔·约翰逊认为,人们的语言往往处于静态之中,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人们不太可能转变自己的表达方式来描述某一样事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比较稳定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从整个族群来说,语言也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性带来了交流上的便利,但是会约束人们的自由表达,也会阻碍人们表达上的进步。按照温德尔·约翰逊的说法:“我们的语言年代久远,但先天不足,是一种有缺陷的工具。它反映了万物有灵论的思想,让我们谈论稳定性和持久性,谈论相似之处、常态和种类,谈论神奇的转变、迅速的痊愈、简单的问题,以及终极的解决办法。然而,我们的世界包含着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功能、关系、问题以及复杂性。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简单来说,温德尔·约翰逊认为,人类的语言表达方式往往过于保守与稳定,以至于无法跟上不断变化的世界。这样一来,人们在描述某种东西或者表达某种观点时,就会变得被动而单一。所以在某些时候,人们应该确保自己的语言是自由的,说话的人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下自由地赋予语言一些新的意思。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非常明显,可以说,许多网络词汇就带有曲解的性质。
高情商的人非常善于调节情绪,他们会通过打破表达语言静态思维的方式来打造新的有趣味的语言,以此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三、陷入僵局时学会及时打圆场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摩擦。有时候言行举止失当,就会产生一些尴尬事件和冲突。为了避免彼此之间越闹越僵,就需要及时“灭火”,给出现问题的人际关系止损,想办法缓和紧张氛围。高情商的人往往懂得缓和矛盾,或者转移矛盾。转移矛盾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以幽默的方式来转移矛盾,消弭纷争,往往可以产生绝佳的效果。
某企业举办盛大的晚会,秃顶的老总坐在椅子上和大家聊天时,一位副总走过来敬酒。可是就在他出现在老总面前时,自己脚底下滑了一下,导致酒杯中的酒直接泼了出去,刚好泼在老总的头顶上。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尴尬的一幕给吓到了,心想这位副总恐怕要被开除了。副总本人也战战兢兢,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拿张手帕擦掉老总头顶上的酒水。
就在这个时候,被泼的老总缓缓站起来,用手帕擦了擦头,然后笑着说:“老弟,你这种治疗脱发的方法我已经试过了,真的不太管用,但我仍要谢谢你。来,让我们干一杯怎么样?”惊魂未定的副总这时候才将悬着的心放下来,而会场也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当意外发生的时候,当矛盾冲突产生的时候,许多人可能会被带入冲突的节奏当中去,丧失情绪的控制力。而高情商的人能够有效把握好节奏,想办法给受到侵犯和破坏的人际关系圆场,以幽默的方式将那些破坏性因素进行合理转化,确保沟通氛围不会受到影响。
打圆场是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它可以让人们巧妙地摆脱争论和矛盾,引导人们调节各自的情绪。高情商的人往往善于圆场,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场景,对场景中的各种元素进行快速掌控。当问题和分歧出现的时候,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确保矛盾双方能够就此消除矛盾。或者他们找到那些引发矛盾的因素,然后赋予它一个更为合理、受人欢迎的解释,从而扭转局面,让这些激发矛盾的因素变成一个个安全的、稳定的、能够促进和谐关系的因子。
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扭转和解释”,这对个人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重大的考验。而打圆场往往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替自己的错误圆场;第二种是替对方的错误圆场;第三种是以第三者的姿态帮助矛盾双方圆场。
替自己圆场的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犯的错误,或者找出那些让他人感到不适、不满的主观行为,然后给自己的行为动机寻找一个不具攻击性的解释;或者对自己侵犯性的举动进行合理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要赋予自己的行为动机一些正能量和积极的内涵,必须满足对方的需求。
有个年轻人荣升为公司财务部的总经理,许多老员工对此感到不服,认为这个年轻人一定是靠关系才爬到这个位置上的,因此他们都对年轻人非常冷淡。而年轻人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上班的第一天他就开了一次简短的会议,算是彼此见个面,认识一番。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年轻人笑着说:“大家好,我是山姆,很多人都觉得我天生就是当领导的料子,这话还真是不假,我的老爸就是你们的前一任董事长。”这种略带自嘲的方式有效地缓解了自己当前的尴尬处境,让他人改变了之前的看法。
替对方圆场,主要是帮助对方掩饰错误,把对方所说的一些不合理的话,或者所做的一些不合理的事情进行修饰,确保这些行为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一类圆场的要诀是赋予错误一些新的解释,使其在逻辑上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价值观及形式标准,从而维护对方的自尊。像上面那位企业家的话,就给敬酒的副总的冒失举动进行了很好的圆场,确保对方不会因此而尴尬不安。
作为第三者替矛盾双方圆场则更为复杂,为了避免卷入纷争,人们需要确保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矛盾双方都能够有台阶可下。因此,整个圆场的过程更看重的是平衡。比如,有两个水利专家在争论河面的宽度,其中一人说河面大约一千五百米宽,另外一人认为河面大概只有一千二百米宽,两个人争执不下。而考虑到双方数据的巨大差距,人们在协调时不免会出现“帮着一人说话就会得罪另外一人”的麻烦,而高情商的人则可以这样说:“两位说得都对,涨潮时,河面宽度为一千五百米,退潮时大约为一千二百米。”这样的解释无疑给了两位专家面子,也确保争论及时停止。
无论是哪一种圆场的形式,圆场的人最重要的是顾全他人的面子,要懂得将尴尬、冲突以一种更加轻松愉悦的状态呈现出来,从而有效缓和彼此之间的矛盾,打造一个更加和谐的沟通氛围。在圆场的过程中,人们需要把握好分寸,避免过度解释或者进行一些明显不符合实情的解释,否则会让人觉得过于牵强,弄不好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
四、答非所问,也可以轻松转移矛盾
当人们提出一个尴尬的问题,或者容易引起误会和纷争的话题时,人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呢?是实话实说,还是隐瞒掩饰;是顺着他人的意思回答,还是故意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答案;是正面阐述自己的想法,还是引用他人的话来回答,又或者干脆避而不答。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回答方式,而不同的回答方式也容易引发不同的反应。那么,在面对这些容易引起不适和纠纷的问题时,人们应该如何做出回答才不会伤了和气呢?
有一种常见的方式就是答非所问,答非所问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回答者提供的答案与提问者的问题没有直接的关联。当对话的一方提出某个观点或某个问题时,对方直接将答案转移到另外的主题上,巧妙地避开前面的话题。答案在逻辑上根本不成立,即原本要在特定的场景中,按照对方的提问逻辑进行回答,却突然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理解进行回答,导致答案和问题脱节,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但是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的趣味性。答非所问是语言位移的一种形式,而位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幽默表现手法。
有个商人带着谈判团队和客户公司谈判。谈判过程中,客户方的代表明确表示对商人此前提出的合作要求不太满意,认为这样做会让自家公司承受巨大的成本和风险。所以客户代表坚决反对此前提出的条件,他希望商人可以进一步降低价格,这样双方的合作才能正常进行下去。可是,由于双方在谈判中寸步不让,会议始终没有达成协议,客户方的几个谈判者对此有些不高兴,直接强调,继续僵持下去的话,可能会导致整个会议不欢而散。客户代表更是直接说:“希望大家都想一想,如果你们现在结束了会议,将会面临什么?”
面对客户公司咄咄逼人的态势,商人带来的谈判团队有些坐不住了,几个人都紧张地看着商人,看他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态。只见商人微微笑了一下,然后看了看手表说:“如果现在结束会议,我想应该正好是午饭时间,我们何不吃完午饭再继续谈呢?”
客户代表的话充满了威胁,本意是“如果不同意我方的要求,那么就可能会导致谈判会议就此结束,然后你们将会损失一大笔收入”。面对这种威胁,商人却巧妙地将客户谈话内容的逻辑转移到吃饭上来,形成一种逻辑错位。这一类逻辑错位可以有效缓解尴尬气氛,将问题的杀伤力消弭于无形,或者说通过这种错位来转移自身承受的压力。
语言哲学家保罗·格赖斯曾经提出了一套沟通交流的“合作原理”。在这个原理中,他提到四条用于指导礼貌相处和效率沟通的基本准则:第一条是量的准则,即沟通交流所需的必要信息;第二条是关系准则,即人们描述的内容必须和主题相关联,不能跑题;第三条是方法准则,核心理念就是沟通的简洁性和顺畅性,避免出现歧义;第四个准则是质的准则,它要求人们在沟通中叙述那些绝对真实的事物,描述的内容不能脱离真实情况。幽默的人善于打破这四条准则,从而营造出一种错位的、不合理的沟通方式,形成幽默的效果。
答非所问其实就是破坏了第二准则“关系准则”,回答问题的人并没有按照提出的问题的内容和逻辑来回答问题,而是选择脱离问题自己设定一个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答非所问并不是胡乱给出一个答案,它虽然没有针对问题进行回答,但是通常都会意有所指。回答者会将自己对事情的一些看法以一种更为隐晦的方式表现出来,提出问题的人可以从答案中感受到趣味和幽默感,也能感受到那些隐藏的意思。
一家啤酒吧里正在播放皇家马德里和巴萨的世纪大战,有两位球迷为各自喜欢的球队打气。穿红色衣服的球迷认为巴萨一定会胜出,因为最近几年,他们的战绩要明显好于皇家马德里。而穿白色衣服的球迷却认为皇家马德里最近的竞技状态非常好,加上主场优势,必定能够在主场击败老对手,取得关键的三分。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一直争执不下,于是就找到啤酒吧里的一个第三者进行评判,看看谁的说法更正确。两个人找到第三个人之后,都迫不及待地问:“皇家马德里和巴萨,你觉得谁更强?或者你希望谁赢得比赛?”
这个人看着双方的火气都很大,于是拿起杯子对着两位球迷说道:“这杯酒还不错,除了有一点儿火药味。”面对这样的回答,两个人相视一笑,很快意识到自己应该文明观球,没有必要在这里大吵大闹。
无论是在逻辑上形成错位,还是在回答时直接避开问题而给予一些暗示,本质上都是对尴尬事件的回避,都是采取一个相对安全的方式来回避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或者避免自己可能在问题上犯错误。这种错位是避免矛盾激化或者卷入纠纷的保障,也是营造良好沟通氛围的重要方法。
五、别具感染力的语言荒诞派
许多人说话经常很荒诞,不着边际,让人觉得不靠谱。但是,如果恰当地运用荒诞的手法来组织语言,就可以有效提升话语的影响力。在制造荒诞的沟通效果时,人们只需要将相关事件的前因后果及正常的逻辑关系一步一步地演绎出来,然后打破事物间的正常逻辑,想办法将一些无意义、无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构建一个不合理的、非现实的场景。
荒诞手法有时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种脱离现实的不可思议往往会营造出幽默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限夸大的技巧,这些都是增强语言感染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制造幽默的关键。运用荒诞的表达可以有效改善沟通的氛围,强化人们在对话中的主动权,它特别适合在一些容易引发尴尬和情绪低落的氛围中使用。
——安慰性的荒诞描述
一方在强调自己的遭遇时,另一方为了活跃气氛,可以运用荒诞的描述来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通过对比来强化对方做事的信心,提升对方的成就感。比如,某人强调自己最近因为炒股被套而难以还上房贷的糟糕处境。一个朋友为了安慰他,会对自己的处境进行一些荒诞性的描述,“我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给朋友的项目投资,我连内裤都投进去了,现在我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无所有了。”通过这种幽默的对比,炒股者的糟糕情绪就被冲淡了。
在他人遭遇困难时,荒诞性的表达同样可以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这一类荒诞的表达方式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目的主要是鼓舞那些遭受挫折的人,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而无论是安慰还是鼓舞,其表达方式都是对他人处境进行人文关怀,并且通过一些看起来不怎么合理的描述来激发他人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
——单纯地引起关注
当一个人试图利用自己的观点引起他人的关注时,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荒诞的描述来引起对方的兴趣。在整个表达过程中,他会通过荒诞性事件或者荒诞性的语言描述来强化对相关事件的认知,同时强化对表达者的认知。比如,有个卖保险的人为了强调自己的办事效率很高,可能会夸大自己的行为:“我们公司的办公大楼在三十层,我们在十七层。上次有一位投保人从三十楼跳了下来,结果在经过十七楼时,我直接把签好的支票交到他手上。”这样的说法往往可以调动对方的情绪,让对方在愉悦中对这个卖保险的人产生好感。
在气氛比较沉闷的时候,荒诞而幽默的表达往往可以活跃气氛,让每一个人的情绪快速调动起来,并且容易引起他人的关注,从而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
——缓和紧张氛围
在一些对立性的行为中,对立双方往往会出现一些敌对的、充满攻击性的情绪表现。其中一方可能会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而另一方没有必要针锋相对,让局势更加复杂。他们可以想办法运用荒诞的表达形式来缓和矛盾,给紧张的沟通氛围降压。
比如,有两支球队在决赛相遇,为了打压对手的士气,一方叫嚣说自己一定会打得对手满地找牙,毫无还手之力,并表示绝对不会在球场上给任何一个“软蛋”喘息的机会。面对这样的挑衅,另一支球队的教练显得很安静,他笑着说:“我当然知道他们的强悍,他们在各个位置上都表现得很出色,所以我正打算要求我们的中锋在几天之内多吃出一百斤的重量,而我们的后卫必须学会如何跑得比兔子还快。”
虽然对手说自己的球队是“软蛋”,但教练却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化解了这种尴尬,避免自身的情绪受到影响。同时也间接地称赞了对手的强大,因此赢得了对方的尊重。
荒诞的表达看似不着边际,但其实都有明确的意思和目的。表达的人绝对不是信口开河,随意编造一个虚假的故事来蒙人。可以说,荒诞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看起来不正经的描述中,指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就像那些荒诞的文学作品一样,如果撕掉这些荒诞的表象,就会发现它们的内在就是生活,就是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感受,只不过多数时候人们忽略了而已。
高情商的人会将荒诞和现实的界限处理得非常清楚,但同时也不忘强调其内在的联系。他们表达一些夸张的、富有想象力的想法,本质上就是对生活的一种高明的窥探,对人际关系的一种高明的把握。他们善于在荒诞中加入一些生活元素,融入自己的情感和心意,并且想办法将这些心意传递给其他人,从而营造一种更具热度的氛围。不仅如此,由于表达的时候存在一些隐晦的暗示,这些暗示实际上让整个荒诞的表达提升了不少档次,往往可以在第一时间就形成强大的吸引力,让表达者睿智、幽默、温和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六、打造颠覆性的幽默效果
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思维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它不是盲目出现或者盲目发展的,一定会按照某些特定的方式运行,具有一个稳定的逻辑顺序。也就是说,一旦人们把握了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和方向,通常就会惯性地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这个时候人与人的沟通会比较默契。可是,如果有人突然改变了这些逻辑和方向,就会产生偏差和意外。
因此,语言学家认为,制造幽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违反性。即感知者认为某件事应该这样发展的时候,事物最终没有按照这种主观想法去发展,违反了感知者的主观道德原则,并造成人们认知习惯上的偏差。
世界著名的创新思维大师爱德华·德·波诺就曾经以这样的观点来阐释幽默的本质。他认为一个幽默的人在谈论某个有趣的话题时,他的思维首先会沿着一条道路前进,而在前进过程中会经过短暂的停顿,突然转到另一条道路上去。不仅如此,人们可以从这条新的道路上看见原先走过的那条道路。爱德华·德·波诺将这种方式称为不对称模式,并且认为其中存在认知的转换,而非对称及认知转换正是产生幽默效果的原因。
想要实现非对称和认知转换,就要善于制造意外和转折,确保自己的表达形成一个逻辑上的变轨,这种变轨往往会产生更多的幽默元素。比如,某公司准备开会,结果当所有与会成员都到场后,主持会议的经理还没有赶到会场。大家等待了将近十五分钟,有人开始抱怨连连,这时经理才气喘吁吁地冲进会议室。然后就在大家都觉得经理一定会先做一番检讨和自我批评,或者至少做一番解释时,经理却故作严肃地说道:“最近公司开会迟到、上班迟到的现象有点儿严重,你们都知道我这个人最讨厌别人‘迟到’了,所以今天我在大会开始之前需要重点谈论一下这个话题。我觉得迟到是对所有人的不尊重,是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践踏,这种人简直就是在拿企业的利益开玩笑,简直就是在谋财害命,所以一定要严厉打击和批评这种不守规矩的人。”大家听了这样一番话,哄堂大笑,之前焦急等待所产生的不悦迅速消失。
在这种模式中,制造幽默的关键在于“前后互相矛盾”。即人们所做的和所说的不一致,而且这种矛盾是刻意制造出来的,为的就是营造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表达的人以这样一种状态来“打脸”自己,无疑会引发更多的笑点。一般来说,其基本模式可以分为几种:第一种是“做了某事,却刻意一本正经地强调不能这么做”,就像上面的案例一样,明明自己迟到了,却一本正经地讨论如何厌恶那些迟到的人,这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矛盾,从而引人发笑。在表达的时候,他似乎完全置身事外,就好像在说其他人一样,而这种态度无疑会让自己身上的错误显得更为明显,其内在的讽刺性和内疚感相辅相成,能够有效化解场面上的尴尬。
第二种前后自相矛盾的模式是“我想要这么做,但实际上做的却是另外一件事”。通常情况下,人们反复强调某一件事,强调自己会做某一件事,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应该马上就会做这件事了。可是在行动的时候,他却毫无征兆地选择了另外一件不曾提起或者拼命贬损的事。
比如,在电视节目中,一些善于调节气氛的主持人拼命赞美某个明星长得漂亮,演技又好,为人看起来正义感十足,所有人都会觉得主持人一定会将对方作为采访对象,或者在某个环节上支持对方。可是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主持人会出人意料地做出转折,将话筒递给另外一个明星:“下一次,我们合作一场戏,如何?”这种突然而来的变化,完全打破了之前的铺垫,也打破了所有人的思维逻辑。因此制造出一种强烈的冲突,而这种冲突就是打造幽默感的直接因素。
以上这两种是比较常见的制造意外的模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主动制造意外前都会做足铺垫,确保人们可以依据现有的信息和表达的逻辑打造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顺序。而在人们自以为把握逻辑顺序并且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时,主动制造意外,造成彼此之间建立起来的沟通默契突然断裂,这种断裂并不会造成不适感,反而会因为逻辑的破坏和颠倒而产生新的趣味。
在制造意外和转折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模式就是针对一些现有的逻辑进行破坏,使得话语产生新的意思。比如,很多人在骂人的时候常常会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样的话无疑充满了批评和讽刺,也容易引发他人的不悦。而高情商的人则会改变这句话原有的逻辑,直接强调“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这句话的意思侧重于强调“只要有实力,就可以打造自己想要的环境”,而说出这样的话无疑会让整个尴尬的氛围得到缓和。
无论是哪一种模式,本质上都是打破人们的惯性思维以及惯性思维下的惯性逻辑,通过一些突然的反转和变轨,脱离常规逻辑的束缚,甚至脱离常规情境的状态。而这些看起来没有逻辑性可言的表达,往往会因为本身具备的颠覆性引起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