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章

书名:别让好脾气害了你 作者:周维丽 本章字数:7838 下载APP
真正的强者要严格待人待己
太好说话或者脾气太好的人往往缺乏自制力,对自己和他人的约束力不够强。真正强大的人会时刻约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会懂得给身边人施加更大的压力和助力,确保大家处于被激活的状态。
强大的人是需要一点脾气的
很多书籍或者故事中都会将“好脾气”当作成功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来对待,在这些作品中,个人的忍耐、包容、退让、示弱、吃亏会被当作一种美德和策略,而脾气越好的人似乎也越容易获得成功,这种说法是成功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在现实中,一个人的脾气如果太好,反而会遭遇到各种尴尬,反而会处处受制于人,可以说脾气太好的人难以获得太多成功的机会。
如果对那些知名的成功人士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多数人都不会表现出过好的脾气,不会表现出过分妥协与迎合的特质,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并非因为事事妥协和让步,并非因为没有任何脾气,而恰恰在于他们懂得把握一个好脾气的尺度。
牛顿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天才,他常常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而对于工作的专注也让他显得有些固执。据说,牛顿非常喜欢当众发表演说,可是一旦人们对他的演讲不感兴趣,并且离开,他会对着空房子一直说下去。但正是这份固执,使得他在物理学领域、数学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陆先生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建筑师,这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建筑师人缘一直很不好,还非常热衷于和同事打口水仗,只要是和工作有关的事情,他都会表现出非常严谨的态度,会表现得非常勤奋。2009年,上海一家博物馆准备斥巨资建造一个具有欧式风格的巨大穹顶,为此博物馆以巨资悬赏建造方案,陆先生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难度很高的工作,当然,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博物馆还邀请了其他建筑师一同参与设计。
自信满满的他在进行实地测量和分析后,坚称有办法造出最美丽的大穹顶,但是却拒绝透露一些关键工艺。他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虽然他也懂得与人进行交流,但那些人的想法完全没有吸引到他。不仅如此,他非常反感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在自己面前指手画脚,而在一些设计理念上,他和其他建筑师的沟通一直都很不顺,工程进度一直停滞不前。为了避免受到干扰,陆先生对其他建筑师以及不是内行的管理者下达了逐客令,要求他们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干脆退出。陆先生认为博物馆既然将任务交给了自己,那么自己应该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这条逐客令一公布出来,他很快就被众人孤立起来,但这使他有了更多的私人空间进行创作和设计,也使得他出色的才华不会受到世俗人的干扰。
很多成功人士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脾气和鲜明的个人态度,他们特立独行,从不迁就他人,也不将就任何事情。那么为什么许多强大的人不容易成为“老好人”呢?
那些有脾气、有态度的人一般不太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这种人直爽、精力旺盛、容易动真感情。他们体内控制型的能量比较高,即便不以发脾气的形式表现出来,本身也属于严格、认真的类型,情绪外露比较明显,不喜欢隐藏,有事情会当面讲清楚。
一些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另外的看法,他们认为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表现出“不会完全迎合他人”的想法,关键在于特权:特权使人变得更有主见,有时候甚至使人变得更加粗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保罗·皮夫领导自己的研究团队进行了实验,来检测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否意味着高贵的行为,结果答案让人吃惊:同较低阶层的个体相比,较高阶层的个体表现更缺乏宽容心。高层人士不习惯于他人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不习惯于见到其他人违背自己的意愿,哪怕仅仅只是迟到和小失误,都可能让这些人火冒三丈。
心理学家认为成功人士具备更强大的能力,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大的权力,有时候会将自己独立于他人甚至整个系统之外,并且会将自己的想法看得非常重,这些成就大事业的人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更加自信,他们不愿意迁就他人,并且不喜欢围绕着他人去生活和工作,对他们来说,只要自己活着,就应该有所作为,而有所作为的前提是“一切都要依靠自己去奋斗”。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他们自出生起就带着“永不妥协”“不轻易退让”“大胆做自己”这一类特质。那些最强大的人,他们几乎从一开始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就不在意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不那么好相处”的一面,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展示自己的影响力,如何避免被他人彻底干扰,才是最重要的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有时候会适当做出让步,但不会轻易委曲求全。
此外,强大的人在生活中会表现得更为认真一些、严谨一些,这些人以目标为导向,注重权威,对事的关注度比较高,非常看重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作用,不允许有人违背原则;强大的人更具责任心和上进心,他们对生活的领悟能力和领悟的层次都要比一般人高,追求也要更高,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愿意随随便便就降低自己的姿态。强者更像是一头狮子,他们也会以狮子的标准来要求身边的人。
他们有时候就像麻烦制造者一样,常常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增加各种压力,常常会选择给自己和他人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但这些要求是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助力:要想变得更加强大,那么就要懂得去承受更多的激励,去承受更多的压力。
精益求精,努力做到更好
人们经常会谈论“二八法则”,在一个群体中,可能只有20%的人会做出成绩,而在这20%的人当中,只有极少数人堪称成功,多数人也仅仅只是做出了一点成绩而已,甚至算不上是优秀。真正优秀和卓越的人,往往是对自己最狠的,对身边人最狠的这一类人,他们常常会被当成疯子,甚至被当成坏人,他们的一些要求常常会被人认为是无理取闹,可正是因为足够执着,他们成了极少数的社会精英之一。
江生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个毕业于伯克利音乐学院的高才生,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他曾经为了谱写一首曲子花费了整整三年半的时间,而且几乎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设计。
一开始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素材和灵感,半年之后,他拟定了第一份草稿,并且亲自演奏给别人听,当时同学和导师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可是江生对此感到不满足,总是觉得某些地方显得有些生涩和牵强,因此开始对那些不好的地方进行润色。
成稿之后,他多次进行练习,可是却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乐感,而这个时候,导师希望他能够将这首曲子作为大学年度交流会的演奏曲目,毕竟在导师看来,经过修改的曲子已经变得更加优美,而这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江生却知道自己的曲子虽然听起来非常不错,可总是让人感觉还少点什么,他自己也说不出这种感觉究竟是什么,也弄不清楚到底缺少了什么。那段时间,他一直都在琢磨整首曲子,希望在导师将其用作交流会演奏曲目之前修改好。
一个月之后,当导师前来索要曲谱时,江生非常失落地说:“我不准备将这首曲子交给你,我觉得它只是一个失败的作品,因此不值得享受这样高的规格,我希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导师有些替他感到惋惜,但是明确表态尊重他的决定。
在那之后,江生做出了一个决定,彻底推翻之前的曲谱,彻底推翻之前的演奏风格,并开始重新进行设计和创作,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一旦被束缚在原有作品的格局当中,就可能难以获得突破。
不久之后,江生再次起航,花费两年时间前往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采风,并将各种不同文化进行融合,慢慢找到了创作的思路和灵感,这一次,他终于创作出了令自己感到满意的作品,而这个作品也很快获得了业内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当人们表现得更加严厉,不断以高要求来约束自己的时候,他们通常更容易获得成功。一个强大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通常就是被自己逼出来的。许多成功者常常是工作狂,是完美主义者,他们不容易做出妥协,待人苛刻,偶尔缺乏生活情趣,甚至有些吹毛求疵,他们是他人眼中的“异类”,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好人。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有着更高的追求,有着更为强大的自律精神,有着更为坚定的意志力和控制力,这种控制力并不是独断专行,并不是不近人情,而代表了一种基本立场、一种基本态度,一种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更代表了一种进步的心态和决心。
大多数这种人有这些特征:他们很少庆祝成功,却对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误和失败耿耿于怀;他们很少关注自己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而总是想着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他们非常严苛,有时候对自己的错误和他人的错误予以谴责,并且不喜欢那些安于现状或者停滞不前的人。
反过来说,脾气太好的人看起来更加温和,看起来更能够体谅人心,但他们通常是一些松弛的自我管理者,是一些缺乏自律的人,总是在放纵自己和他人的错误,常常表现得懒散而松弛;他们可能没有多少变大变强的愿望,也不具备那种督促自己和他人的魄力,凡事都认为“我已经做好了”,或者认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出色了”,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并没有太高的追求,也不会对身边的人提出高要求,而这可能会养成“无所谓”的心态和习惯,这种习惯性的放松会让他们逐渐沦为平庸。
心态上的不同往往会导致行为结果上的巨大差距,一心寻求进步和容易止步不前的人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差距。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公式,1的365次方等于1,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78,而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26。其中:“1”代表着每一天的努力,“365”则是一年的天数,“1.01”表明每天都进步0.01,而“0.99”则代表每天都少做0.01。通过观察这些数据,可以发现每天的进步和退步其实非常细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如果将其放到一整年这样的周期中,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每天进步0.01的人到年底时,他们所做的业绩已经达到了正常水平的37.78倍,而每天退步0.01的人,他们年底产生的价值大约只有平常水平的1/40。
许多对自己严苛的人都是非常出色的发明家、领导者,他们不能容忍自己止步不前,不能容忍自己的工作漏洞百出,“做得更好一点,再好一点”是他们的口头禅。一旦陷于平庸之中,他们大概就会疯掉,这一类人总是和自己过不去。
在很多时候,他们不仅有着强烈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意向,还督促和激励身边的人不断变强、变好。他们会认为每一份工作都处于“正在完善中”,每一个人都处于“正在加工中”的状态,一切都充满可能。而这就使得他们想办法给予他人更大的压力。
精益求精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让人们摆脱庸碌无为,让人们不断去挖掘自己的价值和潜力。那些渴望成功的人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要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给自己设定更高的要求;严格约束身边那些一同奋斗的人,为他们设定更高的要求。
从细节做起,保持严谨的态度
张亮是某大学联赛的主力得分手,作为队内投射能力最突出的球员,他的三分球水准非常高,无论是出手次数、命中数、命中率、难度系数,都堪称顶尖,许多人将其看作学校内部最出色的三分球射手,就连其他一些高级联赛的球员都来向他讨教投篮问题。
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顶尖的三分球射手,主要就在于在投射三分球时对诸多细节的把握。了解张亮的人都知道,他的身高比联赛球员的平均身高要矮很多,这样一来,他面临的干扰可能会比多数球员更多,所以他只能强化自己的投射能力,而这种强化已经到了完全细节化的地步。
比如许多人投三分都是讲感觉,而张亮则要求自己必须对动作细节进行精确化处理。比如许多教练会教育球员:“投篮时两脚间距与肩同宽,双脚对准篮筐方向。”可是这样做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投篮时必须将手肘扭正,这个扭正动作可能会干扰投篮姿势。所以张亮做出了调整,他投篮时的双脚间距较宽,脚尖向左侧倾斜大约10°,这样就使自己的右臂推出篮球时正对篮筐。
不仅如此,张亮还要求工作人员和训练师观察自己的投篮弧度,然后做出统计,最终他将自己的三分球投射角设置为大约50°,而入筐时的角度为46°。专门提供投篮技巧优化服务的约翰·卡特曾经做过精确的计算,发现三分球入筐的理想角度为45°,而张亮的投篮轨迹在数学上是近乎完美的。
在角度得到调整的同时,张亮还要求提升自己的出手速度,这样就使得自己在面对更高大的防守者时可以快速出手,这也是他的投篮往往会在0.3秒内完成的原因。有人曾经认为他的投篮是一种天赋,但对他来说,更多的还是一种把握细节后的反复练习,毕竟联赛中很少有球员会像他一样对投篮动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分解和改进。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把握细节就是一种严谨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追求细节的人往往更谨慎、更执着。善于把握细节的人,总是会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人往往过分挑剔,他们像猫头鹰一样,转着脑袋环顾四周,或者拿着放大镜搜寻错误以及其他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他们不能容忍那些不合理的环节存在,哪怕只是小问题也能让他们保持高度紧张,正因为如此,他们常常会被人误认为脾气不太好。
这些人具有猫头鹰式的领导特质,喜欢安静地思考,追求事物的精确性,细节和精准是做事的基本原则,有时候甚至显得有些吹毛求疵。此外,他们做事很有原则性,追求公平公正,做事认真严肃,强调纪律性,具有很强的是非感。猫头鹰在中国文化中是不祥的象征,而注重细节的人同样会受到身边人的误解,且容易引发他人的不满,尤其是对于那些无能的、自怜而佯装不知的、散漫且混乱的、缺乏礼数的、缺乏价值观的人来说,对细节的过度关注可能会让他们浑身不自在。而那些老好人,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管控,会降低对他人的要求,这样就容易滋生粗心的坏习惯,这些人对细节缺乏足够的关注度,缺乏严谨的态度,事事都放宽标准,他们可能会在细节上栽跟头。
国王与伯爵们即将展开决战。战前,国王让马夫找铁匠替自己的战马打一副好的铁蹄,可是铁匠发现钉子不够,于是就提议马夫去寻找。马夫觉得少一颗钉子也没什么,况且大战在即,没必要浪费时间去寻找。国王对此也没有仔细过问,平时对自己的马夫就管得不严,因此就直接骑着战马上阵杀敌。由于钉子数量不够,马掌在战斗的过程中脱落,而国王也直接从马上摔落而成了俘虏。
如果国王平时是一个严格的人,如果马夫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或者说国王愿意亲自查看装备,那么事情或许就不会发展成后面这个样子。不过,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会轻视细节,他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会认为“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不值得浪费时间”“我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这些细节问题谁顾得上”“我是做大事的,小事情让别人去做”“把大事做好就行了,那些细枝末节无所谓”。
伟大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经这样说道:“如果一个人是清洁工,那么他就应该像米开朗琪罗绘画、像贝多芬谱曲、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以同样的心情来清扫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于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会对他注目赞美:瞧,这儿有一个伟大的清洁工,他的活儿干得真是无与伦比。”真正的成功人士不仅具有大格局,而且还必须拥有做小事的气量和把握细节的能力。
查尔斯·狄更斯在作品《一年到头》中这样写道:“有人曾经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天才?’他回答说:‘天才就是注意细节的人。’”事实往往如此,那些被称为天才的人,那些成功人士,有时候不仅比平常人看得更远,还比一般人看得更仔细。尽管有时候他们会显得过分严格,尽管人们通常会觉得他们太挑剔,可正是因为足够挑剔,才能够变得更强更好;人们会抱怨他们过分严格,可严格才能造就更高的品质,才能够成功规避风险,并让他们变得出类拔萃、与众不同。
总体上来说,注重细节的人往往会拥有更加精彩、更加精致的生活,他们会掌控好身边的资源,会将每一份资源的价值进行放大。与此同时,他们又是最稳重的人,不允许自己被那些小问题所击倒。
而要做到重视细节,往往就需要对自己严格,也需要对他人严格,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一些脾气。如果是一个所谓好脾气的老好人,显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所以,避免毫无原则的好脾气,才更容易有所成就。
不达目的,绝不轻易罢手
在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几乎在每个人生阶段,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目标,人们常常会说“我希望成为科学家”“我正走在成功的道路上”“我的目标是今年能够帮助公司卖出100辆汽车”“我最好在月底完成这份计划”。
可是一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很多人就会打退堂鼓:“这件事超出了我的预期,我真的该放弃了”“我已经尽力了”“这不是我所能做到的事情”“既然对方这么坚持,我还是算了”。当人们在挫折中不断提出质疑的时候,就很容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迷失。很多时候,放弃目标是执行力不足或者执行意识薄弱的表现,他们容易对困难妥协,反而变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如果人们不能对自己更加严厉一些,不能用鞭子鞭打和督促自己,那么懒惰的心理会很快腐蚀个人的梦想,会将个人的目标击得粉碎。所以那些非常自律的人总是时刻督促自己以及身边人把握住目标,不要轻易放手,尽管他们有时候显得有些严苛,会让人觉得他们在故意折磨别人,但事实上正是这种执着、严苛,才能够确保目标顺利完成。
许多奋斗的人会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会强制要求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一同去实现这个目标,就是因为他们更具责任心,他们在工作中更加懂得尽职尽责。尽责性其实是人们控制、管理、调节自身行为的方式,它可以评估个体在目标导向上的组织、坚持以及动机,这种人往往拥有比较强烈的荣誉感,比较讲究做事的态度,他们往往比较严谨、认真,会一丝不苟地完成相关的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遭遇多少诱惑,他们都会按照原先的目标去完成相关的工作。而且他们通常比较严肃,追求效率,对于那些懒散的、不负责任的人感到愤怒,他们会执着地将目光锁定在目标上,而绝对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人都是有惰性的,它很容易让人自降要求,很容易让人丧失进取心和耐心,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血性和韧性则是维持一种强势进取的必备因素,对于那些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对生活有更多期待的人来说,有了目标就要努力去实现。
比如,西点军校的教官会给每个学员下达命令:面对上级分配的任务,不能说“不可能”或者“完不成”这样的话,学校不允许任何学员半途而废。在很多时候,教官会制定一些“不可失败”的强制性规则,要求每个学员必须拿出一个合格的结果,没能完成任务的人将会面临被学校开除的处罚。
西点军校,一直都推行一种魔鬼训练方式:学员们必须背着将近20公斤重的背包进行急行,学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几公里的路程,哪怕是慢几秒钟也不行。在完成第一阶段的训练后,学员们必须立即进行100多米的武装泅渡,上岸后则要立即背起背包跑100多米到达第一个集合地点,然后徒手攀越10米高的钢索,接着跳到湖中心后快速泅渡上岸,最后再做10个俯卧撑。
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即便是身体素质再高的学员,也常常会被弄得筋疲力尽,可是没有人会轻易放弃和退出,因为教官随时都在身后盯着,只要有失败者出现,就会在考核中被淘汰,甚至被迫离开学校。很多人会认为教官的教学方法过于严格,不够人性化,无论是对学员的身体还是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负担。但事实表明,正因为要求严格,西点人才能很好地践行自己的诺言和目标,西点军校也才能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军校之一。
很多经历过磨难的人都知道,成绩往往都是逼出来的。这并不是一个谦词,而是对个人奋斗历程的一种刻骨铭心的体会,在生活中,只有那些不断逼迫自己向着目标前进的人,只有那些逼着自己努力实现理想的人才能够真正获得成功。相反地,如果人人都保持好脾气,都对失败保持宽松的、放纵的姿态,那么执行力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