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三章 改变第三步:转换思维模式

书名:为改变而生 作者:吴玲伟 本章字数:41397 下载APP
他们以  "佛系"自居,却和宗教关系不大,
就是借  "佛系"来代指看淡一切、凑合就好的生活态度。
不该  "佛系"的时候别 "佛系
最近时常能听到  "佛系"一词,仿佛一夜之间,身边一下多了很多
"佛系青年"  。他们以 "佛系"自居,却和宗教关系不大,就是借  "佛系"
来代指看淡一切、凑合就好的生活态度。
对学生来说    ,"佛系"就是看淡成  绩,看淡结  果,考  试"过了是缘,
挂科是命"  。对佛系员工来说   ,工作不推辞、不包揽  ,布置了就做,也
不求更好和卓越 ,做完就好  ;没有布置就在旁边看着  ,自己干自己的事情,
也不争也不抢  ,要求帮忙就帮忙,没要求就看着,不出大纰漏  ,也不想
创造什么惊喜。这种态度让我有点惊讶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多么宝贵,
这样的 "佛系"不就是  "得过且过"吗,这真的是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样
子吗?如果是,我们还应该谈进取心吗?
一、你是真的 "佛系"还是因为懒?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我发现有些人选择 "佛系"不是因为真的要一种无欲无求的生活状
态,而是在经历过一些事情后的自我放弃  ,或者干脆就是 "我才懒得争
懒得比  ,争也没用,那就算了吧"  。
每个人都在用力奔跑,但是有很多人即使奔跑也没有找到对的方向。
他们通过海量的信息看到了很多同龄人取得成功,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
样成功,在对比中干脆放弃了自己,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成功
的" ,进而心安理得地颓废。他们害怕努力后的失败,害怕在进取中受伤,
干脆用  "佛系"的生活状态给自己找借口。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小朋友,我问她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她回答说,
听话。我问她,能不能举个例子,什么叫听话?她说就是上级安排她去
做的事情她就做  ,没有安排她做的就绝对不去添乱。我问她,那如果你
身边的同事事情很多,你手边基本没事,你会不会主动去帮忙?她说,
那不能  ,万一别人以为你想抢活就不好了,还影响同事感情。我又问她:
你觉得你自己最大的不足是什么?她说没有什么不足的,就是可能工作
中不太爱思考,不太爱主动和人沟通。我问她:为什么不思考,不沟通
呢?她说:觉得自己脑子不行,嘴比较笨。我问她  :你平常爱读书吗?
喜欢做点什么事情?她说也不怎么看书,感觉工作一天也挺累的,回到
家就是喜欢看看微信、抖音或者撸撸猫  ,一天好像就过去了。当我问她
有没有问题问我时,她来了一句  :公司会经常加班吗,我家离得有点远,
最好能少加点班。我心想,你有班可加吗?  !
我不知道现在这样的年轻人多不多,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公司是
喜欢这样以  "听话"为荣的员工。我面试完就是一个感觉  ,这么个漂亮
的孩子 ,这么好的年龄怎么能这样浪费时间呢?不思考、不学习、不沟通、
为改变而生
不努力工作,这难道不是懒吗?不是混日子吗?这样自己怎么能够忍
受呢?
如果这就是  "佛系"  ,那我会觉得 "佛系"就是那些不思进取,并
以之给自己懒惰找的借口。不愿为了手头紧要的工作加班、不愿去亲手
做一顿晚餐、懒得出去锻炼、懒得和他人沟通、懒得去读一本完整的书、
懒得思考稍微复杂的问题、懒得为了把一件事情做好而去努力学习和实
践… … 年纪轻轻就进入了一种养老的状态
所以  ,我们的年轻人一定要分清什么是真正的 "佛系" ,什么是惰怠。
二、你为什么会变得  "佛系" ?
在工作中,很多年轻人总是在某段时间突然打满鸡血  ,然后在  "三
分钟热度"冷淡后选择放弃。我们见识到的世界比任何一代人都大,可
是对自我的认知却还很浅。我们很难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最后
活成了一副得过且过、面无表情的样子。
是什么让我们丧失了行动和思考的动能呢?
第一种可能就是老板太强,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老板把
所有答案给到  ,替你做了所有的决定,那么员工只能成为执行的机器,
肯定是没有动能可言。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与老板沟通,建立一种
只关注目标和结果的管理方式  ,让自己有足够的空间  ,同时积极主动地
进行分阶段汇报  ,让老板充分信任。我相信大多数老板都希望自己员工
是有自驱能力的  ,如果可以不管或少管,还能把握进程,达成结果,相
信他们大都是高兴的。那些为掌控而掌控的老板还是少数的,如果遇到
这样的老板,你可以选择离开。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第二种可能是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任何工作一旦失去目标,就会
迷失方向,进而沦为混日子。在选择一份工作前做好职业规划,在开始
一项工作前,细分工作步骤并提取可提升点,在生活中为自己的兴趣买
单        从迷失的状态中走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坐下来,制定一个计划表
然后放手去做。不管这份计划表是为什么而做,有目标就是好事  ,让自
己在一个有目标的路径上前行。
第三种可能就是你所处的环境和空间太小,接触的人与事都太少,
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参与感还没有被充分地调动。那么,每周或者
每个阶段给自己建立一个发展计划吧  ,定期去找一些自己心目中优秀的
人聊聊天  ,去外面的环境里走走,记下与过去不一样的发现和收获  ,去
开始一些过去没有开始过的兴趣班或者与职业发展相关的职业考试  ,让
自己的世界打开一些,每个阶段去探索一些未知  ,在更大的世界去探索
一下,像乔布斯说的保持饥渴,保持笨拙  ,永远保持好奇,让自己走在
前进的路上
三、   "佛系"让人进取而安然
我想聊一聊我对 "佛系"的看法,我认为  "佛系"应该是一种置身
事外的更高境界的生活哲学         尽人事,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打破内在
的各种束缚,自由地创造。
所谓  "尽人事"  ,关键是  "尽"  ,即朝着既定的目标尽自己所有的
努力,做到所能做到的一切,把可能的做到最好,而这,恰恰与懒惰是
截然相反的。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华为强调  "狼性文化"  ,就是让员工要
有全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全然地投入,不仅完成自己
为改变而生
的目标  ,还要全力以赴完成团队的目标。一项任务确定了,就要想尽各
种方法去完成它,甚至是超额完成。我在这两年经常听到一个词,叫作
"ALLN"  ,我理解就是全心全意、全情全力地投入,全然地沉浸以期
做到最好。如果是选择创业的话  ,不能ALLN,得过且过  ,或者80%
的投入度都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只能ALLN。ALLN就是尽人事。
就像马云,人人都羡慕马云,人人都想成为马云,却很少有人知道
他吃过的苦  ,走过的路。马云信佛,应该算是典型的 "佛系"人士,但
是在马云身边的人却评价他是超级乐观主义者,在任何问题面前都毫不
畏惧,有问题着手解决它就好了。
在创业阶段,他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亲力亲为查找数据、分析数据;
他用三天看了几十万字的资料,逼迫自己成为一个懂行的行家;他坐大
巴车去谈项目争取客户,在卧铺上发邮件  ,车上的乘客几乎都已睡去
他在阖家团圆的日子里,独自在异乡为一个订单努力。
他说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   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
过的生活  ,整天挂着QQ   ,刷着微博,逛着淘宝  ,玩着网游,干着我80
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吗?  "
还有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也是一个地道的 "佛系青年"  ,他一直是
一个佛教信徒,多年坚持打坐、吃素、禅修、冥想。在年轻时候他是一
个叛逆的、内心充满不安全感的青年  ,但是从成为  "佛系青年"之后
他开始寻找真正的内在的自由、寻找无边的初心。他发现,每个人的优
势和成功都是人生修行的一部分,而每个阻碍、问题也都在帮助定义修
行的内涵
即便当年被赶出自己创办的苹果公司,他总结起来也是让自我变得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更好的部分:作为一个成功者的极乐感觉被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轻松感觉
所重新代替,对任何事情都不那么特别看重。这让我觉得如此自由  ,进
入了我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
后来  ,乔布斯在他风靡全世界的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上,引用
多年前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句话 ,告诫学子们 "stayhungry ,stay
foolish"  ,这两句话我认为是对  "佛系青年"最好的诠释,始终饥渴,
始终笨拙,对未来始终充满好奇,让自己足够自由,始终好奇,让有限
的生命有无限的能量和可能,去追求、去创造世界上的美好和丰盛。
乔布斯经常会让自己打坐、冥想  ,这样的状态会让他内在隐藏的自
觉力和洞察力充分地展现出来,让内心不断涌现更大的动力和热情,也
会让他超过大多数人更好地换位到用户身上,建立用户的同理心和共情
听到用户内在真正的需求。
有一个小故事,当他和沃兹在研制苹果二代电脑时  ,长期习惯于静
坐冥想的他发现计算机中的风扇让人心神不宁,直觉告诉他,用户不会
喜欢自己的桌子上噪音不断。为了找到替代电源,避免因电源散热而不
得不装个风扇,乔布斯找到了一个阿塔里公司的人,最终设计出一种复
杂的但容易冷却的电池。
乔布斯说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马云说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
他们的使命无比广大,他们对世界带来的创造也无比广大。在我心目中,
他们都是  "佛系青年"的代表,追求初心  ,追求真正的 "大业"  ,倾听
内在的声音,超过常人地去感受外界的变化和可能的趋势,狂热而执着
地相信未来他们心目中的那个愿景,并且始终积极地去推动。
106       为改变而生
有人会问,为什么我做了很多努力还是没法成功?所以 "佛系"还
有一点是当自己努力之后还能坦然面对结果,无怨无悔,只有这样你才
不会后悔,会勇往直前。
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本心,不被外界喧嚣所充斥。静下心来认真做一
件事,乐观而积极地去面对每一件事 ,努力过、认真过,就值得为自己骄傲。
世界绚烂多彩,我自努力绽放。尽力或许不会收到好结果,但是不去 "尽
人事"  ,你连一个丰盛的人生都可能白白虚度了,所以 ,不要再用 "佛系"
给自己美好的人生找任何不努力的借口了 !
四、别在不该  "佛系"的年纪 "佛系"
毛姆说:    "若是你的快乐感不再那么强烈   ,那么你的痛苦也一样不
再那么揪心。 "如果爱也爱得不痛快  ,恨也恨得不刻骨,有一些感兴趣
的东西,但谈不上热爱,做着一份差不多的工作  ,勉强将就着从来没有
争取过,没有全力以赴地尝试过,当你到达人生最后一秒时  ,是不是会
有所遗憾?
长大是一件残酷的事  ,从炽热生猛慢慢被生活捶得沉默无趣,人的
精神也会变得萎靡  ,人们往往意识到需要改变些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迈
如果此时你找不到方向,那就等风来  ,相信风总会为你而来,但你
一定要准备好,才能在风来的时候飞起来。
你要记得你学过的每一样东西,你遭受的每一次挫折,都会在你一
生中的某个时候派上用场  ,学着珍惜这些积蓄力量的日子。不用着急
也不必羡慕他人拥有的,但干万别停下脚步。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划重点  
年轻人首先要分清什么是真正的 "佛系"  ,它不是懒惰,而是听自
己内在的声音、打破内在各种束缚,   自由地创造。   
本章节的工具卡   
连续7天,每天拿出 10分钟,进行一个 "佛系"的体验
1 .盘腿、闭眼,进行5次深呼吸,什么也不必想。
2 .写下三个今天要全力以赴完成的  "小目标"  ,前提是你确认你可
以完成,然后无论如何把它完成
1  )
2 )                                                                                                                                  
3  )                                                                                                                                                        
从我不行到我行
在谈到人的内心困扰时,丘吉尔是这样形容的:   内心的忧郁就像只
"黑狗" 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住着这样一只黑狗  ,有时凶猛,有时温和。当你
在面对机会时,正想要大展拳脚时,它突然咬住你,不让你前行,甚至
还告诉你:你不行。莫名的自卑、迷茫与否定,让你不知所措  ,不敢上
前一步,只能默默地退回原地,接受  "我不行"的结果。
难道你真的不行吗?其实这只是你心中的一道坎,一旦跨过去,一
切都会好起来。
一、一次尝试所带来的思考
公司有一个女孩  ,她各项表现都不错  ,就是不爱说话。每次让她表
达的时候  ,她就特别害羞,站在那里半天不说话,团队氛围顿时会变得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有点尴尬。但是她能将文件和资料整理得特别好,心思也很细腻  ,我能
放心地将工作交给她。
在我眼里  ,她表现出来的缺点是可以改善的。考虑到她的发展  ,我
试着找一些事情让她独自去做。比如要做一次培训  ,我就会跟她说  ,你
能不能上去开个场?她会站在那里半天不说话,眼巴巴地等着我上去。
培训结束的时候  ,我让她做一个总结  ,她还是不敢上台,总说自己还没
准备好,下次吧。
其实她跟了我两年多,听了我很多课程,可她依然很怯场 ,不敢表现。
有时候我就想,她到底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我给她的标签是内向,
适合做文字工作  ,不适合与人沟通  ,缺少系统的思维能力,不能独立完
成一件事。这是她给我的印象。
但是几个月前,她打破了给我的刻板印象。那次我要去青岛讲课,
安排她先去青岛,第二天早上我再坐飞机过去。不巧的是,我的航班延
期起飞,我赶不上那次讲课了。现场所有学员都到了,就等着开课了。
实在没办法,我就跟她电话沟通:    "你参加了这么多次课,你就带着大
家热热身,互相认识一下,找两个简单的工具给大家讲一讲,带着大家
这个任务对她的挑战很大,因为她从来没有做过,可是只有她一个
人在那边,只能交给她来做。她没有其他的选择 ,不能上也要上。说实话,
我当时心里也没底,和她电话讲完  ,她没说行或不行,只说 "我想想"  。
过了一会儿,她打电话来问我  ,能不能把上次我开场给大家看的视
频链接给她,她可以让大家看会儿视频。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因为她主动思考这个事情怎样去解决。我
给她的任务是最少要设计两个小时的内容  ,她选择了一个不需要她说太
为改变而生
多话,但同样可以产生效果的互动方式。
虽然主办方后来把那次课程挪到了下午,但是我对她的印象完全不
同了。原来她不敢尝试的事  ,现在敢试了。看来把人逼到一定的程度
就能去担当。
不仅如此  ,我还发现这件事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很多事情她都敢去
尝试了。从青岛返回的时候我们需要整理一个协议,还在飞机上她就开
始做,一边做一边和我核对,下飞机之前,协议就整理完了。
那次我们从青岛回来时,已经很晚了,但是还有两件事情必须在当
天完成,一件是现场的报道;还有一件是对主办方的感谢,要进行一个
收尾。当天晚上她就把这两件事情出色地完成了。就连她之前从来没有
碰过的公众号,也独自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并进行排版发送,比我
想得还周到。对于从来没有做过的事  ,她用自己的思考和方式,积极地
完成了,让我很惊喜。
其实她这个年龄段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如果逼自己一把  ,可能会带
来意想不到的改变。她有能力承担,只是缺少一些勇气,那次终于敢于
跳出舒适区,也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后来我问她,愿不愿意做班主任?她使劲点头,她有调动大家热情
的积极性,也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拓宽边界后,她感受到了尝试的乐趣,
不断建立起自信,从我不行转向我行。
二、跨出第一步的自我暗示
其实很多人是想要尝试的  ,可是惯性思维没有给他足够的自信。每
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只黑狗  ,在潜意识里觉得 "我不行"  。你一定要反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向思考,如果我行是因为什么?如果我能做得和我想象的一样好是因为
什么?
不断地突破自我设限。
比如你要在公众面前做一番演讲,你一直说我不行  ,那肯定不行,
你如果只是一味地照着自己写的文稿念  ,语气、情感和互动都难免缺失。
这时候不如告诉自己  :我可以,我是最棒的,我就是那个轰动全场、无
与伦比的演说家。我不仅有好的故事  ,还有好的语气、情感和互动  ,我
创造了感人的开场,也创造了让所有人激动不已的结尾。
你会发现你已经开始把目光从自己身上、从文稿上拔出来  ,放到现
场  ,放到那些倾听者身上  ,在思考如何打动他们。你正在让听的人觉得,
你对你讲述的事情深信不疑  ,你全身上下都散发着吸引力和感染力。
这,就是自我暗示的力量。
每个人都应该经常性地进行积极正向的自我暗示练习。我不行,那
么我能行是因为什么。就眼前这件事情而言,把我行的理由罗列出来,
第一是什么  ,第二是什么  ,第三是什么  ,等等。给自己充足的理由和坚
定的信念。就像我们公司的那个姑娘,她觉得自己能行,是因为她对内
容很熟悉,因为她有现有的视频  ,因为她还能进行实时的沟通  ,获得外
界帮助。所以,她能行。
三、跨越内心的  "两只小鬼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住着一些  "小鬼"  ,比如下面的这两种:
1.  "我不行"  。
应对方法:如果我行是因为什么。
为改变而生
"我不行"是内归因的心智模式。主要表现为自卑,做事没有自信,
在心里自我否定。或者是我的能力不行、性格不行、学历不行、家境不行,
等等,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总之我就是做不到啊。
很多女性都有自卑的心理,因为自卑不敢尝试,而在原地止步不前。
自卑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吞噬所有的积极性,宁可逃避也不愿意
去尝试。有时候  ,明明心里很想做一件事,刚冒出这样的念头,内心就
自我否认了。
因此,建立自信非常重要  ,相信自己能行   ,多给自己正面的暗示,
而不是负面的打击。
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反转思维  ,化消极为积极,     "如果我行是因为
2  ."他不行 "。
应对方法:如果他行是因为你做了什么呢。
"他不行"是一种外归因的典型模式,主要在语言上体现为  "都是
他,他不好"   "都是环境不好"   "都是给的资源不够"   "都是XX的错" ,
总之全世界都有错,反正不是我的错。
这样的情况也非常普遍,主要体现在他,从而不会主动去看自己的
问题,不承担责任,所有问题完全变成别人的问题。
比如在工作中不行,是因为老板不行  ,很多东西没有想清楚;招来
的人也不行  ,没有一个人真心支持;丈夫也不行,他钱赚得太少了;孩
子也不行,每天不停地吵闹,根本没办法做事。
这种推卸责任的心理,让 "我不行"成为一种正常的思维,而且是
为自己的不行找到了绝好的理由,那么将来仍然是  "不行"  。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一旦你推卸责任  ,相当于把主动权交到了别人手上   ,自己的格局在
无形中变小了。因为你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成为主导力   ,自己去克服眼前
的困难,更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
那么如何克服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思维转变,说他不行,那么
如果他行是因为我做了什么呢。所有的事情操之在我 ,而不是在他人身上。
假如我行,是因为我能力出众,一切都在由我来掌控  ,而不是归因别人。
每个人都只能掌控自己,没有办法掌控别人,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
来影响他人。
比如老板能行,是因为我给予他的支持  ,出色地完成了他所分配的
工作;同事能行,是因为我们进行过良好的沟通  ,在细节上达成了共识;
丈夫和孩子能行  ,是因为我经常夸他们,帮他们建立了信息和勇气,再
无后顾之忧
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一切都变得不再一样。
当你真正去做自己的时候  ,从自己身上考虑别人,身边的人似乎一
下子都变得非常厉害了。这就是思维转变所带来的改变。
划重点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只黑狗,在潜意识里觉得 "我不行"或 "他
不行"  。我们一定要学会反向思考,跨越内心的 "两个小鬼"  ,终会产
生不一样的成就感。   
114       为改变而生
本章节的工具卡   
大多数人都会存在的 "人性" ,让我们一起,通过刻意练习来进行反转吧:
问问自己:如果我做------是。K的,那是因为什么呢?写下来3
条原因
2 .当你总是想抱怨他人,    "都是他不好,   因为他_-------
问问自 己:如果他是。K的,他很好,那是因为我做了什么 ,给了
他支持和帮助?写下来你可以去做的3件事。
放手不管的勇气
前段时间我在上海开千人大课时发生了一件事:我分享的部分结束
后 ,有区域的学员被主持人宣布上台与我合影。这是我事先不知道的环节,
于是我很惊讶地说   :"我事先不知道啊,不用了  吧,谢谢   !"课程结束后,
负责项目的人批评了我  ,说我不配合他的工作  ,即使没有提前跟我讲,
但是已经放手让他做的事,我就应该配合他,我在现场说不知道就是质
我很纳闷,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告诉我:我们安排你与听课的企业家合影,因为他们都是要发展
成代理商的,但是你没有很好的配合,这些企业家以为你不赞同,就会
有些担心
事实上  ,与企业家合影是我不知道的环节  ,我觉得无论安排什么环
节 ,至少得提前告诉我一声 ,到底有几个人,是一起合影,还是分别合影,
目的是什么。还有,明明学员是买产品的人,怎么就变成了合伙人,这
为改变而生
个体系没和大家讲清楚。于是我产生了抵触心理,在台上表现得并不自然,
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他又向我诉苦:如果提前告诉你了,那不还是要经过你的同意吗?
你肯定觉得我们很多事情没想清楚  ,你就不能完全放心地让我们去做。
这是一个很真实的反馈。因为我之前表过态,这个项目完全丢给他
们去做,我只是上台讲课  ,分享一下经验,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可
是到了现场之后,我发现有一些不认同的地方我还是没办法将就,那就
不是真正的放手不管了。
后来,听完他们的表达  ,我好好反省了一下,从中体会到一点  :真
正放手不管一件事情,很需要勇气。即便是你承诺过的事情,和你价值
观产生偏离的时候仍然会忍不住出手。如果我当时告诉他们  ,你们放心
去做,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即使出现了问题,我来解决就行了;或者很
明确告知  ,哪类问题必须提前经过我把关。那么  ,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
可见,    "不管"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
一、不批评也不表扬
有一本书叫 《不管教的勇气》  ,里面分享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
观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家长对孩子最好的管就是放手不管,任由孩
子自己去发展。家长的不管主要体现在沟通上,要做到不批评也不表扬。
我们常说中国人对孩子的表扬太少了  ,应该多表扬多激励孩子。孩
子做了好事  ,拿了好成绩,就应该表扬  ,好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在职场
中同理,如果下属在工作中表现不错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应该获得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表扬,因为下属也是夸出来的。可是,在这本书里提出来,表扬并不是
真的好
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身为家长、领导  ,你要让
他能够真正拥有自己的思想,分析自己的行为对错。一旦你表扬他们
就相当于表达了你的评判。这种评判是建立在对他人的影响上,而不是
建立在自我的影响上。
同样的,你也要尽量减少批评。因为批评和表扬一样,也是一种评判。
你批评他,就告诉了他对与错,将自己的判断加在了他的身上。
既不能批评  ,也不能表扬,那么应该怎样去沟通呢?其实最好的办
法就是建立平等的沟通。教育孩子时,要像朋友一样平等沟通  ,和他聊
具体的事情、聊自己的观点、聊自己对事情的看法等  ,然后让他自己判
断对错
对同事也是一样  ,一定不能将你的结论直接给他  ,而是平等地跟他
沟通,就事论事,让他自己做判断。
不批评也不表扬,平等对话,只做他的朋友、陪伴者、赋能者,就
能做到不管
二、给别人犯错的空间
实际上,每个人对于身边发生的事都有自己的观点,包括做事的步
骤和心得。经验主义告诉我们  ,将这些步骤和心得告诉他们   ,会让他们
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是我们的善意。因为不是想管  ,而是想帮助,
告诉对方一些专业性的意见。
但这只是个人的判断,并不一定全是对的。
不管在家庭还是职场中,比直接插手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帮助对
为改变而生
方形成独立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自己去做  ,给他犯错的机会。人只
有在错误中才会成长。犯错之后,让他自己承担相应的结果。
如果你讲了很多,最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那就是你的责任,而不
是他的责任。虽然事情是他执行的,但是你却干预得太多了。
无论教育孩子,还是对待员工 ,一定要转变观念。当你把自己的经验、
观点告诉他时,相当于间接剥夺了他承担责任的权利  ,以及在犯错中学
习的机会
当然了  ,让员工或孩子犯错的同时,要搞清楚对方的道德底线和能
力边界。在能力确认的范围内,在符合道德标准的范围内,你完全可以
放手让他尝试  ,在错误中成长,让他有独立自主的行动能力  ,这样的错
误反而容易让他有更大的动力去纠偏   ,自己找到正确的路。但反之,一
犯错就批评,那么他的内心除了惧怕尝试,慢慢地还会发展出极度依赖,
放弃个体思考和行动的意愿。这个对于孩子、对于员工都是非常糟糕的
结果
所以,要给别人犯错的空间,哪怕明知道是会犯错的事,只要结果
不严重,也要试着放手不管,让他们在错误中学习,在不断挫折和不断
失败中强健心智,逐步走向成功
三、给予绝对的信任
女儿一直很想养一只猫 ,为此她买了很多书,看了很多养猫的"秘籍"。
她有几个同学家里有猫,因此她经常放学后跑到同学家里撸猫,回来后
嘴里叽叽喳喳谈论的都是猫的事。前几天,正好一位朋友家里的英短生
了6只小猫  ,我就想买来一只给女儿  ,但是我先生是一个非常反感宠物
的人,觉得我平常忙得都没时间带孩子,又怎么可能养好猫。我说女儿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喜欢,女儿会养好的。
前几天,趁着放假  ,我又带女儿去朋友家看小猫,女儿一下就爱不
释手,在回家的车上就开始给同行的弟弟讲解怎么养猫,还和弟弟分工:
你负责和猫玩,我负责养猫。
女儿兴奋之余又开始担心地问    :"妈妈,我们怎么说服爸爸同意呢?
我现在六年级,爸爸肯定会担心我养猫会耽误学习的。 "
我笑着问她    :"你觉得会耽误学习吗 ?"
女儿很坚决地说:    "不会,绝对不会,只会让我学习更好,我已经
做好准备了。  "
我也特别相信  ,我女儿准备好了,所以我会和她一起说服我先生。
有时候  ,面对你的家人、同事,甚至自己,如果他为此已经做了充
分的准备,充满了热情,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全然的信任。
同事其实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在他工作范围内的事让
他自己拿主意就行了。除非是他实在解决不了的事情,你再来管也不迟。
夫妻的相处之道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即
使天天在一起也应该保持彼此的特点,保持信任。如果彼此管得太多
让双方都没有自己的空间,那么矛盾就会接踵而来。
所以  ,当你认可这个人,他在某个方面有足够的热情和意愿  ,你要
做的只是两个字:相信
四、支持与赋能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里每个人之间互为同事,也互相赋能。我一直
相信,在未来上下属的层级关系会越来越模糊,大家只是经验、分工和
为改变而生
职责的不同  ,在职业关系上都是平行的,相互合作、相互联盟和赋能。
员工可能是执行者,但是执行者和领导者一样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
果没有执行,只有思想 ,企业根本无法运转。所以 ,人与人之间不是管控,
而是一种赋能和联盟。
我们在工作中与同事沟通时  ,一定要让他觉得你不是在管他,而是
一种支持和赋能。如今的职场中,有一种能力越发显得重要  ,那就是建
立平行沟通和平行管理的能力。
同事之间讨论事情时,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观点  ,平等沟通才
能畅所欲言,发挥各自所长,而不是压制。每个人都应该有清晰的职责
和分工,彼此尊重这样的分工和职责,这是很重要的前提。
而且设定的角色要尽量符合这个人的经验值和能力值  ,否则角色和
能力偏差太大,又要求他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方案和行动,那结果一定
不尽如人意。比如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  ,你让他做一个助理   ,那你可以
放手,让他自己去学习和摸索,在获得小成就的过程中  ,不断给他新的
挑战,不断通过赋能让他快速成长。但如果一上来就让一个毕业生负责
一个大项目,承担他完全不了解的目标,那样就会有过大的风险。
五、管与不管如何做到平衡?
如果把一个项目交到某个员工手里,那么这个员工就是对应的项目
负责人,他起到统领的作用,对自己的每一步都应该有计划  ,做到全面
掌控。如果他将任务分解下来,交给团队的人,那么分解的部分只要一
个结果就好了,至于过程怎么样不是他应该负责的。但他无论管还是不管
都应该有清晰的目标  ,并对应清晰的结果。比如他让团队的人去谈业务,
不管达成与否,结果都应该由他负责。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很多人会用管的善意去绑架别人的能力,觉得我管你是爱你 ,是帮你,
没想到却阻碍了他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
就像前面我说的那个故事,我对项目负责人已经说了不管  ,就应该
配合到底。至于在现场出现了问题,我可以事后和他一起复盘,而不是
现场把责任抛出来。尽管合影环节我事先不了解,但是我应该信任他、
配合他。但是当时在台上,我没有忍住,最后还是管了,这让同事感受
到了不被信任。
所以,完全不管需要很大的勇气,有时候真的不是想管,而是不敢
不管。这种心态就是矛盾的,有些错误对方真的可以承担,你必须懂得
放手,放心交给他去做,换回来的就一定是成长。
人的行动能力与担当能力,绝对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在不管中建立
起来的
划重点  
真正放手不管一件事情,很需要勇气。要做到不批评也不表扬;给
别人犯错的空间;给予绝对的信任;企业中,同事之间没有所谓的上下
级关系,大家只有分工和职责,大家互相支持,也互相赋能。   
本章节的工具卡:   
我们尝试一下把表扬、批评和平等沟通三种方式区别出来。
哪些是表扬的语言:
122       为改变而生
比如:你就是最棒的、你最牛,还有哪些是你最喜欢用的表扬。
哪些是批评的语言:
比如  :你不对、你做的太差了 、你又是这个糟糕的态度……
哪些是建立平等沟通的方式:
比如:我觉得你很棒,因为你在……方面做的几件事,让我感受到
温暖和细腻,我想和你分享你带给我的感受。   (这不是评判的表扬,   而
是平等沟通你带给我的感受 )
比如  :对干这个事情,你怎么看?这很有趣,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
会这么想
还有哪些你可以想到的平等沟通  ,既不表扬也不批评  ,像朋友一样
交 流。
思维模式比行动更重要
人能够赢往往不是因为你的行动  ,而是因为你的思维模式。
一张海报的启示
最近我经常拿我们公司一个设计工作的例子,来跟大家讲究竟应该
如何工作。过节日每个公司都会做个关于公司的海报,然后发到朋友圈里。
有些人的海报做的着实不错  ,有些完全就是朋友圈里的眼球垃圾。我们
同事在过节那天也不例外,早早做了一张海报,海报上不知从哪里找来
一张大图,上面几个字  "XX节日快乐"  ,加上一个 LOGO就让全员开
始转发
我发微信问他  ,你觉得什么样的海报比较好看,他没有回答我。我
干脆从朋友圈保存了一堆当天其他公司的海报,让他选出他觉得好看的
海报,然后让他排一排自己设计的海报是不是属于好看的。他说不算。
我又问他哪个海报是你想保存和转发的?他选出了 3张。我问他你
为改变而生
为什么想转发?他回答,因为上面写的文字非常打动他  ,用节日表达了
一种态度和精神,也是他自己喜欢的态度。
我继续问他,如果海报让人产生了兴趣  ,它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他回答,想知道是谁做的,这家公司怎么样?所以,我说如果底下加一
个二维码怎么样 ,可以让海报从平面变成立体的 ,让人走进做海报的公司,
了解有态度的海报后面是怎样的公司。
所以,一张海报不仅仅是一张海报  ,而是一个获客的入口,让大家
因为好看、设计的独特而看到你  ,因为上面的文字传递的态度而认同你
产生共情,建立链接,再通过二维码导流看到更多的内容,进而关注你。
如果你的海报足够打动人心,形成了精神认同和情感共鸣  ,就有可能通
过二维码导流到你的产品销售网页,让看到海报的人直接下单。
这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我为什么要做一张海报,一张海报到底有什
么价值?创投圈特别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与其更好,不如不同,那么你
的不同到底是什么?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之下,才能让你摆脱行为上的千
篇一律、为做而做。
在这张海报后面  ,你做了是行为,但是如果没有产生任何效果,变
成朋友圈里的眼球垃圾  ,不仅不能给公司增值,反而还可能让品牌产生
负面影响:这家公司的审美不行  ,做事太粗,没有目标感。一个没有特
点的内容强迫同事传播,同事心里没有认同,反而对此也有负面情绪。
所以,有了行为未必就有好的结果。如果你能认真对比 ,做出好看的、
独特的海报,这说明设计师具备专业的设计能力,让人至少有美的体验;
但是如果让海报成为一个入口,成为营销和获客的手段  ,它就有了更深
层次的价值和对人性的洞察,那就是你的思维模式。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做正确的事而不是简单的事
行为是思维模式的延伸,到行为这一步已经是表层的呈现。行为千
差万别,思维模式却是决定我们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
我们公司有个员工叫小H  ,她负责做AA的创投生态。我们的生态
包括创业者、投资人、头部企业、媒体、政府院校等,我们有50多个社
群  ,需要有生态的信息和定期化的内容。于是  ,我让她定期搜集一些有
用的信息分享到社群里,及时发布我们相关导师、创业者的新消息,同
时在生态之间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建立互助联系。结果她做
的第一版方案十分糟糕  ,不加选择地照抄了别人家的简讯,对于创投圈
私募还是公募的概念都没有分清楚,做创投的突然给大发了一堆二级市
场的公募信息。   发之后,也没有跟大家说为什么要发,只是前面加上了
公司生态简讯。
我看过之后很生气,我问她知不知道什么是公募和私募  ,她摇头。
我又问她知不知道发这些讯息的目的,她又摇头。
很多人其实都是这种做事方式,完全不加思考,也没有掌握做事的
方法,只是盲目地按照领导的要求做事,不去想为什么做,做什么和怎
么做这件事,最后告诉你    ,"我就是按照你要求的去做啊,反正我做了
满不满意是你的问题"  。这样的员工可能做了 100件简单的事,却没有
把一件事情真正做正确。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一旦固化就很难改变,所以我们需要不断觉察自
己的思维惯性  ,不断去打破它  ,让自己的思维模式也有不断成长和升级
为改变而生
升级你的思维模式
有时候 ,我们明明已经很努力地想做出改变,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内心就像陷入了一个迷宫,迷茫而焦虑。这就像推磨的驴子,因为被蒙
住了眼睛,所以它不停地一圈一圈地拉着磨。它感觉自己一直在往前走,
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但事实上,它一直在原地打转。
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
所以升级你的思维模式,也许可以从思考问题的逻辑层次来进行。
过去我们总是习惯看到我们能够看到的部分,比如环境、行为,而忽视
了其他,而其他部分却恰恰对事情能否成功起到决定作用。
这样的逻辑层次,包括六个维度
1 .最底层的思维是环境
我们在哪里,和谁在一起,环境好还是坏,有什么没什么。
环境层面的思考,包括对所有来自身体周遭相关事物的感知  ,比如:
人、事、物、地点、金钱等  ,环境往往是显性的,你能看到  ,大家也都
能看到
2.第二层是行动层面
行动层面指的是做了什么,采取了什么行为,这也是显性的,每天
我们都要采取很多行为,有些是本能  ,有些是惯性,有些则来自思维的
选择
3 .第三层是能力层面
能力层面,你做事是因为你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你做得越完美,你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相应的能力就越强,我们说人剑合一,往往在说这个人的专业能力已经
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是这个领域绝对的高手。  日本强调的 "匠人"也
代表了一种在刻意练习、反复练习下超强的专业能力。那个  "匠"就是
能力的象征,能力代表了做事的水准和效率。
能力再往上开始从显性进入隐形,也就是我们的思维系统,这个部
分才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意义和价值。
4.第四层是价值观层面
价值观,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一套信念拼图,对我们来说什么是最
重要的  ,我选择做或不做的理由是什么,我秉持的做人做事原则是什么?
因为有用  ,因为客户至上,因为追求卓越,还是因为总是期望超出期望
的给予 … 价值观指引了我们的原则,也为我们团结一群人一起做事建
立了共同的信念和准则  ,它让我们找到共有的标签。如果小H能够从我
们倡导的价值观角度来做事,坚持用户导向,比如至少要清楚你的用户
是谁  ,做什么才是他们想要的,怎么样做一个真正有效有用的生态信息,
把这些先弄明白再去做  ,应该比去听取表面意思、照抄一个简讯要有价
5.第五层是身份层面
身份,不仅体现你的思维模式  ,还体现你的个体追求,你想成为一
个什么样的人呢?做事的高低会让你如何评价自己?
比如刚才那张海报的故事,做一张千篇一律的海报,作为设计师的
你怎么定义自己?而做出一个让大家过目不忘,甚至念念不忘、收藏保
存的海报  ,作为设计师的你又将如何定义自己?
所有人对你的定义,都不如你在内心对自己身份的追求和定义。所
为改变而生
以,如果当你从这样一个层面去思考问题时,也许所有的行为都会成为
作品,所有的作品都首先让你自己感到骄傲。而你,也一定会成为一个
自驱、而优秀的个体。
6.第六层是使命层面
身份再往上还有吗?还有一层叫作使命和愿景,就是你的担当和社
会责任,你希望对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改变  ,希望对世界、对人类带来什
么价值。无论是更美好、更丰盛  ,还是更有效,拥有使命和愿景的人,
他的行为往往来自他的格局和远见。这样的人,我把他们定义为  "改变
者"  ,他们是拥有改变精神和改变动力的人。对于像小H和海报哥  ,可
不可以有格局,有使命和愿景?当然可以有,公司有  ,个人也可以有,
而一个人能不能让自己和他人快速区别开,短期靠能力,长期则靠你的
使命、愿景和格局。
在这个逻辑层次中,下三层我们考虑了 "是什么"    "怎么做"    "做
到什么程度"  ,而上三层则是考虑 "为什么做"这件事,做这件事到底
对谁有价值,怎样才是正确的做法。上三层的思维系统会影响下三层的
显性选择,一旦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层次,你的行为和能力就会得
到极大的加速,你所处的环境也会变得更加明朗而有序。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每一件事之前先问问自己: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如果做成是因为什么?如果做成会给这个世界
带来什么不同?如果做成了,你会与之前的你有何种不同的体验呢?那
时的你又会如何评价今天的你呢?
如果以上答案都是肯定的  ,你就可以行动  ,即使输了,这个过程也
不会令你自己感到后悔。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划重点  
行为是思维模式的延伸,有时候做出了及时的行动,  因为思维模式不
对  ,导致事倍功半。所以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思维模式比快速行动更重要。
所有人对你的定义,都不如你在内心对自己身份的追求和定义。   
本章节的工具卡:   
工具1  ,做一个5W1H的反复练习,凡事都问自己这样五个问题:
在哪里 (WHERE )  ,和谁 (WHO),做什么 (WHAT)  ,为什么 (WHY),
何时开始和何时完成 (WHEN )  ,怎么做 (HOW ) 。
工具2,做一个关干自己个人使命和价值观的探索。
如果你真的成为那个你最喜欢的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过程如同登山 ,第一个过程因为你做对了什么?
第二个过程因为你做对了什么?
最难的时候,你坚持了什么样的信念和原则?
当你真的成为那样一个人时,你会怎么评价自己的改变?
          因为我坚持
●         因为我做了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不被取代
2016年围棋界世界冠军获得者韩国的李世石与DeepMind公司研
制的一个能够深度学习的围棋程序AlphaGO进行比赛,这场比赛举世瞩
目,因为它代表了人类智慧和人工智能之间的较量。
赛前连开发AlphaGO的公司DeepMind都不知道人工智能深度学
习到底有多强大,而在比赛中 ,AIphaGO展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高水准,
有一些招数甚至跨越了以往所有人类围棋高手的棋术,成为革命性的操
作。这场比赛最终李世石4败1胜  ,机器让围棋冠军黯然失色,也让全
世界开始认真思考Al的出现  ,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越甚至压制人类智慧?
在2017年中国乌镇又有一次围棋较量 ,AlphaGO2.0和当时世界
排名第一的中国围棋天才棋手柯洁的较量,最后柯洁以3盘皆输告负。
柯洁说 "我认为它是  '围棋之神'  "  。好几次柯洁觉得自己要赢了,可
能因为过度兴奋,反而走错了几步棋,这大概就是人类棋手和机器相比
最薄弱(也可能是最不可替代 )的地方  :情绪化和开放边界带来的变化性。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那么和人类相比  ,通过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不断演进的人工智能是否会超
越数据存储有限、容易被情绪随时影响行动的人类智慧?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科技带来的影响  ,尤其是人工智
能对这个社会,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还有我们每个人,可能会带来
什么样的冲击和改变。
我们应该如何自立和自处,才能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环境进行有
效的链接,在这个数字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还能够成为主导者和
掌控者
一、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什么
去年到科大讯飞去参观  ,看到展示厅里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电视
里播报今日新闻,大家都很好奇,引导员告诉我们,这就是Al主持人,
通过图形和语音识别分析了特朗普大量的语音数据  ,最后轻而易举就合
成了一个  "特朗普"做新闻主播的电视节目。除了偶尔有一点卡壳 ,你
完成感觉不到这是一个机器形象在电视上,A I主持人已经替代了真人主
播的作用
我们今天驾车出行,随时随地都要打开地图,而地图中你可以选择
各个明星来给你进行路况播报  ,可以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声音  ,也可
以是文艺女神汤唯的声音,还可以是中国台湾美女林志玲的声音  ,里面
甚至可以加入一些语言,让导航都有了情绪,比如汤唯的导航就引用了
冯唐的诗句,文艺而感性。
在我投资的项目中  ,有多个是在用人工智能颠覆专业人士的工作
其中有做智能投顾的  ,就是用机器学习取代金融分析师的工作,通过大
量的大数据分析和模拟投资,帮助投资人进行更加精准的投资分析和决
为改变而生
策 ,大大降低投资风险。有做智能法律的,大部分已经标准化的法律问题、
基本的法律法规由智能法律顾问线上就可以回答,只有个性化的问题才
用到真人顾问,这样就解决了普通人雇佣法律顾问价格高昂  ,还不知道
有什么用的问题,让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地普及,同时无论是有问题者还
是法律顾问在效率上都得到极大地提高。
最近国内在线教育有了质的突破,一个以提供题库起家的创业公司
猿辅导,一举获得 22亿美元融资  ,估值超过 155亿美金  ,接近于国内
知名教育公司新东方的一半。原因在于这家公司的背景不是用讲师课程
来主导教学质量,而是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来进行教与学的精准匹
配  ,你练习得越多,你越知道自己该怎么学,基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
和学习画像,老师知道怎么教  ,学生知道怎么学。这就是人工智能带给
教育的本质性的改变,如何进行精准匹配  ,让每个学生收到的教育都是
个性化、精准而高效的  ,他把教育从在线教育推到了智能教育的高度。
再看看国内移动互联网的新贵字节跳动,从今日头条开始,有大量
的门户网站进行堵截  ,但是无一不失败,再到推出音乐短视频抖音  ,腾
讯举全力进行围堵,仍然失败  ,今天字节跳动尚未上市  ,估值已经达到
1000亿美金  ,直逼腾讯、阿里。它的背后不在于内容,也不在于社交,
而是科技带来的精准推送,你看的都是你喜欢的,你越喜欢可以获得的
就越多  ,深度学习和智能算法颠覆了以往公司中心化的信息推送模式,
而形成了以每个个体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精准匹配。
还有无人驾驶,必然是未来一个巨大的行业,汽车将根据视觉、距
离传感器的感应输入,深度学习和边缘技术  ,以及智能化联网的大数据
集体智能,让汽车无人驾驶甚至比真人驾驶还要更安全和更稳定。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大数据、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大大促进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让各行各业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我们需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因
为人工智能,所有的服务都会更加精准和高效,所有的企业都将转变成
以数据和智能化为内核的精准服务主体  ,无论产品还是商业  ,都会基于
数据来进行快速迭代和升级。而每个人在不久的将来,都将习惯家庭中
智能物联网,个人的所有数据被不同的厂商捕捉并分析  ,进而提供你真
正想要的产品和服务  ;都将习惯家庭中有几个机器人的声音,或者干脆
就是机器人在你身边跟你对话,为你服务,成为你越来越依赖的助手、
伙伴和朋友
二、如何把握人工智能时代
在未来,人工智能 (机器人)可能代替很多工作,比如助理的工作,
机器人整理文字肯定比大部分人都要做得好。机器人还可以帮你进行投
资分析,做投资模拟决策   ,因为它是用大数据来计算  ,比投资人的经验
更精准。机器人还可以进行远程诊疗,它会比任何一个门诊医生经验都
丰富,因为它的诊疗结果是通过上百万诊疗方案得出的结果。机器人可
以做律师,它拥有的法律案例最多  ,从中可以找出最合理的处理方法。
机器人还可以做教师  ,比如写作文可以通过分析以往高分作文的结构
以此来培训学生该怎么写,把每一个架构步骤化,帮助学生获得高分        
这么多工作人工智能都可以比人做得更好,那么,人还能做些什么
呢?是不是有一天人类智能会被人工智能全面打败呢?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在吴军的《智能时代》这本书中就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未来的世界
为改变而生
是属于能够掌控机器人的少部分人类  ,只占整体的2%,而剩下的98%
将被机器掌控。那么这2%,他们为什么能够驾驭机器呢?就是改变过
去机械思维,过去的机械思维认为一切都可以通过规律来去总结和实践
的,强调确定性和因果关系,而今天智能时代,强调的是变化,世界是
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性才是常态,所以,必须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的方式,
通过信息的关联性来不断减少不确定性,来把握世界变化的特点。今天
这个时代要建立新的思维系统,不是依赖于固定的规律和必然的因果关
系,而是通过数据和信息去抓取关联性  ,最后形成自己对于外界变化的
判断,进而快速反应。
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思维模式是一种巨大的颠覆和突破。过去人们
总是在追求确定性  ,在寻找规律并且严格遵循规律办事,而今天,最大
的颠覆在于人类的思维能不能适应变化,适应失控,同时掌控数据和数
据关联关系来进行分析和决策,在变化中把握变化  ,建立动态管理的思
维系统和行为系统。
就像AlphaGO打败李世石  ,是否人类就再也无法超越机器,被机器
打败了呢?不是!我们必须看到 ,尽管机器人可以学习人类的所有知识,
而人类同样可以借助机器学习的能力来进行自我训练和突破,过去也许
用 10年才能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在机器学习的帮助下,也许用1一2年
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越。因为机器学习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智慧也可以站
在机器智能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 ,比如我们说的在线教育、在线诊疗等,
教师可以通过机器海量的数据来给学生一个有针对性的精准而生动的辅
导方案。医生可以基于机器上海量的诊疗方案和风险评测信息,快速解
决一个自己过去从未接触过的病症。教师、医生在机器的辅助下可以消
除经验主义的风险  ,同时又可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诸如关心、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鼓励、安慰、激发等,而这些则是人类所特有,机器是很难去表达和传递的。
所以  ,用好人工智能  ,理性地把握人工智能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赋能和
升级,我们就可能应用好A I  ,成为更强大的人类。
在人工智能时代,深度学习是机器智能化自主发展的最核心能力
也是人类最难以掌控的部分,因为它们的学习速度远超过我们对他们的
预期和理解。而对于我们每个人也一样,今天,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
我们需要不断强化我们自身的3种能力:
1.学习  "怎样学习"的能力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学习如何学习,而不是学习能力本身,就像过
去我们说学校里的学霸  ,往往在走入社会后就会变得刻板和僵化,反而
不如学渣更会工作和生活,其根本在于他们擅长学习固定的科目、固定
的答案、固定的答题方式,却不擅长学习变化  ,所以,   "如何学习"是
一种动态的成长能力。
今天我们不是要去做学霸,而是去做一个懂得学习的人,换言之,
要学习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方法和底层逻辑,怎么学习才能应对同一
类变化、持续获胜,怎样学习才能在不同的环境下也获得同样优异的成
果,所以 ,学习 "怎样学习"的能力,聚焦于学习本身,而不是答案本身。
对待人工智能一样,去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的利与弊,它们发展中的无
界与边界  ;去学习如何和Al共舞 ,如何用好A I ,而不仅是学习A l是什么。
2 .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碎片化信息、数据、知识会越来越多,每天都会
有新的事物发生,很多都是我们过去未曾经历、甚至从未想见的内容。
为改变而生
即使你是个超级预言家,也不可能完全预测下一个趋势是什么。
比如对于我这样一个大学学中文的人来说  ,进入到企业界就每天在
学习,学习如何对抗自己的感性脑和情绪脑,如何用职业化的思维来沟
通和行动;后来创办AA加速进入到创投圈,更是一个与时俱进  ,天天
和趋势、和未来打交道的圈子,又要把过去已经习惯的职业化思维和固
有的操作系统全部打破,重新认识一个全新的行业。创投是一个始终和
未来在一起的行业,今天讲移动互联网、社交营销  ,明天就是人工智能、
物联网,后天又是。MO (线上融合线下) 、生物医疗等  ,你稍有一刻
不学习  ,就可能不知道创业者跟你讲的是什么,你就无法建立与之对等
的沟通和对话。而随着消费主力军的变化  ,你还需要跟上时代,跟上年
轻人,知道他们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为什么?
只能你去跟上他们,而不可能让他们迁就于你,所以你只能不断学习,
勤奋学习,才能防止不被淘汰,不会。UT。
国内顶尖的私募基金君联资本是一家以系统化分析和赋能型投资为
核心的专业机构,他的董事长朱立南曾经是我的老领导,他曾经有一句话
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深以为然。智能化时代  ,我们更是需要活到老、
学到老
3.反脆弱的应对能力
《反脆弱》一书中告诉我们脆弱的反面不是刚强,而是反脆弱。刚
强往往是最容易折断的  ,而反脆弱则是一种灵活应变的柔性能力  ,面对
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碎片化的信息年代,你需要的就是灵活应变  ,不
仅有好的智商,还有好的情商,能够乐观地面对挑战、面对失败,并且
将失败变成走向成功的一种常态化生活。唯有如此  ,才能战胜失败对于
人性带来的挫折感和焦虑感,从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进而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更好地把握这个时代和时代下的各种变量。
三、人工智能终究无法代替的部分
事实上,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十分迅速,它们能展现超强的学习能
力和决策能力,也能够在标准作业上比人类做得更高效  ,但是有些东西
是始终不能被替代的  ,比如艺术、情感、文学、审美等。当科学技术越
发达,人们对人文的渴求,对于情感、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的思考和追
求也会越来越多。
那么有没有机器学不会的东西呢?有
比如你到底喜不喜欢一首歌?这就是一个主观性的判断  ,正如一千
个人就有一干个哈姆莱特   ,因为人的主观审美不同,所产生的理解自然
也不相同。机器人用数据说有一百人喜欢这首歌,但是你还是不喜欢,
它无法帮你下判断  ,机器人说按照过去你听歌的数据,  90%的概率你也
会喜欢这首民谣,但是恰恰你听多了民谣,这个时候你想来一点激越的
音乐,机器无法把握你当下的变化。
现在的机器人可以演奏各种各样的乐器,而且弹奏得非常好。我在
清华人工智能产业园就看到一个机器人民乐队,   由古筝、琵琶、笛子等
组成的,马上就要在清华的年会上表演节目。你看连乐队都机器人化了,
普通人所拥有的是十个手指,但这个机器人乐手可以拥有二十个手指,
让乐谱有了更完整、全面的表达。
尽管如此  ,你听机器人演奏和现场听乐团演奏,感觉仍然不同  ,乐
团演奏,你不仅可以听到美妙的乐章,你还可以看到表情,看到演奏者
身体和面部的沉浸和喜悦  ,这样的沉浸和喜悦也会带着你进一步沉浸
为改变而生
有超越音乐的更大的乐趣。
人的艺术性和人的情感表达散发着人性的美和光芒,也只有人与人
之间才能领会和共情,这是任何机器都无法替代的。
比如国内语音识别做得最好的企业科大讯飞,一直希望能够建立方
言翻译,因为中国的方言太多,到了一个省就如同到了一个国家。可是
方言的识别似乎比语言识别更难   ,因为各地的方言有太多有区域特色的
俚语,就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人可以随机地表达  ,表达的情绪不一
样语义也不同,所以这个事情会让机器人更像人,但是确实非常艰难,
因为基于个性化表达的方言总是和场景在一起  ,想要标准化识别确实太
难了。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语音识别,但是真的要做到基于不同人不同场
景不同时刻的语义识别  ,还是非常困难。
四、相信人类思考的魅力与可掌控的未来
事实上,当我们在谈论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们不仅在聊技术的发展,
还有人类自身思考力和应变力的发展和演进。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逐步
建立了自己的思考逻辑  ,比如对于人工智能,我会先思考人工智能到底
是什么?它的出现和发展到底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背后支撑
它落地和普及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然后寻找相关书籍来求证观点,再与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们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必须带着自己的观点去讨
论,带着问题去求证,不仅仅只是求解,而是求证与对话,哪怕有观点
不一致,进行辩论也会推进我们对一件事物更深层的理解和判断。
而这样的过程会让自己具备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不容易被
外界左右,在技术发展的环境下也能够充分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与技术的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所以,我也特别推荐每个人,尤其是在智能时代到来之际,强化自
己的思考能力和逻辑系统。人只有经过思考  ,求证,优化  ,再求证的过
程  ,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当你能够形成自己强大的思维体系时,
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你也能够客观地思考,客观地看待技术的发展
客观地运用技术和科学为我们所用。
所以,未来的年轻人一定要能够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已来,
在过去我们说农业时代,然后是工业时代  ,接着是信息时代,而今天的
未来,未来的今天一定是智能时代和数据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驱
动决策、数据驱动学习  ,产业数字化、产业智能化,而我们每个人的生
活都会充斥着不同程度的机器智能。
再过 10年,我们的孩子将和一大堆机器人在一起  ,身边的同事都是
机器人  ,机器人总动员所描述的场景不再是电影,而是现实。作为新时
代的年代人,你必须清楚你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如何去与机器人抢工作,
或者说不用抢工作,而是有明确的分工,你做更智慧更灵动的部分,机
器做更标准更高效的部分。
当机器人越来越多时  ,有哪些工作是绝对无法被替代的?这是我们
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学习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习编程  ,在不久的将来编程会成为一种
素质教育。只有每一个人拥有改变程序的能力,让机器人在该休息时休息
该工作时工作  ,才能随时随地对机器人实现精准的掌控。
只有充分发挥和演进人的逻辑思考能力和人文表达能力  ,才能在未
来站稳脚跟。为此  ,必须拥有长远的打算和计划  ,终身学习  ,保持必要
的警觉性。
为改变而生
划重点  
人工智能,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要学习 "怎样学习"
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反脆弱的应对能力提升,成为时代的掌
人的艺术性和人的情感表达散发着人性的美和光芒,也只有人与人
之间才能领会和共情,这是任何机器都无法替代的。   
本章节的工具卡:   
学习  "怎样学习"   ,根本在于学习优秀的学习方法,  而不是学习一
个案例、一个答案、一个结果,你最近如果有看到你身边非常优秀的人
或者企业,你可以试着去拆解一下他 "为什么"  。
1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企业?
2.他最优秀和最差异的地方在哪里?
3 .他取得优秀的关键路径和方法是什么?
4 .哪些方法是自己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怎么运用?
比执行力更强大的,是闭环思维
两个大学生毕业同时进入一家公司,两人的能力不相上下,但是小
张很快得到了晋升的机会,而小陈仍然在原地止步不前。小陈很纳闷,
相同的起点为什么会让结果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
小陈是这样工作的:领导交给他的工作,他很仔细地完成之后  ,便
没有了下文。当领导问起他时,他才跟领导汇报工作。
小张是这样工作的:高效完成领导交给他的工作  ,及时向领导反馈
工作完成的结果,继续领取新的工作任务。在相同的工作时间内,小张
做了更多的事,但是小陈仅仅只做了一部分事情。
这里面就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思维模式  :闭环思维。
什么是闭环思维?
任何事情都有起点和终点。闭环思维就是从起点到终点  ,再回到起
点上,将这个过程变成一个循环,可以反复进行下去。
为改变而生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奥腾在2019年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找到两批人,一批人长期坚持健身,另一批人则没有健身习惯。
每周内,他们都会去到一个房间  ,盯着屏幕上不断移动的小方块。不仅
如此,旁边的房间还会播放综艺节目。如果实验者分心,那么他们的成
绩就会下降。经过几月的跟踪,坚持健身的人成绩越来越高  ,而那些没
有健身的人几乎没什么提升。
在实验中产生了正向的思维逻辑,具体来说就是:锻炼         专注力
得到提高         精力更旺盛         锻炼。如此循环下去,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这个闭环强大到任何阻力,无论是否有综艺节目,都不会影响它的自行
运转和往复运转。
在闭环思维上,第一点就是要形成自运转。
在工作中我们说最常见的 "PDCA循环"就是典型的自运转闭环
体系:计划         行动         检查         调整,完成这个过程后,调整的结果
再进入下一次的计划、行动、检查、调整  ,再进行下一个 PDCA循环。
这四个方面不是一次性的  ,而是不断地进行着,不断地循环下去。因而
能持续改变你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让你可以更好地工作  ,更好地发
展和提升
P(plan):即计划  ,明确目标
D(DO)  :即执行,实现目标的具体操作;
C(check):即检查  ,完成目标后进行总结  ,确定完成效果,找出存
在的问题
A(Act)  :即处理  ,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好的地方保持,不好的
地方避免。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职场中总是会有这样的情景,某项工作你交代给一个员工,进行到
一段时间时,员工突然就没有下文了,你不问他也不主动汇报,你问他
情况怎么样,他就会有各种理由和借口说还在进行中,可是就是没有结果。
这就是没有闭环思维的体现  ,在职场中闭环思维必须做到  :凡事有反馈,
凡事有交代,凡事有结果,凡事有总结。
PDCA的闭环思维不是一次性的行为模式,而是持续不断的思维过
程,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形成自身内部的小闭环  ,比如计划的环节,也可
以有  "计划"的计划、计划成稿、计划沟通反馈、计划调整、计划迭代
这样的闭环过程  ,这个过程会让计划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  ,也会完成目
标和计划精益化,同样行动、检查、调整也都是一个个小闭环  ,每个小
闭环推动了整个闭环的高质量进行  ,前一个闭环又是下一个闭环思维的
闭环思维的第二点,强调的是 "闭合"  ,或者叫作完成。
就是当你开始一个任务或者一项工作之后  ,你是否真的将它完成。
这个任务在你这里有明确的开始点、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结束点、明确
的完成结果和状态。就像画一个圆一样,只有把两头的两个点连接上才
叫一个完整的闭环,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断点  ,这个圆形都没有闭合上。
当老板交代一项工作后,员工在处理工作时,会出现几种不同的
情况
第一种是老板分配给你任务,你去做了,但是不管结果好坏  ,老板
从你这里也迟迟拿不到结果,因为你仅仅只是做  ,没有完成的概念,没
有形成任务的闭环。
第二种是老板分配给你任务,你去做了,并按照老板的要求拿出了
为改变而生
老板要求的结果 ,把结果及时跟老板进行反馈,从老板那里确认是否正确,
也从而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种是老板分配给你任务,你去做了  ,但在做之前,你会做这样
的步骤:
1 .和老板确认了目标和双方对于目标的理解
2 .你拿到目标后,把大目标分解成了几个小目标,以确保最终目标
的达成
3 .在每个小目标完成的时候跟老板汇报,听取反馈  ,寻求帮助,确
认下一个小目标是否正确,在完成目标过程中,让老板从小目标的达成
可以预见到大目标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4 .在项目结束时,你建立了完整的总结报告,和老板沟通整个过程
中的得失,客观地分析了优点和不足,并且提出了未来做同类型项目的
改进建议
因为充分而适度的沟通、反馈,老板和你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紧密
的连接关系  ,老板相信你的工作风格和做事方式  ,所以今后大小事情,
老板都愿意交给你负责。
以上三类人  ,反映了你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员工,还是成为一个优秀
的员工。显而易见  ,第二种和第三种建立了完整的闭环思维  ,而第三种
在结束的时候已经建立了深度的信任  ,必然导致新的、更丰富的开始,
这样的员工一定会在职业发展中快速成长并且不断能够担起重任。
我们在职场中,总是会遇到大量第一种员工,不理解去做事和做成
事的区别,只是为做而做,却始终没有培养起来独立成事的能力,感受
不到 "完成"给组织和个人带来的意义。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闭环思维的第三点,是开启下一次,让循环继续。
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   每次过节时,我都会要求设计师做海报  ,但
是海报的制作并没有形成闭环。比如我问他为什么要做海报,他的答案
是:如果不做会被领导骂。难道这就是做海报的目的?  !
肯定不是的,一张简单的海报,要形成闭环思维会拥有好几个层次:
1 .给别人传递信息  比如做国庆节的海报  ,大家都在讲国庆快乐
可是没有人记住,因为干篇一律。如果你的设计的海报非常精美,或许
还会让人看几眼,留下一点印象。但是这种海报无法形成闭环。
2.让用户愿意转发  在海报上除了国庆快乐之外  ,还有一个价值
主张,    "为改变而生"  ,价值主张引起用户的共鸣,觉得这张海报代表
了我的情感,愿意转发
3.形成参与感。  仅仅愿意转发还不行,一定要让用户参与进来。比
如用户可以自己生成一张海报,把自己的照片与海报的内容结合起来
只要一转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参与感能让用户拥有不一样的体
验 ,觉得  "这是我的"
4.把用户留下来 在必要的位置加上公司的标志,比如二维码,通
过扫码跟祖国母亲问好  ,而且是限时免费,用工具把用户的数据留下来。
如果不能留下用户,那么海报永远局限在平面,只有信息,产生不了下
一步的价值
5.让用户产生裂变。 用户留下来之后,还要想办法让用户产生裂变,
比如人脉影响力排行榜。每一个用户都能帮你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
用户
这样  ,海报的设计才会形成闭环,产生应有的价值。海报变成了一
为改变而生
个入口,每一个看到海报的人又都是入口。让平面化的纸张变得立体,
让人们把这张纸变成一个入口,而二维码则是进入的一个钥匙,当你从
二维码进入,就是开启下一次。这就是闭环思维的一个典型体现  ,这个
例子实质上就是商业上我们说的获客的路径,用闭环思维的设立让循环
继续  ,让传递继续  ,让交易继续  ,让每个用户都可以帮你开启下一个用
户,每一个使用都是下一次的开启。今天我们看到微信的成功便是如此,
通过朋友圈的分享和转发,把这种成就感传递给下一个人,下一个人再
传递给下一个人求关注,社交链条就形成了。
对于商业来说,不止于获客,其实每个环节都需要闭环思维来开启
下一次  ,即便是定一个方向,也未必就是永远不变的  ,在这个时代也有
多次调整的可能,也可以通过要反复试验  ,基于数据、基于场景的分析
去开启下一次更接近于正确的决策。因为这个世界是动态变化的、你的
用户以及需求也是动态变化的,所以你的方向制定过程也会是不断循环
上升的过程,慢慢地,你的选择能力会变得越来越科学  ,也越来越精准。
如果没有闭环思维,不能开启下一次,不能进入循环上升的过程,你面
临的只有选择失败的沮丧。
而在商业中  ,做一个产品的过程,更是需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用最小成本做出原型来去试验,每一次验证的结果都是下一次产品版本
迭代的开始,没有最好  ,只有不断更好  ,最终达到超越用户需求、实现
极致化的用户体验。
任何时候,一定要及时形成反馈。反馈的过程就是总结和递进的过
程,只有及时反馈才能开启下一次。如果你不反馈  ,而直接去做第二次,
那么就无法形成闭环,而是一个平行关系,没有认知和试验的连贯性。
那么即便你做再多次  ,继续往下做   ,仍然可能不断走错方向。
做下一次,而不是做第二次,这就是闭环思维和平行思维最大的差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我常说创业创新是科学实证学,只有在不断的试验、反复试错中才
能逐步走向成功。所以,我才花了近五年的时间,打造了一套帮助创业
创新者进行实战和迭代管理的 《创业加速八布法》  ,这正是帮助每个人
建立闭环思维的实操工具  ,这会在我的下一本书里专门来讲。
闭环思维的第四点,要掌握 "复盘"的基本方法。
当一件事情开始之后,要做到什么样才算有成果?
你应当设立目标。当一件事情结束之时  ,是否和目标匹配,或者存
在差距?这时你要进行复盘。复盘的目的就是将事情的发展状况与目标
进行对比,实现了什么,没有实现什么,中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原因,如
果再做一遍会怎么样,会不会更好。
复盘的理念来自围棋  ,棋手下完一盘棋总是要把棋子重新归位  ,看
看之前整个下棋的过程自己怎么下,对方怎么下,当时为什么会这么下,
如果重新下有没有更好棋着。当复盘的理念被放到企业或者个人的自我
成长上,就可以帮助企业或者个人建立更加完整的闭环思维。
复盘能让行为变得更加精准,让结果不断趋近于目标,是自我总结
和深化的好方法。
复盘里最核心的环节有四个:   目标回顾、差距比较、总结规律、建
立行动
1.目标回顾
你需要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当过程结束之后,你才可以用
结果去比对目标  ,进行复盘,否则没有目标就没有比对的标准。在目标
回顾中,可以多方面分解,有商业目标、收入目标  ,也可以有客户和用
户增长目标  ,还可以有个人学习和成长  ,以及家庭和睦的目标。回顾中,
为改变而生
要客观体现达成的部分 ,也要客观体现未达成的部分。两方面都非常重要,
不能只总结未达成的部分。
2.差距比较
它是针对目标  ,达成部分,或者超越目标的部分有多少  ,为什么能
够达成  ,或者为什么能够超越。好的要比较,总结分析出原因;未达成
部分差距多少,为什么没有达成  ,同样需要有原因。原因既要有主观的,
从自身找问题,也要有客观原因,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些支持未及
时满足等
3 .总结规律
通过以上的分析  ,必须总结出可固化的方法或者流程,让做得好的
部分得到巩固,让做得不好的部分通过方法可以进行优化。
4.形成行动
总结完规律之后,需要建立行动计划,这就是闭环思维第三点讲的
进入下一步。复盘起于行动,结束还是行动,这样才能形成循环上升,
有连贯性地提升。在行动中,有三类行动:开始做  ,继续做,停止做。
比如老师交代你画圆,你画完圆之后,要把画好的圆交给老师,从
老师那里获得反馈信息,所画的圆是不是老师想要的,如果老师说不是,
你就需要去记下差距,越精细越好,哪个部分还不错可以巩固  ,哪个部
分需要调整 ,偏离的度数是多少,然后总结规律,怎么样才能画好一个圆,
用什么做对标,或者用什么工具来画是最有效的。接下来,写下画画的
心得,以后画画不能再如何,要开始如何,之前做得哪些好的地方要继续,
哪些不好的地方要调整。如果没有这样的复盘思维,第 100次画圆和第
一次画将没有什么区别。
我女儿每次考完试  ,老师总要让家长签字,签字的目的是保证家长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要看到孩子的成绩。事实上  ,这里如果让孩子用复盘方法论做总结一定
会比让家长签字要更好。让孩子掌握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她知道如何学
习,这远比被家长监督学习更加有效。
比如这次考了97分,得了97分好在哪儿,如何巩固?还有3分错
在哪里?下次如何避免同样的错误?到底有没有针对事情进行透彻的分
析,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在哪里,需要继续巩固的知识有哪些?
复盘的思维会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自我反思和
自我精进。
闭环思维不仅体现着你的个人素养和思考能力,同时培养优秀的沟
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所以,让闭环思维成为自己的习惯  ,无论做什
么事情,都要做到有始有终,会让你获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划重点  
闭环思维就是从起点到终点,然后再回到起点上。工作中常见的
"PDCA循环"就是典型的自运转闭环体系,这是一个是周而复始的过程。
我们要形成闭环思维,让习惯的力量带我们前行。   
本章节的工具卡   
每天晚上跟自己做一个复盘的练习
目标回顾:
150       为改变而生
我今天计划完成什么?   (不要超过3件事 )
差距比较
总结规律
改进行动
要目标的行动)
敢质疑  ,才能有创新
对于当下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无论喜欢也好,习惯也罢,
最终还是要学会适应。尤其当我们身边碎片化的信息越来越多时,需要
不断自我提升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周围的一切都在调整着、发展着 ,新的东西、新的思想不断涌现出来,
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必须好好正视当下:现在的生活是不是
我想要的?我将来要去到哪里?我还能做什么?
人生新的起点是从质疑开始的
一、创新是从质疑开始的
当人生处于平衡状态时  ,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是很难找到出口的。
定性思维带来的是稳定  ,无法产生创新。当你敢于质疑时,一切将变得
越来越有意义
为改变而生
有些时候  ,你所看到的  ,所听到的,所相信的  ,并不一定就是正确
的。质疑就是从身边的事情开始的  ,事情的过程与结果是否正确  ,并不
是由外界来决定的。就算它是合理的,也需要经过自身缜密的思考之后,
才能确定它的合理性。思考的过程,就是质疑和证伪的过程  ,所以在科
学领域  ,只有经过证伪的观点才能称之为真理。
这里面有三个层面的意思:
1 .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结果  ,与人观察到的不同。
因为人的大脑会自动忽略很多信息,主动为你选择那些你愿意相信
的信息。比如每天经历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并非每一件事情你都能记住。
你愿意相信的信息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信息,你需要质疑  ,才能判断它们
的准确性
2 .质疑需要你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单一的角度。
平常我们看问题时,总是从自身的角度来思考,得到的结果往往是
片面的。不全面的结果并不是真正的结果,只有当你从更多的方面去考
虑问题,才能获得真正想要的答案。其背后的逻辑,也是通过质疑来确
定的
3 .任何事情,只要是对的,那么它必然经得起质疑。
如果是无法质疑的事情 ,那么它肯定就是不完善的 ,肯定存在着漏洞。
证伪的过程就是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整合结果,意味着经历过深入的
思考才做出的判断。
质疑的产生必然是复杂的,其内里有着深层的哲学思维。但是它并
不是凭空产生,而是真正能帮助人看到事情的本质,更好地认识自我,
保持客观冷静的思维  ,突破现状,获得创新的精神。所以,我们要保持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用怀疑的态度来看一切事物,不要偏听偏信,也不要仅仅只是通过五感
来获得信息,而是通过思考来获取信息。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能让人陷入固性的思维中无法自拔。
当人的认知固定下来,不肯接受新的东西时,不愿意去质疑时,那么他
的创新力就会慢慢消失。
创新往往是从敢于质疑开始的  ,敢于相信,也敢于怀疑  ,才能突破
精神的桎梏,走向浩瀚的星空。
二、质疑是基于信任的挑战
1 .好奇地问
带着好奇心看这个世界。眼中所看到的  ,耳朵所听到的  ,并不一定
会告诉你真相。俗话说眼睛是会骗人的  ,只有用心才能看到本质。所以
要好奇地问,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
会失败?通过这种方式  ,你能更透彻地看清这件事,对事情的判断会更
加准确
当你在一件事情上加入了自己的思考之后,它就会慢慢转化成你自
己的东西,成为你思想的一部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2 .质询地问
你要懂得怀疑  ,再确定的事情,也要去怀疑。比如通过这种方式,
真的能成功吗?在整个过程中,会不会存在风险?当你用质询的眼光去
看问题时  ,你就会看得比别人要深,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质疑的前提
是思考,思考之后才会形成疑问。
前段时间我遇到过一件事,女儿在做阅读时,给几个句子排序  ,按
为改变而生
自己的想法对句子进行了新的排序,结果做错了,分数意外地低。老师
要求家长签字,我认真看完女儿的试卷,觉得她排得比标准答案更有意
思,我就问女儿:我觉得你没错啊  ,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
问问老师是不是可以呢?女儿听完我的提法非常吃惊,大声且不耐烦地
说:老师说的是标准答案啊,我就是错了  ,这有什么好问的?这个对话
让我很震惊,因为女儿居然完全放弃自己质疑的权利,甚至放弃答案可
以是多元的思考,这样的教育将会把我们的孩子带往哪里呢?没有思辨?
没有好奇?只有服从和标准化?
我一直认为,教育带给孩子的是思考方式,突破常规的想象,而不
是一个标准答案。显然有质疑、有思辨的学习方式要比学校的答案更有
意思,更能启发人。
有思考  ,才会有提问,才会产生互动,才会有相互吸收  ,才能形成
真正意义的平等。
大学刚毕业时  ,我进入到联想公司做联想管理学院的班主任,正好
有机会跟着柳总 (柳传志 )进行联想文化的提炼  ,记录过往的历史和老
故事。那时我才22岁,大概是在大学一直担任校园记者  ,所以遇到不懂
的问题我就忍不住提问。柳总是一位待人随和的人,他不仅耐心地给我
解答,还给我提建议:你喜欢提问这件事非常好,说明你爱思考。但是
有一点你需要注意,就是当你势能没有到的时候  ,你最好先按老板的想
法来做,把他的要求做到位,他后面一定有他的道理 ;等你的势能达到了,
那时你就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正因如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想
要做好一件事,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势能,要蓄势待发、审时度势。
如果我没有提问,没有质疑,那么我就不会收获这样的忠告。
3 .问有力量的问题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什么是有力量的问题  ,就是对方会沉默、会思考、会感动、会滔滔
不绝、会因为你的问题而找到了他自己的答案。提问代表着你的深度和
你对探究真相的态度,即什么才是真正的真相。我之所以喜欢新鲜的东西,
与我当年做记者有关。那时我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法拉奇,她曾经被称
为20世纪最伟大、最勇敢的记者。她从小就具有超越常人的好奇心,她
告诉我一个道理: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都要直指中心,对应重点  ,你
所提的问题应该有目标  ,有质量和深度。
表面上是犀利的提问,背后是最充分的资料准备,而本质是建立对
等的姿态、独立的人格和保持善良的感同身受。    "平等"    "独立"    "保
持善良"这几个词对我来说充满了魅力,也是我做人上坚持的信念。
在大学做记者团团长时,经常要采访学校的院士、成功的校友,每
次采访所提的问题都要有足够的深度  ,所以我会列很多提纲。对方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要怎么提问,怎样有礼貌地质疑,
怎样能捕捉到他从没说过的话题  ,如何才能深入到事情的本质当中,让
对方愿意跟你交流。只有让对方想说,并且说出他基本不说又最想说的话,
才是成功的记者。
任何时候你要努力不让自己陷入被动,你要敢于直面问题,当对方
回答你的问题时,你要快速抓住对方的重点,继续加深问题,问下去
直到问题的本质  ,甚至唤起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根源和情感。
质疑精神就是抓住问题的根本,不断地思考与反问  ,直到深入到事
情的本质。有人说质疑就是得罪人,不信任人,会让自己在这个社会变
得没有情商,没有朋友。我想说的是,保持质疑,却不是批判和指责。
质疑精神不是强调一种怀疑的态度,你所质疑的是事情本身,而不是真
的怀疑这个人  ,你要体恤人情,要有同理心  ,在交谈中要让对方相信你
为改变而生
公允的出发点,与你建立良好的互动。所以,质疑是基于信任的一种挑战,
是共同探究事情本质的一种思维模式。它让你们共同寻找那些没有被注
意到的问题,一起寻找答案。
三、质疑是为了获得自我提升
对于权威,你要敢于质疑。权威不一定就是对的  ,成功的人不可能
永远成功  ,成功的方法未必适合于每一个人,你要敢于提出疑问。质疑
权威并不是挑战权威  ,而是在质疑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所有的质疑都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答案,为你的行为提供深层的指导。
你可以质疑你的上司,但是你要让上司明白,你质疑他并不是否认他,
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方法创造价值,是为了把
事情做得更好。
当你敢于质疑权威的时候,你会在这个基础上获得新的观点或新的
想法,完善你的见解,提升你的行为。这就是质疑权威所产生的价值,
它是具备创新性的。
你还要敢于质疑身边的人 ,甚至是那些与你走得很近的人。很多时候,
人因为面子,对于身边的人所提出的问题,不敢怀疑。但是人总是需要
一些突破  ,这些突破就来自是于相互观点和认知的碰撞。只有不断地碰
撞才能产生新的思维,才能有新的东西出现。
不仅如此  ,你还要敢于质疑自己。你所思考的就一定正确吗?你所
擅长的事情,这一次也一定能完成吗?这些都是不确定的  ,当你觉得你
所认为的就是对的时候,就会对事情产生巨大的认知偏差,你会下意识
地通过这种偏见来看待问题,于是就会忽视事情的本质。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人最难做到的就是质疑自己。
质疑自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帮助你打破思维惯性。你需要思考,
这究竟是你的问题,还是他的问题。人最好的成长就是自我反思,不是
迎合他人
当然,过于质疑自我是非常危险的。当你天天生活在自我否认之中
时  ,你的情绪会越来越差  ,到最后肯定会崩溃掉,因为你总是在自我怀
疑,没有信心做好事情。你要清楚的是,在质疑自己的过程中,是为了
寻找到真相,是对未来更好的一种探究  ,今天到底我做得对不对,接下
来再去做的话会怎么样?要如何更好地跟领导或下属进行沟通,如果沟
通的话,要提供什么样的建议。其实质疑自己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和
总结的过程 ,把它当作探索而非否定。就如曾子所言  :吾日三省吾身。省,
就是自省,让自己更好地看清自己。
所有的质疑都是为了提升,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当下。当你停留在
当下时,质疑就会变成郁结,产生负面情绪。人最怕的就是负面情绪
会带来致命的伤害。
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可以断交,但是不可以结怨。
比如你与同事不再来往  ,但是千万不能结怨  ,一旦结怨,未来的路就不
好走了。夫妻也是如此,最好不要记仇,那是很危险的。所以我觉得自
己同自己,可以做到断交,而不是结怨。要怎么做呢?根据当下的情况,
你做完总结之后,这一刻的你就与上一刻的你断交。决不把上个时刻自
己都不满意的事情和糟糕的情绪带到当下。在下一个时刻到来的时候,
你就会处理得更加满意,因为你想到了更好的办法。
这就是放下,该质疑时质疑  ,该放下时放下,不把对自己的质疑变
成怨气,就不会陷入自我否定当中。人不能只是停留在质疑的状态之中,
为改变而生
尤其是质疑自己时,既要有怀疑的态度  ,又要能积极地面对未来。所以,
我认为应该用科学和艺术的态度去质疑,去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态度质
疑自己,用艺术的态度放过自己。
划重点  
质疑是迭代和创新的前奏。质疑精神就是抓住问题的根本,不断地
思考与反问,直到深入到事情的本质。带着好奇心去质疑一切,包括自己。
本章节的工具卡   
在质疑的过程中,练习两个正向的提问方式吧
1 .好奇地问 ,好奇背后是真心的快乐和开朗,你要清晰地感受到这
然后对一天中你接触到的新人、新事、新知都产生好奇:这到底是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事,我很好奇他的3个方面是?
2.提有力量的问题 ,什么是有力量的问题,就是对方会沉默、会思考、
会感动、会滔滔不绝、会因为你的问题而找到他自己的答案。
所以,试着和身边的1个同伴 (家人、  同事、朋友、客户都可以 )
进行1次半个小时的交流,看看你是否在对话中提出有力量的问题,把
你觉得最好的问题记录下来。
不一样的创业者思维
在创业的几年中,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要不要创业?创业之后你
有没有后悔过?如果重新让你选择你还会不会选择创业这条路?
创业确实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有一句话  ,你以为现在就是创业最
难的一年  ,下一年就会好了,结果到了下一年,你发现原来上一年还是
好的,最难的总是下一年。比如对于创投圈来说,  2018年经济下行  ,投
资机构都缩紧资金,创业者以为2019年会好一些  ,结果发现2019年
大量的资本和投资机构自己都活不下去了,更别说是融资。
以为 2020年应该会好一些  ,没想到2020年黑天鹅现象出现,新
冠疫情让中国乃至全球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和熔断式下滑,企业无
法正常开工、消费者无法正常消费、连学生都无法正常上学,对于大企
业来说"活下去"都成为一个核心主题 ,别说那些还在摸索中的创业企业。
我前两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北京一个做活动的公司,做了4年,做得非
常好,积累的会员已经达到上百万,合作的活动场次有几干场,但是这
为改变而生
么多年一直没有赚钱。他的创始人把家里的钱拿出来  ,然后向合伙人和
客户借了几百万,在前两天写了一封信说我要去寻找自由了,然后宣布
把这个非常知名的活动公司关闭。我看到这个朋友圈心里也是挺酸楚的,
觉得创业者真的是不容易,在创业的几年过程中搭上自己的资金  ,搭上
了自己的友情,甚至搭上了自己的家庭和健康,到最后创业可能还是不
我记得第一次做直播的时候有人问我
·到底该不该创业?
·创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什么样的人去创业呢?
·我的合伙人都不干  ,那我还要不要硬挺?
我回答了一句话  ,他们说这个太不像是一个加速器的创始人,或者
说是一个知名导师的回复,但是确实是我的心里话,我说不要硬撑  ,实
在开不下去了你就停下来  ,不要有包袱  ,不要被面子所累;或者先静一
段时间,然后再思考你是不是真的还要创业。对于创业者来说,健康是
最重要的  ,在任何时候,保持对生命的敬畏  ,就像你对企业的生命敬畏
一样  ,对于自己的生命也需要非常敬畏的,保持自己心态和身体的健康,
你传递的价值观和你建设的组织才可能健康,所以什么样的人特别适合
创业呢
一、什么样的人特别适合创业呢?
第一,只有那些真的在心智上特别强大的超级乐观主义者。
创业是特别考验心性的  ,我在一次分享课上听到湖畔大学教务长程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龙评价马云。他说马云是他见过的超级的乐观主义者,在任何情况下,
他都是保持乐观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所以创业者的第一条,超级
的乐观,心智极其强大。你内心是敏感的、脆弱的,还是能够自我修复的、
在某些地方是大条的  ,或者在某些地方是非常坚持、果敢决绝的。
如果你的修行不够强大,那你把创业当作一种修行也可以,在这个
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要不要创业要看你的内心是不是足够强
大,是不是把创业当作一场修行和人生的历练,你是只注意结果,还是
把结果和过程看得同等有意义,这一点很重要。
我曾经讲过一句话,人生最好来一次ALLN的创业  ,因为只有通
过创业,你才知道你自己适应变化的能力,你才知道你自己突破瓶颈的
能力,你才知道你自己潜在最大的可能性,以及你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人生就是一场探索和发现之旅,对于自己更是如此,如何探索和发现自
己的可能性  ,创业是最好的一种。
但是创业就跟炒股一样  ,你一定要有一个止损点,止损点在哪呢?
就是根本看不到价值、始终做不出产品、始终赚不到钱  ,还有当你发现
自己的心态和健康都大幅下降的时候 ,甚至创业已经既没目标也没意义,
你就需要停下来了。
第二,创业属于那些应变力超强,对外部环境积极判断和善于快速
行动,善于自我学习和迭代的人。
我经常引用达尔文在进化论里头的一句话:  Itisnot thestrongest
of thespecies thatsurvive ,nor themost intelligent ,butthe one
mostresponsive tochange. 最后能够存活下来的,不是最聪明的,也
不是最强壮的,是那些最适应外部变化的,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所以
创业实际上是特别考验人的应变力,你能不能跟得上变化,比如说这场
为改变而生
疫情,我们都说它是危机  ,但它是危就一定有机,它可能是最大的威胁,
同时对一小部分人来说,它也是最大的机会,让他们有可能成为独角兽,
有可能成为领头羊的最大的机会,如果不抓住,可能就错失了。所以我
们说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 ,就是那种应变力特别强的 ,能够适应外部变化,
快速捕捉这种变化趋势,还能快速做出反应的人。
第三,创业属于那些能够建立起真正竞争力的人。
创业在什么时候止损,在你没有价值、没有产品、始终不赚钱的时候。
创业中非常需要考验每个企业的竞争力  ,那竞争力是什么呢?就是你具
备不具备跟他人相比的差异性,你具备不具备提供给客户的价值。在创
业的过程中,这是对于你的系统能力 ,对于你的产品,和对于你能不能
提供有价值的行动整合起来的一种考验。如果你始终不能建立起你的竞
争力,即属于你的、始终不变的核心引擎,很可能当你自己还没有退出
的时候,你就已经被市场淘汰。
所以,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
第一,心智强大。他能够通过创业过程不断地去发掘和驱动他人
同时能够让自己更加强大的人。第二,应变力。具备最强适应能力的人。
第三,竞争力。真正的能够建立差异点  ,并且形成自己的产品和能力,
能够持续给客户带来价值的人
二、不一样的创业者思维
因为在自己做公司之前,我很长时间都在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民营
上市企业做高管,所以很多人问我  ,做一个创业者和做一个职业经理人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我说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 "物种"  。
创业者是 "野"孩子。  不喜欢循规蹈矩、喜欢接触新鲜的、不一样
的事物。而职业人是  "乖"孩子,喜欢按照规范的动作来。
创业者是最 "善变"的人。  他们总是把变化当作常态,而对于固态
化的情况反而会担心和焦虑,适应变化、跟随变化、把握变化。职业人
是追求  "确定性的"  ,他们对于变化会感到恐慌,所以始终希望在确定
的环境下,有确定的目标、流程  ,来进行工作和生活。
创业者是执着而不固执的人。  他们有自己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对于
目标执着,而对于过程相对柔性和包容,不会过度纠结。职业人是固执
而不执着的人,所谓固执是固执于自己的认知、思维模式和以往的经验
并以此来评判他人及行为  ,而对于目标和使命往往是跟随性,所以反而
不那么执着
创业者往往要忍受 "众叛亲离"  他们知道选择自己热爱的事情就
要承担一些常人所不能承担的挑战和艰难  ,来自合伙人的、投资人的、
员工的、家人的,甚至自己对自己的怀疑。你都需要去面对和处理。职
业人追求和谐与平衡,不喜欢面对冲突,喜欢保持同事之间的和谐和平等,
追求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
创业者又是胆大敢为,有点疯狂的人。  比如乔布斯,活着就为改变
世界;特斯拉的埃隆 ·马斯克,造完能源汽车,造火箭,开始为人类未
来在哪个外太空居住而进行打算;马云在创业初期尽管没有一个投资人
看好他,他也始终坚定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些想法无一不胆大、
不疯狂。而职业经理人是规避风险,按经验和规矩来  ,他们在企业中的
核心价值就是规避风险,让企业按照固定的模式、确定的模式和流程来
为改变而生
行进,然后继续优化、固化。
创业者喜欢创造和突破,打破常规,去除条框,比如像谷歌的创始
人拉里就具有典型的不设限的特质,而在中国最像谷歌的字节跳动,它
的创始人张一鸣同样也有这样的一个特点,所以才能够成为引领者。而
职业经理人习惯建立流程和规矩,他们没有条框就没有安全感  ,在相对
规矩和约定的环境下才能够更好地思考和行动。
创业者追求内在的自由,为了内在的自由可以有强大的内心、自我
约束、自我学习和自我升级;而职业人遵循有约束的自由,凡事必须有
规矩、有约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关系、因素、能力等。
比较下来  ,你可以知道创业者的光荣、梦想以及背后要承担的各种
特立独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在任何公司都需要这样的两个
角色。而相比之下,创业者一定是那个从。到1,缔造新世界的英雄式人物,
职业人则是那个从 1到N  ,让齿轮持续运转,并不断高效化的团队。
很多职业人最终也会走上创业者之路  ,有的会去创业  ,因为他想从
内打破  ,去除条框和束缚  ,去做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去遵循自己的心和
方向。有的会在内部因为格局、担当和成就的变化  ,成为企业的合伙人,
进入到企业股东的行列,成为企业真正的拥有者,从而与企业发展成为
生死与共的利益共同体  ,那么,这样的职业人身上也会有了创业者、创
始人的心态和特质。
三、创业者、创新者与改变者
2015年,在我创建AA加速器的时候  ,就把它定义为:发现和助力
未来的改变者。改变者一直是我心中真正创业者的标签。有人问创业者
和改变者有什么区别呢?到底改变者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才是我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们心目中真正能够推动改变的改变者呢?
在讲改变者之前,我想先讲讲创业者和创新者的区别。
创业者和创新者,创业者是以建 "业"为核心,有产品、有商业,
者可能能够做成生意,总能找到好卖的产品,把产品卖出去  ,也总能赚
到钱,但是在钱之外没有更多的创新。  而创新者 ,核心在于 "新"  ,创
新者有可能不是创业者,不长于业务经营,但是长于改变和创造,建立
不同的推动。我想说的是改变者是那种创业创新者,既能够推动改变,
带来创造发明,又能通过商业化,将这样的创造应用于社会,产生积极
的显性的价值。
所以,接下来聊改变者基本是匹配于创业创新者的逻辑。改变者是
什么样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我们在筛选改变者上,强调了4个精神:
第一,有真实的、想去改变的内在动力。
改变者总是积极的去拥抱变化,乐于探索世界的未知  ,将创造价值
作为人生的乐事  ,不惧怕失败,在失败中追求改变的方向和动力。我自
己是非常喜欢乔布斯的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这个理念,为什么
我去做发现和助力未来改变者,我们也特别希望去找到那些是真心为了
去改变世界的人,可能其中只有很少数人成功了,但是我们觉得我们在
推动一种力量和一种精神  ,所以,希望找到有真正推动改变,让世界变
得更好、更有效的、真实的、内在改变的动力。
第二,有极致的产品思维。
一个创业创新者一定拥有极致的产品思维  ,做好一个产品,创造一
为改变而生
类价值。你只有能够去打造一个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你才有可能
去创造改变。你能够去找到用户当下面临和想解决的一个问题,你才有
可能去抓住机会,形成改变。
产品这件东西,如果你自己不够极致,你就很难给到用户一个能
够去满足他期望,或者超出期望值的产品,因为用户是不一样的;只有
你超出他的期望,用户才会对你叫好  ,才会竖大拇指  ,所以,只有拥有
有共情的用户思维,你才可能做出一个让用户眼前一亮,甚至能够说
WOW的一个产品
第三,具备良好的商业思维。
什么是商业思维  ,第一步做流量,就是我们说获客的能力。怎么去
做获客的能力,怎么实现用户的增长,怎么唤醒用户内在的需求,怎么
能够实现用户的自驱和裂变。第二步是怎么赚钱  ,很多人说赚钱这件事
情就是忽悠啊  ,如果这个真的是忽悠的话  ,你忽悠一次就没戏了,所以
你真正要去创业  ,要持续赚钱  ,你要让他觉得真的对他有用   ,而且他觉
得这个事情他不付钱都亏了,如果能够去建立这样的一个维度,就真正
建立了一个优质的商业模型。
要建立商业思维,首先你要撬动用户购买的动机,他为什么要购买。
第二个是降低用户觉得买这件事情的难度,他觉得我是可以买得起的。
一个是提升动机,一个降低难度。同时你还需要建立让他有再度购买的
能力,让他成为你的事业合伙人,能够去吸引更多的用户来参与到这个
商业中,这样的商业思维是改变者非常重要的思维。
第四,有改变者精神。
包括哪些呢?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1 .洞见和引领。  就是你敢于去定义一件事情,敢于引领一件事情,
敢于坚持一件事情。拿我们自己的例子  ,在做加速器这件事情上,   中国
是没有任何的案例,甚至全球都没有人定义过什么是一个加速器,跟孵
化器到底有什么不同,加速器的加速产品到底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
AA做了一件我觉得是引领性的事情:定义什么是加速器,它是专注于内
容服务的;定义什么是加速产品,它是帮助创业者和中小企业看到改变,
并且形成改变的一套系统工具。
我们在这中间不仅仅是定义了这样的行业和这样的产品,我们也主
动推进了这个行业联盟的成立以及行业共同的思想,比如说我们牵头撰
写了 《中国加速器蓝皮书》 ,我们推进建立了中国加速器联盟  ,我们提
出了加速器的三个  "不作恶"  。当然跟很多的企业家相比,AA还做得不
够  ,但是作为一个改变者,首先你要秉持对的价值观  ,敢于定义和引领
不要永远想着我是一个跟随者  ,要等别人做成功了我才敢做。你敢不敢
去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是改变者的基本精神。
2.突破与行动  每一个企业或者每一个创业者  ,在他的企业周期里
都会遇到太多次的瓶颈,怎么能够实现突破  ,对于一个创始人或者说一
个企业初期的团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就是要把自己打碎,先把自己的
面子和身份感打碎,然后把自己习惯的组织形态、商业模式  ,尤其是把
自己惯性的思维模式打碎,同时敢于碎片化之后去重构,这就是非常重
要的自我突破。
这个事情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当你形成一次突破的时候,你就能够
看到自己的天花板已经被打碎了,你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大,你的心胸
会变得越来越宽,你的格局会变得越来越高  ,你身边优秀的人会变得越
行动是改变者非常重要的精神,只有去做才有改变  ,光想不做是无
为改变而生
法形成任何的推动和改变,所以,敢于行动、勇于行动,快速行动  ,都
是改变者最基本的特质和精神
3 .社会责任   
的250亿财富完全捐给社会。因为她觉得个人占有这么多的财富对社会
是不公平的,而且对家族也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我看了很受触动,每一
个改变者一定承担了对社会、世界、人类的社会责任  ,有他内在产生价
值的深度诉求。就比如说这次疫情下创业者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我们
就组织我们认证的创业创新加速引导师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完全免费的
20天助力计划,这20天里我们的引导师花了很多的精力来帮助我们的
企业家和创业者,即使大家投入了自己特别多的热情  ,回答了大量的问
题  ,有些人还是会面对冷脸和怀疑。但团队中所有的人都说到做到  ,共
同坚持了20天,只要有任何企业提出任何问题,我们的引导师都用自己
120%的热情去支持他们,辅导他们  ,我觉得这个就是社会责任  ,就是
一种发自内心的改变的精神。
改变这件事不仅仅在创业、创新者身上,当我们放到每个人身上,
每个人都希望过更好的生活  ,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更丰盛、更多彩、更有
价值,这就是真实的内在改变的动力。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为改变而生!
当你真的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改变者  ,试图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一
些、更有效一些、更丰盛一些,让他人从你这里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和
价值,那都是极好的事。
即便你不是创业者,你是一个家庭主妇、你是一个孩子、你是一个
改变第三步
转换思维模式
蓝领工人  ,或者你是一个企业的职业人  ,在改变的过程中失败了,没有
达成你期望的目标,但因为你始终在推动改变的发生,为改变而生,所
以你也不会有任何的遗憾
划重点  
大浪淘沙的局势下,真正适合创业的是在心智上超级强大而乐观、   
应变能力强并掌握独特竞争力的人。也许你不是创业者、创新者,只要
你在积极推动改变的发生,你就是一名改变者。   
本章节的工具卡   
用这几个问题问问自己,你能不能A lin一件事情里
1 .这个事情是不是我真心想做的;
2 .这个事情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实际的价值;
3.这个事情自己能不能一直做下去,做到老;
4 .这个事情是不是我可以做到最好;
5 .当我到老年的时候,  回头看我曾经做过的这个事情,是不是会让
自己感到自豪和欣慰
如果是,就大胆出发吧
会说话,主要靠情商
董卿是央视著名的主持人。之前看过一条新闻  ,说在《欢乐中国行》
的节目中,录制云南大理篇时,董卿不小心踩滑从楼梯上摔了下来,爬
起来后她不仅表现得坦然大方,接下来的处理方式也令人眼前一亮。她
开玩笑地说:    "我真的是为大理的美景所倾倒  ,倒在了三塔寺下啊!  "
这一句机智的话语  ,不仅化解了自己的尴尬  ,还顺便将大理的美景
夸赞了一番
董卿太会说话了,这毫无疑问成为她事业迈向成功的一大助力。
会说话是一种能力。
会说话,也是职场人关键的自我修养,如果职场有必修课,摆在第
一位的,一定是说话的能力,或者叫作沟通的能力。
有效的沟通背后往往不是智商和专业能力,而是高情商。
无论是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跟老板和同事打交道,还是在生活中更
172       为改变而生
好地和朋友玩耍,高情商的说话艺术一定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什么是高情商的说话?简单来说就是:
你能够完全理解对方是谁、要什么;
你总是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交流;
你讲的每句话都能和对方同频,让对方产生共情;
和你对话,也许未必是专业的,但总是让对方如沐春风。
一、在心里给对方建立画像,他是谁
说话是一门艺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它。
了解说话的对象是谁,关注点放在对方身上,对方年龄、教育背景、
兴趣爱好、工作环境、性格特征等,备足闲聊的话题找到共鸣。
当和那些你不熟悉的人聊天时,不可避免尴尬的冷场总会出现,
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在心里问自己:这个人是谁?他的喜好是什么?他的
性格特征是什么?他的穿着代表了什么?他也许会不喜欢别人问他们什
么?
当你在心里给对方建立画像时,你会发现有一些人可能天然就和你
缺乏共同语言,那么你就先越过这些人,从那些你判断画像和你的生活、
工作场景比较接近的开始。你可以先找到这样的对象和他们进行交流。
即使和陌生人第一次沟通,你也一定记住,面带真诚的微笑,先从介绍
自己开始 ,Hi  ,我是谁  ,你觉得今天这里这么样?我看你有点不开心啊,
你今天过得好吗?你有几个孩子,多大了?家庭话题、工作吐槽、对现
场的看法,等等。
在心里给对方做一个画像  ,并快速建立共情,找到双方的话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