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

书名:中国思想简史 作者:(日)武内义雄【著】,汪馥泉【译】 本章字数:2040 下载APP
孔门的两个学派
第一节 孔门诸弟子
孔子的门人,非常之多,单是知其名的,已超过七十人。这些弟子中,最有名的是子路、有若、颜回、子贡、子夏、子游、曾子等。其中,子路与颜回,先孔子而死;孔子死后,有若和子贡因是最年长者而被尊崇,子夏、子游、曾子等三人是少壮者之间著名的人。这些人,在孔子生存时,同受夫子的教导,同门的友谊是很深的;到孔子死后,散居各方,有的做了诸侯的师傅,有的返故乡授徒。子贡到了齐国,子夏做了魏文侯的师傅,曾子仍在鲁国,努力于遗教的宣扬。因为居住地各异,便没有了相会的机会,各自发挥不同的性格,于是孔门中也发生了种种的异说,划分了学派,这实是当然的事。
《孟子·滕文公上》篇中有一段记载,说:孔子死后三年,子夏、子张、子游三个人商谈,有将来推有若为师的提案,曾子却拼命反对。(“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再将《礼记·檀弓》篇中子游之徒对于曾子的说闲话等等,综合来看,可以知道,子游、子夏等的一派与曾子的一派,是相对峙而异其所见的。这里,先说述曾子派的说法,再叙列子游派的主张,并略述两派的不同点。
第二节 曾子学派
曾子,名参,字子舆,鲁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他的著述,《史记》中列《孝经》一篇;《汉书·艺文志》中录《曾子》十八篇,早佚;《大戴礼记》中,残存着十篇。由这十篇及《孝经》,可以概略地知道曾子的说法。
《孝经》一篇,据清代姚际恒等的意见(12),以为是汉人伪作的,不足信;但现在的《孝经》,《吕氏春秋》中已引用了,《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的著述,所以这定是秦代以前的旧本。又,相传《孟子》外书中有解释《孝经》的《说〈孝经〉》一篇(13),现在《孟子》七篇中也有与《孝经》的思想相通的记事(14):由这些事实来考察,《孝经》即令不是曾子手录的,也定是传述曾子派的主张的。又《大戴礼记》中残存着的《曾子》十篇,也不是曾子的手笔,其中对于曾子的弟子乐正子,呼以字,从这一点上来看,是乐正子的后学传述的本子,其中虽则很有感到是后来的思想的部分,但大体上,可以想象是传述曾子学派的思想的。这里,据这十篇及《孝经》,试概要地一述其主张。
《孝经》中说: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曾子》中说:
民之本教曰孝……仁者,仁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曾子·大孝》)
把一切的道德,统属于一个“孝”字。不单把人类道德,统属于孝,而且说: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孝经》)
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横)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曾子·大孝》)
孝是一贯天地人的道,不为时间和空间可限制,是遍布于宇宙的原理。孝是如此的遍布于宇宙的原理,而在宇宙间,最尊贵的存在是人,所以,孝,也是对于人最为完备。人的孝,可以区分为大孝、中孝、小孝三类。所谓大孝,不单是敬爱其亲,而且在于为子者修其身而成为顶天立地的人,以显扬其父母。所以《孝经》中说:
孝莫大于严(尊)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把周公之德,归之于孝。由这些话来看,曾子的所谓孝,与并称孝悌的孝不同,实是近于孔子的所谓仁的。曾子说:
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15)(《曾子·立孝》)
这是说,作为行孝的方法,在主观上从忠,在客观上从礼;这和《论语》中作为达到“仁”的方法,教以忠恕与复礼很类似。总之,曾子以孝为宇宙的原理,人类的道德,为实践孝,从忠与礼。这全只是把孔子的仁,改名为孝。
传述曾子之学的,有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字,他父亲叫伯鱼,子思的生卒年月不详;伯鱼先孔子而死,子思在鲁穆公时还生存着,这是确凿的事,至少,从孔子的卒年(公元前479年)到穆公的初年(据汲冢《纪年》,为公元前415年)的六十五年间是生存着的,这是确实的。实际上,恐怕只生存到公元前400年左右吧。(16)据《史记》,子思的年寿是六十二岁,这恐怕是八十二岁的伪误吧(17)。
子思的文献,据《汉书·艺文志》载着“《子思》二十三篇”,今不传;但据梁沈约说(18),现在的《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等四篇,是从《子思子》中抄出的,所以,可以由此看到《子思子》的一部分。这四篇中,特别有名的是《中庸》篇,后汉郑玄也已说过这是子思的遗作。熟读这四篇,其中最古的是《中庸》的上半部,《表记》《坊记》《缁衣》等三篇次之,《中庸》的下半部感觉是很后来的思想。(19)子思作《中庸》,《史记》中也记载着,但《汉书·艺文志》中还举《中庸说》二篇,据这书名来推测,是解说《中庸》的;《礼记》的《中庸》中旧的部分是子思的《中庸》,感觉是后来的思想的部分是它的解说吧。这旧的部分,以朱子的《中庸章句》来说,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