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章中不厌其烦地讲湿。但真正在临床上面对患者的时候,却很少

书名:痰湿一去百病消 作者:范怨武 本章字数:2947 下载APP
第一章中不厌其烦地讲湿。但真正在临床上面对患者的时候,却很少遇到单独的湿证,大多数患者是以湿热两种病邪同时存在的。二、湿热在岭南人的生活里
我不清楚其他地区的情况,但是作为岭南人,“湿热”这两个字已经深入骨髓,常常说以至于把我们的耳朵都要磨起茧子了。
在岭南这片长大的孩子,只要孩子跟妈妈说:“妈妈,我肚子不舒服。”
妈妈可能就会说:“哎呀,是湿热,给你搞点凉茶喝。”
只要身体有些不舒服,都会被妈妈说成湿热。你说喉咙痛,有湿热;眼睛痒,有湿热;眼屎多,有湿热;流鼻涕,也有湿热;口臭,有湿热;口腔溃疡,也有湿热。
她们会煲点祛湿的凉茶或者是炖汤时放点清补凉(1)之类的祛湿热。
因此我们本地人对“湿热”这个词是反复听又再反复听的。
可究竟什么是湿热,那时的我们还不清楚,也没有人给我们讲清楚。
但随着阅历的增加,我听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就会发现,湿热确实可以造成很多病。
我之前在微信公众号上提过,在我们广东汕尾陆河县的客家话里面有很多的口头禅(或者说是一种轻骂,不是说真正的骂人,是有点笑骂或者说是无奈的骂),或者一个前缀的语气助词,这些话中就蕴藏着湿热的秘密。
客家话里有些字的发音跟现行的普通话很不一样。比如,发这个字,声母本身也是F,但放在特定的条件下,比如发病,就不能说成“发病”,而是说成“拨病”。
有一个骂人的口头禅叫“拨长冷”,意为发病长冷,得了发冷打颤的病。这应该是疟疾,由蚊虫传播。岭南多蚊虫,会传播很多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这些病的病机大多初起为湿热。疟疾会造成患者一阵冷一阵热,是属于很麻烦很难搞的病。得过疟疾的人,以后身体就会变得很弱。
有时候,小孩子做了一件让大人感觉到很无奈的事情的时候,他就会说一句“拨长冷喽”。意思就是,把事情搞砸了,这个口头禅是一种病名,把这种疾病和做不好事等同起来。
在我们岭南这儿有很多草药都是清热利湿的,有的药物可以治疗疟疾,我会在后文列举一些可以治疗疟疾的草药,青蒿就是可以去湿热的,它是可以治疟疾的,但不仅只有青蒿可以治疗疟疾,还有其他草药也可以。
我爸小时候住瓦房,晚上有很多蚊子,用什么赶蚊子?用禾秆,就是水稻的秆。以前是人们把小便收集起来的,装到一个尿缸里,晚上就会用这个稻秆沾上尿液,把稻秆点燃以后放到屋里,把门关上,人出来,熏一遍之后,把蚊子赶跑,晚上才进去睡觉,要不然被蚊子咬了很麻烦。以前居住环境差,所以疟疾高发,因此形成了“拨长冷”这种口头禅。骂人把一件事情搞砸的时候,是很无奈的,因为这个事情成不了了,或者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就会叹说“拨长冷喽”。
为什么用“拨长冷”(疟疾)来形容把一件事情搞砸了呢?因为得了疟疾以后,一个人可能发展不好,遇到很多问题。所以用这种疾病形容把事情搞砸了,是很形象的。《贫穷的本质》里面举例,在非洲一些地区,患过疟疾的人,他的体质会相对孱弱,他长大成年后获得工作的机会会比健康孩子长大后要少很多,疾病有时候是贫穷的根源之一。
疟疾从《内经》记载以来就很高发,但据《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消息: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壮举,很多科学家为之做出了贡献。
还有一个骂人的口头禅是“拨黄肿”,用这种口头禅骂一个人的时候,意味着这个事情没有做好,但是也不是很严重,骂他的人有一点生气。
拨黄肿就是发黄疸病,眼睛黄、皮肤黄和小便黄,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病。黄疸的初起病机比较大的概率也是湿热,对于我们岭南人来讲很常见,因为这里的太阳太猛了,如果稍微吃了有点不对劲的东西,太阳这么一晒,地气这么一蒸,天热地湿,这样的环境,一个人就很容易得黄疸。
怎么用草药治黄疸病?最常用的就是用溪黄草、猪骨头和赤豆(潮汕陆河揭西本地所产小赤豆(2),颜色介于红黄棕之间,有祛湿功效,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书文章涉及的药物和药方)煲汤喝。你说它是药吧,有点药味,但是它还算是一个汤,因为会加点盐,但它去湿热的效果非常好。除了这个溪黄草去肝胆湿热之外,我们还用鸡骨草,这算是我们岭南的一个生活经验。
还有“屙痢肚”的口头禅。骂人屙痢肚,一般是指事情没办成或搞砸了。屙痢肚的本意是指得了痢疾,病机仍为湿热多见。痢疾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它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在我们中医看来就是肠道的湿热,它让我们很难受,大便黏臭热,肛门灼热,有时候有脓血便或果冻样便。
痢疾以前是非常高发的疾病,这是因为当时人们的饮用水不干净。以前没有自来水,有水井的人家干净一点,但是更多人是从河里打水的,有去河里刷锅碗瓢盆的,有去河里刷便盆的,上游到下游十几公里的,垃圾被水稀释了,人们就看不到这些细小的垃圾了。如果有人运气不好,洗的时候沾了点粪水,而这粪水刚好又是痢疾患者拉的,就容易患痢疾。
我小时候跟着奶奶,拿着草木灰去河边刷锅洗碗,现在回想起来,就一阵后怕。
以前小孩子(尤其是农村的)在地上爬,到处玩泥巴。你都不知道他有没有用手抓了鸡屎往嘴里送,以前的小孩根本不像现在那么细心照料,就很容易使肠道感染病菌。
因此,以前痢疾很高发,主要是因为卫生条件差造成的,但病机大都以肠道湿热为主。
我的外甥女以前就得过痢疾,结果是拉脓血便和果冻样便,我用白头翁汤给她治好的。
某天,我打电话问我妈,我小时候,你为什么给我用雷公根(学名积雪草)、布谷酸(学名酢浆草)和臭草头(学名不详)煮了给我吃呢?
她说,你当时拉肚子。
积雪草和酢浆草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对治疗肠道湿热效果非常好。
还有一个口头禅是“拨尿积”。就是一会尿一下,一会尿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膀胱湿热造成的。尿路感染很常见的原因之一也是不讲卫生,到处爬,手到处摸。下体痒的话,他就用手挠痒痒,这一挠,手上不干净的东西就带到了下体,结果膀胱就被感染了,造成了膀胱湿热。
小时候,小男孩喜欢用尿去滋那个火堆。滋完了之后,尿液的蒸汽上来,冲到了生殖器,这个包皮隔天就会发炎,龟头也会发炎,甚至这个尿道里面发炎,造成了膀胱的湿热,就出现了尿频、尿急、尿热和尿痛的症状。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好治的疾病,只需要随便到地里找来车前草,拔来煮水喝就可以了,或者用白茅根煮水喝也行。
我小时候也用尿滋过火堆,也喝过这个车前草煮水。
还有个口头禅是“拨瘟子”。“子”是孩子的意思,就是小孩子发瘟了。拔瘟子也叫“拨瘟鸡”,它的本意是说人得了湿热造成的一种温病。提到温(瘟)字基本上就是说湿热了。在岭南这边,发烧长时间不退,基本上就是湿温,这个症状就有些麻烦了。如果用这个口头禅骂人,就骂得有点严重了。
还有一个口头禅是“拨痧”,即痧症,有胸闷欲死、腹痛腹泻、呕吐、四肢冰凉等症状,这些在你看起来像寒证的病症,实际上其病机是湿热内攻。我们常用刮痧或者掐痧的方法来解决,掐痧就是用食指跟中指勾起来夹那个皮,脖子上的皮肤一拔,山根(即鼻根)一拔,或者眉心一拔,这个肉一拔一扯,就把这个痧扯出来了。还可以用汤匙沾上猪油,在后脖子上刮,在整个背刮。我小时候被刮了很多次。这个痧症,以肠胃的湿热为主,我们都统一叫成痧症。
你们看到没有?在我还没有正式讲湿热的时候,岭南客家话里面的一些口头禅,就蕴含着这么多常见病的湿热病机。
三、热 邪
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