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

书名:看准 作者:饭爷 本章字数:19918 下载APP
看懂股市趋势,成为投资赢家
风险就是机会
很多人喜欢讨论预防风险和危机。可是他们不明白,所谓危机,其实是危中有机,也就是说,在危境中会存在机遇,关键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
有一段时间,大家热议裁员指数。媒体的论调都不乐观,不仅标题骇人听闻,而且看起来论据严密、数据清晰,结论也出奇的一致。各路专家都言之凿凿地确信,看这个裁员指数,后面要出大问题了。
其实这个裁员指数没有什么特别的,每逢杠杆调控或者金融危机就会拉高一次,随之而来的就是印钞放水宽松货币,这几乎都成了规律。比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暴力去杠杆导致的现金流短缺,等等。当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会导致资金流动性短缺,裁员也成企业自保的选择之一。
对于一家企业来讲,现金流非常重要。当政府去杠杆开始,银行收紧钱袋子,那些高杠杆、高负债的公司和个人便会撑不住,坏消息频繁传出来。但是只要挺过去,随后便是资金大放水的开始,会拯救了那些在金融风暴中幸存下来的企业。
巴菲特这辈子通过金融大赚了三四千亿美元,其中仅在次贷危机中就赚了近800亿美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机会呢?因为资金流动性危机,一些企业扛不住资金链断裂的压力,低价抛售股权,被巴菲特抄了底,而随后政府的印钞救市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只要能在危机中买来大幅贬值的资产,那么度过危机之后就能大赚。无论楼市还是股市都是这个道理,没有市场流动性的地方就没有溢价。在流动性枯竭的时候,我们要敢于出手,在泡沫高位流动性溢价有消失征兆的时候,要及时撤出来。
记得上次2018年底流动性危机跌得最惨的时候,有个朋友曾经跟我说:“不管你们怕不怕,我在跌到这个位置时买入了。谁都猜不出底在哪里,套着就套着呗。”世纪大萧条也好,金融危机也罢,最差也就是套两三年的事情。如果机会来了不敢下手,那只能高位接盘了。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涨,也没有永远的跌。
只要在暴跌到一定程度后,买入有价值的股票,哪怕没有精准挑选股票的眼光,最终大概率也是不需要割肉的,至于能赚多少要看个人的选股水平。
当然,如果你选择了股价一直走低的股票,只能说你的选股水平连入门级都达不到,还是先不要参与投资为妙。做投资要按照时间与政策作出判断,不要被媒体和其他人牵着鼻子走。
牛市来了,就算是普通人也能够赚钱,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达到股神级别。很多专家教你这个技巧、教你那个方法,其实多数情况下学习了根本没有用。要是真的能让你手里的钱很快上涨几倍,那他为什么不自己操作,哪里还有工夫告诉别人。
也许你学会了一些实用的炒股技巧,但是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所以若不是借助市场整体的上涨趋势,多数人很难赚到钱。普通人要学会去赚唾手可得的钱,而不是找一条布满荆棘的暴富之路去挑战。这么多年以来,大多数通过股市赚到钱的人,不过是赶上了政策的东风带来的资产溢价。只要能够准确地判断趋势,赚多少钱只取决于操作的细节。
但凡股市遇上牛市,那么牛市是所有股票的牛市。你只要看准一只股票低位持有,最后等市场整体涨起来的时候再出手,应该是可以大赚一笔的。毕竟到了牛市末期,任何一只股票都不会表现很差。
而在熊市中,别看那些专家分析得头头是道,教你如何在股市的寒冬中赚钱,但他们往往亏得很厉害。能亲自下场买股票的专家已经相当有良心了,毕竟不是仅仅靠嘴吹。有的所谓的股票专家,根本就不买股,他们讲的内容完全是建立在造假数据上的。即使他们讲得漏洞百出,很多人还是听信他们的说辞。要是按照他们的方法去操作股票,是很难赚到钱的。实际,你学会分析政策趋势才是最重要的。大趋势、大方向对了,无非是赚多赚少的差异。
所有投资品价格上涨,不过就是低位拐点出现以后,被大印钞带到风口上的猪。人们的购买力开始下降,物价也随之上涨。
如果你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后,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参与各类产品投资的人,除了房地产投资客,剩下的能够从投资中获利并且全身而退的人并不多。总而言之,牛市的时候大家看起来似乎都能赚到钱,但最终没有几个人可以落袋为安。基本上账面上的盈余都是令人空欢喜一场,待到牛市退去,非但没赚到钱,反而还要被即将到来的熊市套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大多数人在市场低谷的时候不敢进,在高位的时候又追涨加仓。
在股票市场中,我们赚的到底是谁的钱呢?索罗斯曾经说过,金融是一场基于假象和谎言的游戏。要想守住并赢得更多的财富,就要看清其假象。一旦进场,最关键的就是在假象和谎言被人们认知之前退出这场游戏。
简单地讲,就是金融市场本身不创造价值,这里面只有财富再分配。我们也不要被那些谎言故事所蒙蔽,要做到见好就收。这种本质就像是麻将桌上的牌局。提供场地的老板就是交易所,而一场牌局下来四个人不可能都赢钱,因为你赢得的钱都是从输家的口袋里掏出来的。
既然赚的是别人的钱,那么为什么金融市场投资者众多,真正能够赚钱的却不多呢?因为大多数人在看见市场低位的时候都保持谨慎,等到发现能够赚钱之后,就开始跟风投资,后面越涨越疯狂,跟进的资金和投资客也越来越多。
大家可以关注下金融市场的新增开户数,往往新增数量暴涨的时期都是牛市时期。这个时候,那些在低位抄底的投资者们便纷纷把手中的资产套现,将这些资产卖给新来的投资者。
这样的规律从投资市场出现后就一直持续到现在,然而大多数人还是遵循着同样的行为准则:低位不敢进,高位挤破头。当然也有可能就是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低位,什么是高位。他们的投资行为不过是单纯的跟风。这种现象出现在不同的投资市场中,无论股市还是楼市,都是如此。因为人类的思维逻辑是不变的。
如果你想从股票等投资市场中赚到钱,就一定要有对市场有理智和清醒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地跟风投资。
价值和投资从来都是两方面
某日看了一个访谈视频,我觉得里面的内容很有意思。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个节目中最有用的内容是,它提到价值投资包含价值和投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价值投资是一个二维体系。
价值投资,就是我们在投资选取有价值的目标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估值的问题。毕竟一个有价值的公司的股票,我们要考虑以什么样的价位投资,才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
哪怕一个公司很有价值,如果你在它的股票市场高位的时候买入,也算不上什么好的投资。就像我经常说的,如果一个公司前景非常好,股票每股合理的估值在100元。你在500元的价格的时候买入,那就谈不上价值投资。反之,如果一个公司前景一般,股票每股估值在1元,但是你在3角的时候买入了,这就是好的投资。
很多人不明白,资本市场的绝大部分暴利并非来自生产经营,而是在于估值的变动。一家公司在上升时期的估值可能是其低谷时期的5倍,这其中就有我们投资的机会。所以最适合普通人的投资方式就是股票低位的时候买入,股票高位的时候卖出。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在强调低位重仓。因为如果你在高位买入后,这个公司的价值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回归。
国内股市投资资金往往选择抱团,迅速抬升一个公司的股价后又迅速撤离。结果造成股市价格的波动很像是钟摆,从一端高点摆向另一端,而中间的低点就是熊市。如果你能在熊市低位的时候买入,那么你就能赚牛市高位买入那批人的钱。当牛市到达顶点再也没有资金买入的时候,投资者们无法支撑其总价值,于是大盘开始崩溃。
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A股的牛市总是转瞬即逝,因为牛市达到顶尖的时候,只要购买力无法支撑,崩盘就是一瞬间的事情。那么我们这些不具备优势的普通人如何能够借助形势赚钱呢?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流动资金还是信息获取,自己都不如那些投资机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在股票处于低位的时候买入,尽量要选择那些估值和位置双低、行业有具备增量和确定性的公司。不管什么媒体或者专家把某个公司的未来吹得如何天花乱坠,只要现在估值和位置都处于高位,我们都要谨慎应对。如果一定要参与,那么如果发现趋势不对就要及时撤退止损。
除了注意估值和位置双低的问题,还要注意市场资金的投资偏好,一般每隔几年就会发生变化,前几年喜欢成长型公司,后几年可能就偏好价值型公司。每当人们习惯成长股泡沫的时候,市场就会转到价值投资至上。当你把价值投资当作金科玉律的时候,成长股的泡沫不经意间又回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大家觉得每隔几年一次的牛市风头一直在变,但其实不过就是风水轮流转罢了。
巴菲特指标揭示了什么
前段时间听到一个报道,说是衡量美股泡沫最著名的巴菲特指标已经创下历史新高。现在美股的位置,不但超过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候的峰值,而且超越了2000年时的科技泡沫峰值,成为历史上最高的指标值。而这一切,都是在2020年疫情之后,美联储疯狂放水的货币政策和美国政府的财政刺激下造成的。
理解巴菲特指标的来龙去脉,有助于你了解股市,对我们以后投资的决策,也会有比较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巴菲特指标
用美股的总市值除以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会得到一个数值,我们称其为“巴菲特指标”,因为这个指标是巴菲特首先提出来的。
对于巴菲特指标,一直有一个传言,不管是机构还是媒体,这两年都在不断引用——如果巴菲特指标的数值处在70% ~80%之间,说明美股处在被低估的位置,是买入美股的好时机。如果巴菲特指标数值超过100%,就意味着美股有泡沫了,需要小心了。
为什么这个指标这么有参考意义,就连巴菲特也会如此重视呢?我在这里讲一下自己的理解。我们知道GNP的中文名称是国民生产总值。这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人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也就是说,GNP这个指标计算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当年创造的实际财富。而股票市场的总价值,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创造的实际财富证券化的货币价值。所以巴菲特指标的本身,是用GDP这个实际财富作为基准,来计算实体经济的证券化率程度,以及资本市场的泡沫化程度。
在一个已经完成实物财富证券化的成熟国家里,用股票市场的总市值除以GNP的比值,衡量的其实是一个国家实物财富的泡沫化程度。因为股票市场的最终价值,只能反映经济的实际产出。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均值回归。
不过关于巴菲特这个指标的用法,到处都在以讹传讹。这才有了“巴菲特指标要是超过100%,美股市场就进入泡沫区间”这种没有逻辑的说法。
巴菲特的困扰
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价值股的涨幅一直不如成长股。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让不少深度价值投资者很受伤,以至于传奇的价值投资者查尔斯跳楼自杀了。他是个知名的基金经理,也是深度价值投资者。他管理的基金在鼎盛时期规模高达200亿美元。
过去的十年,对查尔斯这种深度价值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难熬的日子。因为对全球高额债务的持续担忧,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价值标的,不得不保持着40%的现金。《巴伦周刊》说,查尔斯从高楼上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价值已经开始回归。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00年纳斯达克(1)泡沫破灭之前,股神巴菲特也经历了同样难熬的岁月。1999年年初,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是80 300美元。到了2000年年初却只有50 900美元,下跌近40%。因为从1999年开始,网络股成为当时的唯一热门板块。科技股的股价疯涨的同时,其他多数公司的股价都在下跌。最典型的就是DQ(美国最大的乳制品公司之一)、可口可乐、迪士尼和美国运通这些传统消费股和价值股。这些都是巴菲特手里的重仓股,而它们在1999年的表现,只能用“恶心”来形容。
因为看空高新科技互联网股票,再加上基金业绩表现不佳,《时代周刊》在1999年夏天的封面上公然羞辱巴菲特:“沃伦,究竟哪儿出了问题?”作为对此的回应,巴菲特精心准备了几周后在1999年的太阳谷峰会上的一个演讲。这是巴菲特过去30年来,第一次对股票市场做出公开预测。在这次演讲中,他主要讲了两件事。
一件事就是大家熟悉的那段:“短期来看,股票市场是投票机,但长期看来它更像是称重机。虽然从最终的结果看,称重机会胜出,但短期会是由投票的筹码来左右。因为短期投票的筹码,最大的决定因素,可能是人们狂热的情绪。”巴菲特这段投票机和称重机理论,说的其实就是股票的长期价值是由其盈利和估值决定的,虽然短期可能会被人们狂热的情绪推高。
关于人们在股票市场狂热的情绪,巴菲特在演讲中讲了一个石油勘探商的故事。
一个石油勘探商死后进了天堂,上帝对他说:“你符合所有的条件,但这里人以群分,石油勘探者的居住区已经满了,我没有地方提供给你。”
新来的石油勘探商问道:“您不介意我说五个字吧?”
“可以。”
于是商人把手拢在嘴边,大声喊道:“地狱里有油!”
所有的石油勘探者想都没想,一同往地狱冲去,天堂的居住区被腾空了。上帝只好宣布现在这块地方全都是那个新来的石油勘探者的了。
谁料那个石油勘探者想了一会儿,说道:“不了,我还是跟着他们去地狱吧,毕竟这世上无风不起浪。”
巴菲特讲石油商人的故事,其实就是在描述牛市末期人们趋同的狂热情绪。那时候要是你好心告诉别人股票市场风险很大,别人在心里可能还觉得你想挡他的财路。
对金融市场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是利率。利率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就像地心引力对物体的影响一样大。当利率下跌并且保持在历史低位的时候,所有资产都会有前所未有的高估值。因为在低利率的背景下,人们不愿意在手里持有现金,而是用前所未有的价格,去买那些高估值的股票和资产。这就是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美股公司利润和此前比较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整个美股市场的估值显然已经过高,但人们还在不断买入这些高估值股票,甚至是市面上其他高估值资产。这里一旦利率发生变化,金融等资产的价格都会发生变化,不管是房屋、股票,还是债券。
可以说巴菲特在这次演讲中,基本上完整概括了自己投资体系的精髓。
巴菲特的第二次分析
做完这次演讲之后不久的1999年11月,巴菲特给《财富》杂志又写了篇文章。这次巴菲特更加详细地分析了影响股市运行的几项重要因素。其实这次的新文章,写的还是太阳谷演讲中那两段老生常谈的东西。
一方面,他说市场短期是投票机,但长期一定是称重机。企业的真正价值,一定是盈利决定的。虽然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公司股价偏离实际价值,但总有一天,股价还是会回归基本面。另一方面,他又说了一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对估值的影响,不过这次巴菲特举了一个特别生动的例子。
他说道琼斯指数在1964年12月31日的位置,是874.12点。到了1981年12月31日的位置,是875点。也就是说17年的时间,道琼斯指数只涨了1点。不过在这17年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上涨了370%,美国财富500强公司的销售额也上涨了6倍。可是这期间美国股市只上涨了1点,不得不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笑的事儿。
不过后面的1981—1998这17年时间里,道琼斯指数一路狂飙。虽然美国的GDP只上涨了177%,但同期道琼斯指数上涨了10倍。都说美国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二者关系很大。我们从两个阶段美股的表现,却完全看不出美国股市和经济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巴菲特在文中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股票市场在前后两个17年里,出现截然相反的表现,是因为两个经济变量和一个心理变量。两个经济变量,是指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和企业利润,这两个因素我在前面提到过。
情绪变量,是指股票市场的非理性周期性爆发。股市乐观的时候往往会更乐观,悲观的时候往往会更悲观。看看牛市顶部时候人们的心理和熊市底部时候人们的心理,大家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了。
这里我们还是先从经济变量里最重要的利率说起。为什么市场上的利率水平会对投资品估值影响这么大呢?这里我们计算一下不同利率水平下需要的投资回报率,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要讲明白投资回报率的问题,首先要引入一个市盈率的概念。所谓市盈率,就是用你的投资总额,除以这笔投资每年能产生的回报,计算出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就是市盈率,所以市盈率的计算方式等于投资总额除以年度投资回报。这里可以看出:市盈率这个数值,代表的是收回这笔投资需要的年限。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市盈率的倒数,其实就是每年获得的投资回报率。假如你投资100万元,每年能产生5万元的利润,那么收回这笔投资需要20年时间。所以这笔投资的市盈率就是20,那么每年的投资回报率是5%。
明白了市盈率和年均投资回报率的概念,我们再看看不同利率水平下,覆盖资金成本需要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假如目前市面上利率水平是5%,那意味着要偿还这个借贷成本,至少需要年赚5%才能覆盖。
我们前面说过,市盈率的倒数,可以看作你这笔投资的年均回报率。5%的借贷成本意味着,拿这笔钱投资一个年均回报5%,也就是20倍市盈率的市场,是可以覆盖成本的。
如果现在市场上利率水平下降到4%,那么意味着偿还这个借贷成本,需要年赚4%就可以。在4%的利率环境下,意味着你拿这笔钱投资一个年均回报4%、全市场估值在25倍市盈率的市场,依然是可以覆盖成本的。如果利率水平下降到2%,则意味着你拿这笔钱投资一个年均回报2%、全市场估值在50倍市盈率的市场,依然可以覆盖成本。
同样的一个市场,仅仅因为利率的差异,就带来了估值水平的巨大改变。可见利率高低这个因素,对全市场估值水平的影响是多么巨大。这里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利率水平是决定市场估值最重要的因素。在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环境下,整个股票市场的估值,大概率都会比正常利率环境下的估值高出不少。
为什么巴菲特认为泡沫会破
下面是1964—1998年几个关键日期的长期政府债券利率水平:1964年12月31日为4.20%,1981年12月31日为13.65%,1998年12月31日为5.09%。
1964—1981年,利率水平急剧升高,从之前的4%大幅上升到14%。等于利率水平上升了3倍多,这对股票市场的估值和投资者都非常不利。
其间因为利率水平太高,所有投资品的估值都在走低,首当其冲的就是股票价格。利率水平成倍增长的同时,企业的利润水平却没有多大的增长幅度。
自从1951年之后,美国企业税后利率占GDP的比重,基本在4% ~ 6.5%间波动。到1981年年底的时候,美国企业税后利润占GDP的比重甚至降到了3.5%。因为此时美国赶上了经济滞涨,经济不好加上高利率,企业的盈利自然不会高。
高利率压制投资品的估值水平,再加上企业盈利不佳,两个因素在同一时期发生。这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1964—1981年间,道琼斯指数一动不动。
那为什么1981—1998年,股市能上涨10倍之多呢?主要原因是市场上利率水平不断下滑,推高了市场估值。次要原因是企业的利润水平,也在1980年之后走出滞涨,开始出现持续改善。
1981年年底,美国企业税后利润占GDP的比重是3.5%,到了1998年年底,这个比重接近6%。而1981年12月31日的利率为13.65%,到了1998年12月31日利率降到了5.09%。利率不断降低,推动了股票市场估值水平的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开始回升。估值和盈利水平双升,带来的就是美股市场的戴维斯双击(2)。戴维斯双击带来股市上涨以后投资者的情绪因素也放大了上涨。
市场上涨越快,就有越多的人进入股市。牛市一旦开始启动,就算乱买也能赚钱。这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股票市场是提款机。这时候人们认为,不买股票抢钱,是脑子出问题了。这些人不懂什么利率水平,也不懂什么企业盈利,只知道参与就能赚钱。
在赚钱效应下,大家很快会变成巴浦洛夫实验(3)里的那条狗。股市上涨就像摇铃铛一样,刺激他们流口水。这些新手带着增量资金冲进市场,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上涨趋势的延续,他们也是最后接盘的那批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市场估值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利率,其次是企业盈利和人们的情绪。在1999年这篇文章里,巴菲特也是看到这三个指标都没办法维系,才告诉大家后面泡沫很快要破了。
当时市场的情绪已经非常狂热,该进来接盘的投资者差不多都已经进来了。想要在这个位置维持上升,就需要利率或者企业的盈利水平中至少有一个因素能够支持其上涨。要么长期利率必须进一步下降,然而这时候美联储已经开始加息;要么企业的盈利水平有重大改善,这看起来根本不可能会发生。因为1950年以来,美国的企业税后盈利占GDP的比例一般在4%,超过6.5%的时候非常罕见。在盈利非常好的1999年和2000年,这个比例也低于6%。
所以巴菲特在文章中得出的结论是:美国股市的泡沫,可能很快要破了。文章写完没几个月,美国的高新科技互联网股票泡沫破灭,开始步入漫漫熊途。
巴菲特的回顾
股市泡沫破灭一年之后,2001年巴菲特在《福布斯》杂志上,又发表了一篇很长的文章。这篇文章再次回顾总结了之前在1999年太阳谷峰会的演讲和在《财富》杂志上写的文章,把影响美国股市的利率、企业盈利和投资者情绪三要素重新归纳总结了一遍。
在文章中,巴菲特以大萧条时期美国经济增长和股市之间的关系为例,举了更加翔实的例子。巴菲特说1964—1981年,美国GDP增长迅速但股市不涨,并不是什么特殊情况。在20世纪之初的1900—1920年,美国股市也是不涨的。这期间国家经济突飞猛进,但股票市场几乎纹丝不动。
比如1899年12月31日的道琼斯指数是66.08,而1920年12月31日的道琼斯指数是71.95。道琼斯指数在这20年间只上涨了5%,和1964—1981年的停滞非常类似。这段时间,市场上的利率水平也在不断上升,1920年8月是最高点。
然而在1920年加息和西班牙大流感的影响下,美国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衰退。为拯救经济,整个20年代美联储开始持续地降息,利率水平在不断走低。在利率走低和货币宽松的背景下,美国迎来了咆哮的20年代。道琼斯指数在接下来的9年里,上涨了500%。不过是泡沫总是要破的。1929年9月,道琼斯指数在上升至381点以后,在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下,美股泡沫破裂和后面的大萧条终于来了。
当下的美股泡沫破裂以后,全球经济很可能也会陷入大萧条的窘境。后面不管美联储怎么宽松,财政部怎么搞财政刺激,经济都救不起来,而是步入萧条状态。因为这里和1929年的情况类似,有着大萧条前夜一样的贫富分化。
早在经济大萧条期间,美联储在不断尝试通过降息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拯救经济。罗斯福也发布了各种新政,开始对富人们征收重税。美国通过财政刺激和转移支付补贴穷人的方式来支持经济。但由于美国当时的社会贫富差距太大,底层已经完全丧失了购买力。所以货币和财政刺激手段已经失效,美国经济依然步入了史无前例的大萧条。拯救美国经济的是“二战”带来的订单和利润。
现今的全球经济状况和大萧条之前的1929年是非常类似的。可以说不管是美股泡沫的严重程度,还是全球社会贫富分化的程度,都差不多。
当年受到大萧条和“二战”的影响,从1932年开始的17年间,道琼斯指数一直趴在171点之下,完全没有起色。虽然整个40年代,美国的人均GDP增长了50%,可以说是20世纪增长最快的10年,但股市依然趴在那里不动。直到1950年1月,股票市场才开始上涨,1950—1966年道琼斯指数又足足上涨了500%。
再之后就是我们前面讨论的两个周期:1966—1982年的经济滞胀,以及1982—2000年的大牛市。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道琼斯指数大概有一个10 ~ 20年的波动周期。前面20年暴涨,后面20年横盘,再加上中间的无效时间,合起来差不多就是一个康波周期。也难怪经济学家周金涛曾说,人生发财靠康波。
巴菲特指标的由来
在2001年这篇文章的结尾,巴菲特还告诉我们,过去的20世纪,已经证明了一件事。股票市场的非理性,是周期性爆发的。所以需要通过定量分析来帮助我们选择在高点离开市场,规避可能的风险。
从宏观上讲,巴菲特认为定量分析也不复杂,那就是美股的市值和美国GNP之比。这就是那个广为流传的巴菲特指标的由来。巴菲特认为,如果在任何时候,想寻找一个衡量股票市场估值的最佳单一手段,那可能股市总市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这个指标是最佳的。当然他也承认,单用这个指标作为参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投资本身需要的是多重指标的交叉验证。
1999年的时候,巴菲特指标已经升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一个很强的预警信号。我们在前面说过,GNP增速代表的是美国实体经济创造的增量财富。如果资本市场以超越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加财富,意味着这个巴菲特指标的数字会不断持续地增大。这意味着证券市场的泡沫化程度在不断上升。假如股票总体市值增加10%,每年GNP增加5%,那巴菲特指标的曲线就需要直线上升。
在2001年写下的这篇文章中,巴菲特还说:如果这个比率关系在70% ~ 80%,那么出手购买股票的话,收益会不错。如果这个比率接近200%,就像1999—2000年的情况,那你还买入股票的话,就是在玩火。
在2001年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指标的位置在133%,而这个数字还是从2000年高点大跌了的结果。所以当年美国纳斯达克的科技股泡沫有多大,现在大家应该也能够看出来了。
我认为很多人对巴菲特指标有以讹传讹的说法,比如,不少媒体都说,巴菲特指标超过100%的时候,美股就被认为存在泡沫。
其实巴菲特本人并没有提到,当这个指标超过100%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步入泡沫。而且在1924—1995年期间,巴菲特指标都是低于100%的。只是在1995年之后,巴菲特指标才第一次超过了100%。我们总不能说过去这70年,美股市场都没有出现泡沫吧。如果这样,那1929年的大萧条,又是怎么来的?
其实从巴菲特的表述看,他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这个指标在70% ~ 80%的时候,是合理买入位置。我们虚拟财富相对实际财富显著低估了。后面超出合理位置以后,市场泡沫是情绪驱动的,高点在哪儿谁也不知道。因为顶部和底部是疯子决定的。所以巴菲特指标超过100%持续不破是非常正常的,甚至可能一直冲高到200%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买进就是在玩火,因为虚拟财富相对实际财富已经显著出现高估,泡沫也随时可能破。
不过在1995—2000年这一段科技股泡沫时期,巴菲特也并没有远离股市。他只是不买科技股,而是持续买入价值股。价值股持续非理性下跌,导致那几年巴菲特持续跑输市场。自己公司伯克希尔的股价,也因为大量持有价值股,在1999—2000年年初跌了40%,还被别人嘲笑了。就在大家纷纷嘲笑巴菲特老古董、思维过时的时候,科技股泡沫也随之破裂了。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后,巴菲特手里的价值股王者归来。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价值股的表现都好过成长股。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媒体或者研究机构所说的巴菲特指标高于100%,美股市场就已经步入泡沫。这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说法。如果大家单纯把巴菲特指标达到100%作为卖出时机,是非常错误的。在这些年低利率和美联储放水的背景下,基本上会错过大部分的投资机会。
2015年8月的巴菲特指标是101%。2018年这个指标是109%,早就进入他们所说的泡沫区间了。如果你达到100%就开始卖出,应该是在五年以前就已经清空了手里的所有投资仓位,然后看着美股市场在后面持续不停地上涨,开始不停懊悔。因为这个指标在2019年全球央行放水和低利率的背景下又继续升高,甚至已经突破了上一次2000年科技股互联网泡沫时期创下的峰值纪录。
在经历了2020年疫情期间更大的放水以后,2021年巴菲特指标还在持续上升,数字达到230%。到了这个阶段,按照巴菲特的观点,确实已经进入投资风险区间了。美债美股的相关性,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也已经回到1999年年中的水平。相关性这么高意味着,未来的某一天,你看到的不是股债双牛,就是股债双杀。
巴菲特指数在这么高的位置,对于它未来的走向,我的观点和巴菲特在1999年曾经表达过的观点类似。现在市场已经步入泡沫区,也就是和1999年股市的状态很相近。后面再过一些时间,当通货膨胀来了,很可能因为货币紧缩出现股债双杀的局面。不过从全球的权益资金流来看,这个节点,大家似乎比以前更乐观,这也符合巴菲特的那个情绪指标。过去十多年间,涌入权益市场(4)的资金,没有一次比这次猛。
全球资金都在疯狂进入权益市场,原因也并不复杂。越是到了股市泡沫的末端,冲进来的资金就会越多越猛,现在看来确实也是这样。再加上疫情期间美联储世纪大放水和极低的利率水平,导致人们手里的现金保值增值需求非常旺盛。
这次美股泡沫破灭之后,我并不认为全球央行靠货币或者财政刺激就能把经济救起来。后面很可能会像1929年一样,全球经济步入萧条。不管怎么刺激,经济都处于低潮阶段。因为这次不光有史无前例的美股泡沫,还有史无前例的贫富分化。底层百姓已经真正丧失了购买力。
炼就股市中的火眼金睛
价值投资像是个筐
这两年价值投资好像已经变成了一个筐,什么概念都能往里装。不管某些“蓝筹白马”(指股市上拥有成长性或处在行业龙头地位的股票)公司的估值和位置是不是处在历史高位,一些荐股人都会盲目建议你去价值投资。当你抵挡不住诱惑,向这些股票抛出橄榄枝并被高位套牢以后,那些荐股人便又会告诉你要继续价值投资,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
这种所谓的“价值投资”越来越流行,背后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过去两三年“蓝筹白马”这类股票价格持续上涨,让这些所谓的“价值投资”有了活跃的土壤;另一方面,这种所谓的“价值投资”证伪时间很长,所以这些人才会肆无忌惮地鼓吹。
说到底,很多不懂公司价值和市场运行规律的伪价值投资者,不断地在给你灌输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只是因为在这个理念掩盖下,短期很难看出一个人投资的真实水平,时间是他们最好的庇护所。
与短线买入股票立马能得到验证不同,这些需要长时间持有的“价值投资”股票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很多不懂公司价值或者市场运行规律的投资者,往往会成为其长期的“牺牲品”。
在这几年时间里,这些伪价值投资者的安全边际,可以说是高得可怕。普通人凭借自己的眼光和认知,确实很难判断这些股票是否真正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正因为如此,哪怕眼前该公司股票价格一直呈现下跌的态势,他们也能够通过长远的预期搪塞过去,让人无法用事实反驳。
对于这些伪价值投资者来讲,他们只需要通过持续的话术稳住投资者的心态和预期,告诉你要长期价值投资。等到几年一次的牛市周期到来,所有的股票价格都在随着股市势头上扬以后,他们就算是熬出头了。这次经历便能作为他们的一次成功投资经验,拿出来展示给后续新入场的投资者。
很多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会建议你去买好公司的股票,去买那些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公司的股票。但他们自己其实并不懂得一个公司如何才算是好的公司,又如何判断它的内在价值。最终的结果就是股票涨了,就是抓到了优质公司;股票跌了,就是公司价值需要长期观察,不要看短期涨跌。
一个从事基金投资的私募基金经理曾经在社交媒体抱怨说,他的基金过去几年的主要投资对象是基建股,收益可以说非常的惨淡。更让他觉得难受的是,近几年涉及基建领域的公司虽然基本面在好转,估值却越来越低,市场在不断杀估值,他认为是市场在犯错。在我看来,一个企业估值偏低,只是投资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没有增量预期出现的情况下,增量资金是不会介入这类公司的。甚至这个企业的估值可能会一直处于低位,不断阴跌(指波动较小的逐级下跌)杀估值,持有就是白白耗费时间。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全面。不光要考虑低位低估值问题,还要考虑增量带来的估值扩张确定性问题。
价值投资不是盲目跟风
很多人接触价值投资的时候都相信,只要买入低估值企业的股票,和时间做朋友就能获得很好的回报。但是往往大家又都说不清楚什么才是一个企业的真正价值,又如何判断它是否存在低估值的情况。这类既不可靠,又言之凿凿告诉你不择时、不看位置就去价值投资的方法,基本都不具备可操作性。
这两年一些表现优秀的“蓝筹白马”股,类似格力、茅台、平安等股票成为很多人嘴里价值投资的典范,好像只要照猫画虎就能抓住下一次机遇一样。在这类优秀公司股票股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很多类似的股票还被打包冠以“核心资产”的美誉。不过从2021年开始,很多之前表现很好的“核心资产”股价开始一路下行,回撤超过30%。尽管这些企业的价值和去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异,经营和业绩也比较稳固,但是股价确实是在变化。
在股价下行的时候,一些所谓的价值投资者站出来,告诉大家价值投资要在公司低估的时候买入。现在这些“蓝筹白马”公司市盈率不高,回调就是机会,只要闭眼买入就好了,越跌越要买入。然而他们不曾注意过,这些“蓝筹白马”公司的股价经历了几年的上涨之后,公司的股价位置和估值已经处在历史最高位。
通常情况下,一只处在高位的股票要想继续获得股价与公司市值的双重提升,就必须保持高速增长的业绩,这是成长股的逻辑。可是这些处在高位的大多数“蓝筹白马”公司,已经步入经营稳定期,它们本身就是各个领域的龙头老大,业绩持续高增长显然不太可能。
这些年正是因为它们稳定又具备确定性的业绩,让资金开始抱团不断推升公司的估值水平,从而带来了股价的上涨。2020年疫情后因为上游周期公司产品涨价,业绩出现了高速增长,这意味着比这些“蓝筹白马”公司确定性更强的板块出现了,而且那些周期型公司的位置和估值又都处在低位,所以之前抱团“蓝筹白马”的资金开始分流到其他股票。这些“蓝筹白马”公司的估值自然因为资金分流开始收缩了,股价也就开始回落了。
价值投资有门槛
在很多人眼里,所谓的价值投资就是拿市盈率给公司估值,长期投资就是买了以后关闭账户不看,不是择时定投就是每月按时按点闭眼买入。显然,这种简单机械的思路并不适合股市,对投资本身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回测收益率的话,这种简单的策略可能也就比你随机买入稍微强那么一点。
投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多人之所以相信这一方法,都是因为自己没有摸索出更可靠的交易策略,没有找到更稳定的盈利方法,只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时间身上。其实,价值投资本身是一件非常有门槛的事情,也是多数普通投资者难以掌握的。
价值投资者经常会通过对公司未来的评估来判断公司的价值,衡量公司当前的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可真正能做到这几点是很难的。比如评判一个公司的价值,很多投资者都会通过现金流量贴现,即通过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折现等参数,计算一个公司目前的价值。对于投资者来说,当一个公司的价值低于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时候就要购入股票,高于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时候就要抛出。
但是,计算未来现金流设定的这些参数,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很多公司现金流不稳定,用它来估值也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更何况很多人说起现金流折现,动不动就计算未来十年八年的情况。事实上能算清楚未来三年的账目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是预测十年后的事情,那基本和算命没有什么区别。要知道很多中小企业的寿命周期也就是十年左右。这样看来,除了一些稳定的大公司以外,其他企业很难通过现金流量贴现的方式得到合理的企业价值结果。
而且价值投资更看重的是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既然这个账很难算清楚,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要做到正确判断企业价值并且找到低估值企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就算是拥有优秀研究员的金融机构,也没那么容易做到。所以说,普通投资者想要做一些金融机构都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是不太现实的。
不要只知巴菲特
一提到价值投资,很多人都立马想起巴菲特。了解巴菲特的人应该都知道,巴菲特在早期的时候喜欢做价值投机,而且收益丰厚。到后来公司越做越大,受限于资金规模及建立起自己的现金流,巴菲特才开始做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对于大多数股市投资者来说,巴菲特投资生涯具备参考价值的时期是他做价值投机的早期。因为他在后面已经拥有了普通人不可能拥有的保险公司与现金流。
还有人喜欢研究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喜欢买入股价低于净值、分红稳定的股票,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非常合适。但是当今信息的传导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格雷厄姆的时代,那些长期经营良好、分红稳定的公司的股价很少会低于净值。而低于净值的公司,多多少少又存在经营问题,不能长期持有。
很多人沉溺于往日投资偶像们的光环之中,一知半解地仿照他们的举动进行投资,却从未意识到现在和过去是两个时代,最终结果自然是亏多赚少。
其实价值投资只是一种投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不能赚到钱,还要看你能不能把它用对。价值投资的本质是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因此价值投资的前提是你持有股票对应的公司本身必须优质。因而这里存在着两个天然陷阱:一个是持有多长时间算长期,另一个是怎样的资产才能算得上优质。这就导致普通投资者为了搞清楚自己所投资公司到底是否优质,需要把大量时间花在判断公司的水平和资产质量上。普通投资者花了这么长时间来做这些事情,又根本比不过那些从事多年投资的机构和基金经理。
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想做价值投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以过去几年股价长期稳定上涨的几个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在开始大涨之前,公告中藏着什么蛛丝马迹。看懂财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找到诱发股价上涨的因素,这才是推升价值的关键。
很多时候回看过往,我们会发现通常股票价格上涨的时候都有消息来推动。白酒股就是一个例子。在白酒类股票上涨的时候,市场上会反馈给大众100种上涨的理由。但这时候你就要发现哪一条是真正在起到驱动作用的,因为其中大多数的理由都是虚张声势而已。
技术分析也很有用
对于多数中小投资者来说,只要自己手里的资金还没有到达可以左右股价的程度,这个时候最需要学习的东西,其实不是单纯地阅读财报,而是做最基础的技术分析,这才是我们在股市里能够自我保护的不二法门。因为无论是我们拥有的资金、信息还是我们研究的深度、广度,都比不上专业的机构。然而就连专业的机构也会马失前蹄,因此一个普通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更是难上加难。这个时候,技术分析就更加直观和简单一点。
技术分析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是一件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其实就是概率论。基础技术分析在告诉我们当股票某个图形出现之后,以当前的数量和价格大概率可能会出现什么走势。
越是长周期的技术分析,准确率就越高;越是短周期的技术分析,相对准确率越低。很多人觉得技术分析没用,是因为用错了方向,天天拿短周期的技术分析来判断全局。资金可以影响短周期的走势,但很难撼动长周期的走势,所以在长周期上判断的趋势往往比较可靠。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重视长周期,如月线、季线,因为确实比较重要。
除了数学与统计学,技术分析也从侧面反映了投资者的心理。在如今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投资者群体效应和信息差带来的变化会越来越明显。由于人们在交易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考虑自己的成本价格,所以散户在某个区域集中买入或者套牢以后,就在技术上形成了压力位或者支撑位。技术分析已经二十年没什么新东西了。以前我在最开始学习技术分析的时候,阅读的是期货技术分析教父约翰·墨菲的著作《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其实这类书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都是对统计学、概率论和心理学的研究。
很多做价值投资的投资者都看不起技术分析。如果我们对于二者研究清楚了,就会发现它们殊途同归。认真观察一个公司股票的图形,会发现往往从成交量和价格上,基本能反映一切。
股市投资方法论
对于手里资金不富裕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想做好投资这件事,选股、组合和择时三者缺一不可。
从选股的角度来说,首先至少要排除财务造假或行业不景气的公司,然后在位置和估值双低的低位板块或者公司里面寻找有潜在增量和上涨预期的公司。我一直在强调低位,因为低位意味着我们的投资成本是与一些大型投资机构保持一致的,这样的投资才相对安全。增量预期也很重要。没有增量预期,即使处在低位的公司也不会有大量资金涌入,从而不会产生估值扩张带来的上涨效应。钢铁板块过去很长时间估值一直很低,但股价也一直没有上涨。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没有增量预期。投资没有增量预期的低估值公司,就像买了张债券。
投资要做组合,不要单投一个板块或者公司。非专业投资者单只公司配置,最好不要超过总资金的20%。做组合的目的是通过分散的方式来保证自己的安全系数。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投资收益来得慢一点,但是一定要尽量避免掉坑,因为一旦掉进去,想要爬出来可就太难了。如果我们投资的板块或者标的过于集中,一旦相关行业或者公司不景气,损失就会比较大。如果我们的投资同时分配在几个公司和行业上,哪怕其中一个面临经营困境,但总体风险依然是可控的。
最后就是择时,尽量在熊市与牛市转折的时期开始你的投资。很多人喜欢看着指数是否暴涨来买股票,这其实是不太合适的。熊牛转折和牛市开启两个阶段,指数往往涨幅不大,甚至是横盘的。这时候通常是牛市一期和二期,指数虽然涨幅并不大,但强势股和主线板块往往赚钱效应很强。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通过稳健的分析找到强势板块和主线板块,同时规避弱势板块和指数横盘的干扰,优化自己的策略和买卖时间。等到指数暴涨的时候,其实牛市已经到了尾声,接近牛市的高潮阶段。到了这一刻,我们就要考虑退出了,当然退出也是需要通过技术分析来完成的。
股市的泡沫(5)
虽然现在全球股市的泡沫已经很大了,但是随着全球央行财政和货币宽松政策的执行,泡沫还会越来越大。而大放水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人们手里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未来泡沫破裂的时候,各国政府会再次通过印钞大放水拯救经济,这时候人们手里钞票的购买力会再次被洗劫。这里我们可以看看,近年来备受资本追捧的新能源车的资本市场泡沫有多大。
一提到新能源车,就不得不提及市值飞涨的电动车龙头老大特斯拉。特斯拉汽车的车型设计非常酷炫,代表未来趋势的自动驾驶噱头非常吸引人。按照马斯克的说法,特斯拉十年后销量会达到2000万,也会比传统车企的利润率高。
然而不管你的预期有多乐观,按照现在的股市价格来看,特斯拉的市值依然是过高了。目前特斯拉的市值为8300多亿美元。这个市值基本等同于丰田这家传统车企市值的3倍。想要撑起这个市值,想要让公司的股票价格看起来合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特斯拉的市值哪怕再不合理,也不影响特斯拉的股价继续上升。在2020年,特斯拉的股价最高点比2019年股价的最低点上涨了近十倍。
在投资市场,泡沫存在的三大定律如下:
1.泡沫持续时间和幅度都会超出市场想象;
2.只要是泡沫,最后一定会破;
3.只有在泡沫破灭以后,市场才会形成共识。
还有一个关于泡沫的引申定理,负向泡沫的幅度永远不会超过正向幅度。所以做空(6)市场上普遍悲观的股票并不会有超额收益,与此同时,做空热门股票基本都会死在泡沫破灭前。
这三条投资市场定律加上泡沫的引申定理,基本上概括了市场泡沫的前世今生。至于做空泡沫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关注一下特斯拉股价的走势。
不过比起很多造车新势力,特斯拉的泡沫算是小巫见大巫。上汽集团是国内销量靠前的传统车企,一年售出250万辆车。它的市值大概在2600亿元。而造车新势力中的某汽车厂商,市值远远超过上汽集团,去年的销量不过几万辆。
也许传统产业没有想象空间,所以资本市场往往不会给出高估值。但这些造车企业的市值明显远远超出合理范围,就是因为泡沫的存在。
每当一个行业被资本市场炒作到产生泡沫的时候,都会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比如这个行业公司的估值只能靠一些梦想和不存在的东西勉强解释。公司高管开始减持,大量增发融资并不改变上涨趋势。无论这个公司传出什么消息,都是好消息,都是股票暴涨的理由。
当被炒作的行业的企业的市值看起来足够高的到时候,股价不一定会跌。因为此时流动性资金充裕,在没有刺破泡沫以前,股价甚至还可能继续上涨。现在这些造车新势力的资本市场基本上都符合这些特征。资本市场的这种现象,历史上总是发生,只不过是剧本换个主角,重演一次罢了。
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股票进行投资呢?过去一段时间里,曾经流行一种说法——好公司随便买。只要公司业绩一路高涨,最终会消化掉估值中的泡沫,所以即使在股价高位的时候买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在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的时候,大家都追捧当时的热门科技企业高通的股票。虽然股市泡沫被美联储加息刺破之后,高通仍然迅速成长,成了芯片行业中的龙头老大。但那些高位买入高通股票的投资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经过了二十年的等待,飞速发展的高通股价才在疫情期间,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回到了1999年的股价高点。要知道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存在,投资高通股票的人不知道亏损了多少资产。
如果你在股价高点的时候买入高通这种公司的股票已经算是运气好的了。至少二十年后公司的股价还能涨回到原点。但如果你买到的是一般公司的股票,有可能没过几年公司就退市了,最后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我们在遇到股市高点的时候,一定要远离股市,千万不能在股市泡沫面前心存侥幸。好公司如果没有好的价格,对投资人来说意义不大,只有好价格才是你投资赚钱的保证。就算是价值1元的垃圾股,你能在价格还是3毛钱的时候买到,那也是一项好的投资。即使你买到的是好公司的股票,它的价值10元,你却花了500元买到,等待着你的必然是漫长时间的价格下跌和价值的回归。
为什么那些电动车企业市场销量那么低,却能支撑得起那么高的市值呢?其实就是大家觉得电动汽车企业有未来。有想象空间和未来增量的公司,才能被资本推上风口,资本市场才能给出高估值。以特斯拉为例,这个公司描绘了一个跨越式的未来科技故事,大家纷纷看好它的前景和成长空间,资本也随之而来。
我们在面对这种成长型股票的时候,如果想要投资,可以先做一个基本的假设。这些风口上的公司向投资者画大饼,你要假定这个大目标可以实现,再结合行业前景及公司发展规划,估算一个可能的市值,这时候你就能构建出一个公司的上行空间。下行空间就是如果公司的大目标没能实现,根本做不出想要的产品,热潮退去以后能剩下多少价值。根据上行空间和下行空间,我们最终能够判断这只股票值不值得投资,值搏率(7)又有多少。如果值搏率够,我们还要考虑自己可以配置多少资金。
当然,这类公司我们不能只投资一家,那样风险太大。我们要找个五到八家企业分散投资,动态调节资金的配置。等到这个公司达到风口顶端的时候,我们便可以抛出股票。在高位接盘成长股的人,会给前面所有人买单。至于什么时候抛出,高位只需要通过技术分析看图说话就可以了。
现在的美股已经步入牛市泡沫的最后一段,这里不只是电动车行业的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泡沫,各类科技巨头企业也产生了巨大的泡沫。这里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美联储放水推高估值的结果。这些公司市值的提升,与经营业绩和收入的增长,关系并没有那么大。只是疫情以后的大放水,让这些公司的估值泡沫不断变大。
和我们国内的牛市三期爆炒低价股一样,美股在这个阶段,市场也开始“消灭”低股价。随着散户和新手大规模进入股票市场,一些垃圾股的收益率往往大得惊人,越是小市值的公司,股价涨幅越大。甚至在美股论坛上,一些垃圾股公司的投资者,预计自己的年收益为2531%。
所以,我们能够见到理性做空机构被团结起来的散户击败的场景。这个做空对冲基金被散户打爆的股票叫作“游戏驿站”,是做游戏线下零售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公司的业务,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这样的传统的销售类型公司的业绩不可能会好。因此这个公司一直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它的股票是美股市场上的垃圾股。然而,这样毫无前景的公司,股票居然在短短的时间里上涨了几百倍。这只股票的暴涨让很多做空的对冲基金差点儿崩盘,还是依靠其他机构的紧急注资才存活下来。
美股论坛上那些和对冲基金对着干的散户并不是为了手中的股票能够疯涨,而是想让那些一直套路他们的机构也吃点苦头。不过这只股票巨大的浮动和庞大的交易量不是仅仅靠散户团结就可以做得到的——黑石等投资机构借助舆论和散户的力量吃掉了这些基金对手。
所以不管哪个国家的市场,只要是走到牛市末期,都会出现低价股被热炒,一些机构趁机完成最后一轮资产收割。原因很简单,对于新入场的小白投资者来说,他们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股价的高低,这些低价垃圾股因为股价便宜,在他们看来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所以当大量垃圾股暴涨的时候,往往意味着牛市进入尾声。在泡沫破灭前,通常还有一段最疯狂的升幅,后面加息提高利率的时候,就是泡沫即将会被刺破的标志。
(1)纳斯达克:全称为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是美国的一个电子证券交易机构。
(2)戴维斯双击指的是在股票市场的某个阶段,企业的估值和业绩同时大幅提升。
(3)巴浦洛夫实验是指巴浦洛夫以狗为实验对象来建立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经典 条件作用实验。
(4)权益市场是对公司权益进行发行与交易的场所。有时也将权益市场中发行的市场称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交易的市场称二级市场。交易既可以在场内(交易所)进行,也可以在场外进行(也称柜台交易市场)。权益市场常常直接称为股票市场,它是市场经济中最为关键的市场之一。
(5)本文创作于2020年年初。
(6)做空是金融资产的一种操作模式,先是借入标的资产,然后卖出获得现金,过一段时间后,再支出现金买入标的资产归还。
(7)值搏率,即用一种量化的方式来衡量股票的估值和未来的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