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奋斗,往往都需要打造一个明确的目标,确定目标也就意味着找到了能够指引方向的焦点。事实上,目标是引导执行的关键因素,也是验证执行是否能够产生价值的一个前提,如果没有目标,我们的执行将会失去最佳的指引,甚至丧失方向,我们的工作可能会出现时间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很显然,一个好的执行目标,往往可以决定我们最终能够走多远,这也就决定了我们需要进行目标管理,并通过目标管理达到管理时间的目的。
1.明确目标就可以少走弯路
2013年,刚刚从华尔街一家投资公司退出的投资人麦克决定自立门户,他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然后准备开启自己的私人事业。随后,他找到了自己在投资公司上班时认识的一些老客户,经过协商,双方有意共同投资新的产业和项目。不过,这一次的合作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夭折了,因为麦克突然觉得这个项目并不适合自己以及自己的公司,他觉得这样的投资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帮助。
第二次,他又看准了一个投资项目,然后很快就投入大笔资金。和上次一样,麦克的公司最终打了退堂鼓。在之后的两年时间内,麦克的公司先后制造了六个烂尾工程,这些因为一时兴起而启动的投资计划在开工后都无疾而终。麦克白白浪费了几年时间,最终只能无奈地关闭了自己的公司。很显然,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麦克在投资之前并没有制订合理的计划,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结果很多投资都是在盲目的状态下进行的,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和财力。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活动陷阱”,不能只顾着低头往前走,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往哪个方向走,准备到达什么地方。没有一个准确的目的地,我们的行动将会失去指引,最终在盲目、迟疑、错误中迷失自己。法国作家哈伯特说:“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向都是逆风。”一旦失去目标,我们的行动将会因为失去方向而变得混乱,我们对时间的把握也会陷入混乱,很显然,目标有助于维系我们与时间之间的亲密关系。所以,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必须先制定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这个明确的目标可以指导我们的方向和行动。所谓“明确”,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这个行为标准对个人的时间管理至关重要。
比如,前台的电话接听人员被要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这个优质的服务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员工可能会因此而感到困惑,他们不清楚该怎样为客户提供服务,也不知道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像“我要减肥”“我要学好英语”“我要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我要挣很多钱”,这些目标通常都不会实现,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目标太过笼统。减肥的标准是什么,准备减到多少斤;我要学好英语,那学习英语要达到什么程度,是达到英语八级的水平,还是应付日常交流,又或者是能够用来进行商务谈判,这些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同样地,所谓的成功人士和挣很多钱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怎样才算是成功人士,怎样才算挣到很多钱,这些都不清不楚。
事实上,很多企业或个人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目标模棱两可的现象,甚至处于没有目标的混乱状态,这种模糊的界限往往会让工作者感到不知所措。由于企业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下属员工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事,导致内部奋斗目标不统一,从而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有时候,由于目标不明确,员工会在工作的过程中对自己产生怀疑,这种怀疑会导致整体的工作出现停滞、变动的情况。
可以说,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的时候,这些目标往往会让我们坚守前进的方向,会让我们按照某一个固定的指引去走,从而防止半途而废或者改弦更张的情况发生。当然,我们也可以更加从容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计划,并坚定地为实现这个计划而努力。
不过,很多人对一个明确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并不太清楚,在他们看来,所谓的明确大概指的就是这个目标是什么。但这样理解的话很容易陷入一个狭隘的思维区域,并且会对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严格来说,一个明确的目标必须要有明确的项目、明确的衡量标准、达成措施、完成期限以及资源要求,这样执行者可以弄清楚最终要计划做些什么,做到何种程度,这些其实都对时间的管理有重大的影响。
“明确的项目”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毕竟只有了解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够将这件事做好。如果连自己的工作项目也没有确定,那么,所谓的确定工作目标只不过是一个没有内涵的空壳子。
“明确的衡量标准”指的是想要达成的这个目标,必须有一个具体的可以衡量的标准,或者说寻找一个标准来证明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应给出一个明确的数据,或者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
“达成措施”是指明确我们在完成这个目标时应该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即需要怎样做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完成期限”是指在制定明确目标的同时,需要指出这个目标实现的期限。比如,企业在设定生产目标的时候,会直接说自己准备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目标,这个时间段就是完成目标的期限。
“资源要求”是指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通常情况下,在最初设定目标的时候,相关的制定者会想办法将相关的资源要求直接写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目标提供足够的支持。
一般来说,企业或个人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都需要体现以上几种要求,这样才能确保执行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对目标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执行者需要认真对待这些要求,需要在制定目标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一旦错失和遗漏了其中的要点,一旦缺乏足够的考量,就会造成目标的不完善,就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变数。
2.做好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的时间安排
在提到时间管理与目标设置的时候,我们需要重点考量一个问题,那就是目标设置的阶段性。这个阶段性实际上与时间的发展过程是统一的,毕竟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有时候实现目标的时间很短,而有时候这个过程会显得比较漫长。而事实上,时间越长,时间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以及一些变动可能会更多。如果无法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无法对目标进行更为精确的设置——阶段性设置,那么整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会遭遇变故,甚至中途夭折。
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在对目标进行时间规划和管理时,会想方设法让目标实施的步骤与时间紧密结合起来,即设置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这种设置方式通常会为时间管理与目标规划确立基本路线。毕竟这三个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目标有效地将时间管理纳入一个阶段性的管理范畴之内,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更具计划性和可控性。
短期目标通常是指在1~2年时间内的目标,是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具体化、现实化和可操作化,是最清楚的目标。对于工作者来说,为了确保自己在短期时间内有所收获,为了确保自己对时间管理有一个更为可靠的参考和束缚,短期目标不可或缺。
中期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目标体系中受长期目标所制约的子目标,是达成长期目标的一种中介目标。中期目标的时间限度稍微长一些,一般为3~5年。这种类型的目标主要是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连接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毕竟短期目标实现的时间太短,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具备什么指导价值,而长期目标的时间显得太长,这很容易使得员工在具体的实践中失去对方向的明确把握,也容易因为目标太遥远而失去信心。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犹豫不决,甚至轻易地改变自己的目标,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
长期目标是指5年以上的目标,是个人、企业或者其他机构通过实施特定战略所期望的结果。长期目标与战略的时间跨度通常都保持一致,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明确一个总的方向,作为战略级别的目标,长期目标主要是为了指引个人或者组织的发展,并决定了发展的上限。
对于多数人来说,他们都会想办法针对自己的需求和工作性质来制定相应的目标,如果目标比较小,比较简单,而且时间要求比较短,就可以选择设定短期目标;如果时间稍长一些,而且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相应的技术积累和经验积累的过程,我们可以适当地设置中期目标;一旦时间更长,难度更大,需要的步骤更多,那么就需要设定长期目标,同时尽量做好短期目标、中期目标的设置。在面对不同的工作时,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与安排,尽量保证目标能够按照特定的步骤完成。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的种种经历就像一个个点滴。你无法在展望未来时串联点滴,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其升华。所以你要相信,这些点滴片段会在未来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要相信某种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或者因缘甚至是其他一切。这种方法从来没有让我失望,在我的生活中,这种意念造就了我的与众不同。”
乔布斯所说的这段话中,实际上指出了一个人生活与工作中经常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制定短期目标,并且将其与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联系起来。个人所经历的一个个点滴其实就是一个个短期目标,这些短期目标不断实现、不断积累,会慢慢变成中期目标,直到串联成长期目标。
不同类型的目标的有效设定,将工作的步骤以及过程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可以说从执行工作开始的时候,我们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工作节奏,可以有效地应对工作各个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一般情况下,对目标进行精确的划分,往往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时间管理工作,确保目标能够在可控的时间内达成。
首先,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的设定等于设定了具体的工作步骤。这个工作步骤的设定有助于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时间,我们会知道自己在某一阶段将要做什么事情,将要做成什么事情。这种时间的把握对工作的控制至关重要,是有效把握和利用时间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次,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的设定有助于提升我们工作的节奏。毕竟在不同的工作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所要面对的情况往往不同,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不同的工作中保持不同的状态与节奏,确保自己不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尤其是在长期目标的工作中,由于时间比较长,我们很难保持长时间的节奏统一,这个时候,在过程中设置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有助于缓解压力并及时调节状态与节奏。
最后,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的设置有助于保持执行的专注度。在面对一些长期目标时,一些执行者常常会难以在长时间的工作中坚持下去,他们也无法保证自己可以在几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同样的工作状态,一些在工作中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执行者可能会半途而废,或者对自己的目标产生怀疑。这个时候,如果能够设置一些短期目标以及中期目标,不仅可以为执行者指引方向,为其带来更多的信心,还可以保证执行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不过在设置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的时候,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规划。如果在目标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所设定的几个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都与长期目标关联不大,这样就会导致发展方向出现偏离,最终影响长期目标的实现。所以,一定要让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按照一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前进,而且要确保短期目标成为实现中期目标的前提,而中期目标成为短期目标向长期目标过渡的中介和跳板,在这种层层相扣、相互递进的关系中,长期目标才会实现,整个企业的发展才会始终保持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
另外,无论是短期目标、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在统一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各自的配合。一般情况下,长期目标在确定之后,不容易发生变动,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对短期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后再设置,但是这种变动不应太过频繁,执行者必须确保它在一定时间内的稳定。比如企业在设定短期目标的时候,原计划每个月的产量是4万吨,年产量达到48万吨。若其第一个月的产量就达到了5万吨,超出了预期的标准,而且生产的势头非常好,那么在第二个月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产量,设定月产量达到6万吨的目标。
在向长期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如果短期目标都是超额完成,中期目标就可以适当地提高,这样对提前实现长期目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中途出现了一些意外事件,那么在短期目标设置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目标产量,不过为了确保长期目标不受影响,在中期目标的设置方面同样需要做出调整,或者对日后的工作计划做出调整。可以说虽然目标的设定都是固定的,但是在设置短期目标之前,是可以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整个执行的时间可以更加自由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3.给目标设定期限
2004年4月,波音公司正式启动了代号为“梦想飞机”的波音787客机的研制工作,作为一款200~300座且航程设计达到6500公里至16000公里(不同系列,座位与航程都不同)的大飞机,787客机一开始研制就备受瞩目。
不过在研制787客机的过程中,波音公司犯下了一个几乎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没能设置一个合理的期限,结果导致787客机研制和生产计划一再拖延。首先,波音公司与意大利、日本的供应商进行合作时,并没有对相关产品的部件研发的时间做好沟通,结果对方在提供机身以及电传操作的软件产品时拖延了半年时间,波音公司有苦难言,非常后悔没能在时间安排上协调双方步骤。
2008年1月,为了完成飞机总装配,波音公司发出声明,将准备年底交货的飞机推迟到了2009年年初。到了2008年年底,由于发现零件需要更换,波音公司再一次私自更改交货时间,而这一次,它将交货时间推迟到了2010年的第一季度。
在这个时候,购买飞机的客户们已经等得非常不耐烦了,他们迫切希望自己能够见到飞机的成品。经历了一波三折之后,所有人都希望2010年能够准时见到这架飞机,可是到了2009年6月,波音公司的高管决定再次更改交货日期,原因是他们发现该机型的机翼与机身在结合部位存在一些力学问题。
2010年8月,在飞行测试中,波音公司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所以干脆决定将交货日期推迟到2011年第一季度,可是直到2011年9月26日,日本航空公司才等到了自己预定的第一架飞机。不过其他一些航空公司显然没有这样好的耐性,它们在辛苦等待几年之后,早就被波音公司一再拖延和不断更改日期的行为激怒了,大约有60家航空公司退订了787客机的订单,这让波音公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事实上,波音公司就是因为频繁更改交货时间,没有对目标设置一个明确的界限,结果不仅让自己的工作受到了影响,导致时间的浪费,还在客户心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波音787客机的波折和失败经历为各个公司提了一个醒,它们都将这款飞机当成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来指导内部工作,而这也成了波音公司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很多企业和个人在过去都不太看重对目标期限进行设置,对他们来说,我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我知道自己需要做些什么,而且有很大的机会去完成它,这就是最重要的。有的人可能会设置一个实现目标的时间,不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会刻意做出变动,也就是说这些实现目标的时间往往是不确定的,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会让目标的实现变得困难重重。
类似于波音787客机的拖延情况,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当我们许诺或者做出计划的时候,往往会朝令夕改,虽然我们有着坚定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对此我们缺乏一个最基本的承诺,也没有一个精准的规划。这样就会导致执行过程的一再拖延,会导致执行计划的不稳定性。
有些人会这样认为,目标期限的变动是为了防止一些不稳定性因素干扰到目标的实现。这样的解释似乎非常合理,但问题在于我们在制定目标并且做出时间规划的时候,就应该将这些意外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全部纳入其中。而事实上,目标的时间期限越是不稳定,整个目标的实现过程就越不稳定,那些所谓的不稳定因素就会越来越多,拖延症也会越来越严重。
就像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最初制定了在A时段达成目标,如果我们因为一些因素而轻易将时间改成B时段,之后又因为某些事情将其改成C时段,那么在可以预见的情况下,我们还可能会将时间改为D时段、E时段,甚至是F时段。到最后我们可能同样会完成任务,同样会达成自己的目标,但是,当我们到了E时段或者F时段才达成目标时,可能这个目标的实现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
任何一种目标的实现都应该具有时间限制,这种时间限制实际上就是价值的保证,毕竟很多时候,工作目标都是在特定时间内发挥自己的价值,一旦超出这个时间就会失去意义,很多商业目标的实现就是如此。一家企业想要在5月底之前生产出新产品,看中的就是它的对手还没有生产出相关的产品,或者看中的就是市场上的行情与潮流,一旦将时间延迟到6月底、7月底,甚至是8月底,那么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可能已经铺天盖地地出现了,这个时候想要引领潮流几乎不可能,企业也会因为没能把握住最佳时间段而丧失竞争优势。
事实上,只有设定了明确的时间期限,我们才会想办法努力工作,才会产生紧迫感,才会真正愿意全身心地关注自己所面对的工作,将其当成一项重要且必须按时完成的任务去面对。无论如何,当目标设定好准确的时间之后,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规律、更加规范,同时也会变得更有动力,甚至会对自己的成功有更直接的期待。重要的是,如果缺乏时间限制,我们所面对的目标不仅无法进行绩效考核,还会对企业的整个体系,或者个人的工作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除了没有设置目标期限或者目标期限不确定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目标的设定必须科学、合理,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有的人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对自己的计划缺乏足够的分析,所以无法正确评估自己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时间,最终导致时间设置上出现差错。比如当时间设置得太早,就会莫名地给自己增加很大的压力,最终由于时间太短而难以完成任务,导致内心受挫,甚至对自己的目标产生怀疑;如果时间设置得太晚,同样会造成工作上的拖延,或者导致目标的实现错过最佳时间段而变得毫无价值。所以,在设置目标期限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将自己的时间与工作能力、工作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结合起来,保证时间设定得合理与充足。
4.把目标设定提前一点儿
2014年的时候,笔者参加了一次中小企业探讨未来发展模式的会议,在会上,一位来自天津的企业家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法则——“约会困境”。所谓约会困境实际上指的是,很多人在与别人进行约会时,常常会习惯性地迟到,这会极大地影响对方的心情与状态,从而降低对方的好感。事实上,对于那些迟到的人来说,他们并非有意让别人等待,而是习惯了磨磨蹭蹭,约定晚上8:00见面时,他们往往会习惯性地磨蹭到8:15出现。
约会困境会带来很多尴尬现象,至少在人际关系方面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想要破除这样尴尬的现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准时赶到现场。想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确保自己不会无缘无故拖延,只要约定了是8:00约会,那么就要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约会地点;第二种方法是确保在意识中能够将约会时间提前,即不断提醒自己约会时间是晚上7:45,而不是8:00,这样一来自己就会提前15分钟出门,然后在8:00准时到达。
解决约会困境实际上就是采用一种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它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比如,很多设定目标期限的人,常常会在工作开始之后产生延误,最终导致不能按照原先设定的期限达成目标。为此,执行者可以在自我规定中适当将设定的期限提前一些,这样就可以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比如,很多企业在下达任务之后,规定必须在什么时候完成任务,不过下面的执行者可能会有一些习惯性的拖延,他们往往会拖延到规定时间之外才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管理者可以巧妙地提醒执行者将完成工作的时间提前一些,那么执行者即便按照正常的工作速度也不会拖延到原定计划之外。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只需要花费原计划60%~70%的时间就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多数人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时间,最终导致这些工作充满了整个规定的时间段,甚至超出了目标的时间限制。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将目标设置提前,就可以补回自己在拖延中浪费掉的时间。
从心理方面来说,主动将目标完成期限提前,或者说缩减工作时间,不仅有助于破解约会困境,防止拖延事件的发生,还可以有效提升个人的工作状态。因为随着目标时间的提前,随着工作时间的压缩,执行者常常会感到更大的压力,会不断提醒自己需要加快工作速度,需要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效能,这样反而能够确保提前完成任务。
另外,把工作目标的期限尽量提前,往往可以做到有备无患,毕竟通过对工作时间进行压缩,可以确保工作提前完成,给最后的工作留下足够的时间。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执行者在完成工作之前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的工作万无一失,还能够利用剩余的时间做好防备,处理一些意外事故。
还有一个作用同样非常明显,当我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往往是越到最后越觉得困难,而且由于离设定的期限越来越近,执行者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在压力下出现各种失误。但是事先将期限提前一些,就等于为执行者预留了最后一点儿工作时间,不仅让执行者一开始就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还能够为后面的工作赢得更多的时间,这样反而会减轻工作压力。
有家西方公司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坚持这样的工作模式,即确保自己的每个计划都能够空出一段时间。比如这家公司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时,接收到的订单是必须在一年时间内为西门子提供10万个电子零件。而这家公司在内部进行宣传和动员的时候,要求员工必须在11个月内完成任务,这样就为员工的工作空出了1个月的时间。
类似的工作模式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一些类似于5年计划、10年计划的目标,在具体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常常也被适当要求压缩成4年计划以及9年计划。这种压缩和提前并不意味着一种盲目的缩减,或者说盲目地对工作进行简化,关键在于将时间利用率提高,也就是将工作效率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目标期限适当提前并不是要对原有的计划进行修改和调整,而是在执行队伍内部施加一种压力,这种提前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执行者自我的一种督促。关键因素在于提醒执行者养成更好的工作习惯,培养他们的工作意识,同时督促他们始终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其次,将目标期限提前也需要设定一定的范畴,不能无所顾忌地往前压缩,毕竟执行时间一旦比完成目标需要的最少时间限度还要少,就可能会对工作造成严重的困扰,导致工作目标难以实现,而且还会带来工作时间的浪费。因此,想要把目标期限提前一些,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状态,以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然后再做出调整,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出现过度缩减工作时间的情形。
一般来说,把目标期限提前的情况常发生在一些拖延症比较明显的执行团队或者执行者身上,他们需要借助这种方式来弥补在拖延中浪费掉的时间。另外一些渴望快速发展的企业也会想方设法给员工施加额外的压力,这种压力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这只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时间效率的方法,在运用这一时间管理方法时,最好还是量力而行,必须确保整体的工作不会受到影响,否则所谓的提前只会进一步造成目标的延误。
5.照顾好时间,一次只做一件事
很多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一件一件去做好这些事,但是多数情况下,大家只想着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一次性实现多个目标,并且我们总是坚信自己能够做到这一切。但是,一旦我们采取这种多面出击的方式,很可能到最后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反而导致自己的所有努力变成一场空。
X先生是当年最早的一批“北漂”族,由于进京比较早,他抓住了北京发展的机遇。在20世纪90年代,他利用多年积攒下的积蓄在北京创办了一家彩电代理公司,这在当年还是很有竞争力的。X先生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场,他甚至制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争取在10年时间内成为中国排名前5的家电代理公司。
X先生之所以会将目标瞄准了彩电业务,是因为当时彩电是中国比较流行的家电,只要生活条件还过得去的家庭都会想要购买彩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实际上拥有最广阔的彩电消费市场,而这个消费市场正日趋成熟。X先生对自己的彩电业务信心满满,但是就在他准备代理彩电的时候,又发现了另外一个商机,那就是手机业务的兴起。X先生觉得手机必定会成为电子产品中最受欢迎的产品,所以他也准备在手机业务方面进行投资。
不久之后,X先生贷款了200万元,加上自己的100多万元,开始做起了彩电和手机业务,可是由于目标太过分散,加上X先生财力、精力和时间都很有限,在两项业务展开半年之后就出现了很多的严重问题。
类似于X先生的情况是商场中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即我们常说的多元化策略,可以说多元化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事实上,想要做到多元化往往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比如公司拥有足够的资金、人员、市场以及品牌影响力,重要的是自己的主营业务和主流产品已经非常成熟、非常成功了,这样就可以腾出手来拓展其他方面的业务。比如苹果公司市值达到了8000亿美元,现金流也达到了几千亿美元,而它的品牌也成了世界上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品牌之一,至于它的客户、拥趸以及合作商都对它抱有很大的信心,因此苹果公司有意在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手表等电子产品之外,拓展新的业务,那就是汽车。事实上,苹果公司已经开始了苹果汽车的研发工作。但即便是苹果公司这样的巨头企业,在多元化的道路上也走得非常谨慎,担心自己的主营业务会被其他业务拖垮。
而对于一些发展困难的企业,或者一些刚刚起步的小企业,由于资金、人员、市场、品牌影响力都不够,盲目走多元化的道路只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忙碌一番之后可能导致自己原有的业务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个人工作方面,同样如此,在自身工作没有做出成绩之前,就贸然去做其他事,或者多项工作同时进行,结果往往什么也做不好,只能造成时间的浪费。
很显然,我们还没有照顾好自己的时间,没有尊重时间给我们带来的效益,我们正在过度开发时间的价值,并且违背了时间管理法则约定的那些规则,这显然会让我们与时间管理渐行渐远。美国著名的德州仪器公司有一句知名的口号:“写出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当我们试图一次去解决两件甚至是多件事情时,通常都抱着这样一种心态,自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成不同的事情,这样会让自己的时间获得最大化的利用。不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那些期待能够一次性做好多件事的人在具体的工作中往往会把自己的工作搞砸。
如果我们愿意静下心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一旦多件事情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应付,或者说一旦我们选择了一次性去做好几件事情,那么,无论是个人的精力还是个人的时间和财力,都会被分割成两个或者多个部分。这种分割意味着我们在每件事情上的投入都会大打折扣,这对整体工作的进展很不利。那些盲目搞多元化的企业,往往因为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在多元化战略扩张中导致实力一点点被分解掉,最终造成了多面发展、多面亏损,全面发展、全面受限的败局。
除了时间、财力之类的资源以及个人的精力不断分散之外,一次性解决多个问题的工作模式往往会带来一些困扰,我们姑且可以将其称为“选择障碍”。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很容易在多个目标之间左右环顾、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应该先做哪件事,不知道自己如何分配时间,如何协调好不同类型的工作。最终的情况很可能是我们在面对不同的选择时,白白浪费时间。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布里丹毛驴效应”,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非常可爱的小毛驴,为了让这个小家伙吃得更好一些,布里丹先生每天都从附近的农民手中购买一些新鲜的草料来精心喂养它。负责送草料的农民非常感谢布里丹购买自己的草料,某一次就额外奉送了一堆草料给毛驴吃。当小毛驴见到自己面前摆放着两堆草料的时候,它开始在草料间走来走去,不知道该吃哪一堆,结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小毛驴仍旧无法拿定主意。几天之后,布里丹去看这头小毛驴时,发现它饿死在两堆草料中间,而草料几乎一口也没动过。
尽管我们最初的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节省工作时间,可是一旦我们在工作中还要分神做其他的事情,就容易产生“布里丹毛驴效应”,会在多种不同的选项中白白浪费更多的时间。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容易出现类似的心理障碍,我们会对突然摆放在面前的多种选择产生混乱,变得左右摇摆、延迟不定,也有可能会在压力下随机地选择某一件事情来做,而这件事甚至算不上有多么重要。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保持这样的原则:一次只做一件事。更确切地说,我们必须关注自己想要立即去做以及所能做到的事情,而它首先应该是“一”,即一件事,换言之,我们一次最好只做一件事,最好只是按照某一个目标去奋斗。我们要做的就是一,而不是二,或者三,只有专注地做好这一件事,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其他的事情。无论是在政治、军事、经济、贸易、文化建设,还是制度管理等领域,我们所面对和追求的所有目标,我们渴望得到的一切报酬,其实都应该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保持专注,先去做好一件事”。
6.一旦开始了,就要坚决做完
2011年,一家美国公司喊出了“一次性完成任务”的口号,在公司看来,员工一旦开始了自己的工作,那么,无论效果怎样,都应该尽量将工作做完。因为一旦工作被切割成两个衔接不紧密的时间段内的任务时,那么,工作人员将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做它,而且效果往往会更差。
事实上,这家公司早前做过调查,发现很多员工喜欢把工作做到一半之后突然停止,然后去做其他的事,等到自己想要做的时候再接下去做。这种工作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一些原本在一天之内能够做完的工作,最后往往需要分割成三四个半天才能完成。尽管工作量并没有变,可是由于没有一次性解决问题,员工不得不浪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剩余的任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往往在于以下三点。
首先,时间浪费严重。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本能地认为工作本身没有增加工作量,自己的能力也没有出现下降,那么,当工作做到一半停止之后,另一半的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应该不会发生变动,即工作一天做完和分成两个半天来做完应该没有什么区别,时间消耗应该也差不多。可问题在于,一天之内做完某项工作,整个工作过程是紧密连接的,只要之前做好了准备,那么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而打断之后的工作,在续接上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作者忘记了自己该做些什么以及该如何去做,因此不得不花点儿时间来了解之前所做的那些工作,了解工作的进程,之后才能接上前半部分的工作,这样一来无疑产生了额外的时间浪费。
其次,工作状态与节奏被打断。当我们一口气将工作完成时,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和节奏是相对稳定的,我们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节奏来适应工作的要求与变化。而一旦将工作时间切割成两个时间段,中间还隔着其他事情,那么,我们的状态和节奏就会在前一部分工作停止的时候消失,接下来我们可能难以找到类似的状态和节奏来做好下面的工作,这样就会对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最后,那些不能一次性将工作做完的人,很容易在这种切分的工作模式中养成拖延的恶习,他们会习惯性地将工作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不断往后延迟,而这样会导致工作进度严重放缓。
正因为刻意的分期工作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平时在工作中应该尽量做到一次性完成任务,只要开启了自己的工作,就应一口气将工作做完,而不要做到一半突然终止和搁置,然后等到合适的时间再接着做剩余的工作。工作的最佳解决方式以及最佳状态应该是一种连贯的状态,只有保证工作的连贯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贸然停下工作,那么等到我们想要再次继续执行下去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花费数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接下来的工作,而工作质量和效果则会降低几个层次。
埃隆·马斯克曾经在研发特斯拉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但是他仍旧坚持自己的研发计划,并且提出了具体的生产计划。有人质疑马斯克是否具备生产特斯拉成品的能力,于是劝告他最好还是暂时放弃这一项任务,等到时机合适了再重启研发计划。马斯克想了想,还是回绝了别人的好意,因为他意识到自己一旦现在放弃了研发计划,那么等到自己哪一天再次继续研发时,将会花费数倍的资金和时间。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而正因为执着工作的连贯性,正因为他没有停止研发计划,他才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
尽管时间可以按照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切割,但是时间的切割并不是以轻易打断工作为标准的,我们应该尽量保证工作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避免太多的停顿和终止。如果我们想要借助时间管理来解决诸多问题,那么首先得确保自己工作的连续性,这是对时间的一种尊重,它绝对不允许我们在工作中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不过在尽量确保一次性完成工作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把握几个基本的原则。
——避免被其他工作打扰
一般来说,个人之所以会出现工作的终止和停顿,主要原因在于其他工作吸引了自己的注意力,从而导致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之后突然转到另外一项工作当中去,这样就会造成工作上的混乱,并影响该工作的进度。如果能够主动将其他工作放在一边,而专注于目前的工作,就不会造成时间的浪费。
——保持耐心和毅力
在工作中,难免会遭遇一些阻碍和挫折,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这些困难实际上对个人的意志力是很大的考验,一旦我们在困难面前妥协和放弃,就会影响个人的工作进度,出现半途而废或者暂时中止工作的现象。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我们需要强化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力,需要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从而让自己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连贯性。
——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
对于一个具有很强时间观念的人来说,他懂得如何合理地利用时间,懂得如何把握时间的效率,因此,绝对不会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突然放弃,不会在某一项的工作中人为地终止很多次,对他来说,无论是状态、节奏、环境、时间长短都是必须考量的因素,只要重视时间,就会尽量避免时间浪费。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开始就坚决做完某件事”其实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这项工作通常是比较简单的工作,时间耗费比较短,如果需要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才能完成的工作,没有必要一直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停留在这件事上,可以先做一些更加亟须解决的事情。此外,一旦这件事情难以完成,而且出现一个与预期不一样的结果,那么就证明自己的工作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因此必须立即停止手头上的工作,改变自己的方向和思路,改变做事的方式。
7.定期评估工作进展
工作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我们常常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工作的过程,这样一来可能会放松对过程的管控。然而一旦工作开启之后,我们就能够意识到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因为目标的实现本身就需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投入,而这种投入与计划中的规定事项并不完全一致。如果进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整个过程的主观性还是比较强的,整个执行过程不一定完全按照计划走,其间还会出现一些变动。
随着过程的推进,我们将会遭遇更多的问题和阻碍,如环境的变化、意外事件的出现、新的问题不断涌现、个人工作状态的起伏,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对目标的追求。为了顺利保证目标的实现,对过程进行管理势在必行,而最基本的一个过程管理方法就在于定期评估工作进展。只有定期做好评估工作,才能够做出相应的预防和调整,从而避免整个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度偏离目标的情况。
比如,某公司制订了一项年度计划,那就是在年底时必须达到年产量30万吨产品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在年初的大环境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形势、竞争状况、技术水平、管理方式,以及所处的大环境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必须每隔一个月来评估自己的发展状态,弄清楚整体的工作是否顺利,看看自己的产量完成了多少,距离最终目标还有多少,产品的质量是否得到了保证,是否保持正确的节奏,是否出现了一些自己未能预料到的新问题等。通过评估和分析,可以有效了解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已经偏离了航向,是不是能够如期完成年产量30万吨的目标,是不是有必要及时做出调整,是不是需要进一步加快速度。
定期评估工作的必要性还在于,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可能会有一些更为有利的因素出现,因此我们必须时刻观察形势,必须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状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保证自己能够及时了解新技术、新方法,然后看看自己是否有必要将其运用到工作当中去。我们同样也需要定期评估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看看它们是否适合自己,应用之后是不是会打破现有的工作节奏,会不会导致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总而言之,通过评估,公司会更快地拿出更好的发展方案,会想办法调整自己原来的工作模式。
定期评估工作进展的意义在于了解工作的基本过程,掌握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有利或者不利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和最终的目标结合起来,看看它们是否会对目标的最终实现产生影响。对不利的因素,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和改正,对有利的因素可以在改造的过程中收为己用。定期评估工作进展的状况实际上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有助于我们预防一些意外事件的干扰,有助于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模式,因此它常常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那么,我们平时该如何做好定期评估工作呢?该如何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呢?
——划分好评估的时间
对于不同的目标而言,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划分,如果是年度计划,那么我们可以按照一个月一次的频率进行评估;如果是一个月内完成的目标,那么可以每周评估一次;如果是一周完成的目标,那么最好每天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如果目标的时间跨度比较长,超过了一年的时间,那么则要适当延长定期评估的时间跨度,但是时间也不能太长,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季度。一般来说,定期评估的时间与工作的性质、重要性以及工作期限相关,我们在评估的时候需要按照具体情况来安排。
——明确评估的内容
评估工作并不是一种形式,也不应该被看成走过场。如果我们打算管控好过程,打算确保工作的顺畅,那么就应该认真做好评估工作,明确那些需要重点评估的内容,明确评估的方式和标准。这样一来,我们的定期评估工作才会产生实际效果,也才能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
——寻找对策
尽管评估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但是评估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评估就是发现问题、了解进程的一个手段,想要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想要确保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我们更需要在评估之后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最佳的方法来解决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始终把握目标
评估工作其实是建立在目标的基础上的,任何一种评估实际上都是以目标为标杆,比如,看看工作距离目标还有多远,是否偏离了工作目标,是否对实现目标有帮助,等等。如果我们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方向,那么所谓的评估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同样地,一旦评估的内容与目标没有太大的关联,那么这些评估也毫无意义。
很多人会认为评估工作只是多此一举,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但是任何一个工作过程都可能出现变动,如果不注意监控和评估,就无法准确了解自己的工作是否处在正确的轨道上,就无法了解自己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任务。从表面上看,花费精力进行定期评估似乎浪费了不少时间,但实际上它对工作进程的整体推进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有效保证工作前进的方向。
8.工作速度最好与目标保持一致
在实现目标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设定合理的期限,我们只要确保自己能够在该期限内完成任务即可。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完全卡点地完成任务并不常见,多数时候,我们不是提前完成了任务,就是出现了延迟状况。说到延迟,大家自然而然地会用批评的眼光来看待,并且认为延迟会破坏个人的工作效率,考虑到目标价值的时效性,延迟往往意味着失败。
至于提前,多数人都存在一种惯性思维,认为只要将工作目标的实现提前了,就证明了工作能力比较突出,就认为自己在时间管理上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在这种思维下,有些人会想方设法尽快完成工作,并且想办法将目标的实现大大提前。
但是提前完成任务并非总是合理的,尤其是大幅度提前实现目标,这对个人的工作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帮助,对个人的时间管理也没有多少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总是会自动填满时间,比如我们明明可以在1个小时内完成任务,但是既然规定时间是2个小时,那么我们就会有意放缓速度,将工作做满2个小时。另外一种情况是,我们千方百计用1个小时做完原本需要花费2个小时的工作,另外1个小时则用来做其他事,在很多时候,这种速度和效率确保了我们能够做更多的工作,但是工作时间大幅度压缩会导致我们盲目追求速度而不考虑实际情况。
现代社会就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某种角色,每个人都随着高速运转的机器在生活。只要机器转动的频率够快,那么我们将会一直被机器推着往前走,始终疲于奔命。与此同时,外在的诱惑越来越多,个人的欲望也一直处于不断膨胀的状态,这种膨胀的状态实际上会让我们不断想要追求更多的东西,会让我们一直处于追求和工作的状态中。
我们正在追求快甚至更快的生活方式,通过迫使自己变得更快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表面上看这非常有必要,尤其是我们的工作速度往往决定了我们可以更快地完成任务,从而占据优势。但是完成一件工作的复杂程度通常要比我们设想的更加麻烦,正如侯世达定律所说的一样:“做事所花费的时间总是比你预期的要长,即使你的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加上一些意外事故的出现,都使我们无法更加轻松地完成任务。
目标实现的期限一般都是经过合理计算和评估的,它考量了个人的能力、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外部环境的干扰,这些期限通常都比较准确,往往只留下一点儿盈余时间。如果大幅度提前完成任务,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大幅度压缩的时间内做完所有的工作,而这会增加工作的压力和难度。这种高压环境未必对个人的发展有益,有可能会弄巧成拙,导致工作状态越来越差。
另外,大幅度提前完成任务会导致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步骤被压缩,这样往往很容易导致工作出错。因为我们失去了更多的休息时间、思考时间,失去了反省和检查的机会,这些导致我们无法像平时那样仔细认真,最终会影响工作的质量。简单来说,就是工作速度上去了,但是效能却在下降,这显然不是时间管理的初衷。
一味地提升工作速度实际上并不明智,将个人的工作速度调整到与目标实现期限差不多的节奏才是比较合理的做法,这样可以保证自己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和节奏上工作。在这个节奏上,我们既能够感受到外在的压力,并将压力转化成动力,同时又不至于被这些压力压垮。可以说,只要目标的期限设置得比较合理,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一味地加快速度。毕竟速度并不能代表什么,脱离稳定性的速度并不可取,不能带来良好效果的速度同样不需要。
在2010年,笔者参加了上海举办的某次中小企业管理峰会,有人在峰会上提到了工作速度这个问题,并提出了“速度同样会甩开目标”这样的观点。因为当时的市场环境就是,大家一味求快,将发展速度摆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结果很多企业都在快节奏发展中出现了负面效应,企业内部的时间管理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原本依靠速度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最后在速度中失去了先机。
正因为如此,这个观点很快赢得了在场多数企业家的认可,在那一天的峰会上,大家纷纷建言,提出了各种适当控制速度的方法。
◆提升技术的同时,加大监督和审核的力度,确保速度与稳定性达到平衡;
◆将总的目标切分成小目标,然后逐步按照每个小目标去奋斗,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速度;
◆把握好工作流程,确保能够关注每个必要的工作环节,避免追求速度而压缩步骤;
◆工作认真负责,保持更好的投入度。
尽管通过提升技术和改进工作方法,我们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效率,但是在一些采取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工作中,我们在设置目标期限的时候本身就已经将原有的期限缩短了一些,或者说我们在进行目标期限设置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新技术所带来的效用,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没有必要再去盲目地加快速度。
时间管理并不是单纯地让我们变得更快,并不是单纯地追求工作效率和速度,最重要的还是效能,是时间利用的价值,速度只是实现和提升这些价值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速度的提升往往只是技术层面的改进,远没有深入时间管理问题的本质(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因此,不能盲目提升速度,而应该让速度的设置与目标的实现保持一致,这样时间管理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