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伪装者》之王天风

书名:不奕乐乎 作者:刘奕君 本章字数:5563 下载APP
我一贯自以为是,不听命令,我这个样子,也风光了 几年。你别指望能力强的人态度好。
记住啊,以后别再落在我手里。
老师,以后还有机会见面吗?
也许吧,可能再见面,就是你死我活。
那就别再见了。
老师,就此别过。
干我们这行,不需要告别。
我的老师不会出卖自己的灵魂,他更不会是卖国贼!
我的老师是王天风,他是一个铮铮铁骨的汉子!
炸弹是假的,不要相信任何人。
初识王天风,是在我演绎《琅琊榜》谢玉之后。
  和先播《伪装者》,后播《琅琊榜》的顺序不同, 拍摄的时候, 是先拍的《琅琊榜》, 后拍的《伪装者》。在经历了《琅琊榜》 之后, 我和正午阳光的团队已经很默契了, 所以他们在筹拍《伪 装者》时,李雪导演说,你来演王天风吧。
我说好。
  我和角色的缘分一般走“相亲”路线,靠“介绍人”也就 是导演牵线,导演觉得我适合哪个角色,喊我去演,我看了剧 本觉得合适就应下, 然后仔细研读, 琢磨角色和我之间的共性: 角色性格中的东西, 哪些是我招之即来的, 哪些需要我再次挖掘, 我该如何在现成的剧本之上去丰富人物的内心。我当时对王天 风一无所知,为了快速了解他,跟导演要求看看剧本。拿到剧
本之后,我花了两天时间看完,这是我和王天风的初次相识。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虽然很多观众认为他是大反派,但 我从始至终都不认为他是坏人,他是一名忠实的抗日者,是铁 骨铮铮的中国军人, 是一个政治家, 只是性格偏激, 头脑清醒, 心机深沉,心狠手辣,对自己也不手软。
  他代号“毒蜂”,人如其名,疯狂而偏执,为了抗日大业 一手策划了“死间计划”,可以牺牲一切,包括最爱的学生和 自己的性命。可以说,他是一个让人敬佩又不敢亲近的人。
  在军统,他是上校军衔,在军界享有一定声望,连在外游 学多年的明楼都对他有所忌惮, 称其为“疯子”,从侧面来看, 他绝对是个有本事的人。
  在王天风眼中, “死间计划”不仅是一份战略规划,更是  他的理想,他为了这个理想可以不顾一切,甚至第一个献出生命。 这份偏执令人肃然起敬。
   
王天“疯”
  这样的王天风让我着迷, 我喜欢他的“疯狂”和“丰富”, 我想体验他的人生,更想让观众感知多侧面的他,于是我做了 大量案头工作。可以说既是临时起意,又是蓄谋已久。
  王天风是个很难演的角色,因为他孑然一身,没有家庭, 除了老师和学生之外,他没有任何男女情感。一个男人,如果 没有男女情感,没有家室,等于卸了你一条腿,那么在这个人 物身上,就要通过别的手段来弥补这种缺失。
  我就想,为什么王天风没有家庭呢?他是曾经有家人,后 来没有了,还是一直孤家寡人?
  王天风身边出现的唯一女性就是于曼丽,他该如何利用这 种异性情愫来丰富角色,剧本上提供的信息是,王天风在死囚 犯里把于曼丽挑了出来,训练成特工,搭档男主角明台。王天 风为什么挑她呢,是不是她和王的初恋长得很像,或者说,王 天风对她有一种莫名的好感。王天风怎么训练于曼丽,剧本里 也没写,我就要去想象,有没有用男性化、带有攻击性的东西 去打破于曼丽的耻辱感。
好,我就从这里打开突破口。我试着想象,王天风对于曼
 丽应该还有一种说不清道 不明的异性情愫……但又 不能明确地表现,否则,  伤害的不仅是王天风这个 角色,还会影响到明台和 于曼丽之间的关系。既要 增加可能性, 又不能太过, 为了琢磨他,真是费尽了  心思。
  王天风在训练于曼丽 时说过一句台词: “人这 里是心脏,枪这里装的是 子弹。你要成为一件让敌 人闻风丧胆的武器,这里
(心)就不能太温暖。”在我看来,这句话不仅是铁血教官对 特工的训练要求,还能有一种可能,是王天风希望于曼丽从不 堪的成长梦魇中解脱出来,不再受折磨。于是我跟李雪导演建议, 讲这段话时王天风与丁曼丽或许可以有一些肢体接触,不仅视 觉效果刺激,也会让观众在王天风的冷酷、毒辣之外,再多一 层想象。
  李雪导演觉得要维护于曼丽和明台之间纯粹的感情,如果 王天风插一手,这个东西可能会被破坏。但他思考良久后说, 王天风可以用手指头轻点两下于曼丽的胸口。就是这两下,被
一些观众敏锐地捕捉到了,对王天风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又 增加了一层想象力。这个指点的动作, 就是建立在蓄谋已久上。
  除了蓄谋已久, 我在片场还有很多临时起意, 比如设计“王 天风吃棒棒糖”的桥段。
  “死间计划”启动,王天风重回上海滩,到了学生们潜伏 的面粉场,看见叼着棒棒糖雀跃进来的于曼丽。我很佩服李雪 导演,棒棒糖是他临时加的,为了表现于曼丽欢快的心情,毕 竟她在军校的时候受了很多苦和委屈,到了上海滩,终于尝到 了甜,通过一个棒棒糖表达,是内心具象和外化的表达。
  那天一大早我到现场时, 就听见大家说“棒棒糖呢”,“棒 棒糖准备好了没有”,我说什么棒棒糖,拍哪场戏啊?导演说 就拍这场戏。我说这场戏哪有棒棒糖啊?导演说,给于曼丽新 加的。瞧瞧,给于曼丽加的,不关我什么事。
  不行,我得自己想办法。吃棒棒糖对曼丽来说是全新的变 化,当对手角色有了变化,我应该如何应对呢?于曼丽到了上 海滩,烫了头发,皮肤变白了,人也时髦了,吃着棒棒糖蹦蹦 跳跳就出场了,可一看见王天风便吓得跟见了鬼一样。王天风 是不是也会隐隐地想些什么?我表面上不动声色,脑子里却强 力思索。
  我演的王天风慢慢走到于曼丽身边,哎哟,扑面而来一种 上海滩的脂粉气,很好闻,但这对一个从偏远军校赶来的强势 教官来说,心里肯定会有落差和扭曲。
我走到她身边,她也不敢动,我刻意地闻了闻她身上的味
道,看见她手里的棒棒糖,直接拿过来,舔了一下,说: “过 得不错啊。”这是剧本上的正经台词。
   当副官问我是不是“回来主持大局”,我边说“回来送死”, 边在嘴里咔嚓咔嚓嚼碎了棒棒糖。这个效果比暴跳如雷要疹人 得多。
  其实就是这么几句台词,但是整个过程和最后那句台词, 都是一种临时起意,是在蓄谋已久的基础上才会衍生出来的东 西。只有早早地花时间把人物关系吃透, 才能有这种临时起意, 才能随机应变。
  我受益于对王天风这个人物的深入挖掘,为他多设定一些 剧本上完全不可能有的人物关系和假定的东西。
  我也不知道这个设置能否用上,王天风便多了一些情感上 的表达。虽然观众很难看出来,但也会觉得王天风心里有另外 一种东西。
  王天风是个没有家室的孤家寡人,男女之情于他是奢侈,  是注定被压抑、牺牲甚至扭曲的, 但他是一个人, 是人就有感情, 他和明台之间亦师亦父的师生情就格外珍贵,和明台的月夜告 别,更是全片中王天风为数不多的温馨时刻。
  那场戏之前,我和胡歌没有过多交流该如何去演,因为演 员在酝酿感情比较充沛的戏之前,是需要在心里默默呵护那种 细腻和复杂的,直到拍完了才会松一口气,才敢诉之于口,分 寸的拿捏比谈恋爱难多了。
  导演选在一个静静的夜晚拍摄这场戏。现场特别安静,背 景响起煽情的圆号音乐, 把两个男人之间的饱满情感烘托出来。 即将与最心爱的学生诀别, “死间计划”的结局注定师生二人 会相继牺牲,因此这次告别称得上是生死诀别。身无长物的铁 血教官,拿出陪伴自己多年、唯一拿得出手的手表,送给心爱 的学生。
  我想,王天风此刻的心情应该是极其复杂的,有对明台成 长为一名优秀特工的欣慰,也有将他拉下水的歉意,还有对他 即将赴死的不舍……冷血如王天风,也不禁想要送一个东西给 明台留个念想,于是掏出手表,用手帕反复擦拭,拿到耳边听 一下。我特意用右手拿起手表却放在左耳边听,这个反手听手
表的动作,应该是王天风唯一的一次小慌乱,这是他作为人的 一部分,送出的不仅是手表,更是一份珍重。
“老师!”明台在背后向我敬礼。
  “干我们这行,不需要告别。”我不再回头,径直走出温 情地带,走向布满荆棘的前方。
  这场戏播出时,胡歌发了微博: “除了亲情和爱情,王天 风和明台的师生情同样刻骨铭心, 第一次看剧本, 第一次流泪, 就是这场戏,截取其中一段,怀念一下这位亦敌亦友、亦师亦 父的汉子。”
  我也回复了微博: “我知道在静静的夜晚,明台对老师的 爱是深沉的,嘴里是纨绔子弟,内心已经是一名真正的战士。 李雪导演用深沉的圆号温暖地自虐了一次。”
王天“丰”
  网上有人开玩笑,说在《琅琊榜》里,谢侯爷被梅长苏算 计得家破人亡,到了《伪装者》,王天风又把明台折磨得死去 活来。
  此言不假,似乎为了佐证这个事实,我在窗边看到一只非 常应景的大黄蜂,像极了“毒蜂”王天风,于是拍下来,发微
博纪念这次“报仇雪恨”: “毒蜂透过窗户,静静地看着被折 磨的明台和于曼丽。”
   
  其实, 我不仅在《伪装者》中折磨他, 我还踹他呢。当然了, 我也被气得不轻。那是全剧中难得的幽默名场面—维也纳。
  富家公子明台为了让生死搭档于曼丽快乐起来,自作聪明 地拟定了一份训练计划, 找王天风打申请, 端着老师架子的我, 对他的计划看都懒得看,喝着茶让他口述,岂料这位少爷的完 美计划竟是要带于曼丽去维也纳度假!
  一口茶直接喷出。对将抗日大计视为全部的军人,每日做 梦都在苦心算计、应敌状态拉满的狠辣疯子,环顾四周满眼都 是受苦受难的同胞, “维也纳”“度假”这种自带靡靡之音的 词第一次出现在王天风的字典里,犹如重磅炸弹扔在头顶,还
是和于曼丽一起!王天风的震惊已大于愤怒。
  每天把命拴在裤腰带上的贫穷教官已经愤怒到不知所措, 原地转了两圈,说出一句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话: “你为什么不 去巴黎呢?”
“我们家在维也纳的郊外有一栋别墅 … … ”
  “够了! ”即使没有剧本,我此刻也会唰唰地把他所谓的 完美计划撕碎,再扔到他脸上,“滚!”
  臭小子不应该噤若寒蝉、屁滚尿流地滚出去吗,竟然还弯 腰去捡被我撕烂的破计划,我想都没想, 一脚踹上他的屁股!
“我还没去过维也纳呢!”
这才是我踹他的真正原因。
  “维也纳”的段子让王天风更像个真实的老师了,毕竟再 蛮横铁血的老师,也有被学生气歪鼻子的时候。
 
  可能是踹了明台的屁股, 心里舒坦了;也可能是被“维也纳” 唤醒了内心的浪漫,属于我自己的感知适时开启,开门就撞见  了惊喜。
  头天晚上大风,初春盛放的花朵被纷纷吹散,掉落一地花 瓣, 我踩着满地残花走进化妆间。等化好妆出门, 瞬间惊艳— 保洁大姐把满地花瓣堆成了两颗心,摆在大树的两侧,一边一 颗花瓣心。
  有人在扫垃圾,有人在拼爱心,我被这位大姐的浪漫少女 心感染,心情瞬间美好。
 
惊天大逆转
  拍完《伪装者》后,王天风在我心里住了很久,我设想了 他无数种结局。拍《伪装者》最后一个镜头时,剧中王天风早 就牺牲了,历经磨砺的明台来到北平,拎着箱子来到某胡同里 的一扇月亮门前, “当当当”敲门。一开门,迎接他的是高鑫 饰演的地下党张月印。这个情节非常巧妙,剧本中原本没有这 一情节,李雪导演在拍戏时灵光一闪,恰巧高鑫当时也在附近 拍戏,就加了这场戏,也是对《北平无战事》致敬。
  一次我跟李雪导演聊天,我说《伪装者》的结局可以更好  看。想象一下, 明台“当当当”敲门, 一开门, 不拍对面的人,  只拍明台的脸,他的脸映在阳光里,表情却无比震惊和难以置  信, 此时画外音响起: “早就和你说过了, 不要相信任何人。” 而这个声音是王天风的。
  这一幕是不是让人起鸡皮疙瘩?王天风将特工做到极致, 算无遗策,惊天逆转,让人细思极恐。
  王天风最后的马甲竟然是北平地下党,原来他是打入军统 内部的地下党人员,不是总有人说王天风是反派吗?干脆让所 有观众都意料不到,彻底来个惊天大反转。
  李雪导演表示很认可。后来他在接受《人物》记者采访时  说: “ 刘奕君眼睛里的(恶)永远给人一种很复杂的表达。” 如此之高的评价想来也有我这个大胆想象的功劳。
时光的琥珀
  很多人因为王天风认识了我,很多类似的角色来找我,我 都拒绝了,因为我觉得再难超越王天风这个角色。我与王天风 的相识是一种缘分,而缘分是难以复制的,与我同呼吸共命运 的王天风,仅此一位。
  从王天风回归刘奕君之后,工作越来越忙了,越来越如履 薄冰,心里很害怕,害怕没有新鲜的东西给观众,害怕没有对 新的角色挖掘更深,王天风让我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我记得老艺术家智一桐在电视上看见王天风,特意翻出 电话号码打给我, “看了你的戏,我太吃惊了,导演是谁啊, 用什么手段把你逼成了一个疯子? ”此前,我们已经失联了 二十年。
  其实,拍摄《伪装者》时,李雪导演从来没有逼我,只有 我自己知道,王天风那种疯狂的状态源于我内心的释放,曾经 那段不如意的岁月在心里留下的种子,现实生活中无处发泄, 也无力反抗,却借着王天风一下子掏出来了。
  在成为王天风的这段时间, 我还要小心保护他这种“恶”, 让自己疯一点,放肆一点。拍完之后,回归刘奕君,所有恶念 都被挤到一个角落,咔— 锁住,不许出来啊!
  如今,告别王天风已经六年,我也抽离了这个角色六年。 这不仅是对我自己的保护, 也是对下一个角色的尊重, 毕竟“干 我们这行,不需要告别”。借着此次整理书稿的契机,我才能 重回《伪装者》的平行世界,回顾和王天风合体的因缘际会。
  我演绎的每一个角色,如同一粒粒琥珀,妥善封存于我心 中的某个角落;我体验了他们的人生,他们也成为我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构成了今天的我。在那个角落里,属于王天风的那 颗琥珀,格外明亮剔透。
兄弟,感谢你的疯狂执着,欣赏你的亦正亦邪。
铁骨铮铮的汉子你继续做,维也纳我会替你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