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章并朱《注》),然终能急追跃进,先期一月完成心愿,诚足夸

书名:柳如是别传上册 作者:陈寅恪 本章字数:7448 下载APP
第二章并朱《注》),然终能急追跃进,先期一月完成心愿,诚足夸叔达于地下,傲孟阳于生前矣。《耦耕堂存稿诗》中,《今夕行》之后第三、第四及第八、第九、第十共五题,皆与河东君有关。兹分别论述之于下。
《秋雨端居有怀》云:
百日全家药裹间,不论风雨不开关。篱边秋水愁中路,郭外春湖梦里山。时倚瓶花滋起色,漫悬梁月见衰颜。南村剩客如相忆,好就茅斋一宿还。
《病余戏咏草花》云:
莺粟鸡冠画不成,神农汉使未知名。千年血渍丹砂在,一寸心灰缟雪生。望里蜉蝣弦晦数,睡余蝴蝶梦魂清。天花散处宜蠲疾,不比文园露一茎。
寅恪案:河东君于崇祯七年初秋离嘉定返松江后,练川诸老当有《孟子·滕文公篇》所谓“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之情状(此“君”借作“河东君”之“君”),故孟阳诗中应可发现痕迹。此二题初视之,似无关系。细绎之,实为怀念河东君之作。前一题言全家秋雨时患病,谅是河鱼腹疾之类,姑不置论。独七八两句乃追念河东君于七年暮春至初秋间寄寓城南之盛会。“南村剩客”疑指李茂初而言,盖松圆欲茂初至其家,与之商量招约河东君重来嘉定一事。故河东君于崇祯九年乙亥岁暮再游练川。观孟阳和茂初《停云》诗“相望经时滞乃翁”之句可证。诗题中之“有怀”乃怀茂初,兼怀河东君也。后一题怀念河东君之意,较前一题更为明显。第四句乃合用李义山诗“一寸相思一寸灰”(见《李义山诗集·上·无题四首》之二),及苏东坡诗“月下缟衣来叩门”(见前引)之意。七、八两句谓河东君既如天女之来散花于示疾之维摩诘丈室矣。今不应似司马相如之为卓文君而病消渴也。
《停云次茂初韵》云:
停云霭霭雨蒙蒙,相望经时滞乃翁。莫往岂能忘夙好,聊淹俄复得深衷。不愁急管哀丝迸,且喜残年皓首同。况值新知多道气,只言此地古人风。
寅恪案:李茂初原作今未得见,其以“停云”为题,固出陶渊明《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之意。但李氏心中“云”乃“阿云”之“云”,“停”则停留之意。夫河东君之于嘉定诸老,只可谓之“友”,而未能为其“亲”。且陶诗义正辞严,不宜借作绮怀之题。岂松圆后来亦觉此题未妥,遂以“縆云”代之,而作七律八首耶?至若《有学集·九·红豆初集·戊戌新秋日吴巽之持孟阳画扇索题为赋十绝句》其第十首(钱曾王《注》本为第二首)云“依约情人怀袖里,每移秋扇感停云”,则“停云”一辞,兼指孟阳及河东君而言,殊与“思亲友”之义切合。此亦松圆、茂初辈赋《停云》诗时,所不及料者也。余详后论“縆云诗扇”条。李、程二老赋《停云》诗,疑在崇祯九年初春。盖此题后一题为《和尔宗春宴即事》诗。据《列朝诗集》孟阳诗选本,《縆云诗》前,即《春宴》诗,但题上多“丙子立春”四字。依郑鹤声《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崇祯九年丙子无立春,但七年甲戌正月六日立春,十二月十七日又立春,八年乙亥十二月廿八日立春。寅恪以为当日历官定历,必无一年之内,缺去或重复立春节气之理,故知郑《表》中七年岁末之立春,应移于八年岁初,而八年岁末之立春,应移于九年岁初。如此移置,方与当时事理及孟阳诗题符合。又据《耦耕堂存稿文·中·祭李茂初》文略云:
崇祯岁丁丑春正月,李茂初先生寝疾里中,会余留滞郡城。(寅恪案:“郡城”指苏州言。明代嘉定为苏州府属县。孟阳此次至苏州,疑是送牧斋被逮北行。俟考。)二月晦日。拏舟候兄于室。先生顾余微笑。明晨复小语而别。又四日为三月癸卯,先生终于正寝。春秋七十有四。越二七日丁巳,表弟程某哭奠于几筵而告之曰,去岁之春,同游湖堧。寻花放狂,把烛回船。欢笑累夕,和诗几篇。
寅恪案:孟阳《祭茂初》文作于崇祯十年丁丑,文中“去岁之春”指崇祯九年丙子之春。“寻花放狂”之“花”,指河东君言,即孟阳《正月同李茂初沈彦深郊游次茂初韵》诗中(此题“正月”二字,从孙氏钞本增补。全诗见下引),所谓“寻花舍此复何之”之意也。考河东君以崇祯八年秋深别卧子于松江,重返盛泽镇徐云翾家。值此惆怅无聊之际,当思再作嘉定之游。何况练川诸老知其已脱几社名士之羁绊,逸兴野心,遂大发动,更复殷勤促其重来,以践崇祯七年初秋相别时之宿诺耶?孟阳诗中“况值新知多道气”句之“新知”自指河东君言。“新知”一辞,本出《楚辞·九歌·少司命》“乐莫乐兮新相知”之句,然松圆之意,注重在“乐”,而不在“新”。观其后来所作《六月鸳湖饮朱子暇夜归与云娃惜别》诗“一尊且就新知乐”之语(全诗见下引),足证其“新”字之界说。余可参前论宋尚木《秋塘曲序》条,兹不复赘。又,《杜工部集·一一·过南邻朱山人水亭》诗云:“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松圆用少陵“多道气”之语,岂欲“从此数追随”河东君耶?窃恐阿云接对唐、李、程诸老之际,固多道气,但其周旋宋辕文、陈卧子、李存我之时,则此“道气”一变而为妖气,松圆于此可谓“枉抛心力”矣。又茂初卒于崇祯十年丁丑三月。其卒前一年,尚与此“多道气”之“新知”相往来。《论语·里仁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朱《注》云:“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然则,若茂初者,殆可谓生顺死安者欤?
《丙子立春和尔宗春宴即事》(“丙子立春”四字,据《列朝诗集》所录增补)云:
归舠夜发促春盘,少长肩随各尽欢。花鸟妆春迎宿雨,天云酿雪作朝寒。何嫌趋走同儿戏,便许风流比画看。晕碧裁红古来事,醉痕狼藉任阑干。
寅恪案:尔宗者,金德开之字。事迹见《嘉定县志·一七·忠节门》本传。其父兆登本末见《耦耕堂存稿文·下·都事金子鱼先生行状》及《初学集·五四·金府君墓志铭》等。又,《嘉定县志·三十·第宅园亭门》“金氏园”条云:
东清镜塘北。中有柳云居,(寅恪案:“柳云”二字可注意,不知是否与河东君有关。俟考。)止舫,霁霞阁,冬荣馆。金兆登辟。别有福持堂,在塔院西。兆登别业。
据此,崇祯九年丙子立春日尔宗之春宴,河东君当亦预坐。此诗第一句之“归舠”,乃指河东君此次来嘉定,寓居城外,或即南翔镇之檀园。尔宗既设春宴于其城内之寓园,则城门夜深必须扃闭,故河东君不能甚晚返其城外居处,所谓“促”者,指时间之迫促。第二句“少长尽欢”之“少”,指尔宗辈,“长”指孟阳辈。第四句暗藏“朝云”二字,否则既是夜宴,何必用“朝”字也。此诗第二联之“儿戏”“风流”,甚合当时情事。第七句疑用梁简文帝《春盘赋》语。(寅恪检《佩文韵府·一一》“东红韵”(下)云:“梁简文帝《春盘赋》,裁红晕碧,巧助春情。又裁红点翠愁人心。”今检丁福保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梁诗·一》简文帝《东飞伯劳歌二首》之一有“裁红点翠愁人心”之句。元好问《遗山诗集·八·春日》诗:“里社春盘巧欲争,裁红晕碧助春情。”自注云:“欧阳詹《春盘赋》,裁红晕碧,巧助春情,为韵。”《全唐文·五九五》欧阳詹《春盘赋》及《佩文韵府·一百》“上十一·陌碧韵”(下)并同。但《汉魏百三名家集》及严可均辑《全梁文》简文帝文等,皆无《春盘赋》。更俟详考。)又后来河东君于崇祯十三年所赋《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诗“裁红晕碧泪漫漫”句,亦是追感此类春宴,所以有“泪漫漫”之语耳。“古来事”者,孟阳非仅谓自古相传有此节物风俗,兼具和李茂初《停云》诗,“只言此地古人风”之意。颇疑“此地古人风”之语,实出于河东君之口。作此等语,即所谓“道气”者是也。观此夕之春宴,河东君来去迫促如此,真玉谿生《重过圣女祠》诗所谓“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者也。(见《李义山诗集·上》。)
《正月十一十二夜云生留余家与客连夕酣歌醉余夜深徘徊寺桥俯仰昔游题三绝句》云:
伤心无奈月明桥,秋水横波凝玉箫。十八回圆天上月,草芳何尽绿迢迢。
经过无处不关情,寺冷台荒月自明。相见解人肠断事,夜深闲上石桥行。
美人一去水连村,风月佳时独掩门。今夕酒阑歌散后,珊珊邀得月中魂。
寅恪案:此题三绝句与《縆云诗八首》殊有密切关系。不过孟阳此三绝句,止咏崇祯九年丙子正月十一、十二两夕,河东君留宿其家之奇遇。至《縆云诗八首》,则为总述河东君此次嘉定之重游,包括崇祯九年正月灯节前数日,在其家小住后,至二月下旬离嘉定返盛泽,并去后不久时,相思甚苦之事实也。盖萼绿华之降羊权家,乃旷世难逢之大典,岂可以三绝句短章草率了事?但七律八首,又费经营,绝非一时所能写就。职此之故,两题内容固有相同之处,而作成时间,则有先后。颇疑《縆云诗》之完成,当在河东君崇祯九年二月末,离去嘉定不久之后,即是年三月暮春也。
此诗题中之“昔游”,旨崇祯七年七月十二夜,即《今夕行》所述之事。“云生”指河东君,固不待言。
考徐釚《续本事诗·五》袁宏道《伤周生》诗题下注云:
按吴人呼妓为生。
据此,孟阳自可呼河东君为“云生”。又检王圣涂(辟之)《渑水燕谈录·十·谈谑类》(可参赵德麟(令畤)《侯鲭录·八》“钱塘一官妓”条)云:
子瞻通判钱塘,尝权领州事。新太守将至,营妓陈状词以年乞出籍从良。判曰:“五日京兆,判状不难。九尾野狐,(寅恪案:赵氏书谓此妓“性善媚惑,人号曰,九尾野狐。”)从良任便。”有周生者,色艺为一州之最,闻之,亦陈状乞嫁。惜其去,判云:“慕周南之化,此意虽可嘉。空冀北之群,所请宜不允。”其敏捷善谑如此。
然则呼妓为“生”,宋人已然。但孟阳所以取男性之称目之者,疑有其他理由。一方面河东君往往以男性自命,和《与汪然明尺牍》之称“弟”及幅巾作男子服访牧斋于半野堂等,即是其例。别一方面,则河东君相与往还之胜流,亦戏以男性之称目之,如牧斋称之为“柳儒士”之例(见《牧斋遗事》“国初录用前朝耆旧”条)。寅恪更疑此诗题中之“云生”,其初稿当作“云娃”,盖用唐汧国夫人称“李娃”之典(见《太平广记·四八四》白行简所撰《李娃传》“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等语)。如其《二月上浣同云娃踏青》及《六月鸳湖与云娃惜别》等题,同一称谓(两诗俱见下引)。后来发觉以“云娃”为称,而留宿其家,甚涉嫌疑,两方均感不便,遂改“娃”为“生”,以图蒙混欤?又,吴梅村《琴河感旧诗序》亦称卞玉京为“卞生”。盖以赋诗之际,云装亦将委身于人之故。此点可与孟阳诗题序相参证也(见《梅村家藏稿·六》,并后论卞玉京事节)。总而言之,牧斋于松圆与河东君之关系,虽不甚隐讳,然值此重要关头,即“云生留予家”之问题,则风流才子之钱谦益,亦不得不仿效陈腐迂儒之王鲁斋(柏),撰著《诗疑》,于《郑》《卫》诸篇,大肆删削矣。呵呵!至题中之“寺桥”,第一首第一句之“桥”,第二首第二句之“寺”及第四句之“石桥”,俱指西隐寺之桥,亦即孟阳改其名为“听莺桥”者,见前论隐仙巷非别有“薖园”条及后论《縆云诗》第二首“听莺桥下波仍绿”句,兹不多赘。
第一首与杜牧之《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及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诗“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有关(见《全唐诗·第八函·杜牧·四》及同书《第三函·孟浩然·二》),否则孟阳赋诗正值严寒草枯之际,焉得有第四句“草芳何处绿迢迢”之语耶?更申言之,孟阳此首之意,大有玉谿生“小姑居处本无郎”(见《李义山诗集·中·无题二首》之二)及辛稼轩词“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见《稼轩词·二·〈摸鱼儿·王正之置酒小山亭赋〉》)之微旨也。第一句所谓“伤心”者,鄙意河东君之为人,感慨爽直,谈论叙述,不类闺房儿女。观前引宋尚木《秋塘曲》,知其当日在白龙潭舟中,对陈、宋、彭诸人道其在周文岸家不容于念西群妾事,绝未隐讳,可为例证。由是推之,此次重游练川,亦必与孟阳言及其所以离松江迁盛泽之经过,而于其不能为卧子家庭所容之原委,复当详尽痛切言之也。“十八回圆天上月”者,盖河东君于崇祯七年七月七夕后,离去嘉定,复于九年正月元日前重游练川。孟阳若忘却七年闰九月,不计在内,则其间天上明月正合十八回圆之数也。又,《白氏文集·一八·三年别(七绝)》云:
悠悠一别已三年,相望相思明月天。肠断青天望明月,别来三十六回圆。
孟阳殆有取于香山此题。因三年别之语,若自河东君于崇祯七年孟秋离去嘉定,至松圆赋《正月十一十二夜》诗时,实际上虽非经过三十六月,但名义上亦可谓已阅三年矣。
第二首第三句所谓“肠断事”者,不知孟阳指何方面而言。但河东君与孟阳两人,皆有断肠之事,即卧子送别河东君《满庭芳》词所谓“怨花伤柳,一样怕黄昏”者也(全词见下引)。
第三首孟阳述其自崇祯七年秋间,河东君别后相思之苦及此夕即九年正月十一、十二夜相见之乐。诗语虽不甚佳,但为赋此题之本旨。其姗姗来迟,令人期待欲死之意,溢于言表矣。
上海前合众图书馆藏吴兴刘氏旧抄本《耦耕堂存稿诗·中·縆云诗》第八首末句“风前化作彩云行”下有朱笔评语云:
“彩云”首尾呼应,是八首章法。音调凄惋,情致生动,是从长庆得来,与西昆(崑)艳诗有别。
寅恪案:此评语出自何人之手,今难考知,甚疑是孟阳同时之人。即使出自后人手笔,亦必其人生年与孟阳相近,尚能闻知当日故实,如孙松坪之流,否则不得亲切若是也。至其言孟阳此诗“是从长庆得来,与西昆艳诗有别”,若就《縆云诗》之意境言之,则颇与西昆近,而不似长庆。但就辞语论之,则实与香山之诗有关。检《白氏文集·一二·简简吟》一题结语云:“彩云易散琉璃脆。”此题后即《花非花》一题,其辞云: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由此推之,孟阳赋《朝云诗》实从香山《花非花》来。盖河东君之“来无定所,去未移时”甚与乐天所言者符合。孟阳既取《花非花》辞意,以作《朝云诗》,则用《简简吟》末句“彩云”之语为题,更赋《彩云诗八首》,本极自然。但《简简吟》后半述苏家小女之早夭,孟阳后来亦当发现其用此不祥之辞为题,甚是不妥。因前赋《正月十一十二夜三绝句》时,挦扯《樊川诗集》得“孤直縆云定”之句(见《全唐诗·第八函·杜牧·二·赠沈学士张歌人》诗),遂改“彩云”为“縆云”,且与河东君之擅长歌唱者,颇相适合也。
《縆云诗八首》非一时所作,其完成时间大约在崇祯九年暮春,前已略论及之。此题八首之作,其最前时限当是崇祯九年正月,其最后时限亦不能越出是年三月也。此题八首既非一时所完成,其内容所述者亦不止关涉一事。约略言之,可分为四端。第一、第二两首为言其写作“縆云诗扇”(此扇有河东君画像并孟阳自题诗)。第三、第四两首为细写河东君留宿其家。第五、第六两首为叙述河东君之离去嘉定。第七、第八两首为陈诉己身自河东君别后相思之痛苦。(寅恪案:徐电发《续本事诗·六》选松圆《縆云诗》第一、第三、第七共三首,亦可谓得其要领矣。)凡此八首皆步一韵,与前此所赋《朝云诗》有别。《耦耕堂存稿诗》此题下并第六、第七两首上有评语云:
八诗同用一韵,比《朝云诗》更工炼矣。其用韵略无一意同者,而极自然,无斧凿之迹,故佳。
各诗承接俱能打成一片,正在起结处得力耳。不止以对句求工,押字取致而已。
押争字各见笔力,尤在与前后一气贯注,移动不得,乃见作法。
寅恪案:此等评语推崇至极,究属何人所加,殊为可疑。其非出自牧斋,固不待言。但当时称赏松圆之诗,若此之甚者,舍牧斋外,又难觅其他相当之人。然则岂松圆本人所自为耶?文士故作狡狯,古今多有之,不足异也。鄙意此题八首之用韵,实有问题。颇疑是次韵之作。盖第五首云“艳曲传来还共和”,据此可知当时松圆必有和河东君之作。但今检《耦耕堂集》,此数年中所赋之诗,尚未发现有和河东君之篇什。或者《縆云诗八首》,即步河东君原诗之韵者。河东君此原诗,乃孟阳所谓“艳曲”者欤?俟考。兹依次移录《縆云诗八首》,分别论释之于下。
其一云:
彩云一散寂无声,此际何人太瘦生。香纵反魂应断续,花曾解语欠分明。白团画识春风在,红烛歌残夕泪争。从此朝朝仍暮暮,可能空逐梦中行。
其二云:
抹月涂风画有声,等闲人见也愁生。听莺桥下波仍绿,走马台边月又明。芳草路多人去远,梅花春近鸟衔争。残更亡寐难同梦,为雨为云只自行。
寅恪案:《有学集·九·红豆初集·戊戌新秋日吴巽之持孟阳画扇索题,为赋十绝句》其二(钱曾《注》本列为第三)云:
断楮残缣价倍增,人间珍赏若为凭。松圆遗墨君应记,不是縆云即送僧。(自注:“孟阳别妓有‘縆云诗扇’。”)
《有学集》中此《十绝句》详见后论。兹可注意者,为牧斋此首自注“縆云诗扇”一语。盖诗扇有孟阳自书其赠妓诗,固不待言。但扇面空间不甚广阔,《縆云诗八首》若全部尽书,则必是蝇头小字,方可容纳。松圆于崇祯九年已七十二岁,当时虽有眼镜,松圆未必具此工具(参《初学集·九·崇祯诗集·五·眼镜篇送张七异度北上公交车》诗)。故此诗扇之诗,应不能超过两首。若依此限度,则当是此题之第三首并第四首,因此两首乃述河东君留宿其家之事,且第三首结语“彩云縆定不教行”实《縆云诗》全部之核心,绝无遗漏之理。又牧斋《十绝句》乃应吴巽之之请,题松圆画扇者。据此可知虽称之为“縆云诗扇”,其上除诗外,当尚有画在。如《松圆浪淘集·春帆十三·垫巾楼中宋比玉对雪鼓琴余戏作图便面漫题》之例,可以为证。盖通常团扇,两面皆可作画书字。其一面无终贯之扇骨者,便于作画。其别一面之贯有扇骨者,不碍作书。由此推之,牧斋所谓“縆云诗扇”仍为松圆之画扇,不过其别一面,则有孟阳自书之《縆云诗》耳。“縆云”一事乃松圆平生最得意者,故往往作画题字以示密友。巽之此扇当亦其中之一,未必即是孟阳亲赠于河东君者也。
《縆云诗》第一首第一句“彩云一散寂无声”,固出李太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见《全唐诗·第三函·李白·四》),但“无声”二字,松圆之意除指歌声外,恐兼指扇上之画言。盖目画为无声之诗,河东君离去,而画图仍在也。第五句“白团画识春风在”,用梁武帝“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及简文帝“白团与秋风,本自不相安”并杜工部“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等诗句之典。(见丁福保辑《全梁诗·一》梁武帝《团扇歌》及简文帝《怨诗》,并《杜工部集·一五·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亦足证此句与第一句皆谓扇上之画也。第六句“红烛歌残夕泪争”,用杜牧之“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及晏叔原词“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之典(见《全唐诗·第八函·杜牧五·赠别二首》之二及晏几道《小山词·蝶恋花》词),俱为世人所习知,不过松圆以之作别妓诗,更觉适切也。第七、第八两句自是出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之语(见《文选·一九》)。河东君此时以“朝”为名,以“朝云”为字,如江总字总持,杜牧字牧之之例。特点出之,亦当日赋诗者之风气。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