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四十二章)的话而已。因此,列子的哲学,比诸老子的,并没有大

书名:中国思想简史 作者:(日)武内义雄【著】,汪馥泉【译】 本章字数:1124 下载APP
第四十二章)的话而已。因此,列子的哲学,比诸老子的,并没有大进步;只是,在其处世法中,新增了“贵虚”的一点。《吕氏春秋》论评的“子列子贵虚”,便是指这一点。《列子·天瑞》篇中,有或谓子列子曰:“子奚贵虚?”……子列子曰:“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所矣。”
的一条,很能说明其贵虚说。这里所谓“非名”,是舍弃人类的分别知虑的意思。人类为了舍弃知虑分别,第一是静,即离去欲,其次是守虚。所谓守虚,是虚心以去是非利害之念。因此,列子的所谓贵虚,是舍弃是非的判断,即知的判断的意思。列子的先生关尹,教以贵静弃欲;列子以为人类的发生“欲”,由于有是非的分别,如其人类能够去掉这个分别,“欲”也不会发生了,所以比关尹的贵静说,更进一步,倡导贵虚。
第四节 杨朱
杨朱的传记,也很不明晰;《列子》的《黄帝》篇中,载着杨朱游南方沛的地方,受老聃的教导的故事,可以知道,他也是与老聃同时的人,是继承了道家的思想的人。
他的著述,也没有单独地遗留下来的,只在《列子》《庄子》《韩非子》等书中,散见他的言论,尤其是在《列子》中,有《杨朱》篇,其中有着许多记载,所以,可以想象其思想的大概。又《淮南子·氾论训》中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依据这句话,他的主张在于“全性保真”这四个字。所谓“全性保真”,是保持人类的本性而不加损害的意思,这与《列子·杨朱》篇中说的:
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去也,故不为名所劝。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为刑所及。名誉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
来比较考察,可以知道,他以为名誉、贵贱、年命等不是人类的本性,满足当身之娱,即肉体的欲望,是所以全性的。又在同篇中有
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谓之遁人也。……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此之谓顺民也。的话。依据这段话,可以知道,他以为寿、名、位、货这四者,是违反人类的本性的外诱;因此,他说儒家的以仁义导人,是借美名以贼人性,说墨者的勤苦其身而为天下服务是愚蠢。总之,杨朱的主张是:人类的本性只是色、食之欲,人,不为别人谋划,又不害别人,只满足自己的欲望便行了。这一看,似与老子的思想不相容的,但实在,是承受老子的以随顺自然为人类的道的说头的,他以为自然的道在人类间显现的是色、食的欲望,满足这种欲望便是所以随顺自然,所以他也是道家的一派。
总之,老子的后学关尹、列子、杨朱这三个人,在其哲学上,都与老子相同;至于说及处世法,有的贵清,有的贵虚,有的贵己,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