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十六章。

书名:痰湿一去百病消 作者:范怨武 本章字数:5225 下载APP
(7)谚语说,走马治伤寒,回头看痘疹。意思是症状变化很快,你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楚呢,证型又变了。
(8)分消:分别消湿与消热。将纠缠在一起的湿与热分离开来,各个消灭。
(9)沙参分南北。我个人用北沙参多。
尾 声
讲到最后,可能有人会问,范医生整本书都是讲祛湿的,那么什么时候痰湿可以去完,什么时候把湿热可以去完?
大家都想要得到一个终极的答案,但是抱歉,范医生没有办法给你这样一个答案。
很多答案是没有终点的动态的答案,我们要对痰湿有动态清零的心态。
因为只要人活着,就会有痰湿产生,你不可能控制气候,也不能完全控制饮食,也不能控制所有人不惹怒你。
人其实是很渺小的,很多时候我们人是很被动的,但是我们尽量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避免产生痰湿。
这就像我们住的房子。只要你在这个房子里面生活,你要一日三餐,要洗澡,要种花、养宠物等,就都会产生垃圾。
可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收纳能力不同,有些人的房子跟垃圾堆一样,有些人的房子就是窗明几净,井井有条。
房子脏不脏取决于人,所以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靠你自己,而不是医生给你一个处方,你就能够万事大吉。
最后,愿您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编辑手记:我所亲历的痰湿
刘一寒
编辑完本书,才意识到痰湿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此前略有了解),更意识到,我此前所得的病,其主要问题就是痰湿引起。我觉得有必要写一写我的痰湿经历,相信会对很多人大有帮助。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某一年的夏天,我的大腿根特别痛,甚至痛到没有办法走路。有一侧痛得轻点,另一侧痛得厉害。具体哪一侧痛得厉害,我忘记了。当时去县医院拍了X光片。医生看了X光片,说没有什么问题。
回了家,我的腿还是痛得厉害。父亲还带着我去找正骨的民间医生治疗,也没有什么效果。后来,过了没多少天,慢慢地也就不痛了。
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应该是湿气的缘故——20世纪90年代,我老家(山东省梁山县)那一带当时经济比较落后(现在经济比较发达了,专用汽车的市场份额做到了全国第一,教育类产品全国榜上有名),我读初中的时候,我们村也刚刚通了电,所以夏天的时候,开始用上了风扇。尽管有了风扇,我们也就吃中午饭或者吃晚饭的时候用一用。一则是为了省电,二则是知道总是在风扇下吹对身体不好。但是天很热。那怎么办呢?我们会用被子大小的塑料编织袋,铺在池塘边的树荫下面,我们就优哉游哉地躺在塑料编织袋上乘凉,知了在树上叫着,阳光会从枝叶的空隙里穿过,阵阵微风会拂过脸颊,现在想起来,也算是年少时少有的快乐时光。然而当时并不知道,夏天的地上湿气是很重的,更何况是池塘边的地上,并且那种塑料编织袋一点都不隔潮,所以我的腿难免受了寒湿。
其实我是长期受寒湿伤害的——2020年夏末回老家的时候,我特意看了看我老家房子周围的环境,我才知道自己以前居住的环境有多潮湿——我老家的房子在整个村子的最北面,房子的北面是一条沟渠,西面是池塘,房子后面的土都是湿漉漉的。这就是我小时候居住的环境——这些湿漉漉的土,和我那时睡觉的床铺,仅一墙之隔。另外,由于我家在整个村子的最北面,冬天的时候,北风尤其大,没有任何阻挡,就直接吹到了我家的北墙上,因此,一到冬天,房子里就冷飕飕的——那个时候几乎没有取暖设施,最多睡觉时在被窝里放个热水袋。所以,我从小居住的地方在冬天的时候又寒又湿,夏天的时候是又热又湿。
我小时候常常过敏,过敏的时候,脸上、身上的红疙瘩非常多,非常痒,越痒越抓,越抓越痒。
夏天和秋天,我的过敏尤其多。那个时候,我们村还没有诊所,当时村子里的人,只要不是很难受的病,也基本不去看医生——我就按照大人们说的,用一种有臭味的植物(这种臭味,不算极其难闻),使劲地往过敏的皮肤上搓,把植物的汁尽可能地留到身上。然后再烤一烤火。你没看错,就是在夏天的时候烤一烤火。烤完火以后,就盖上被子,出一身汗,往往就好了。这种方法一般都奏效,不过有时候也无法治好过敏。
后来,我发现了自己过敏的规律性——只要穿的衣服是潮湿的,往往就会过敏。
当时我并没有中医基础知识。尽管我祖爷爷是中医大夫,而且在我们那一带很有名气,我爷爷也是中西医的医生,但是我爷爷因为意外,过早地去世了,那个时候,我也才四五岁——我爸爸觉得学医要接触患者,尤其是患者患了皮肤病时很是瘆人,他也就没有子承父业。所以,我年少的时候,也就和中医知识无缘了。在今天看来,我和家人如果当时懂得了中医基础知识,本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
后来,我去我姑姑家那里读书了。当地夏天的夜晚特别热,其他人都是穿一条短裤睡觉,还热得不行。我却会拿一件单被子或者小褥子盖在肚子上睡觉。以至于我那个时候总是被我姑父嘲笑。当时我觉得特别委屈。
后来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在那个初三到高一的暑假里,秋雨绵绵,我发现自己的舌头尖上出现了两道竖纹,有了竖纹之后,我的鼻窦炎也开始加重了,鼻塞,鼻涕多,痰多。于是我去看医生治疗舌头的竖纹,医生给我开了一些维生素。吃了也没见什么效果,也就没有当回事了。也去找了医生看鼻窦炎,给开了药,吃了也没什么效果。
紧接着,高中开学了,高中刚开始的时候,我住的是集体宿舍。宿舍的门朝东,但是出了门就是阴暗的走廊,窗户是面向西边,里面住的人多,夏天的时候难免又潮又闷。其实,让宿舍里潮湿的主要原因,还不是因为人多的缘故,而是我们宿舍的北面是一个宿舍那么大的卫生间——这个卫生间的西面靠墙的地方,是那种宽七八十厘米,和西墙一样长的水泥池。东墙也是和墙一样长、宽四五十厘米的大小便池。每天早上、晚上,卫生间的人络绎不绝,洗脸的、刷牙的、洗衣服的、上厕所的,还有洗澡的——洗澡的时候,就用盆子接了水,直接从头上往下浇,再用肥皂搓泥,反复浇四五盆、七八盆的水。我是天气较为热的时候才敢这么做。然而有的人,冬天的时候也这么洗澡。总之,一年四季,这个卫生间从来没有干过。我住的宿舍难免也是潮湿的。
我就是在这么潮湿的环境里住着,慢慢地,我的鼻窦炎越来越厉害,鼻塞,打呼噜的声音越来越重,每天要吐很多痰,头昏、头胀,记忆力减退(当然,当时认为是鼻窦炎引起的各种问题,从中医的角度看并不是这样)。
从高中开始,我就去县医院治病,用的是西医的办法,除了穿刺,就是开一些消炎药。也没有什么效果。病急乱投医,当时我去过了县里大大小小的诊所。其中有一个诊所的医生说,你这头昏,应该是神经衰弱什么的(具体我忘记了),给我开了兴奋的药。我当时也不管不顾,吃了这药确实感觉有精神了,但是又有怪怪的感觉,吃了两三天以后,发现什么作用也没有了,干脆就停掉了。
后来,我就搬出了寝室,去县城里我四爷爷家吃住。当时想的是,在我四爷爷家吃住,能够改善饮食,身体能够好起来——当时并不懂得远离潮湿的环境这回事。
尽管在我四爷爷家住得好,吃得也好,但这时候我体内的痰湿已经很重了,我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好转。
再后来,迫不得已,在县医院做了鼻窦炎的手术。我幻想着能够通过手术把鼻窦炎治好。然而幻想终究是幻想,鼻塞的状况并没有改善,打呼噜依旧,每天还是吐很多痰,头昏、头胀,记忆力减退的现象还是存在。
我断断续续地到处求医,然而医生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我就一直这么被病痛折磨着。
2004年底,我去了长沙工作。长沙的天气是很潮湿的,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又热又潮。当时我并不懂中医知识,所以犯了两次让我记忆犹新的错误。第一次是有一年夏天的晚上停电,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长沙的夏天晚上也是很热的,我就干脆躺到地板上睡觉。第二天醒来,就感觉腿不听使唤了,站不起来,似乎还又酸又痛。当时的我很恐慌。我就挪着身子,拿了拔罐(那个时候,为了治疗鼻窦炎,我已经买了拔罐,当然,我还不太懂到底该怎样用拔罐)吸在了痛的地方。过了不大会儿,腿似乎没那么酸痛了,慢慢地,我也能站起来了。第二次的事情是我到了朋友那里去合租的时候发生的。我朋友那个房子又阴暗又潮湿。我记得大概是秋天的时候,天依然很热,垫在床上的被子(我是不怕热的,所以这个时候垫着被子也习惯)都是湿漉漉的,摸上去就像刚擦过脸的毛巾。那个时候,我还不懂得潮湿的危害。我就在潮湿的被子上睡了一段时间。结果没多久,我身上就开始起抓痕型荨麻疹了。
再后来,我去了上海工作,当时我清晰地记得,我用过的鼠标,不几天上面就一层油腻的东西。
随后到了2008年,我到了北京工作。记得来了北京两年以后,我和同事搬到了北京一家郊区的农民盖的四层楼里去住。记得当时我们住的是同一层。这个楼的后面,是一条挨着楼房很近的河流。哪怕是冬天,地板上也是湿漉漉的,被子也是潮湿的。这个时候,我同事问我说,你身上咋有一股味道。尽管那个时候经常洗澡。这种味道还是去不掉。在这个房间里住了没有多久,我的胳膊上长了一个脂肪瘤。
当然,我依然还不知道潮湿对身体的危害。不过幸好因为种种原因,我及早地搬出了这个房子。
2011年的时候,妻子对我说,你的这些状况,可以艾灸啊。于是我就按照她说的,买来了艾条、艾灸盒和《马氏温灸法》,并且按照《马氏温灸法》上面介绍的方法开始艾灸,身上的病慢慢减少了很多。最明显的改善是我以前一天吐痰多的时候,要用一大包餐巾纸,我艾灸之后,几乎不吐痰了。
发现中医能够治疗我身上的疾病之后,我就开始不断地学习中医知识了。我买了《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学》等中医书。
我会常常翻翻这些中医书。不明白的地方,会反复地在网上搜索了解,也会在网上看中医医生写的文章。再后来,有个同为文学爱好者的朋友,给我分享了范怨武医生的文章。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了同为文友的他,原来已经成了中医。由于北京离深圳太远和工作太忙的缘故,我也没有找他去治疗。不过,从他的文章里汲取了大量的中医知识。
某天,我看到通过自学中医给自己治好病的人在文章里说,(大意)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花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去求中西医治不好病,求医无门,谁也不会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自学中医。
我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也是这样一种心态。就是想着早点学会中医知识,能够给自己治好病,后来越学越觉得中医博大精深。另一方面,我工作又太忙,也知道自己很难成为一名精通中医的人。然而我还是会陆陆续续地学习中医知识。
现在看来,懂了中医知识,哪怕并不是特别精通,也会受益无穷。其一,能够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习惯。我夏天也不吃冷饮了,尽量少吃肉(我这种体质不适合吃太多肉)。其二,很多朋友得了病,有了亚健康问题治不好,我就推荐其看中医,很多人治好了病。其三,学会了挑选好的中医。各行各业,有水平的人都是有限的。中医同样如此。我自学中医知识的同时,就开始慢慢寻找中医治疗。当时找到了一位中医,给我开的药里有大量清热的药。尽管我知道自己的火是虚火,不是很适合吃,但是我当时还没有太敢质疑——而且我妻子给我说,医生最烦你们这种半懂不懂的学中医的人,不要质疑医生。结果吃了十几服药,我的病症没什么改善,还开始掉头发。从此以后,我就更加谨慎地选择中医了,而且随着学习中医知识的不断深入,我也越来越了解自己的体质,慢慢地找到了水平不错的中医。我的身体也越来越好了。
另外,我觉得很有必要聊聊我父亲感冒的事情。记得应该是我读高二那一年,我父亲患了感冒,他发烧、身上酸痛。一般的感冒,往往七八天就好了。然而当时我父亲的感冒是吃了药、打了针,就退烧了,似乎是好了,可是过了没几天,他又开始发烧。去医院检查,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可是发烧就是不好。我父亲的感冒发烧一直不好,全家人也发愁。
这段时间,我们全家都唉声叹气——当时我的鼻窦炎也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我妈要带着我爸去治疗他的感冒,一方面还要带着我去看我的鼻窦炎。
我父亲的感冒发烧一直也没有好的办法。医院无非开一些抗生素,也起不到什么效果。就这么反反复复了两三个月,他感冒发烧的问题才算解决了。
从这一年开始,我父亲连续几年的夏天和秋天,就要分别来一次这样的感冒——反复发烧,身上酸痛,要折腾两三个月才好。除了父亲遭受病痛的折磨,家人也都跟着提心吊胆,备受煎熬。
后来我才知道,很多人患了感冒,也类似我父亲这种状况,总是要反复两三个月才好。一家人也跟着担惊受怕。
我在看范医生这本稿件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尽管以前学习过痰湿方面的知识,但是没这一本书能如此系统和详尽),我父亲得的是湿热型的感冒——中医用对药,很快就能好。那几年每年的夏天和秋天,雨水都特别大。我家的房子里又特别潮湿。另外,我父亲有慢性胃炎,脾胃不好的人,本来就容易产生痰湿。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清楚地知道了我和父亲的很多问题都是痰湿造成的。
痰湿给我和我父亲造成的疾病和困扰,算是典型的案例了。我觉得有必要写出来。我想应该可以给很多人警示。
其实,往深了想,是因为我们的无知,才会被痰湿所伤害。是的,其实,我们痛苦、恐惧,往往都是因为我们无知。
最后,我想起《三体》中的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