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十五章 岭南用药见闻

书名:痰湿一去百病消 作者:范怨武 本章字数:15097 下载APP
我生于岭南,长于岭南,对岭南的气候有深入骨髓的体会。
这里就是湿多,很长一段时间,古人对于岭南的印象,都是烟瘴之地,不敢过来,甚至到了谈瘴色变的地步。
至于什么是瘴?在《岭南医学与文化》这本书里有非常详细的考据,不过最后的结论是,认为瘴的本质是湿之郁积。其病理特点:一是湿浊为本,积久生变;二是兼寒兼热,化热为多。
从我的体会看,也就是湿气不散,久则沤热,人待在郁积之处会有闷热感,气息之中也有霉味,最后感受湿热的情况是最常见的。
岭南的特点是天之阳胜(1)(亚热带),故天时多热;地之阴盛(沿海),故地理多湿。两相结合,就是湿热。
很多生长在这里的动植物,天然就具备对抗湿热的能力,这大概是进化出来的结果,不耐热不耐湿的品种,早活不下去了。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而我的感受是,一方草药治一方人。
连这边产的一些补药,都带有祛风湿的作用,更遑论那些本就出名的祛湿药了。
关于岭南草药(以下简称“南药”)的介绍,古有《岭南采药录》《生草药性备要》和《增补食物本草备考》等,今有《常用中草药手册》(2)《全国中草药汇编》《四会草药》《湛江地区常用中药草手册》《广东省惠阳地区中草药》和《陆丰中药草》等,而且还有不少经验方散落在当代各名家著作中。
我就我这么多年——从小到大,以及从医后,所见过或使用过的一些经验,做一下分享。有些药,虽然说是岭南草药,但其实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并不局限于岭南。
话又说回来,生于岭南的草药,可能祛湿的能力要强那么一点,毕竟药讲道地,否则何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说?我跟着爱人回娘家,在丹东见到了半人高的车前草,当时即惊为天“草”,草药在不同的产区,药力应该会有些细微的差别。
所以,当我讲南药时,都是我在广东应用的感受。
另外,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书文章涉及的药物和药方。
一、巴戟天
我在高中的时候,骑自行车上学,会经过一条老街,入街口的地方,有一间小卖部,小卖部的门口有一根电线杆,电线杆上飘着一面旗子,现在想起来,那面旗子应该叫酒旗,旗子上有几个字——巴戟酒。
高中生时的我,对于其中的“戟”字印象深刻,这是个生僻字。它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巴戟”两字,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后来我实习的时候,在药房抓药时,总算是见到巴戟天了,长得像是未勃起的阴茎,我由此想到了它能补肾。
有一年我回老家了,隔壁八十多岁的叔婆腰痛,问我有什么药可以治。
我说:“你用巴戟天、黑豆炖龙骨,煲汤喝。”
叔婆问:“猫肠根有这个作用吗?”
我说:“什么猫肠根?”
叔婆说:“就是巴戟啊,长得像猫肠,所以叫猫肠根啊,街上有卖的。”
街上有卖的意思,是指街边的专卖青草药的地摊上有售卖这个药的,是我们本地有得挖的青草药。
这时,我才真正明白,巴戟天,我们广东有出产,算是不错的产地。
叔婆喝了这个巴戟汤后,腰痛明显好转。
自此,巴戟天成了我惯用的补肾药之一。
巴戟天
药性:辛、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用主治: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祛风除湿。
主治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宫冷不孕,风寒湿痹,腰膝酸软,风湿脚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或熬膏。
宜忌:阴虚火旺及有湿热之证禁服。
我临床中常将巴戟天用于治肾阳虚的兼证,它既补肾气,又能同时祛湿气。轻症的阳虚中,我常用巴戟天加仙灵脾,两药同用温肾阳,用以代替附子,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我会去附子,加巴戟天和仙灵脾;如薏苡附子败酱散,我会去附子,加巴戟天和仙灵脾。
二、臭茉莉根
有阵子学习钟玉池前辈的医案——钟老(1887—1983)享年96岁,祖籍是花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广州市西华路267号开设钟玉池医馆,后来他在金花卫生院上班。金花街,我曾经在其附近上班,不过却是隔了几十年的时间。
钟老治病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就是擅用中草药,尤其是用岭南道地的中草药。
如果不是岭南的中医,看他的医案,估计有一大半药都不认识。
比如这个治疗产后风瘫的案例,就是女性生完孩子后,双脚无力,站不起来。
你如果认为,只要多休息几天就能站起来了,那是因为你不了解这种病。你看看这个医案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产妇下肢麻木,一般的麻木偏向于血亏,也符合产后血虚这个病机。因产后腠理骨节大开,是非常容易进风的。
“岗稔菩提甜醋方”治愈产后风瘫一例
吴某,女,25岁。
初诊:1962年9月8日。主诉及病史:产后十多天,双下肢麻木,痿软无力,不能站立。诊查:面色萎黄,下肢微浮肿,舌质淡红,舌苔淡白,脉浮弱。
辨证:产后气血亏损、风邪外袭,致成风瘫(痿证)。
治法:养血祛风,通经活络。
处方:岗稔根60克,山菩提根30克,臭茉莉头30克,铁包金30克,老鼠干1只。以上各药用甜醋汁一碗半煎煮至半碗,去渣内服,每日1剂。患者经连续服本方药6剂,下肢麻木感消失,步履如常,证获痊愈。
按语:产后风瘫是民间俗称,属中医学“痿证”范畴。临床分为肺热熏灼、肝肾亏虚和温热浸淫三种。本案患者发生于产后,面色萎黄,下肢麻木,脉浮弱,显属产后气血大亏,风邪乘虚而袭,筋脉因而失养,导致下肢痿软无力。其病机与肝肾阴虚之痿证大致相同。故方用岗稔根养血补肾,通经活络;臭屎茉莉头、山菩提根活血、祛风、除湿;铁包金通经去瘀,以防产后瘀血滞留;更用老鼠干祛风通络,滋阴补血;配合甜醋之益气养血,共奏扶正祛邪、养血祛风、通经活络之效。多年来,余用此方药治疗产后风瘫,屡获效验。——《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
钟老的这个方子,你认识几味药?
我第一眼看到这个“老鼠干”的时候,愣了一下,后来又想,这可能是某种草药,叫老鼠干,就像老虎脷,不是真的老虎舌头那样。我查了一下,真有叫“老鼠簕”的草药,但是没有叫“老鼠干”的药物。
我又重新读了一遍医案,当我看清楚剂量单位是只的时候,就清楚了,是我太天真了,这真的是老鼠干。
又再一想,1962年的时候,还算饥荒年代,吃老鼠不算什么,总不能开猪肉吧?开了猪肉还不一定能买得到。
再说,我小时候就总听说大人抓山老鼠、田鼠吃,这么一想也就没啥了。
在网上一查,有个叫宁化老鼠干,是真的,闽西八大干之一。
是福建汀州府著名的客家小吃。
什么?是客家小吃?
难道我是个假的客家人?
再一细品,那我小时候听到的事,也算是同种文化里的饮食习惯了。
说回老鼠干,宁化人认为它补虚,尤其补肾,治小孩尿床。老鼠干用于产后,又是血肉有情之品,自然大补,跟沿海潮汕人吃鱼胶来固肾一个道理。
所以,思路仍然这是这个思路——产后的补,跟炖鸡一样,只不过这个炖的是老鼠干。
越南现在还有专业的捕鼠人,在水稻收割季,乌泱泱一片人,守在田埂旁,有的放网,有的徒手,收割机一开动,稻穗下群鼠四散,被捕鼠人抓个正着,他们会加工后食用或售卖。
产后腠理是开的啊,气血都往外流,哪怕补了也可能会流走了,所以,钟老用岗稔根,这味药有往回收的作用,同时能活血,又能止血,所以它回收的时候,不敛邪气,此根能让松弛的骨盆回收固定,能治子宫脱垂、漏尿。
这里的药,我还认识一种——臭茉莉头,也就是臭茉莉的根。
它是属于马鞭草科大青属的。
我更熟悉的,是跟它长得非常相似的臭牡丹。
它们功效非常相近,都能祛风湿,强筋骨。用于产后风痛,具有强壮的作用。
我们老家会用臭牡丹的叶或根炖鸡汤喝,不一定非要产后,就是平时有关节作痛,人觉得虚弱时,就可以煲汤喝。
可以说,它们是我从小耳濡目染的东西,但我上大学后却把它忘得一干二净,或者说我不屑于去了解它。
可等我蓦然回首时,却发现,自己生活的地方到处是宝。
臭茉莉根
药性:苦、辛,微温。
功用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活血消肿。
主治风湿痹痛,脚气水肿,跌打扭伤,血瘀肿痛,痔疮脱肛,慢性骨髓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或入丸剂。
外用:煎水洗;或取根皮捣敷。
宜忌:《广西本草选编》警示“孕妇慎服”。
三、臭牡丹
臭牡丹根
药性:辛、苦,微温。
功用主治:行气健脾,祛风除湿,解毒消肿。
主治食滞腹胀,头昏,虚咳,久痢脱肛,肠痔下血,淋浊带下,风湿痛,脚气,痈疽肿毒,漆疮,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或浸酒。
外用:煎水熏洗。
我们陆河本地人叫它园枫,在我们老家,常用来炖鸡汤,产后关节作痛的妇女尤喜用此汤,认为能祛风,同时也认为有补虚的作用。正好与《天宝本草》所说的“补肺肾两虚。治头昏”相符。
臭牡丹茎叶
药性:辛、微苦,平。
功用主治:解毒消肿,祛风湿,降血压。
主治痈疽,疗疮,发背,乳痈,痔疮,湿疹,丹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或入丸剂。
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如果产妇喝的鸡汤太油腻,很容易造成阳明经湿热,阳明经是经过乳房的,湿热会走到乳房引起乳腺炎。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把臭牡丹叶捣烂外敷,正好可以治疗乳腺炎。可谓物尽其用。
如前文所说的软脚病,在岭南是很常见的,不幸得了这个病,而寻常药治疗效果欠佳的话,可以试用臭茉莉根或臭牡丹根,这两味药都可以治疗。
四、桃金娘
小时候喜欢疯玩,常到山上去摘当梨子(山稔子,一种浆果,学名桃金娘)吃,这是一种灌木,果子是紫黑色的,很甜,但里面的心不能吃,吃了会便秘。这果子可以止血,小孩子流鼻血可以吃这个。
桃金娘
药性:甘、涩,平;归肝、脾经。
功用主治:养血止血,涩肠固精。
主治血虚体弱,吐血,鼻衄,劳伤咳血,便血,崩漏,遗精,带下,痢疾,脱肛,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鲜品15~30克;或浸酒。
外用:烧存性(3)研末调敷。
宜忌:《台湾药用植物志》:“儿童食之,或大便难下。”
这种果子,我小时候常吃,所以知道它很平和。
《岭南采药录》:“活血补血,与黄精同功。”所以血虚又出血的患者,尤其是对于月经淋漓不尽的妇人,我常会在方子中加上桃金娘。甚至有一些先兆流产或阴道出血的患者,我也会用桃金娘止血固胎(《全国中草药汇编》:“安胎。”)。
山稔根(桃金娘的根,又叫岗稔根)
药性:辛、甘、平。
功用主治:理气止痛,利湿止泻,祛瘀止血。
主治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呕吐泻痢,黄疸,癥瘕痞块,崩漏,劳伤出血,跌打伤痛,风湿痹痛,白浊,浮肿,疝气,痈肿瘰疬,痔疮,汤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克;或酒水各半煎,或炖肉。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涂。
山稔根的味道偏涩,主要还是治疗痛证,也有人认为它有补虚的作用(《福建药物志》:“益肾。治头风,肾虚腰痛,肾炎,脱肛,瘰疬,痈疽。”),所以在产后肝肾两亏的骨痛中可以应用。
在产后畏寒关节作痛中,我们当地用得更多的还有几味药,其中有艾纳香与白牛胆根等。
五、艾纳香
海陆丰地区产后妇女坐月子常用艾纳香炖鸡汤,本地人叫它学佬麻或大风草,但它真正的学名叫艾纳香。
这个植物很特别,不能见铁器,你种植或采摘叶子的时候,不能用铁,见铁必死。
以前我家门口,就种了一株艾纳香,隔壁邻居有谁觉得虚了,或身上痛了,或者就是馋了,就会过来摘点叶子炖鸡汤喝。
这个味道,没有喝惯的人,根本就接受不了,我妈用艾纳香煲汤,有时候还兑一点点糯米酒,带点甜味。这个汤,喝了还真的很上头,喝过几次之后,我就喜欢上了。
其实,这个汤是慢慢回甘的,这个味道真的是说不出来的感觉,有点艾味,但又绝不同,可确实又回甘。
就是这个东西,可能也就只有客家人和潮汕人会喝吧。
为什么要喝这个?
我们老家那边的人,生孩子多,就我小时候目之所及,生三个是最低标准,四个五个也很常见。
产育过多最易肾亏,肾主骨,关节作痛很常见,所以这个艾纳香炖鸡汤,也确实帮过不少人家,才会得到老百姓的喜爱,要不然,谁会喝药汤?
艾纳香叶
药性:辛、苦,温。
功用主治:辟秽,温中,杀虫,祛风除湿。
主治瘟疫,疟疾感冒,寸白虫病,毒蛇咬伤,癣疮,寒湿泻痢,头风、头痛,风湿痹痛,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加倍。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艾纳香叶的补性并不强,强在祛风除湿止痛,真正补的是鸡,或汤料中再加黑豆补肾。
艾纳香根
功用主治:祛风活血,利水消肿。
主治风湿痹痛,食积腹胀,感寒腹痛,泄泻,水肿,痛经,跌打肿痛。
《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消肿,活血散瘀。治风湿痛,跌打瘀痛,产后骨痛,受凉腹痛,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克;或浸酒。
艾纳香根的补性也不是特别强,主要能够祛风活血,这恰恰是产后兼有瘀血、受风受寒的人需要的,而且《常用中草药手册》明言它是可以治疗产后骨痛的。不过单用这个药是不行的,得搭配母鸡和黑豆、芝麻才行,这样通补兼施。
但是这个汤,并不适合身上有湿热的患者,如果本就是舌苔厚腻、盗汗的人,喝了这个汤反而坏事,如果舌苔厚腻的人非要想喝,最好在汤中加一点点薏米、丝瓜络和土茯苓,或者是臭牡丹叶。
这世间,没有一个药可以通治所有人的病。
这个鸡汤,最适合的还是那些寒气大、阳虚怕冷、有点瘀血、关节作痛的人,也不仅仅是适用于产后,是只要有阳虚寒瘀的人,无论老幼男女都可以喝。
说到产后调养还得再说另一味药——白牛胆根。
六、白牛胆根(4)
白牛胆根
功用主治:祛风散寒,化痰止咳,消肿止痛。
主治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牙痛,胃痛,疝气,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
外用:研末撒敷,或鲜品捣敷。
本品补性一般,仍要炖鸡才能有补的作用。
我们当地用这个药,配合艾草根,加黑豆、芝麻适量,炖鸡汤喝,用以治疗腰膝酸痛,但并不局限于产后的人用,年老体弱的人,如果腰酸膝软也可用。
《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行气,散寒,消肿止痛。主治感冒,偏正头痛,产后风痹,跌打肿痛。”
至于艾草根,我在各大本草著作中均未查到艾草根入药,收录的都为艾叶,但我们本地会挖艾草的根部,洗净煲鸡汤,用以补血,一般在产后二十天内不服用,怕有固涩作用导致恶露无法排出,等恶露净时再服艾根鸡汤,有补血作用,总体来看,艾草根仍偏温补。
2021年9月,一位女士回娘家,正好遇上了月经的第二天,伴小腹痛。于是就又返回自己家拿了从广东买的艾草根,泡水半小时,泡了之后再煮开,水开以后转小火再煮半小时。煮完后,她一次性喝了两小杯。那天天气很热,喝完了艾根水后,没多一会儿,两脚的脚趾头开始冰凉,感觉有凉气冒出,腹痛得到缓解。
还有一味补血的药——血风藤。
七、血风藤(5)
血风藤
药性:甘,温。
功用主治:《常用中草药手册》:“补气补血舒筋活络。主治气血亏损,月经不调,风湿筋骨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或浸酒。
血风藤的茎刚被砍断后,断面的外圈会变为红色,血见红则行,于是就认为它有活血通经络的作用。
我母亲一说补血药,就会提这个老人根,说治手麻。
血风藤与鸡血藤功效相似,但更好养活,对环境要求没那么高。
2020年9月的某一天,一位北方的女患者,在下班的时候正好赶上下雨,她急着回家,她打不到车,也忘了带伞,于是一着急跑着冲到了地铁站,浑身湿透又被地铁的空调吹了一路,从此以后就后背疼。
该患者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生了很多次气,她人也焦虑,积累到2021年初的时候,她的左胳膊抬起来都费劲了,心脏也出了问题。她经过一年断断续续地治疗,各方面都有所改善,不过还有病根没去,比如一遇到凉的,左手就隔天僵硬,更不敢碰冰箱,哪怕冷藏的东西经手一拿,过后能感觉凉气通到左后背和后颈并作疼,心脏也会憋闷疼痛。她左手左腿有时候还有麻木感。
她平时左手抱个热水杯才能舒服点。
2021年11月底的时候,她手伸进冰箱拿东西又犯了上述症状。她吃过一些中成药之后,症状稍缓解。她曾听过我讲的课,谈到“伤于此,必恶此”,她自己感觉怕冷,所以认为是风寒导致的,再加上之前情绪积累,本身还有湿热,病机就变得复杂了。
到2022年元旦的时候,北方的天冷,她的左手手指又开始僵硬,手握起来的时候感觉很明显,像木棍。元旦三天假期期间,她的症状越来越严重。
她妈妈有风湿,她听妈妈形容过那种僵硬的感觉,而且她看到妈妈严重的时候手都握不上。她担心自己也会这样,她为此很焦虑。
后来她在我微信公众号上看过介绍过岭南的一些药用植物的文章,比如臭牡丹、牡荆。
她家里正好有从广东买来的臭牡丹、牡荆、大风艾、老人根等——她以前用这些药物泡过脚,回想起来确实对后背疼痛有帮助。后来因为没澡盆没有坚持下去。
她想着试试还没用过的老人根(血风藤)来煲汤看能不能解决手僵硬的问题。
她晚上就用了老人根和牡荆根,每种六七片(约15克),泡好后用砂锅像熬药一样熬成水。
11月4号晚上和11月5号早上,她都喝了一碗。
11月5号的早上醒来的时候,她感觉手指轻松一些,还是有僵硬感。
11月6号早上,她感觉手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她坚持每天早晚各喝一碗。等到11月7号的时候,就只剩下大手指有点木了。
11月9号的时候,她没喝,不过她手指已经没有僵硬感了。她没想到药物有这么快的效果。
八、五指毛桃
我对这个药的认识,还是因为汤——五指毛桃炖龙骨汤。
五指毛桃属桑科植物,并不是桃,它广泛分布在广东龙门至万绿湖区的山上(包括我们陆河),自然生长于深山幽谷中,因其叶子长得像五指,而且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而得名。
五指毛桃有南芪之称(即南方的黄芪之意),健脾补气作用强,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先生用来治疗脾虚型重症肌无力。
五指毛桃
药性:甘,平。
功用主治: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
主治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带下,产后无乳,风湿痹痛,水肿,肝硬化腹水,肝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0~90克。
我一般开处方的常用量是30克,但煲汤的话可以量大一点。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先用水浸泡好所要用的五指毛桃,这样较快入味;
第二步,准备好五指毛桃100~200克,姜两片,一小把枸杞(也可不放枸杞);
第三步,把龙骨500克焯好水,去掉血沫,再放入五指毛桃、姜片、枸杞;
第四步,大火煮开,转小火炖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
第五步,加适量盐即可。
汤成了,有一股奶香味,很特别的香味。
此汤补虚劳,可以下奶。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脾虚浮肿、病后虚汗及白带异常等这类病中偏虚的情况都可以用。
九、牛大力(6)
我们本地称牛大力为牛牯力。牛牯是啥?就是公牛犊子,初生牛犊不怕虎,那力气是很大的。这个药我们就专用来煲汤喝,补力气,也用来止咳,炖汤味道有点薯味。
这个汤有少部分人喝了会上火。炖汤的时候,还要再加一味药,即土茯苓(我们本地叫硬饭头),这样一来,就不容易上火了。
牛大力
药性:甘、苦,平。
功用主治:补肺滋肾,舒筋活络。
主治肺虚咳嗽、咳血,肾虚腰膝酸痛,遗精,白带,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克;或浸酒。
临床上,我最喜欢把这味药和千斤拔同用于治疗肾虚及腰部酸痛,效果非常好。而在儿科中,小孩感冒发烧痊愈后,出现了体力下降、出虚汗,同时伴有单声作咳,这种类型的虚咳,我常常又与五指毛桃合用,效果非常好。
十、千斤拔
有的地方把千斤拔叫牛大力,临床上容易混用,但其实它俩是不同属的植物。千斤拔以豆科千斤拔属植物蔓性千斤拔的根入药。
千斤拔
药性:甘、辛、微涩,平。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解毒。
主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四肢痿软,跌打损伤,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
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千斤拔是我在门诊上治腰痛的专药。《广西本草选编》认为它能“壮腰健肾,活血通络”。
十一、牡 荆
牡荆子
药性:苦、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用主治:化湿祛痰,止咳平喘,理气止痛。
主治咳嗽气喘,胃痛,泄泻,痢疾,疝气痛,脚气肿胀,白带,白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研末;或浸酒。
宜忌:
1.《本草经集注》:“得术、柏实、青葙疗头风。防风为之使。恶石膏。”
2《本草经疏》:“病非干外邪者一概不宜用。"
牡荆茎
异名:牡荆条(《安徽药材》)。
功用主治:祛风解表,解毒止痛。
主治感冒,喉痹,牙痛,脚气,疮肿,烧伤。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
外用:煎水洗;或含漱。
牡荆沥
药性:甘、凉,归心、肝经。
功用主治:除风热,化痰涎,通经络,行气血。
主治中风口噤,痰热惊痫,头晕目眩,喉痹,热痢,火眼。用法用量:
内服:沸水冲,30~60毫升。
外用:涂敷;或点眼。
牡荆叶
药性:辛、苦,平。
功用主治:祛风化湿,祛痰平喘,解毒。
主治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暑湿泻痢,脚气肿胀,风疹瘙痒,脚癣,乳痈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鲜者可用至30~60克;或捣汁饮。
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牡荆根
药性:辛、微苦,温。
功用主治:祛风解表,除湿止痛。
主治感冒头痛,牙痛,疟疾,风湿痹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
有一位读者反馈说,在微信公众号上看了我写的牡荆的文章后,立马给有类风湿关节痛的姥姥买来牡荆根熏洗,她反馈很管用。有一天她淋雨了,关节沉痛胀。她也用牡荆根熏洗,睡了一觉,出了一身汗,疼痛立马减轻了。
关于牡荆,前文经络湿热中已经有相关论述,就不再多啰嗦了,它的叶子,是我们本地人用于治疗风、寒、湿三种邪气杂合而至的感冒的常用药,主要是用来煎水熏洗。
当我写到牡荆的时候,有其他省份的读者问我,这个是不是黄荆条?是不是驱蚊草?是不是可以烧成灰做灰水粽?
我现在可以回答,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
不过,牡荆和黄荆不是一种植物,但它们是亲戚,长得也很像。
牡荆是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牡荆,生于低山向阳的山坡路边或灌丛中。分布于华东及河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黄荆是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生于山坡、路旁或灌丛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它们是同科同属但不同的植物,追溯起来,牡荆其实是黄荆的一个变种。但是在民间,两者常拿来混用,它们外观看起来非常相似,常在采摘完后混在一起使用,或熏洗或饮用,功效视为同一。
我们陆河人,将披针形叶子比较细长的,边缘无锯齿的,花束看起来比较小的黄荆,叫细样布惊;把叶子较宽的,边缘多粗锯齿的,花束看起来较大的牡荆,叫大样布惊。本地以大样布惊(牡荆)为多见,细样布惊(黄荆)为少见。大多时候用的是牡荆。
所谓布惊,是因为牡荆在客家话中的发音很似“布惊”,久而久之,叫成了布惊或布荆。
历代本草书籍,很少将二者明确区别开来用,所以,我们用起来,也是可以互为替代。
不过讲到药材道地的时候,确实会有点区别。生长在岭南的牡荆或黄荆,祛风除湿透热作用要更强一点,毕竟岭南这边湿热重。我见一位做盆栽的博主,将六个不同地区的牡荆叶子排成一列比较,从南到北,叶子的形态是从大到小的变化,北方的叶子明显要比南方小且细长。也只有做盆栽的人,才能在同一时间收集到不同品种的新鲜叶子做比较了。
我们陆河县本地居民将两种叶子都称为布荆叶,平素在擂茶中会放些布荆叶,是药膳原料之一。有些农村人家,采摘新鲜牡荆叶,如茶叶般炒制成牡荆茶,用以泡茶饮用,以防暑湿之气。或在湿气弥漫的回南天,外感寒湿、湿热之气后,有发热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者,可饮用牡荆茶;或有湿热泄下,等泻一两日腹中湿热排之将空之时,再泡牡荆茶饮用即可止泻,不留后患。
牡荆在粤东的客家潮汕民间被大量使用,但在医疗机构或药店中却很少见,要用时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慨。笔者在岭南见到痧证胸闷口苦或湿热下注导致腰酸下肢痿软时,只能让患者自行到一些青草药的摊铺购买使用,有用牡荆根泡脚治脚软或脚汗;有人用牡荆炒茶解酒;有人泡牡荆叶喝了后腰酸腿沉缓解,这些都不离古籍所载的功效。若非它有卓越的功效,是绝对得不到百姓的大量应用的。
广府人口中的布荆为叶子边缘无粗锯齿的黄荆,又叫五指柑,为“王老吉凉茶”的主要成分之一,而我们陆河人口中的布荆则以叶子边缘有粗锯齿的牡荆为主,混杂有少量的黄荆。
以下是黄荆各部分的功效,可与牡荆各部分功效相比较。不是植物学家,或具有一定植物学知识的人,很容易将它们混淆,但好在功效一致。
十二、黄荆
黄荆子
药性:辛、苦,温。归肺、胃、肝经。
功用主治:理气消食,祛痰镇咳,祛风止痛。主治肝胃气痛,食积,便秘,疝气,咳嗽,哮喘,感冒发热,风湿痹痛。
黄荆沥
制法:夏、秋季取新鲜黄荆粗茎切段,一头放火中烤,从另一头收取汁液即为荆沥。
药性:味甘,性平。
功用主治:除痰涎,去烦热。主治小儿惊风,痰壅气促。
用法用量:
内服:50~100毫升,小儿酌减。
黄荆枝
药性:微苦、辛,平,气香。
功用主治:祛风解表,消肿止痛。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喉痹肿痛,风湿骨痛,牙痛,烫伤。
黄荆叶
药性:辛、苦,凉。
功用主治:解表散热,化湿和中,杀虫止痒。主治感冒发热,伤暑吐泻,痧气腹痛,肠炎,痢疾,疟疾,湿疹,癣,疥,蛇虫咬伤。
黄荆根
药性:微辛、苦,平。
功用主治:祛风解表,理气止痛。主治感冒,慢性气管炎,风湿痹痛,胃痛,痧气,腹痛。
十三、龙脷叶
龙脷叶
药性:甘,平。
功用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主治肺热咳喘,肺痨咯血,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
《岭南采药录》认为它可以治痰火咳嗽,其实就是痰热。我在门诊治过一些感冒退热后肺热咳绿痰的孩子——烧是退了,但是还有单声咳嗽,咳绿痰,表示肺中还有余热。但因为前面为了退烧用过凉药伤了脾胃,所以就出现了一种脾虚寒肺痰热的复合证型,我就常常用六君子汤合龙脷叶来进行善后治疗。
十四、黄皮叶
黄皮叶
药性:辛、苦,平。
功用主治:解表散热,行气化痰,利尿,解毒。
主治温病发热,疟疾,咳嗽痰喘,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黄肿,小便不利,热毒疥癣,蛇虫咬伤。
有人说,人一生中会约有一两百次感冒,在岭南如果懂得用黄皮叶煮水洗澡的话,是可以明显降低感冒频率的。
《本草求原》中说它解秽除垢,退黄肿。
《岭南采药录》中说它煎水洗,解秽恶,消风肿,治疥癣,去热散毒。
邓铁涛前辈喜欢用黄皮叶配上萆薢合四君子汤,治疗脾虚型的慢性肝炎。这里就是用黄皮叶能除秽浊之气的功效。
在南方夏季,湿热重,蚊虫又多,这个时候一是怕湿热感冒,一是怕蚊虫传染疟疾,用黄皮叶洗澡正好。
以前我老家屋前就种了一棵黄皮树,树叶有特殊的辛香味,有化痰作用。这两年,我用叶子治嗓子,就是感冒后,总感觉嗓子眼黏黏的。这时我就会在处方中加一味黄皮叶,用3~6克,但这个药现在不收入药典中了,我们单位无法从药材公司拿到药,所以就不再使用了。
不过这个叶子在广东地区是非常容易获得的。
十五、溪黄草
溪黄草
药性:苦,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瘀消肿。
主治湿热黄疸,胆囊炎,泄泻,痢疾,疮肿,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
外用:捣敷;或研末搽。
宜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溪黄草是我们当地夏季一种很重要的清湿热的保健用药。夏天湿热重,小孩吃多了上火了,眼屎多,口苦,眼黄,尿黄,脾气大。家里人会用这个溪黄草和陆河本地产的小赤豆(潮汕小赤豆)一起煲水喝,可以加点糖调味,清肝利胆。
潮汕小赤豆,不是赤小豆,大小与红豆相等,颜色为棕黄色,本地人认为有祛湿的作用,小赤豆也可以单独与龙骨煲汤喝,味道鲜甜香,也可以煮熟了与豆角切小段再炒成菜吃。
十六、鸡骨草
鸡骨草
药性:甘、微苦,凉。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止痛。
主治黄疸,胃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痛,乳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或入丸、散。
外用:鲜品捣敷。
宜忌:本品种子有毒,用时须将豆荚摘除,以防中毒。
陆河本地居民在夏季时常用来煲水饮用,用来清肝利胆。急性肝炎也常用此草煲水喝,或与猪肉(猪骨头)煲汤喝。
但是,慢性肝炎兼有脾虚者,最好要与健脾药同用。
十七、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
药性:苦、甘,寒,归心、肺、肝、大肠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利湿退黄。
主治肺热喘嗽,肺痈,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大剂量可用至60克;或捣汁。
外用:捣敷。
宜忌:《广西中药志》:“孕妇慎用。”
关于此药,前文有谈及,能治大肠湿热,在脾虚肠热复合证型中,如患者吃凉食则泄水,吃辣食则腹痛、大便黏腻、便血,对于此型,我常用六君子汤加白花蛇舌草,效果佳。
十八、酢浆草
酢浆草
药性:酸,寒,归肝、肺、膀胱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
主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淋证,带下,吐血,衄血,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湿疹,疥癣,痔疮,麻疹,烫火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或研末;或鲜品绞汁饮。
外用:煎水洗、捣烂敷、捣汁涂或煎水漱口。
宜忌: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陕西中草药》:“内服后忌油腻。”
酢浆草在我们本地被称为布谷酸,长着三片叶子,遍地都是,可以直接生嚼着吃,味道酸酸的。小时候要是拉肚子——湿热泻,我妈就会摘点煮成糖水给我们喝。
《医林纂要》说:“毋以贱而忽之。”就是因为这个药太过易得,由南到北遍地都是,所以很多人就忽略了它的作用。
十九、积雪草
积雪草
药性:味苦、辛,性寒,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发热,咳喘,咽喉肿痛,肠炎,痢疾,湿热黄疸,水肿,淋证,尿血,衄血,痛经,崩漏,丹毒,瘰疬,疔疮肿毒,带状疱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鲜品倍量;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绞汁涂。
宜忌:《植物名实图考》:“虚寒者不宜。”
积雪草在我们本地被称为“雷公根”,也有叫“崩大碗”。在我小时候,这是母亲给我们三兄妹治肠道湿热的几种草药之一,夏天煲的凉茶之一,煲好了加点糖,功效与酢浆草相近。真正把这味药用得好的,是我们东莞名医何炎燊前辈——尿毒症中的患者血中非蛋白氮偏高,他专用此药降血中的非蛋白氮。在辨证用药的情况下,再加入此药。
何炎燊前辈的用法之一,一般是用鲜积雪草500克,重者用1000克,冷开水浸洗多次(或用无害的、可以口服之消毒水浸洗更好),研烂,用消毒纱布包住,挤绞取汁,与中药和匀,多次分服,或单用亦可,此法显示的功力最大。
二十、马齿苋
马齿苋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热毒泻痢,热淋血淋,赤白带下,崩漏,痔血痈肿,丹毒瘰疬,湿癣白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或绞汁。
外用:捣敷;烧灰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宜忌:脾虚便溏者及孕妇慎服。
马齿苋在我们本地被称为“老鼠耳”,因为叶子长得就像老鼠的耳朵,是一种野菜,上菜市场是可以看到的,炒了吃,味道是酸酸的。
正因为是野菜,所以药性其实是很平和的,小朋友常在地上爬,东摸摸西摸摸,再一吃手,很容易就造成肠道湿热,不少读者看了我介绍马齿苋的文章,确定自己孩子是肠道湿热后,就熬水给孩子吃。如以下两个案例:
青青菜:范医生,您好!之前因为11个月龄小儿腹泻,翻看您之前写的文章,结果就看到了那篇马齿苋治拉肚子的文字,通过辨证,发现孩子是湿热腹泻,马上扯了一把马齿苋熬水喝,当时喝了一次就止泻了。因为孩子的屁股还红,第二天又早中晚各喂了几勺,其间再没拉过。真的感谢您的分享啊!
晨曦(凤仔):我家孩子得了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反复腹痛,痛到不能去上学,后面给孩子艾灸加食用马齿苋治好了,估计也是肠胃湿热。
有时候孩子腹泻、肚子痛不一定是纯肠道湿热,常常是湿热与脾胃虚寒同时存在,我不建议家长盲目试用,但是在火热的夏天,家里炒一盘马齿苋的菜,偶尔食之,无伤大雅。
二十一、布渣叶
布渣叶
药性:酸、淡,平,归肝、脾、胃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健胃消滞。
主治感冒发热,黄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痛,泄泻,疮疡,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布渣叶在我们本地被称为烂布叶,临床上,我主要在夏季应用于食积后化为湿热导致胃口不开的情况,效果很好。
二十二、独脚金
独脚金
药性:甘、微苦,凉,归肝、脾、胃经。
功用主治:健脾消积,清热杀虫。
主治小儿伤食,疳积黄肿,夜盲,夏季热,泄泻,黄疸肝炎,喉痒,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
此药比较贵,新鲜的话,青草药铺按根卖,我在门诊用的是干品,有些小儿食积不化,晚上哭闹心烦,我会在辨证的基础上,再加独脚金。
二十三、火炭母
火炭母
药性:辛、苦,凉,有毒。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舒筋。
主治痢疾泄泻,咽喉肿痛,白喉,肺热咳嗽,百日咳,肝炎,带下,痈肿,湿疹,中耳炎,眩晕耳鸣,角膜云翳,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或捣汁滴耳。
《本草纲目》认为火炭母有毒,但其实很安全。它的果实,我们小时候是常摘来吃的,它长在河滩边上,我们当地叫它沙坝子。可以用来治疗阳明湿热的外感病,如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它的主要作用还是治疗阳明经的火热上攻。头面的一些上火症状,表面看是上焦有火,但根子却是阳明湿热,这种情况都可以用此药。
二十四、岗梅根
岗梅根
药性:苦、甘,寒。
功用主治:清热,生津,散瘀,解毒。
主治感冒,头痛,眩晕,热病烦渴,痧气,热泻,肺痈,百日咳,咽喉肿痛,痔血,淋病,疔疮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克。
外用:捣敷。
岗梅根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秤星树)的根。作用有点类似葛根,但是清热力很强。广东有两款退烧用的凉茶:石歧外感茶与沙溪凉茶,其中的主要成分即是岗梅根。夏季遇到高烧的患者,如认定为阳明热证,即可以在方中加入岗梅根,有助于退热。另外,也可以用中成药山地岗感冒颗粒,主要成分也有岗梅根。如果怕伤正气,可再加一把大米进去同煮,用以扶正。
二十五、木棉花
木棉花
药性:甘、淡,凉。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泄泻,痢疾,咳血,吐血,血崩,金疮出血,疮毒,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服。
二十六、鸡蛋花
鸡蛋花
药性:味甘,气香,性凉。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解暑。
主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尿路结石,预防中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花5~10克;茎皮10~15克。
外用:捣敷。
鸡蛋花与木棉花均为广东凉茶名方五花茶中的主要成分,均有清阳明湿热的作用。但木棉花偏入血分,可治肠道出血;鸡蛋花偏润,不仅在清热利湿的时候可润肠,还有轻微的通便作用。两药在夏季暑湿重的时候,多有用来煲水养生用,目的是解暑祛湿。
鸡蛋花为夹竹桃科植物,有些人认为它有毒性,但是广东人用它来煲凉茶喝已有数百年历史了,广大市民常捡来晒干或鲜用,煲水饮用以预防中暑,若是有毒,怕不知要毒死多少人。
花是安全的,但仍然要小心,一定不要去碰此树的树汁。
本章所论药物,均为岭南百姓日常应用的一些祛湿草药,其中关于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用法用量、配伍宜忌均引自第二版《中药大辞典》,望注意。
岭南草药远远不只这些,像金银花、蒲公英、砂仁、藿香、陈皮、橘红、黑老虎、救必应和扭肚藤,这些都是广为人知的,我就不再赘述了。而对于钟玉池钟老的一些个人经验,我也常参考,如:
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的孩儿草、珍珠草;治疗感冒发热、消化不良的水翁花;治流感、感冒的五指柑、黄皮叶、山芝麻、金盏银盘、崩大碗;透疹的榕树须、玫瑰花、茉莉花;治高热、久热不退的三桠苦、狗肝菜,鸭脚木皮、苦丁茶、倒扣草;治鼻炎的鹅不食草;治麻疹咳喘的绿柚寄生;治湿火痹痛的岗梅根;治产后痿证的山菩提根、臭屎茉莉头、岗稔根;驱蛲虫的葫芦茶;驱蛔虫的苦楝皮;治湿疹的大叶榕树叶、飞扬草;治风痧疴呕腹痛的生地胆头、苦瓜干;治百日咳的白兰花、大蒜;疗痈疮的石蒜头;截疟的咸柠檬;擅止泻的石榴干;治湿热下利的羊蹄草、辣蓼根、簕苋菜头、天香炉、白花茶;治风热目赤的犁头草;治肺燥咳嗽的铁包金;化痰止咳的东风桔;清心利尿的金丝草;拔脓解毒的雾水葛;治内伤咳血的红丝线;治风湿骨痛的走马箭等。
以上多种的中草药治疗经验,都是钟老长期临床实践得来的结晶,其中一些属前人经验的验证,也有其本人的独特经验总结。由于他擅用中草药,所以在任何情况下,辨证用药都处于主动地位。——论文《钟玉池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1)天之阳胜,引自《岭南医学与文化》。
(2)《常用中草药手册》的作者工作于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本书于1969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3)烧存性是中国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之一,是把药烧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部分炭化,里层部分还能尝出原有的气味,即存性。烧存性是直接用火烧;炒存性是用间接的火处理,目的是一样的。
(4)白牛胆根,粤东潮汕人或客家人称之为白面风根。
(5)血风藤,粤东潮汕人或客家人称之为老人根。
(6)牛大力: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以根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