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2章

书名:战胜心魔 作者:(美) 拿破仑·希尔著;谢春波译 本章字数:17035 下载APP
环境、时间、和谐与谨慎
问:现在,我对逆境和失败的潜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你可以继续往下讲,讲述你那七条原则中的下一条原则。下一条原则是什么?
答:下一条原则是环境的影响。
问:往下讲吧,讲讲人类命运的决定性因素——环境影响原则。首先,向我描述一下“环境”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答:环境包括影响人类的所有思想、精神和物质力量。
问:如果环境影响和催眠节奏有关系的话,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催眠节奏强化了人类的思维习惯,将其固定下来。思维习惯是对环境影响的刺激反应。也就是说,人所处的环境为其思想提供了养料,催眠节奏又将这些思维习惯固定下来。
问:那么,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是什么因素最终决定一个人是将自己的思想用于积极用途还是消极用途?
答: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他与别人交往所创造的那部分环境。所有人都有意无意地吸收了与之交往密切的人的思维习惯。
问:你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和拥有负面思维习惯的人频繁接触,就会受其影响,形成负面的思维习惯?
答:是的,催眠节奏迫使每个人建立的思维习惯必须与他所处环境中的支配性思维保持一致,尤其要与他和别人进行思想交流所创造的那部分环境保持一致。
问:所以,一个人要非常谨慎地选择挚友?
答:是的,挑选挚友应该像选择食物那样精心,目标永远是只和那些主导思想积极、友善、和谐的人交往。
问:哪类人际关系对人影响最大?
答:婚姻伴侣、家人、工作伙伴。然后是挚友和熟人。萍水相逢之人或陌生人几乎没什么影响。
魔鬼说:人所处的环境为其思想提供了养料。催眠节奏又将这些思维习惯固定下来。
莎伦的评注: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仅仅因为有一个消极的人在场,你的态度或情绪就变得消极起来?那个消极的人是你的配偶、孩子还是生意伙伴?希尔的建议是,你需要注入积极、友好、和谐的思想,以便既抵制他人的消极思想,又引导他们往积极的道路上走。如果这个人是你的生意伙伴,你要衡量一下,你是想挽救这段关系……还是打算放弃这个消极的合作伙伴?
问:一个人的婚姻伴侣为何对他的思想影响如此巨大?
答:因为婚姻关系使人们被一种非常强大,以致能主导人心智的精神力量控制着。
问:如何利用环境影响打破催眠节奏的控制?
答:环境影响让人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在催眠节奏的作用下,这些环境影响被固定下来。一个人可以改变环境的影响,自主决定主导性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催眠节奏会将之固定下来——除非思维习惯改变,环境的影响才会改变。
问:换句话来表达这个真理,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随意选择他想接受的环境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一旦形成了思维习惯,就会被催眠节奏固定下来。环境法则是不是就是这样发挥作用的?
答:正是如此。要注意所有激发人们思考的力量,正是这些力量,构建了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问:哪一类人能控制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答:意志坚定的人。所有染上随波逐流习惯的人都丧失了选择环境的能力,沦为环境消极影响的牺牲品。
问:难道随波逐流者就没有出路了吗?难道他就没有办法接受积极环境的影响?
答:不,随波逐流者有一条出路,可以让他们停止随波逐流,主宰自己的思想,选择一个能激发积极思想的环境。他们可以通过树立明确的目标,达成这一切。
问:仅仅做到这一点就能革除随波逐流的习惯?这种习惯只是一种心态吗?
答:随波逐流仅仅是一种消极心态,一种明显缺乏目标的心态。
问:一个人若想创建一个最有利于形成并保持积极思维习惯的环境,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步骤?
答:创建最有效的环境的途径是,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同一个明确的目标,友好合作,彼此扶持。这样的一群同盟者被称为“智囊团”。在智囊团中,一个人交往的全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朋友,其中每个人都能为大家带来独特的知识、经验、计划或思想,帮助彼此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各行各业最为成功的领导者都是如此,他们为自己量身打造合适的环境,并善加利用。离开了其他人的友好协助,没有人能取得杰出的成就。换言之,成功人士必须掌控自己所处的环境,确保自己不受负面环境的影响。
问:周围的人无法摆脱消极环境的影响,是谁的责任?
答:一个人丧失了在积极的环境中建立思维习惯的权利,任何人对此都没有责任。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对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所处的环境中哪怕有一丝一毫可能带来消极思维习惯的影响,他都必须将其悉数剔除。
问:这难道不是一种冷血的人生观吗?
答:强者才能生存。如果一个人不能摆脱所有会导致消极思维习惯的环境影响,他就不可能成为强者。不论是谁、是什么让人养成了消极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最终都会导致人们丧失自主自决的权利。人们可以主宰积极的思维习惯,让其服务于自己的目的、目标。而消极的思维习惯则会变成人的主宰,夺走人们自主自决的权利。
问:据你所说的,我得出结论:思维习惯是在环境影响下建立的,那些能控制环境影响的人成为了命运的主人,其他人则变成了命运的奴隶。我这样表达对吗?
答:完全正确。
问:是什么塑造了一个人的思维习惯?
答:人们天生固有的或后来形成的愿望或动机,让人们养成了各种习惯。也就是说,明确的愿望就是习惯的起点。
问:一个人在形成思维习惯的时候,他的大脑器官里发生了什么?
答:愿望是那种人们称之为思想的、有组织的能量冲动。掺杂着情感的愿望像磁铁一样将脑细胞吸引过来,它们储存在脑细胞中,这些脑细胞准备着被催眠节奏接管,听其调遣。一旦我们大脑里出现或形成了任何的想法,而且这种想法还掺杂着含有强烈情感的愿望,催眠节奏就会立即着手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物质成果。主导思想是人们投入愿望最多、情感最强烈的想法,因此,催眠节奏会首先作用于它。同一种想法被一再重复,便形成了思维习惯。
问:哪些基本动机或愿望最能推动人们把想法付诸实践?答:人们绝大多数行为都出于以下十种最常见的动机:
◎性别表达和爱的愿望
◎食欲
◎以精神、思想和身体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的欲望◎永生的愿望
◎权力欲
◎获得物质财富的欲望
◎求知欲
◎模仿欲
◎超越别人的欲望。
◎七种最基本的恐惧,即害怕贫穷、批评、疾病、失去爱、失去自由、变老、死亡。
以上就是大多数人行动的主要动机。
问:那么,那些消极愿望呢,譬如贪婪、忌妒、贪心、猜忌和愤怒?难道这些消极愿望不比积极愿望出现得更为频繁?
答:所有消极愿望其实只是受挫的积极愿望。挫折、失败,或人们没有自觉地顺应自然规律,凡此种种,都会激发出消极愿望。
问:你对消极思想提出了新的看法。如果我正确理解了你的意思,那么你是说,所有消极思想都是因为人们忽略了自然规律,或者没能成功地适应自然规律才产生的。是这样吗?
答:千真万确。大自然不能容忍懒惰或任何性质的空白状态。她必须让每个空间都装着某样东西,大自然就是这么运转的。
每一种已存在的事物——不论是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都必须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它们确实也在不断运动着。人类的大脑也不例外。大脑的作用就是接收、组织、明确、表达思想。如果一个人不利用大脑表达正面的、创造性的想法,这片空白就被大自然强行填补,她的手段就是迫使大脑听命于消极的思想。
大脑是不可能闲着的。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对环境影响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产生全新的突破性理解。
你同样会更好地理解催眠节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条规律让万事万物和每个人,通过或积极或消极的表现形式,不断运动着、变化着。
魔鬼说:大自然不能容忍懒惰或任何性质的空白状态。她必须让每个空间都装着某样东西,大自然就是这么运转的……如果一个人不利用大脑表达正面的、创造性的想法,这片空白就被大自然强行填补,她的手段就是迫使大脑听命于消极的思想。
莎伦的评注: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正确,尤其当我想到那些有大把时间用不掉的孩子。唐·格林——拿破仑·希尔基金会CEO——回忆说:“年轻时,我们总是很忙,忙于告诫自己——游手好闲是万恶之源。”很有意思的比喻,不是吗?
大自然对道德之类的东西不感兴趣。她既不关心对与错,也不关心是非正义。她唯一感兴趣的是强迫万事万物按照自己的本性采取行动!
问:你对大自然运转方式的这些阐释真是富有启发性。你说要与人合作,那么我该寻求谁的合作呢?
答:科学家、哲学家,所有能正确思考的人。最后,向大自然本身表现出的物理现象寻求帮助。
自然中不存在“静止的物质”这一类的东西。物质的每一个原子都在无休无止地运动。所有的能量都在不断地运动。没有一个地方存在静止不动的真空。时间和空间事实上只是运动的一种表现,其速度之快,人类无法衡量。
问:唉,从你的话中,我不得不总结道:人类可以信赖的知识来源真是惊人地有限!
答:可靠的知识来源确实有限。每个正常的成年人,其大脑都是一条潜在的通道,通向整个宇宙间的所有知识。每个正常的成年人,其大脑都蕴含着一个机制,使其有可能与掌握现有和未来所有知识的全知全能直接沟通。
问:你的话让我觉得,人类把一切都归因于上帝,但他们可能要变成上帝了。你是这个意思吗?
答:拜进化原则所赐,人类大脑正在朝着与全知全能随意交流的方向不断完善。这种完善的过程是通过让大脑适应自然规律,逐步开发大脑实现的。时间也是令大脑日趋完善的一个因素。
问:周期性反复发生的事件,比如传染病、经济萧条、战争和犯罪高峰,是什么引起的?
答:所有使许多人受到相似影响的“流行病”,都是由催眠节奏引起的,大自然通过催眠节奏,将同一类性质的思想合并在一起,并让这类思想通过集体行为表现出来。
问:这么说,大萧条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许多人受到影响,释放了心中的恐惧,是这样吗?
答:你说得对极了。无数的人妄图通过在股市赌一把,空手套白狼。当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有所付出却一无所获时,就开始害怕,于是蜂拥到银行,争抢着取钱,这种恐慌就一直持续着。无数人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都害怕陷入贫穷,正是因为这样,大萧条持续了好几年。
莎伦的评注:目前蔓延美国和整个世界的这场经济动荡,也是以同样方式开始的。数不清的人希望通过房地产生意(无首付按揭交易、次级抵押贷款、估价泡沫)和金融市场不劳而获。当这一切开始崩溃时,他们害怕极了,恐惧再次蔓延。如果改变这些人的思想,让他们将注意力从害怕转移到关注基本上良好的财务原则,我们能否稳定经济?希尔的哲学将告诉我们该怎么做。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上。
问:从你所说的,我推断出,大自然把人们的主导思想汇聚在一起,将此类思想通过经济萧条或经济振兴之类的某种集体行为释放出来。我这样说对吗?
答:你说得完全正确。
问:让我们谈谈七条原则中的下一条。请继续往下讲,描述下一条原则。
答:下一条原则是时间,也就是第四维度。
问:时间与催眠节奏的运行有什么关系?
答:时间就是催眠节奏。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一种思维习惯固定下来,取决于这种思想性质如何,以及它追求怎样的目标。
问:但是,我记得你说过,大自然中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改变。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时间就一直在改变和重组包括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在内的所有东西。那么,催眠节奏怎么能将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恒定化?
答:时间把所有的思维习惯分为两类——积极思维和消极思维。为了适应一个人的愿望,他的思维当然在不断变化、不断重组,但是,除非这个人主动去努力,否则积极思维和消极思维之间无法相互转化。
时间会根据一个人思想的本质和目的,对他的消极思想给予惩罚,对他的积极思维给予褒奖。如果一个人的主导思想是消极的,时间就会在他的头脑中建立消极的思维习惯,以此惩罚他;然后就抓住一切时机,将这种习惯固定成永恒。同样的道理,积极的思维也被时间编织成永恒的习惯。当然,所谓的永恒,指的是直到一个人自然生命的结束。从严格意义上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永恒。时间将一个人的思维习惯转变成了一个人一生无法摆脱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永恒。
问:我现在更加了解时间是怎么起作用的了。时间对于个人命运还有什么影响?
答:时间是大自然的调节性力量,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的经验逐渐成熟,演变成为智慧。智慧不是天生的,但人们生来具有思考的能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可以学会从思考中获得智慧。
魔鬼说:智慧不是天生的,但人们生来具有思考的能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可以学会从思考中获得智慧。
莎伦的评注:我发现,这句话是全书中见解最为深刻的警句之一。通过运用我们的思考能力,分析自己或成功或失败的生活经历,我们就能获得智慧。真的能有这么简单吗?
问:年轻人可能拥有智慧吗?
答:他们只在非常简单的事情上拥有智慧。智慧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长。它既不能遗传,也不可能彼此传授,只有时间才能赋予人们智慧。
问:只要随着时间流逝,一个人就能获得智慧?
答:不!只有那些目标明确,把积极的思维习惯作为人生主导力量的人,方能获得智慧。随波逐流者和那些主导思想是负面思维的人,只能获得非常初级的智慧,任何真正的智慧都与他们无缘。
问:据你所说,我推断出,对于让自己的头脑遵循积极思维习惯的人,时间是他们的朋友,而对于那些任由自己陷入负面思维定式的人,时间是他们的敌人。这样理解对吗?
答:完全正确。所有的人都可以被分为两类——随波逐流者和意志坚定者。前者任由后者摆布,时间会将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稳固下来。
问: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一生都随波逐流,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或目的,那么,目标明确者就变成了我的主人,而且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对我的控制必定越来越强,越来越稳固?
答:你说得很对。
魔鬼说:只有那些目标明确,把积极的思维习惯作为人生主导力量的人,方能获得智慧。
莎伦的评注:我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们的孩子。因为恐怖主义和经济衰退,我们整天被这么多的负面思想包围着,这对孩子们会造成怎样的长期影响?我们必须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以便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思想。
问:什么是智慧?
答:智慧是让你自己适应自然规律,让自然规律为你服务的能力,它同样是你与他人相处,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与你合作,帮你实现一切人生追求的能力。
问:那么,日积月累获得的知识不是智慧?
答:天哪,当然不是!如果知识也算智慧的话,那么,科学成果就不会变成杀人工具了。
问:若想把知识转化为智慧,需要做些什么?
答:需要时间,再加上追求智慧的渴望。智慧从来不会从天而降。只有通过积极的思考和主观的努力,方能获得智慧!
问:每个人都掌握了知识,这样安全吗?
答:如果每个人都拥有丰富的知识,却缺乏智慧,这个世界就永远没有安全可言。
问:大多数拥有智慧的人,是从什么年龄开始获得智慧的?
答:绝大多数拥有智慧的人是在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这个过程的。在此之前,大多数人忙着积累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计划,他们没有任何精力去寻求智慧。
问: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最容易让人获得智慧?
答:逆境和失败。这两者是大自然中人人听得懂的语言,大自然通过它们,将智慧传授给那些愿意接受智慧的人。
问:逆境和失败总是能带来智慧吗?
答:不,只有那些愿意接受智慧、主动追寻智慧的人,才能得到逆境和失败赋予的智慧果实。
问: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愿意接受智慧?答:时间,还有一个人思维习惯的性质。
问:刚刚掌握的知识和经过时间检验的知识一样吗?
答:不,比起那些刚刚获得的知识,经过时间检验的知识总是具有更高的价值。时间会让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确定、可靠。未经检验的知识永远让人没有把握。
问:什么样的知识可以信赖?
答:符合自然规律的知识,这意味着,这种知识建立在积极思维的基础上。
问:时间是否会改变知识的价值?
答:是的,时间会改变和重塑所有的价值。我们今天认为准确的知识,明天可能就会变成一堆无用的废物,因为时间会重新排列事实、塑造新的价值观。时间会根据人们怎样对待彼此,将他们的关系调整得更好或更糟。
就像在土壤中播下种子、收获作物一样,在思想的王国内,要在恰当的时间播种下思想,也要在恰当的时间内收获思想。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播种和收获之间的时间间隔,那么,大自然就会更改或收回你应得的收获。
问:继续往下讲,说说这七条原则中的最后两条。
答:下一条是和谐定律。
整个自然界随处都可以找到证据,证明所有自然规律都在和谐定律的作用下有序地运行着。大自然运用和谐定律,迫使一个特定环境内的一切事物形成和谐的关系。懂得这个真理后,你就会对环境的力量获得全新的、有趣的认识。你将会明白,为何对于那些想获得自主自决的人而言,跟消极思想打交道是致命的。
问:你的意思是,大自然会自动迫使人类与周边环境的影响达成一致?
答:是的,就是这样。催眠节奏会把万事万物所处的周边环境的主要影响强加在它们身上。
问:如果大自然会强迫人类接受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那么,那些身处贫苦与失败的境地却想摆脱的人,用什么方法才能逃出这种困境?
答:他们必须改变环境,否则就会继续陷于贫困境地。大自然不允许任何人逃开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
然而,拥有无上智慧的大自然赋予了每个普通人创建属于自己的思想、精神与物质环境的特权,而环境一旦建立,他就必定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这就是不可抗拒的和谐定律。
问:比如,在生意往来中,是谁形成支配性影响,决定了那个小环境的节奏?
答:是某个或某几个拥有明确目标并付诸行动的人。
问:就这么简单吗?
答:是的,一个人建立属于自己的环境,就是从拥有明确的目标开始的。
问:我似乎有点跟不上你的思路。整个世界被战争、经济萧条和其他形式的冲突弄得四分五裂,毫无和谐可言。大自然似乎并没有办法强迫人们和睦相处。你怎么解释这种矛盾?
莎伦的评注:就像希尔的时代一样,我们今天的世界同样看起来不和谐。当你想到目前的经济形势、自然灾害、军事冲突、人类遭受的疾病和饥饿,你会质问:“我们有可能达到和谐吗?”希尔会说:“能!”——哪怕他所处时代的境况是如此可怕。尽管你我可能无法让整个世界和谐,但我们可以在自己家里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
答:这并不矛盾。就像你说的,目前主导整个世界的力量是消极的。那好,大自然就正在强迫人们与这种世界范围内的主导影响保持一致。
保持一致既可能表现为积极的形式,也可能表现为消极的形式。比如,监狱里的一群囚犯可能——通常也确实——以负面的方式思考和行动,但是,大自然肯定会把监狱的主导影响强加到身处其中的每个人的身上。一群住在廉租公寓里的贫穷之人,可能会你争我斗,看起来一点都不和谐,但是,大自然会把公寓的主导影响强加到身处其中的每个人的身上,让他们成为这个环境的一部分。
我们这里所说的和谐,是指大自然会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与它们性质接近的东西联系起来。负面的力量,哪怕彼此远隔天涯海角,都免不了彼此相连。积极的力量同样也必定彼此相通。
问:我开始明白为何成功的商业领袖在选择生意伙伴时如此挑剔了。任何行业的成功人士通常会让自己身边围绕着一群一心想成功并为此奋斗的人,如此一来,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小环境。是这个道理吗?
答:完全正确,就是这样。好好观察吧,所有成功人士都坚持的一个原则是,要和自己的生意伙伴保持一致。成功人士的另一个特征是,他们都是在明确目标的指导下采取行动,自己的生意伙伴也必须如此。如果你明白了这两条真则,你就会明白亨利·福特和一个临时工的主要区别。
莎伦的评注:因此,如果我们让自己周围全是其他的成功人士,和谐定律就会对我们有所帮助。想想和你共事的那些人。他们是在
支持你,还是拖你的后腿?
问:现在,请告诉我这七条原则中的最后一条。
答:最后一条原则是谨慎。
在人类所有特性中,危害性仅次于随波逐流的,就是不够谨慎。
人们之所以会不知不觉地陷入各种危险的境地,是因为他们没有谨慎地规划自己的行动。随波逐流者从来都是贸然行事。他从不思考,就算思考,也是行动在先,思考在后。他对朋友不加选择。他一直得过且过,不管人们是出于何种目的与他来往。他不会主动选择职业。他在学校漫无目的地瞎混,找到第一份能填饱肚子、有衣服穿的工作就沾沾自喜。他不学习做生意的规矩,以致被生意人欺骗。他不注意健康,引得疾病缠身。他不注意避开穷人的影响,因此陷入贫穷。他不谨慎观察什么会导致失败,致使每一次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他不留心哪些东西会引发恐惧,以致被各种恐惧所包围。他不谨慎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婚后更不注意如何与伴侣相处,而导致失败的婚姻。他不谨慎对待朋友,以至于失去朋友,甚至把朋友变成了敌人。
魔鬼说:在人类所有特性中,危害性仅次于随波逐流的,就是不够谨慎。
问:所有人都不够谨慎吗?
答:不是,只有那些已经养成随波逐流习惯的人才会这样。那些目标明确的人总是谨慎行事。在他开始一个计划之前,总会仔细筹划。他会预计到合作者的弱点,提前做好补救措施。
如果他派一个信差担任一项重要任务,他会再找一个人,确保送信者不会忘记他的职责。然后,他会同时检查这两个人,确保他们达到自己的要求。他从不想当然,而是事事小心,这种谨慎保证了他的成功。
问:过度谨慎是否和缺乏警惕同样有害?
答: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的“过度谨慎”。你们所谓的“过度谨慎”实际上是恐惧的一种表现。恐惧和谨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
问:难道人们不会错把恐惧当成过度谨慎?
答:没错,这种情况确实会发生,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完全缺乏警惕带给他们的灾祸远远超出过度谨慎带来的灾难。
问:在哪个方面谨慎行事最能带给我们好处?
答:在选择伙伴以及如何与其相处的时候,谨慎行事的好处最为突出。原因显而易见:一个人的伙伴是构成他周边环境的最重要因素,环境的影响决定了一个人是形成随波逐流的习惯还是变成一个目标明确的人。一个谨慎挑选伙伴的人,永远不会和那些不能带给他确定的思想、精神和经济利益的人密切交往。
问:这种选择伙伴的方式有些自私吧?
答:这种方式很明智,而且能促进人的自主自决。获得物质上的成功与快乐,是每个正常人的愿望。
没有什么比精心挑选的伙伴更有助于一个人的成功和快乐,因此,谨慎地挑选伙伴成为每个渴望快乐和成功之人的职责。随波逐流者不管他最亲密的伙伴是出于何种目的与他交往,而目标明确的人则谨慎地选择自己的伙伴,除非一个人能给他带来有益的影响,或带给他明确的好处,否则他绝不允许自己与其密切交往。
问:我从未想到,谨慎地选择朋友对一个人的成败有着如此直接的影响。所有成功人士是否都会谨慎地选择每一个伙伴,无论是生意伙伴、生活中的朋友还是专业领域的搭档?
答:任何人,如果在选择任何伙伴的时候不够谨慎,就不可能在任何事业上取得成功。另一方面,不论一个人从事何种职业,不够谨慎的习惯必定带来失败。
莎伦的评注:你是不是很难对人开口说“不”?这一章确实会让你意识到,在选择伙伴的时候要谨慎,要学会更多地说“不”,这样就可能加快你成功的速度。
结论
在我与魔鬼的对话中,有三样东西最让我感兴趣。我之所以对它们感兴趣,是因为这三个因素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这一点,我的任何一个读者一眼就能明了。这三个重要因素就是——随波逐流的习惯、把所有习惯固定下来的催眠节奏,还有时间因素。
这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三重奏,牢牢控制了所有人的命运。当我们把这三种因素放在一起,作为一种合力来研究时,它们便具有了全新的、更加重大的意义。人们既不需要多少想象力,也无须对自然规律有什么认识,就能明白,他们的大多数困境都是自己一手制造的。而且,困难很少从天而降,突然发生;一般说来,困难都是随波逐流的习惯将一系列情况巩固加强后,在时间的作用下达到高潮的产物。
莎伦的评注:“人们的大多数困境都是自己一手制造的。”现在很多人都有一种受害者的心态,他们以此为借口,拒绝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塞缪尔·英萨尔之所以失去他价值40亿美元的工业王国,并不是因为经济萧条。早在经济萧条发生之前,当他被一群女人吹捧得晕头转向,放弃自己在公共设施上的才华,跑去投资大歌剧时,他就已经开始失去自己的工业王国了。如果有什么人曾在金融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却因随波逐流、催眠节奏和时间的作用而走向衰败的话,那必定是塞缪尔·英萨尔。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与他共事,到后来他不明智地试图自我逃避,我一直都对他本人以及他为何沦落有着准确的了解。
莎伦的评注:塞缪尔·英萨尔于1881年来到美国,成为爱迪生的私人秘书,他后来发迹,于1892年成为芝加哥爱迪生有限公司的总裁。到1907年,他已经控制了芝加哥的运输系统,到1912年,他经营着数百个发电厂。他所控股的公司的股票在他手里大涨。1932年,这些公司股价暴跌,他逃亡到了欧洲,1934年被引渡回国,曾三次因为欺诈、违反破产法和贪污的罪名接受审判,但每次都被宣告无罪。希尔让我们得以窥见塞缪尔·英萨尔破产并身败名裂的其他一些原因。今天,你一听到爱迪生的名字便知道他是谁……却很可能不记得英萨尔是谁了。
亨利·福特同样经历了击垮英萨尔先生的这次经济萧条,但却安然无恙,并且攀上了事业的顶峰。你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让我告诉你,这是因为福特在任何事情上都不会随波逐流。他拥有独立的思想,并将之组织成自己独创的计划,借此培养了积极、建设性地利用时间的习惯,因而把时间变成了他的朋友。
随便找一个事例,通过分析它与随波逐流的习惯、催眠节奏和时间这三者的关系,你就会确切查明所有导致成败的原因。
富兰克林·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的时候非常成功。他只有一个主要目标,而且这个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阻止恐惧蔓延,引导人们思考与谈论经济复苏,而不是经济萧条。
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整个国家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共同致力于实现总统制定的目标。在美国历史上,不同政治倾向的报纸,不同教派的教会,不同种族和肤色的人们,不同类别的政治团体,首次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帮助罗斯福总统恢复这个国家的信心和正常的商业活动。
总统就职后几天,便和紧急事务顾问团队召开了一次会议,我在会上问他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他回答道:“没有什么主次之分,我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阻止人们心中的恐惧,用信心代替恐惧。”
到罗斯福就任总统的第一年年底,他已经扫除了人们心中的恐惧,用信心取而代之。整个国家缓慢却坚定地走上了一条走出经济萧条丛林的道路。在他第一届任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注意时间的作用——总统先生已经成功地稳固了美国的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因而赢得了所有国民的支持:不管他选择走哪一条路,人们都心甘情愿、满怀激情地追随他的指引。
平时读报纸、听收音机的人,都熟知上述事实。
莎伦的评注:拿破仑·希尔和我们一样,生活在一个人人皆受影响的政治环境中。我们经常认为自己是媒体、政治体系或其他外在力量的“受害者”。希尔正在向我们展示如何超越“受害者情结”——这可是魔鬼的另一个工具——并为我们自己的所有选择负责。
接着,下一届总统选举开始了,这是民众表达他们对领袖的信任的一个机会。民众进行了充分的表达——罗斯福在选举中获得了美国政治史上前所未有的压倒性胜利,除了两个州稍有异议之外,他几乎获得了全体选民的一致支持,连任总统。
现在来瞧瞧“命运的车轮”是如何发生逆转、改变方向的吧。总统先生改变了他的政策,游离了原有的明确目标,开始失去方向,随波逐流。
这一政策的改变导致原本强大的工人组织分裂,一半以上的工人站在了他的对立面。这一政策的改变使得他在参众两院原本坚定的追随者们走向分裂,最为重要的是,这还使得美国人分裂为“亲罗斯福派”和“反罗斯福派”,结果导致总统先生最初拥有的所有政治资产如今只剩下他灿烂的笑容和主动与人握手的习惯,而这两样显然都不能恢复他对美国人曾经的影响力。
通过这个绝佳的例子,我们看到一个人怎样通过明确的目标扶摇直上,平步青云,却又因为随波逐流的习惯,一屁股跌回起点。透过他的沉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目标明确的习惯和随波逐流的习惯都能通过催眠节奏和时间的力量,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
莎伦的评注:花几分钟,想想公众人物或你的朋友中那些曾获得巨大成功,结果却因为随波逐流而走向失败的人。
随便以任何一位富人子女为例,仔细分析他们,你马上就会明白,他们为何没能像父辈那样赢得巨额财富。他们出生、成长、受教育的环境太过安逸,以至对他们而言,随波逐流不仅是一种乐趣,也几乎成为一种必然。
据说爱迪生只接受过不到一年的学校教育,作为一个流动发报员兼杂工,他一直在全国各地游荡,直到后来,他头脑中出现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促使他怀揣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着。后来,大自然隐藏的秘密被他逐一发现——于是这个世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那么,爱迪生的孩子们呢?他们到底成了怎样的人?他们接受了大学教育,拥有大量金钱,几乎没有任何动机能刺激他们坚持做任何事。结果,爱迪生的儿女为人友善、体面得体,是值得尊敬的美国公民。但是,这样的人何止千百万!
在我一生中,魔鬼和我的斗争可谓惊心动魄。他看着我茫茫然得到许多商业机会又失去它们,换作其他许多人,早已借此富可敌国。他看着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随波逐流,尤其在做生意时,更是不够谨慎。
将我从催眠节奏的致命控制中拯救出来的是,我最终拥有明确的目标,决定将整个一生致力于归纳与整理个人成功哲学。我时常在那些一时兴起的次要兴趣和尝试上随波逐流,但这种随波逐流被我对主要目标的坚持抵消了。每次当我在这些次要目标上遭遇挫折的时候,我对主要目标的坚持足以让我恢复勇气,再次踏上追寻知识的旅程。
为了归纳“成功法则”,我分析了25000多个人,在此过程中,我对随波逐流这个恶习的危险本质有了一定认识。通过分析这些人,我认识到,只有2%的人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其他98%的人则被随波逐流的习惯束缚了手脚。魔鬼宣称,这个世界98%的人因为随波逐流的习惯而被他控制,我的研究明确证实了他的说法,而这似乎不仅仅是个巧合。
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当初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主要目标而制订一个计划,并坚决按计划行动的话,我本可以避免人生中大多数暂时的挫折。
对5000多个家庭的分析让我清楚地领悟到,绝大多数已婚人士之所以夫妻关系欠佳,是因为他们婚姻关系中存在大量的刚一出现就该处理解决的小问题,但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明确策略,这些小问题累积起来,导致了婚姻的不和谐。他们的婚姻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
千百年来皆是如此,拥有最明确的计划和目标、掌握最大权力的那些人,乘风破浪,直抵目的地,其他人四处躲避,却仍被比他们意志更为坚定的人踏在铁蹄之下。
为何如此?答案并不难发现。仰望苍天,苍天不会告诉你任何答案。就我本身而言,我宁愿向魔鬼寻求答案,因为他会立即告诉我胜利属于那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决心得到它的人。他们克服了随波逐流的习惯,他们拥有明确的策略、计划和目标。尽管他们的对手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他们,却没有任何机会打败他们,因为这些对手没有计划,没有目标,也没有策略,他们只会一路随波逐流,期待着好运从天而降来帮助他们。以上三句简短的话,就是成功者和失败者、拥有权力者和没有权力的人的本质区别。
现在,我们即将读完这本书。如果我们打算用一个简短的句子概括我想通过这本书表达的最重要的东西,它会是:
有了明确的目标,辅以明确的计划,借助催眠节奏和时间这两个自然法则的作用,一个人的主导愿望就能被转化为相应的物质成果!
这就是我想通过这本书表达的个人成功哲学警句,我已经将之压缩为最精简的表达方式。如果你为了让这种哲学适用于不同的生活情境,从而对其展开叙述,你会发现,这句话就像生活本身一样宽广,它涵盖了所有的人际关系,以及人类所有的思想、目标和愿望。
现在,我们到了这次最奇怪的采访的尾声。在五十年时间里,为了寻找能带来幸福和经济保障的人生真理,我一直辛勤工作着,采访了几千个伟大或近乎伟大的人,而这是我所有采访中最为奇怪的一次。
在我赢得了卡耐基、爱迪生、福特这些巨人的积极配合后,我最终不得不求助于魔鬼;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诸多原理,但其中最有意义、最富实用价值的一条,居然来自魔鬼的启发,这是多么奇怪的事啊!我不得不遍尝贫穷、失败和逆境的滋味,才能理解和应用那条可以让贫穷、失败和逆境这些邪恶的武器失去力量甚至将它们完全消灭的自然法则,这是多么奇怪的事啊!但是,在生活赐予我的这些激动人心的人生经历中,最为奇怪的是,这些自然法竟是如此简单,如果我能早点理解这些法则,就不必经历那么多年的艰难困苦,而早已将自己的愿望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物质果实。
在我与魔鬼的对话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发现,点燃逆境烈火的火柴就藏在我的口袋里。我同样发现,扑灭这些烈火需要的清泉也源源不断,听候我的调遣。
我找寻着那种能将失败点化为成功的哲学家的魔法石,结果却发现,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日复一日渐进发展的结果,我们的主导思想被一点一点,逐渐拼凑到一起,根据它们性质的不同,这些思想或被编织成了我们想要的东西,或被编织成我们不想要的东西。
当我到了有理智、能思考的年龄,并没能明白这个真理,这是多么不幸;因为如果当时我明白了这个真理,当我遭遇“人生低谷”的时候,就可以绕过一些障碍,而不必被迫跨越它们。
此时此刻,我对魔鬼的访谈录就在你的手上。你能从书中获得多少启发,就能从人生中获得多少益处。你不需要同意书中的每个章节,也能从中获益。
你只须对书中的每一部分做出思考,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它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你既是法官,又是陪审团,你既是控方的律师,又是被告的律师,如果打不赢这场诉讼,原因在你,损失也是你的!
莎伦的评注:“有了明确的目标,辅以明确的计划,借助催眠节奏和时间这两个自然法则的作用,一个人的主导愿望就能被转化为相应的物质成果!”拿破仑·希尔在20世纪30年代便想和全世界分享这样的认识,但实际上,这本书一直被藏在地下室里,直到现在,2011年,才因为某种原因被披露出来,与我们分享。你会
◎认识到点燃逆境烈火的火柴就藏在你的口袋里,扑灭这些烈火需要的清泉也源源不断,听候你的调遣吗?
◎找到你自己的明确目标吗?
◎制订一个明确的计划吗?
◎让催眠节奏法则成为你的帮手吗?
◎利用时间这个宝贵的财富帮你获得巨大的成功吗?
后记
当翻到这篇后记的时候,不论你之前是已经通读全书,还是只看了其中几页,你都会意识到,如果将书中的历史人物、日期和事件替换成今天的人和事,这本书几乎都不用改动。不论是希尔描述的媒体宣传、孩子在学校受教育的状况还是宗教所宣扬的基于恐惧的教义,以及人们糟糕的饮食和健康习惯,乃至严峻的经济形势,这一切在我们的集体意识里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因此我们的集体经历也没发生什么变化。
好在,新的开始、意识上的觉醒,永远都不嫌迟。正如希尔先生提醒我们的那样,“我发现,每一次暂时的挫折、每一次失败、每一种逆境,都孕育着等量收益的种子”。我们的人生道路似乎是由成功和失败这完全对立的两极构成的。换个说法就是,希尔的人生哲学将教给我们“怎样成功地失败”。这句话听上去自相矛盾,但心智成熟的人会懂得这似是而非的隽语,他们是希尔所描述的那些超越“催眠节奏”,发现“另一个自我”,或“自我中的自我”“更高层次的自我”“真正的自我”的人。
令人鼓舞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从事精神、哲学、励志,甚至科技写作的人,都同意希尔的“要有明确目标”这一观点,或者按照现在通行的说法——要“设定目标”。如果我们打算从催眠节奏——印度教称之为错觉,佛教称之为幻象——中醒来,那么个人和集体的意识都会扩展。我们将和全球的兄弟姐妹们一起,从中获益。
此书在论述何为成功的过程中,无不闪现着希尔高贵的品质。事实上,希尔很干脆地告诉大家,只要不“沉浸在贪婪中”,“任何人都可以从他的‘另一个自我’中获益”。这个义正词严的陈述,把成功升华为一种意识层面的东西,也就是说,成功并不一定意味着“赚得最多的人就是赢家”。因此,希尔将唤醒灵魂与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区别开来,因为人们想得到的永远“更多”。
希尔还教育我们意识和思想是多么重要,希尔所描述的那个魔鬼害怕的就是这样的意识活动,他喜欢利用人们不独立思考的缺陷。要有意识地审视自己的思想和它所拥有的力量,就是要对其怀有尊敬、怜悯、感激之心,因为它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思想不仅塑造我们内心的风景,也塑造我们的外部环境。让我们不要和自己的思想搏斗;在明白思想是打开自主、自强与自信的钥匙之后,让我们领略它的微妙之处、它的直觉反应、它强大的能力。
危险性仅次于“随波逐流”的人类特性,希尔说是“缺乏警惕”,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为缺乏洞察力。洞察力是智慧的亲戚,它会让我们在采取行动之前先考虑后果,同时也会让我们诚实地看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我们或许能由此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向自由的道路。
希尔的教诲,在他今天的读者的眼中,更多的是跟财富联系在一起,这种财富可以换算成保险柜里的钱。但说实话,希尔奉献给全世界的智慧是“应该怎样生活”的准则——要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内在的意识状态出发,要我们不仅为了个人利益,也为了全人类的进步,充分释放自己的最大潜力。
我还想补充的一点是,拿破仑·希尔基金会将这本珍贵的手稿交到莎伦·莱希特的巧手之上,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莎伦多年来潜心钻研拿破仑·希尔成功原则的真谛,更重要的是,她切实践行了这些原则,这使她成为在今天这个时代将这本手稿呈现给世界的最佳人选。
愿希尔的读者们都能从传统的信仰体系中获得自由,充分享受人生的丰富多彩,享受人生的美妙和快乐,在这个我们叫作“家”的星球上,自由发挥你们的天分、才华和技能!愿你获得平静和最美好的祝福!
迈克·伯纳德·贝克韦斯
迈克·伯纳德·贝克韦斯,是《解放心灵——发挥你的心灵潜力》一书的作者。
再思考
拿破仑·希尔的这本著作从头至尾都表现出强烈的精神信仰,说明了他的写作方法和道德取向。在你手上的这本书中,诸多地方都无比清晰地反应出希尔信仰体系的宗教基础。
他关于罪恶和恐惧、“目标模糊”和“随波逐流”的一些论述,发源于美国的一种宗教传统,这种宗教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在希尔的时代(本书的写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的精神信仰主要表现为诺曼·文森特·皮尔、艾米特·福克斯的思想,还有劳埃德·C.道格拉斯在他颇受欢迎的励志小说中所表达的思想。艾美·森普尔·麦克弗森和比利·桑戴的极端个人化的基督教福音主义,也无所不在地渗透在那个年代的媒体和大众意识中。
然而,对希尔来说,那个时代的某些工业巨头和金融大鳄也达到了类似宗教的高度,他们激发他的思想,激励着他的行动,希尔极力主张其他人向这些人——所有这些人都是男性——看齐,把他们当作在获得个人成功的同时,也促进了公众利益的道德典范。
在拿破仑·希尔看来,大萧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道德上的失败。如果他还活着,他会怎么评价我们目前的这场金融危机?——2008年,我们的银行系统几近崩溃,随后是严重的经济衰退,这场经济衰退让2011年及其后阅读此书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影响。
被希尔奉若神明的人,包括卡耐基(这并不奇怪)、爱迪生、福特和洛克菲勒。这些巨人后来无一例外地被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传记作者分析来分析去,他们的缺点也被公之于众。但对希尔而言,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历史人物,他们是当时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领袖人物——阿道夫·希特勒、贝尼托·墨索里尼、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也是如此。他没有批评洛克菲勒冷酷残忍的竞争手段,他很可能也没有意识到福特当时极端的反犹太主义。
在希尔看来,当世界濒临灾难边缘之际,美国的社会体系和自由市场体系是希望所在——而且,尽管希尔的祖国有着明显的缺点(希尔把这看成被魔鬼的阴谋诡计影响的结果),希尔还是认为,全世界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
对于那些出于个人选择,追求世俗成功的人,对于那些能抵御反宗教的诱惑和缺陷,转而求助于上帝的人(在这本书里,上帝有许多的称谓),他想走多远,就能走多远。所谓的限制,都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或是那些负面的、外在的邪恶力量的化身——魔鬼——强加给我们的。
那么,希尔信奉什么宗教信仰?坦白说,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意义不大。虽然我深受希尔哲学的影响,也深为他的人生经历所吸引,但是我从不在意他到底参加哪个教会,甚至不关心他到底去不去教堂。重要的是,关于信念对于生活的作用,希尔教会了今天的我们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由你自己决定。我认为,这是从头至尾影响本书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要知道,希尔选择用古典的哲学对话作为架构整本书的框架,而且,他发起了一场论战,对手是一个在整部文学史中最具活力的反宗教角色(从《圣经》到弥尔顿,再到C.S.刘易斯的作品中都有他的身影)。我一直为希尔选择的这种表达方式所吸引,因为它使得希尔以一种可读性极强的风格,表达了他对人类行为坚定的信仰和理论。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深刻的一课。
当你在人生之路上前行,遭遇障碍时,重温希尔的战胜心魔的七条原则,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目标明确
◎自我控制
◎从逆境中学习
◎控制环境影响(与别人联合)
◎时间(把积极而不是消极的思维习惯固定下来;增长智慧)
◎和谐(按照明确的目标行事,主导你自己的思想、心灵和身体环境)
◎谨慎(行动之前,全盘考虑你的计划)
通过重温这七条原则,你可能会发现并揭示妨碍你取得最大成功的因素。
承蒙拿破仑·希尔基金会的信任,这本书稿被交到我的手上,真是万分荣幸。这是一本被封藏了七十多年的书稿(究竟是希尔的太太还是魔鬼将它封藏起来的,您说了算)。人们常说,学生做好准备,老师就会出现。有没有可能《思考致富》是大萧条时期最好的启示,而《战胜心魔》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佳启示?我相信,操纵这一切的是上帝之手,而不是魔鬼之手。我相信,《战胜心魔》之所以一直未被出版,是因为上帝觉得,只有现在,2011年,才是让此书为我们带来最佳启示的最佳时机。这本书无疑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希望它同样能对你的人生有所启示。
但愿拿破仑·希尔的教诲能够带给你希望、勇气,以及最重要的,
明确的人生目标……
愿上帝保佑你。
莎伦·莱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