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1章踏青会散

书名:乘风破浪的唐朝女子 作者:扶兰 本章字数:1287 下载APP
两点深心各惆怅
  踏青,又名“蹋青”。 这个习俗,自先秦至汉唐,由来已久。寒 冬将尽,春意徐来,郊野芳草初生,青青如许,被萧瑟严寒困了一整个 冬天的人们,迫不及待地要往郊野去吹一吹拂面不寒的春风,踏一踏渐
生渐浓的青青芳草,是为“踏青”。
  正月十五, 春雪未消, 芳草初萌, 这个时候去踏青, 叫作“探春”,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 “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各乘车跨马,供帐
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
《旧唐书》里又说,唐代宗曾在“大历二年(767 年)二月壬午,幸
昆明池踏青。”可见二月初二也是比较常见的踏青日期。
  而到了三月初三这个传统的上巳节,春意已浓,气暖花盛,游春踏 青之人,更是络绎如云。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云: “唐上巳日,赐 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曰踏青。”杜甫在《丽人行》
中云: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很是写实。
晚唐诗人韩偓有《蹋青》一诗,写蹋青会上的女儿心事,极是细致
入微:
蹋青会散欲归时,金车久立频催上。
收裙整髻故迟迟,两点深心各惆怅。
  蹋青会散,游人纷纷归家,诗中的女子被家人频频催促赶快上车, 她却还在慢条斯理地整理自己的衣裙和发髻,故意放缓上车的脚步,只 为了多看一眼自己思慕的那个人, 而那个人想必也是迟迟不曾上马离去。
他们俩心心相印,但是众目睽睽之下,却只能遥遥相望,各自惆怅。
上巳节的踏青, 在先秦时期, 其实也是青年男女自由求爱求偶的活动。
  秦以后礼教渐立,上巳节的踏青便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游春娱乐盛 会。王羲之在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与谢安、孙绰等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相 聚、赋诗、流觞宴饮,作《兰亭集序》以记此事。隋代著名画家展子虔 的《游春图》,描绘明媚春光中人们成群结队踏青的情景,这幅画现藏 于故宫博物院,是已知中外古画中年代最早的一幅。唐代画家张萱《虢 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则是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游春踏青场景,再现
了杜甫《丽人行》一诗的绮丽场景。
唐代的踏青,看起来已经不复先秦时候的自由放纵。
然而,这样春暖花开、盛装华服的踏青会,又何尝不是青年男女们
展示自己、观察别人的一个大好舞台?
  刘禹锡如此描写踏青的场景: “陌喧金距斗,树动彩绳悬。姹女妆 梳艳,游童衣服鲜。”道路上人来人往,热闹喧哗,不时可以看到斗鸡 的摊子。树林里挂着彩绳秋千,秋千荡起来,树也跟着摇动。那些荡秋 千的女子, 裙裾飞扬, 欢声笑语, 会否也是他人眼中的春景? 一路之上,
只见女子精心打扮,妆容艳丽;男子也穿上鲜艳的衣服,有意招摇。
真是春天的气息啊。
韩偓诗中的女主人公,也许是在踏青会上与那个人一见钟情,也许
在此之前便已经互生情愫,踏青会只是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感情。
  不论是哪一种可能,其实都足以说明:在这明媚春光里,在踏青的 青年男女中,有很多人,看的不只是郊野的春光,也是他们与她们心中
的春光。
只是当踏春会散时,他们也不得不满怀惆怅地归去。
两心相映后,能否结为眷属,都还是未知之数。
留下这一点怅惘,让千年之后的我们,读至此处,仍然要为他们牵
挂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