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八章

书名:群体狂热 作者:查尔斯•麦凯 本章字数:4812 下载APP
政治与宗教对须发的影响
Influence of Politics and Religion on the Hair and Beard
谈及胡须及其主人
带着尊敬与荣耀。
——《胡迪布拉斯》
英格兰长发习俗的衰落
“长发是男人的耻辱。”这句圣保罗知名的宣言,竟成为许多世俗与宗教统治者制定奇异法规的借口。自基督教创立到15世纪,头发的样式与胡须的修剪一直都是法国与英格兰关注的问题。
我们也发现,在更早的时候,男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处理自己的毛发。亚历山大大帝认为,如果士兵留胡子,敌军就可以轻易抓住胡子将他的头砍下。鉴于此,他要求所有的士兵都必须将胡须剃干净。与亚历山大大帝的想法相反,北美洲的印第安人认为,让一绺“骑士风度的头发”长出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好让敌人在剥下头皮的时候有东西可抓。
在欧洲,曾有一段时间长发是权力的象征。从多尔的格雷戈里(1)记述中我们得知,在克洛维一世(2)的继承者中,只有皇室成员才有留长发与烫发的特权。与国王权力相当的贵族也享有留长发的权利,同时他们还蓄起长长的胡须。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虔诚者路易时代,其间改变不大。但他的后继者休·卡佩(Hugh Capet)主张将头发剪短,以示与前朝的差别。然而农奴藐视一切规章制度,任凭他们的头发和胡子长出来。
在征服者威廉入侵英格兰的时候,诺曼底人留的是短发。在黑斯廷斯战役中,英王哈罗德曾派人去侦察敌情。探子在汇报中特别提道:“敌军将领就像牧师一样,将脸上与唇边的毛发剃得精光。”在当时,英格兰流行将头发留长,唇上也要蓄胡,而下巴保持干净。当骄傲的胜利者们瓜分了撒克逊大乡绅和小地主的土地后,对英格兰人施行各种让人备受屈辱的暴政,于是英格兰人民留起长发,好让自己与头发剪得很短且胡须剃光的主人有所区别。
这种风尚让神职人员相当不悦,却在法国与德意志盛行起来。11世纪末,教皇在全欧洲教会当局的大力支持下,宣布留长发的男子应被逐出教会,过世后也不能为其祷告。马姆斯伯里的威廉(3)表示,伍斯特主教圣沃斯顿(St.Wulstan)每次看到留长发的男子,就会异常愤怒。他激烈地抨击此习惯极度不道德、罪恶且野蛮。他总在口袋里放一把小刀,只要有留着长发的人跪在他面前等着接受他的祝福,他就会掏出小刀,割掉一把头发扔到对方脸上,然后要求对方立刻剪掉全部头发,否则就送他下地狱。
但是时尚偏偏与道德法律背道而驰,男人们宁愿冒着被诅咒的危险,也不愿和自己浓密的毛发说再见。到了亨利一世时期,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伦认为必须重新公布蓄发者将被逐出教会的著名法令,但宫廷里正流行鬈发,因此教会的激烈抗议没能发挥效果。亨利一世和他的贵族们顶着一头及肩或及背的鬈发,成为那些上帝代言人的眼中钉。
其中一位牧师对国王的亵渎行为感到痛心,于是在面向所有皇亲贵族的布道会上引用圣保罗的话语,让他们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将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受到何等的折磨。有些人听了之后甚至流下眼泪,并使劲揪着自己的发卷,就好像想把头发连根拔起似的。亨利本人也流下了眼泪。牧师见到国王的反应,决定打铁趁热,便从口袋里拿出剪刀,在众人面前剪掉国王的长发。几位重要朝臣也剪了发,于是在很短暂的时间里,长发变得不那么受欢迎了。但众人的热情很快退却,他们开始怀疑那位牧师是大利拉(4)的化身,于是不到六个月,他们又留起长长的头发。
曾是诺曼底贝克区修道士的安瑟伦过去在鲁昂极力表达自己对长发的反对,对于眼前的状况也是忧心忡忡。但对于一个最终还是决定烫鬈发的国王来说,他的坚持只会让人烦心。而两人之间还有更多更严重的冲突,因此当这位大主教过世后,国王非常庆幸摆脱了对方的纠缠,并故意让大主教的位子空了五年。但依然有一些拥护者咒骂着不知悔改且留着长发的众人。然而,一切警告都是徒劳。在写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时,斯托形容道:“这些男子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用长长的头发把自己变成女人一般。当头发开始随着年纪或因其他原因逐渐减少时,他们会将头发扎成辫子,并在其中编入假发。”
一场意外改变了这股时尚风潮。宫廷中有一名骑士时常以自己的秀发为傲,一天夜里,他梦见魔鬼突然现身,企图用他的秀发勒死他。他开始挣扎,惊醒后,发现嘴里有许多头发。这个梦境让他非常不安,认为这是来自天堂的警告。当晚,他把茂密的秀发剪去,改变了自己的形象。这个故事迅速传播开来,神职人员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这名位高权重、走在时尚尖端的骑士,成为众人仿效的对象。终于,圣沃斯顿的心愿达成了,一名注重外表的男人赢过圣人的言语。但正如斯托告诉我们的,“不到一年,宫廷里的人又恢复了原样,男人跟女人争着留长发”。
与众人相比,亨利国王似乎不太在意这个梦,就算是自己梦到了,他也不会考虑剪发。但相传这次的意见分歧让他受到很大的影响。在与教会产生诸多分歧(包括头发事件)后,他开始睡不安稳,甚至出现幻觉,看到那些主教、院长与修士围绕在他的床边,挥舞着权杖要打他。这样的幻觉吓坏了国王,他经常从梦中惊醒,下床用手里的剑攻击空气中的怪物。国王的医生葛林布达(Grimbalde)是一名教士(当时的医生多来自教会),他从未告诉过国王噩梦仅仅是因消化问题而起,反而建议国王剪掉头发,与教会和解,并利用施舍和祈祷来改造自己。国王没有接受这个提议,一年之后,一场海上的暴风雨让国王改变了想法——那一次,他差一点葬身海底。亨利为自己的罪孽忏悔并剪去长发,还遵照了神职人员的一些建议。
法国的长发争端
在法国,没有多少人在意教廷对长鬈发的谴责。然而,与其兄弟相比,路易七世显得顺从许多,他将自己的头发修剪得与修道士差不多,并对宫廷中那些时髦的男人投以悲怜的眼神。他那活泼、傲慢且爱寻欢作乐的妻子埃莉诺非常不喜欢他的短发,不断拿他那头短发与僧人般的苦行挖苦他。因此,两人间的感情降到冰点。后来,国王还发现这位女士有不忠行为,便与她离了婚。国王因此失去了王后作为嫁妆送来的吉耶纳与普瓦图两大省。不久,埃莉诺嫁给了诺曼底公爵——后来的英王亨利二世,让英格兰君主在法国有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几个世纪以来两国间漫长而血腥的战争的原因。
当十字军将所有聪明的年轻人都赶到巴勒斯坦后,神职人员没花多少心力就说服了那些还留在欧洲的古板市民剪去长发。在狮心王理查缺席期间,他的英格兰臣民不仅剪短了头发,还刮了脸。当时,大煽动家威廉·费兹-奥斯伯特(William Fitz-Osbert,人称“大胡子”)在号称自己是撒克逊人后代的人中间再次引入留长发的风俗习惯。他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尽可能地不同于普通公民和诺曼底人。他自己胡长及腰,这也是他昵称的由来。
教会对胡子却没有像对长发那般厌恶。对于下巴或嘴唇上方胡髭的样式,他们没有加以干预。但时尚的脚步总是让人难以追随,在理查一世时代,胡须通常很短,但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却又流行起长胡须。1327年,苏格兰人在罗伯特·布鲁斯的儿子大卫和国王爱德华妹妹琼的大喜之日入侵伦敦后,讲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它后来被刻在圣彼得·斯塔格特(St. Peter Stangate)教堂的大门上:
大胡子没良心,缤纷兜帽没智慧,灰黑大衣没善心,英格兰挥霍一空。
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成为西班牙国王时没有留胡子。那些总是围绕在国王身边的马屁虫,怕自己看起来比主子还有威望,于是都将自己的胡须剃掉。只有少数几位长者不随流行起舞,并决定即使踏进坟墓,也必须像活着时那般留着胡须。清醒的人在观望之后,悲伤地认为男人的美德或许像胡子一样留不住了。当时盛行一句俗语:
失去了胡须,就失去了灵魂。
在法国,亨利四世去世后,因其继位者过于年轻,没长胡子,蓄胡的习惯因此受到影响。但先帝的挚友们,包括他的大臣苏利公爵,拒绝接受新时尚,因而受到年青一代的嘲笑。
谁又忘得了英格兰分裂成圆颅党(5)和骑士党(6)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清教徒认为,拥护君主制的那些人的长鬈发与辫子中潜藏着腐败与邪恶,然而后者却认为前者的发型代表他们缺乏机警、智慧与美德。无论是在宗教还是政治上,男人的头发都成为其信念的象征,头发的长短代表着内心的虔诚程度。
彼得大帝的政策
在所有干预男子留发的实例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彼得大帝在1705年发布的政策。那时,欧洲每一个国家的时尚风潮都在谴责蓄胡须,并以一种比教皇和皇帝更强势的姿态把它从文明社会中驱逐出去。这样的趋势让俄罗斯人更热衷于保留自己的古老装饰,以区分自己与讨厌的外国人。然而,彼得却认为大家应该刮掉胡子。如果他曾认真地了解过历史,或许在攻击这样一个随时间而逐渐神圣化的风俗习惯前会稍显犹豫,但他没有。他完全没有考虑或想到这项政策的危险,一心从自己的意志出发将法令扩大:不只所有军人需要剃须,市民也必须遵守这一规定。彼得大帝设定了一个期限,让人们在此期间适应刮去胡子的心理剧痛。期限过后,所有蓄胡者必须缴纳一百卢布的税金。牧师与农奴被归在较低的社会阶层,因此他们可以留胡子,但每经过一次城门都必须缴纳一戈比。这样的法令引起极大的反感,但射击部队(7)的悲惨命运还让人记忆犹新,所以人们虽有抗拒的意志,却没有执行的能力。
根据《大英百科全书》的记载,俄罗斯人认为,面对一位可以毫不犹豫砍掉他们脑袋的君王,最好的做法还是乖乖把胡子刮干净。与过去的教皇或主教相比,彼得更聪明,他没有用永恒的诅咒威胁不服从的人民,而是要他们付钱,国库因此得到一笔不容小觑的收入。收取税金的人会发给对方一个作为收据的小铜板,此铜板专为此法令铸造,称为“大胡子”。铜板的其中一面刻着鼻子、嘴巴与长而浓密的胡子,并刻着“收讫”字样;整个图案用一个花环围绕,并盖上俄罗斯的黑鹰章。背面则刻着年份。所有选择留胡子的男人,进城时必须出示这个证明。那些不听管教又拒绝付税的人,则会被关进监狱。
从那时起,所有欧洲统治者面对蓄胡留发的时尚,只会进行劝说而不采取强迫措施。教廷再也不过问鬈发与胡子,即便一个男人高兴让自己成为毛茸茸的熊,他也无须担心被逐出教会或被剥夺权利。这种情况下,人们又开始放纵起来,大都蓄养起胡子。
政府对此没有放任自流。宗教还没有给予干涉,但政治势力影响显著。在1830年的大革命之前,法国人和比利时人都不怎么留胡子,但在革命爆发后,巴黎和布鲁塞尔所有的店主嘴唇上方都突然出现或真或假的须髭。1830年10月,荷兰军队在鲁汶取得暂时的胜利,鲁汶人立即刮掉胡子,也因此成为爱国者的笑柄。幽默的荷兰军人宣称,他们从比利时人的嘴巴上收集到的胡须足以拿去填充床垫,供医院中所有的病患使用。
这类蠢事最近一次就发生在不久前。1838年,德意志的报纸上出现一则由巴伐利亚国王签署的法令,禁止所有市民以任何借口留胡子,命令警察和其他执法机关逮捕违反者,并强迫对方剃掉胡须。公布该法令的《权利报》(Le Droit)写道:“奇怪的是,胡子立刻消失了,就像秋天树上的叶子;所有人都急着遵守皇室命令,没有任何一人被逮捕。”
身为一位二流诗人,巴伐利亚国王在位期间发布了多条充满诗意的诏令,但这则诏令不但缺乏美感,更没道理。人人都希望他千万不要再考虑剃头的问题,如果真要那样,他们就彻底堕落了。
(1). 多尔主教与高卢史学家,基督教圣人。——译注
(2). 法兰克国王。——译注
(3). 12世纪的英格兰历史学家。——译注
(4).《圣经》中剪掉英雄参孙的头发,使其丧失一切力量。——译注
(5). 出现在英格兰17世纪中期,当时以清教徒为首的议员们均将头发理短,以求在样貌上不同于当时的权贵。——译注
(6). 相较于圆颅党,支持王权。——译注
(7). 俄罗斯卫兵的一种,后因发生叛变而遭彼得血腥镇压。——译注
Part III 宗教狂热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愚行,
有些出于贪婪之心,有些纯粹是因模仿的本性。若不是这样,
也总会出现政治或宗教方面的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