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二章提到的那样,个人信息基本上包括了对方的姓名、性别、个性

书名:高效沟通 作者:王鹏 本章字数:11297 下载APP
第二章提到的那样,个人信息基本上包括了对方的姓名、性别、个性、教育水平、工作经历、喜好、生活习惯等,是对个人的一个大致呈现。这一类信息的收集通常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人们需要针对具体的沟通对象收集相关信息。这一类信息往往对沟通很有帮助,它可以帮助沟通者做出筛选“自己应该说些什么,对方对什么感兴趣,如何找到共同的语言”。无论是外界的各种信息,还是沟通对象的具体信息,相关的收集工作往往可以在沟通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沟通过程中进行,这种收集工作就需要运用到出色的信息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观察能力强的人就会对周围的沟通环境进行扫描,及时抓住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把握一些有趣的新话题。
当双方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时,有些人可能会保持沉默,这样就对整个沟通活动造成了阻碍,彼此之间的关系自然难以更进一步。此时,人们可以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他人的言行举止,看看周边环境中发生的一些趣事,选择合适的话题用作谈资。
——“看看吴小姐,她的裙子大概是上次去法国时购买的。”
——“你看到刚刚上来的快递员了吗?据说是公司某领导的儿子。”
——“那是王主任的妻子吗?她怎么也在公司上班呢?”
——“你看到他们手中的那个水壶没有,看起来很普通,据说要两千美金才能买到。”
——“那个孩子每天都在这儿帮母亲清扫街道,很少有孩子会这样懂事的。”
——“他们估计在那儿谈论公司经理的人选,你听过这件事吗?”
在观察外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发生的事情和自己即将展开的对话联系起来,或者以此为引子来引导双方的谈话,作为谈话的铺垫,这样可以有效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强化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收集沟通对象的相关信息时,相应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主要在于对对方言行举止进行仔细的解析,然后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种观察主要集中在对方的谈话、肢体动作上。沟通者要注意倾听和辨别对方说了什么话,一些重要的信息往往是对方亲口说出来的,或者在话语中有所展示。对方的观点、爱好、性格特征、情绪的好坏,都可以在谈话中反映出来。只要细心观察和领悟,就可以有效把握相关的信息。
一个出色的沟通者往往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会在短时间内对社交对象进行扫描,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兴趣爱好和生活模式。他们会从对方的神态、表情、情绪变化、肢体动作上来感知对方内心的想法,了解对方在社交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保证对话能够更加和谐、深入。
比如售货员通常会仔细观察每一个顾客进店后的反应,观察他们的着装,他们的说话方式和说话内容,以及他们的肢体动作,并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来判断对方的需求和消费倾向。有经验的谈判人员会通过他人打招呼的方式、谈话的神态,一些细微的表情变化,甚至是品尝的茶叶类型,来了解对方的为人,并明确和调整自己的谈判策略。
世界上最顶尖的社交者和沟通达人不仅拥有出色的口才,而且拥有出色的观察能力。一些人认为沟通达人就像侦探一样,拥有敏锐的感觉器官,出色的分析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并对一些重要信息和细节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转化成谈话的内容和依据。
世界著名的投资者和金融大鳄索罗斯曾经非常骄傲地宣称:“在任何专业上,我只要花四十八小时,就能成为专家。”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索罗斯在信息数量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但事实上,索罗斯的优势在于他有能力观察并判断什么信息是有价值的,有能力去识别高价值信息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样出色的信息分析和辨别能力使得他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做出决策。同样地,如果人们具备强大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分析辨别能力,就可以有效地了解他人的真实需求,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提升自己沟通的针对性和效率。
在社交活动中锻炼表达能力
有人经常会说“×××具有很好的社交天赋”,其实社交能力主要依托于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并非天生的。沟通是一项技能,而不是一种天赋。既然是技能,那么沟通能力实际上是可以通过锻炼得到提升的。只要找到更多沟通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得到锻炼。
一般来说,提升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直接方法就是参加更多的社交活动。性格内向的人适合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比如朋友之间举办的联谊活动,小区里面举办的公共活动,同事之间的交流活动。许多家庭主妇由于长期在家,很少接触外面的生活,因此在社交方面会比较吃亏。这个时候,一些妇女就会组建家庭主妇群,大家定期在一起聊天、聚会,彼此分享,谈论孩子的教育,美食制作,家庭内部装修的技巧,等等。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的沟通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这种相互交流和分享的活动看重的不是简单的内容分享,而是对分享过程与分享状态的控制。这种社交的氛围比较轻松,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彼此之间也不存在太多的利益纠葛和诉求,总体上来说偏向生活化。家庭聚会、朋友聚餐、结伴旅行、文化娱乐性质的活动都属于这一类。
演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形式。著名演说家卡耐基一直推崇使用当众演讲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他曾经就这个问题和心理医生大卫·奥门进行讨论,当时大卫·奥门对他说了这样一段话:“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看到你的脑海和心灵。学着在某个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念给别人。在你努力这样去做并不断进步时,便会发觉:你真正的自我,正在人们心目中塑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形象,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
“按这份处方去做,你会收到双重好处。你学着对别人讲话时,你的自信心会随之增强,你整个人的性格也会愈来愈温和,愈来愈美好。这意味着你的情绪已渐入佳境。情绪既已渐入佳境,身体当然也就渐入佳境。在我们现代世界里,不论男女老少,都得当众讲话。我个人并不清楚它在工、商业会给人带来什么利益,我只听说裨益无穷。另外,我确实知道它在健康上的益处。只要有机会,便对几个人或许多人说话;你会愈说愈好,我自己就是这样;同时你会感到神清气爽,感到自己整而圆浑,这是你从前感受不到的。这是一种畅快、美妙的感觉,没有任何药丸子能够给予你这般的感受。”
诸如公司内部的会议报告,需要表达思想、提出建议和意见时的演讲,都是大众发表演说的机会,也是自我锻炼和提升的机会。许多人会觉得在当众发表演讲时,自己会紧张。紧张是正常的心理表现,从生理的角度来分析,适当的恐惧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本能,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容易激发人们战斗或逃跑的反应。这个时候身体中的脉搏会加快,肌肉会抽紧,肾上腺素会快速上升,为人体做出任何反应提供所需的能量。紧张的情绪实际上为人们发挥出自己的表达能力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一般情况下,人们更习惯于和自己熟悉的人交流。面对和自己不太熟或者根本不熟的人时,人们会表现出不自然的状态。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Mark Granovetter)将这两类人际关系划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是指在同一个生活圈和工作圈中的人际关系,比如家人、亲人、同事、朋友,或者有过一起生活经历的同学。这一类人往往生活在同一个社交圈内,彼此比较熟悉,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相似或者有一些共同点,在沟通的过程中表现得比较顺畅自然。
弱关系是相对强关系而言的,通常指生活圈和工作圈以外的人,彼此之间不认识或者不熟悉。一般来说,朋友的同事或者朋友的朋友都属于弱关系,或者彼此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交集的陌生人。由于缺乏交集,处于弱关系之中的人容易产生各种沟通障碍。
真正的高效沟通者往往来源于弱关系中,他们在和陌生人交谈时能够表现出出色的沟通技巧,能够表现出从容的状态。而处于强关系之中的人往往已经习惯了彼此之间的沟通模式,交流容易陷入套路和固化模式之中。这样的沟通往往难以产生什么优质内容,获得的高价值信息也会很少。毕竟有时候不用说得那么清楚,不用注意太多的细节,也不会将关系搞僵。强关系中的社会联系会弥补沟通上的不足。就像朋友之间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争执,即便不去做什么解释,双方也会很快释怀。而在弱关系的社交体系中,为了说服对方,为了获得对方的谅解和信任,他们会努力提升说话的水平,因为如果沟通者不注意提升个人的沟通技巧和水平,不注意把握细节,就容易将沟通搞砸。
所以真正的锻炼最好是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最好是面对陌生的沟通对象。弱关系下的沟通要求更高。而在打造弱关系时,可以请求朋友或者同事牵线,让他们带着自己走出朋友圈,进入他们的生活圈,认识他们的朋友,从而融入新的社交群体。在朋友或者同事的介绍下认识更多的新朋友,接触更多不同类型的人,和更多不同领域内的人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沟通技巧、沟通信心,还能积累更多的经验。
尝试着要求每周或者每隔一段时间必须与几个陌生人进行交往,或者建立比较稳定的社交关系。平时多和陌生人接触,这种接触无疑会对沟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人们不断自我提升,掌握和丰富自己的沟通技巧。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业务谈判、公开演讲以及参加聚会或宴会。
比如马云就拥有出色的英语表达能力,而这一切归功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和积累。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的英语不是正规教育出来,是聊天聊出来的。我们家是没有人懂英文。我每天早上骑自行车到杭州酒店门口,找来旅游的老外练英文,我做免费导游,这样聊了九年。”
类似于这样的沟通模式,往往可以更好地提升个人的沟通状态,帮助自己不断完善沟通的技巧,丰富沟通的话题,并且拔高沟通的层次和水平。
掌握更多知识,提升表达高度
通常来说,人们的各种才能都是由知识转化而来的。知识量的多少决定了人们才能的多少,决定了人们才能的大小。沟通能力同样需要知识的积累。虽然知识量丰富的人未必就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但是知识储备是沟通的一个重要前提,毕竟只有先做到“有话可说”,才能做到“把话说好”。一个人口才的好坏,沟通方式是否成熟,首先取决于他知识的多少、深浅和完善程度。
人们往往会认为沟通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沟通技巧,因此在试图提升个人沟通能力的时候,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只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沟通技巧,就能够有效提升沟通能力。这就导致人们对沟通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对于沟通能力也产生了肤浅的认识。一味追求技巧,讲究方式,容易陷入“低级趣味”的模式当中。就像有的人牙尖嘴利,喜欢胡乱开别人玩笑一样,这样的人并不真正具备高效沟通的能力,而是单纯地“能说会道”而已。
真正出色的沟通者往往具备强大的知识储备。他们学识渊博、能力出众,或者至少在专业领域内拥有丰富的知识量,而且知识水平比一般人要高出很多。换句话说,人们所掌握的丰富知识实际上是一种强大的铺垫。这种铺垫可以让沟通者变得更加从容,更具魅力,而且这种魅力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而不是简单地依靠嘴上功夫取悦于人。如果对全世界顶级的演讲大师以及出色的沟通者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大都称得上学识渊博,至少在专业领域内非常突出。
华为老总任正非是一个沟通能力、演说能力非常出众的企业家。他出色的演说能力并不是建立在职位和名声的基础上的,而在于知识的积累。任正非是一个非常喜欢阅读的人,同其他企业家只是将办公室打造成一个书库,并且将书本用来摆放和装饰不同的是,任正非虽然非常忙碌,但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并不少。有时候他飞到外地去开会或者视察,也会在飞机上看两三个小时的书。有关政治、经济、文艺等各个方面的书籍,他都有所涉猎。丰富而多元化的知识让他在应对各种沟通场景、沟通对象时都显得游刃有余。
任正非不仅自己喜欢读书,也倡导员工多读书。他曾经给员工家属写过一封信,其中有一段就是谈读书。他在信中说:“不要以为过了学生的时代,就不用读书了,要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他还经常给高管们推荐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并定期进行考核。
知识量的多少对于人们的沟通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人们想要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就不要仅仅将目光停留在技巧的提升上,而应该花更多时间提升内涵。这也是个人魅力的源泉。因此人们应该多读书,多看书,多学习更多的知识。一般情况下,最好多读一些历史、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其中研读历史可以启发个人的智慧,提升谈话的高度,扩大个人的视野;读文学书籍可以陶冶情操,确保谈话的修养和内涵,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加充实的人;读心理学书籍的目的则是掌握察言观色和迎合人心的方法,从而方便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阅读管理类和经济类的书籍,可以提升话题的现实性。其他方面的书籍也具有各自的功效。
除了阅读之外,平时也要注意从生活中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比如学习他人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出色的人往往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强大的学习能力。他们比普通人更加专注生活,专注于了解生活的各类信息。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都会被他们记录下来,并转化成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沟通交流的素材。
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并没有特定的范围可言,只要觉得对方提供的信息有价值,就可以大胆地吸收。有时候人们会将关注点放在技能的学习上,放在生活经验、工作经验、做事态度、做事方法的学习上,却不知道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充实自己的话题。
马云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沟通者,他平时就喜欢和各种人打交道,和各种人进行交流,从而学习到不同的知识,丰富和拓展自己的视野。他会从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那儿学习经商和管理的知识,从娱乐明星那儿了解表演的知识以及其他有趣的事情。各种繁杂的知识构成了马云巨大的知识库,并为他出色的表达能力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的资料。
强化自己讲故事的能力
本书一直都在强调一个观点,那就是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所接触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脆弱。因为人们所释放或者接收的任何信息都可能会淹没在如洪水一般的信息流当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该如何抓住别人的眼球,使别人相信自己呢?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售货员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情况下,人们外出购物时总是抱着货比三家的心态。在物色好某一款式的产品时,他们会精心对比各种同类产品。这对所有店家的销售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必须想办法说服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这里涉及一个心理博弈的问题,那就是任何店家可能都会觉得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他们也致力于强调这一点,以此来引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但是消费者的心态往往是趋于感性的。销售人员必须想一些更好的方法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必须改变自己的沟通模式来刺激消费者,并且尽量让消费者把对于价格、质量、功能、服务等各类参数的敏感度降低,而不是提高。因为无论这个产品是否真的出类拔萃,消费者总是会挑出一些毛病。比如质量占优的产品,消费者会觉得价格偏贵;而对于那些价格公道的产品,消费者又会觉得质量上缺乏保障。所以,单纯的产品信息宣传通常很难让消费者动心和满意。
实际上,除了在信息上占据优势之外,人们还必须确保自己拥有足够的魅力,确保自己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完美的形象。毕竟沟通的本质就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处理方式。而在人际关系处理中,如何提升自己的魅力值和形象分,是打造良好关系的前提。销售人员需要让消费者对自己的形象产生好感,让消费者觉得自己的表达是真实的,自己的一切宣传都是值得信任的,他们需要让消费者产生一种“我相信你能替我解决问题”的想法。
其他行业、其他职位、其他类型的沟通者同样会面临和销售人员一样的难题。他们在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一直都在试图强化两个内容:第一,我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是具有价值的;第二,我的为人是值得信任的,我会为你带来很大的帮助。不论是为了展示信息的价值,还是个人的魅力,沟通者要做的事情都有很多,并不是简单地说几句“我很好,你可以相信我”就能够解决的。他们需要展示出强大的语言魅力,高超的表达技巧,并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表达方式。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讲故事。讲故事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技能。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讲故事就是像父母和老师对孩子所说的故事那样,会认为讲故事是一种简单而优质的表达。但是如果人们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讲故事,真正理解该如何讲故事,就能够更好地完成沟通目标。
那么什么是讲故事呢?心理学家认为讲故事是一种催眠。心理学家约翰·伯顿在他的《催眠语言》中这样写道:“所有的沟通交流都是邀请对方进入一种催眠的恍惚状态。”讲故事更是一种催眠。它是一种交谈式催眠,主要通过交谈使对方进入一种更容易接受催眠者影响的状态。催眠者(讲故事的人)可以有效组织更具魅力的语言使整个故事更有吸引力和推动力,运用更加出色的技巧,将沟通对象带入特定的心理状态,引导对方相信整个故事中的内容是值得信赖的。这个时候,催眠信息会进入对方的大脑,并轻松控制其心理世界。
这种催眠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情感催眠。比如随着快餐文化尤其是西方快餐文化的入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人已经忘记了一些本土小吃,忘记了一些家常菜的味道。有很多店家打出本土小吃的牌子吸引人们,可是顾客寥寥无几。一些小吃店开始打造新的宣传模式,他们推出了“情怀”这张感情牌,即宣传的时候,重点宣传二十年前的小吃盛景,讲述二十年前的生活和饮食故事,从而勾起大家浓浓的思乡情绪以及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当顾客的情感被打动时,这些故事也就顺利完成了催眠工作,顺利吸引了顾客。
情感催眠是故事沟通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迎合了人们对情感寄托的需求,也迎合了人们情感释放的需求。除了情感催眠之外,现实场景的催眠也是一个重要方法。比如商家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时,可能无论怎样描述自己的产品信息,消费者都表现得无动于衷,如果他们能够讲述一个明星购买自家商店产品的故事,可能就会引起轰动,众多消费者会慕名前来消费。
对于现实场景的描述其实就是真实性的一次呈现。这种真实性可以以沟通者自身的经历为素材,可以以某个公众人物作为话题,可以讲述一些大家都共同经历的故事增强代入感,也可以以第三者的客观评论作为故事的构架,这些故事模式都可以产生推动力和影响力。
因此沟通者完全可以掌握和提升这一类讲故事的技巧,突出故事的真实性,在故事中凸显出谈话内容的价值或者自己的魅力,并以此来影响沟通对象的判断,激发对方的感性认识。提升故事的穿透力和说服力,可以提升沟通的高效性。
丰富自己的肢体语言
俄罗斯商人巴卜耶夫从事国际贸易多年,掌握了出色的谈判技巧。数十年来,他一直都亲自打理自己的生意。有一次,公司与一家巴西公司洽谈了一个利润非常丰厚的合作项目。但是正当双方准备签署合同时,巴卜耶夫生病住院了,他无法亲自前往会场签署合同,于是安排儿子巴卜耶维奇代替自己签约。
儿子出发前,巴卜耶夫提出了一些忠告:“你既不了解两家公司谈判的内容,也听不懂葡萄牙语,去了就像个傻子一样。虽然有翻译,但我还是怕你将事情搞砸,毕竟交流也是合作的一部分。”巴卜耶维奇自信地回应:“你就放心吧,我们除了说话,还有其他交流方法啊。”
等到签署合同时,巴西的客户话很多,巴卜耶维奇基本上都在认真地倾听,没有说过什么话。只是常常伸出右手,握拳,将大拇指夹在食指、中指中间,用力晃动一下。正是这个姿势让巴西人非常高兴,他们通过翻译赞美巴卜耶维奇是个非常有教养的人,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原来这个动作在巴西语言体系和文化中代表了赞美和交好运的意思。这样的暗示无疑让他们感受到了尊重和诚意,因此签署合同的过程非常顺利。
这里谈到的就是一种肢体语言,它是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但能起到最大作用的沟通方式。语言学家发现语音和文字传递的信息大约为45%,而肢体动作则能传递55%的信息。如果人们进行观察,就会发现肢体语言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了解这些肢体语言,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沟通,提升沟通效率。
这里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肢体动作,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提升沟通效率;一个是通过肢体动作的展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对他人进行暗示,使得一些不方便说出来的话表达出来,一些需要传递的信息更加生动、更加完整地表达出来。这两个方面都要求人们必须对肢体语言及其隐藏的含义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将肢体语言和沟通结合起来运用。
肢体语言指经由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表达情感或者信息,以实现沟通目的的行为。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都可以解读成为身体语言。而每一种身体语言都有特殊的含义,只有了解这些含义,才能更高效地进行沟通。
——与别人初次见面时,除了得体的衣着和简明扼要的自我介绍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礼貌而真诚的目光与对方互动,展现自己对别人的尊重和肯定。
——为了表示自己信心十足,在说话时可以两腿站直,胸部直挺,双手自然下垂,双目平视。这是展示个人精神与信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为了表明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表明自己正在认真倾听,沟通时应该保持端正的坐姿,双手可以平放膝盖,身子微微前倾。这是一套表达尊重的常用动作。
——有时候对方会提出一些让人左右为难的请求,如果不想应答,就可以揉眼睛。这个动作可以向对方传递一个信息:“你的要求有点儿过分,让我感到为难。”
——在沟通中,有些人想要表明自己很坦诚,这时不一定非要用嘴巴提示别人,在说话时有意无意地摊开手掌,就是坦诚沟通的一个重要标志。
——有时候,如果对方惹人厌烦,或者对方的谈话惹人厌烦,自己碍于情面不好当面批评,可以勉强地露出笑容,然而眼里没有笑意,这就是典型的皮笑肉不笑,暗示自己的笑容是假装的。
——如果在沟通中,尤其是在演说中,人们准备邀请对方加入谈话,那么可以将双手向上举起,高于肩膀,掌心向上摊开,这是展示豁达、邀请的手势。
……
不同的肢体动作具有不同的含义,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想法。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认为口头语言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他们更希望将精力放在如何提升口语表达的技巧上,更愿意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擅长说话”的人。一些人甚至觉得肢体动作在一些严肃的、正式的场合不合时宜,他们更愿意正襟危坐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事实上,肢体语言应该和口头表述结合起来。比如许多人在谈话的时候,手上喜欢做一些动作,有时候是有意的,有时候则是无意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心理学专家弗朗西斯·罗夏提出手部动作与谈话之间可能拥有紧密的关系。他发现沟通和对话中,人们的身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尤其是双手。为了验证这种奇特的关系,他邀请了很多测试者,然后在测试者的手掌中装上伪造的电极,并且非常严肃地提醒他们:“我在你们手上装了通电的电极,在谈话中,请不要用手、手腕、手臂等部位做任何动作。”正是这样的警告,使得许多测试者在实验中表现得很不自然。他们千方百计确保自己不会乱动,结果连简单的对话也完成不了。当双手受到制约时,个人的表达会显得有些不自然。有人平时说话非常顺畅,而在打电话的时候有很多内容表达不清楚,原因就在于打电话的时候总是有一只手无法解放出来。
心理学家认为,肢体的动作可能与个人的表达是相互配合的。这种配合原本就形成了很好的默契,可以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因此人们需要了解并不断丰富自己的肢体语言,确保自己可以更好地处理沟通事务。
熟练运用更多沟通工具
在谈到沟通形式的时候,人们通常会将关注点放在语言和文字上。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人关注的表达方式,肢体语言则是最常使用但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种沟通形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沟通形式同样可以有效辅助表达,比如统计图、图标、模型、符号、方程式,以及一些简单的道具。
统计图: 在很多沟通内容中,沟通者为了将难以描述或者比较复杂的内容更加精准地呈现出来,就会将相关内容制成统计图。比如一些数据研究报告中就会使用统计图,包括市场占有率的分析,一些比较学术化的论文或者经济领域的调查研究方案等。这些沟通内容具有学术化、专业化、数据化的特点。单纯地口头描述或者文字描述会比较烦琐,而且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统计图则简单明了,可以以图像的形式将相关内容清楚地展示出来,而且能够揭示数据之间的逻辑性。
很多企业会对内部生产水平进行统计,他们会做出一个大概的统计图,记录该年度不同季度具体的生产量。观察者只要看到统计图,就会明白最近一年的大致发展情况。同样地,企业也会做出一些市场调查报告,将不同市场区域的销售情况制成统计图,从而方便决策者对各个市场的管理和投入做出判断。
图标: 相比于一般的沟通、表达形式,图标比较直接简单,更具有针对性。它在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符号,一种提示性比较强的语言形式。比如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一些文案中的图像展示,手机和电脑界面上的图形等。这一类图标通常代表了某一种功能提示,类似于马路上的箭头、商场不同产品展区里的指示牌、手机应用软件的功能图。它们都具有特定的含义,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现如今,手机上有很多图标,比如短信的图标是一个黄色信封,设置键是一个齿轮,相机功能用一个相机的镜头来表示,腾讯QQ则是一只可爱的小企鹅。每一个应用软件都有相对应的图标,只要人们了解了这些图标,就会知道这个应用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模型: 模型是对所研究的系统、过程、概念等事物的表达形式,也指那些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做出来的样品,是一种压缩性很强的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一些比较复杂且难以说清楚的事情或者内容,就会简化成模型来处理。比如物理、化学现象的原理,经济模式的相关运作理论,数学知识和原理,都可以用模型来展示。一些产品的介绍也可以用模型进行处理。
房产商在介绍自己的地产项目规划时,可能会准备好一份详细的方案,并对自己的地产项目进行详细的介绍。可是,普通的用户并没有那么多兴趣去了解方案内容,也没有太多时间去理解房产商的规划到底是什么。为了更好地与潜在的消费者进行交流,可以将房地产建筑的模型拿出来给消费者看,这样大家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房子是怎样的,也能直观地看到小区环境,周边的超市、学校及交通情况。
符号: 符号和图标有些类似,但是比单纯的图标更加丰富。符号包括数字符号、电子符号、化学符号、机器符号等,这些符号未必就是图标。符号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代性,换句话说,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专门指代的对象,都有特定的内涵。相比于用文字表达或者用口头语言描述,符号往往更加简单直白。
每一家成熟的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符号,每一个成熟的产品也都会有自己的产品符号,比如奔驰公司的三叉星车标就是奔驰汽车乃至整个奔驰公司的符号,是公司内部文化的符号,它代表了陆上、水上和空中的机械化,代表了精致,代表了奢华。
方程式: 方程式一般出现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它主要描述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如数学方程式中描述的是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代数关系,而化学方程式中描述的是不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以及产生了什么新的物质,出现了什么现象。方程式的出现可以将相关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简化,使人一目了然。
当化学老师向同学生们讲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时,学生们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两种气体发生反应后会变成液体。这个时候列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就会理解原来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发生反应后结合,最终变成了水。
道具: 沟通有时候是需要借助道具的,这些道具起到了辅助说明的作用。比如说书人会有一个拍桌子的木板——醒木,还有折扇,这些道具具有很强的提示作用。醒木是一种方形木板,经常在表演开始前使用,用来提醒听众保持安静或警示听众保持注意力,以加强表演效果。折扇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语言表达形式,比如突出人物的身份,用来比作某个东西或者完成某种动作。
在其他沟通中,也存在其他类型的道具,比如教师的戒尺和棍子,教官手上的教鞭,卓别林在舞台表演时的拐杖,小丑的帽子。那些能够更明显地表达某种意思或者某个内容的道具都可以用来进行沟通,有的可以用来衡量长短,有的可以用来比画大小,有的可以用来进行强调,有的可以当成实物展示,有的可以用作提示。不同的道具往往具有不同的辅助作用。
以上几种沟通的形式可以有效辅助常规的表达。沟通者如果想要提升表达能力,想要提升沟通的效果,除了在口头表达的技巧和文字描述的水平上下功夫之外,还应该掌握更多的沟通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