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书名: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在表达上 作者:王鹏 本章字数:10145 下载APP
懂得礼仪,是会说话的基础
为什么都喜欢讲礼仪的人
沟通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传达信息,更是人情世故的重要一环。我们常听到别人说:“同样的话,怎么从你嘴里面说出来就变味了?”可见每个人说话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
如果你是一个“言之有礼”的人,谈吐恰当、含蓄、有见解,你的话听着会使人感到很舒服,更容易被人接受,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别人则更愿意与你深交下去,你办起事情来就会轻松很多。
相反,如果你是一个开口脏话连篇,甚至说话带刺,恶语相向的人,那么定会被大家所反感。慢慢地就会使别人产生误解,阻碍你与他人社交活动的步伐,严重的也许会使你变成“孤家寡人”。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因为谈吐不仅是一种交流手段,更是一个人道德情操、思想水平、文化素养的体现,我国从古代开始就有了“非礼勿言”的道德评论准则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许多正式的、非正式的礼貌忌语;所谓“礼貌忌语”就是在交谈中不礼貌、不庄重、涉及谈话人的禁忌,或者是容易引起他人误解的言语;当然,这些话是不能说的。毕竟,“礼多人不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王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的女士。一天,她带着四岁半的儿子去给同事过生日。席间,她话语中流露出孩子饿了,想吃点东西的意思。女主人是一个非常好客的人,就走过来对小王说:“孩子饿了,咱们的饭菜还没有做好,要不先让他吃点蛋糕垫一下。”听到这话后,小王扯着大嗓门回应道:“我就是让他饿着,也不会让他吃蛋糕这种垃圾食品!”
听完小王的话,女主人的脸瞬间僵住了。那些正在吃蛋糕的人也一脸尴尬,有几个人还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蛋糕,走向了一边,气氛真是冷到了极点。
其实大家都知道蛋糕这个东西不太好,但是为了同事间的友谊,以及主人的盛情难却,大家都选择快乐分享。只有小王实话直说,引起了女主人的误解,搞得大家都很没面子。也许小王的本意是不愿意让孩子吃太多含奶油、防腐剂的食物,但是表达方式不太好。如果她说“谢谢,不用了,饭菜马上就做好了,再等一会儿吧”,这样的话,不仅保证了孩子不吃垃圾食品,而且也会让女主人以及大家都觉得没什么问题。她却因为不注意说话的礼貌和方式,搞得大家都很不开心。
不管是生活上、职场上,还是朋友与朋友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联络感情,都离不开彼此的交流。社交上,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怎样说更显得有礼貌,招人待见,这都是大有学问的。所谓“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是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但凡不通说话之大道者,很难成就大事,而能成大事者,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造诣。特别是在当代社会,说话的艺术就是成功的艺术。
当然,说话有礼貌并不太难。难的是没有一些固定的标准来监督我们长期坚持下去,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稍作总结。
大体上来讲,我们最常用到的就是敬语、谦语和雅语。
敬语,字面意思就是对别人尊敬的话语。在一些比较正规的场合,与师长或者身份地位较高的人交谈,与人初次见面或者出席会议、谈判等场合常会用到敬语。比如我们常用到的“请”“您”“贵方”等。如果是跟尊敬的人初次见面,则应该用“久仰”,如果是很久不见就应该说“久违了”等。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托人办事为“拜托”;称赞别人的见解高明为“高见”;请求别人的原谅为“对不起,请包涵”;等等。
谦语就是表达自己谦卑的词语。一般谦语会出现在别人夸奖你时,你为了表达自己虚心下问,或者是不会骄傲、怠滞,会再接再厉努力奋斗而使用的话语,如“拙见”“拙作”“见教”;又或者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或家人的一些谦称。例如,“家兄”“家父”等。
雅语是在一些长辈在的情况,或者在一些受人尊敬的地位较高的人面前使用的话语。比如,你正在招待一位尊贵的长者,使用“请用茶”“请用一些点心”肯定比“喝点吗”“吃东西不”更恰当。再如,你先于别人结束用餐,离开时,你对大家讲“我吃完了,你们慢慢用”,也肯定比什么都不讲,直接走人的好。
除了上面列举的那些词语,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接触到“早上好”“很高兴见到你”“谢谢”“劳驾”“很抱歉”“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
由此可见,只有在生活中礼貌待人,大家才能礼貌待你,你也能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爱!
选对称谓,说话更得体
无论是同事、朋友还是恋人、夫妻,一见面就要称呼对方。恰当的称谓可以迅速提升你的魅力,让交际顺利进行,也能让你更受欢迎;不恰当的称谓可能会让别人感到不快,你也许会被大家冤枉地扣上“轻浮”的帽子,阻碍你以后展示魅力。
恰当的称谓,就是让别人从你对他的称呼中感到对他的尊重,以及对他职业、地位等的钦佩和赞美。这样,他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自我优越感。当然,你就更能受到他的欢迎了。所谓“好人缘”,一般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一般来讲,对有头衔的人就称呼他的头衔,这样会显示出你对他取得的成就的一种莫大尊重。直呼其名一般是在关系比较好的人之间,如果你与有头衔的人关系非常密切,私底下直呼其名反而更显得亲切、舒服。但如果是在公众场合,你称呼他的头衔更为恰当。不过,对于学位,除了博士可以作为称谓使用以外,其他的学位就不能作为称谓来使用。
恰当地称呼别人是一件非常繁琐而又讲究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称呼别人之前你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身份,以及你与对方的亲疏关系和谈话场合等一系列因素,做出综合分析之后才能选择出一个恰当的称呼。如果你不注意这些,或者习惯“以偏概全”式地看待他人,导致称呼不得体,就会引起对方的不快或者是恼怒,使交流的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刘女士今年还不到26岁,但是由于她结婚早,平时需要照顾女儿,上班又忙,也不注意保养,所以,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更大一点儿。一次,她去平时逛街的商店买一条裙子。新来的售货员是一个小姑娘,很热情地跑来招待她说:“美女,你想买什么,来我帮你推荐一下。”
但使小姑娘纳闷的是,刘女士听了不但没有搭理她,反而生气地瞪了她一眼就离开了店里。这种奇怪的举动让小姑娘很纳闷,她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店长悄悄地跟她讲:“下次你直接喊她刘女士就行了。”
原来,这位刘女士经常来这家店买衣服。她也知道自己长得显老,不愿意让别人把自己称呼得过小,因为这样她会感觉别人是在挖苦她。店长跟一些老员工都知道这个情况,但这个小姑娘是新来的,所以她不知道。
过了几天,刘女士又来逛这家店。那个小姑娘亲热地招呼她:“刘女士,您来了,看想买点什么?”这下刘女士高兴地随着小姑娘在店里挑选衣服,最后满意地买了条裙子回去了。
因此,交际中一定要注意到很多细节,恰当地使用称谓。要尊重对方,也不能过于呆板;既要显得亲切,也不能太过轻浮。千万不要使用对方难以接受,或者是轻视对方的称呼。否则,不但会引起别人反感,还可能会招来记恨。一个会说话的人,在对别人的称呼上是一定不会马虎的。总结起来大概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看谈话者的年龄。
初次见面称呼对方,浮现在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对方多大”。一般来讲,别人的年龄要少说几岁,别人的东西要往贵了说。你说她年龄小,就是从侧面说她年轻、漂亮,对方的心里肯定高兴。如今的许多老人也都有一种不服老的心理,尤其是女性,所以,能喊“阿姨”的就不要叫“奶奶”;能喊“姐姐”的就不要叫“阿姨”。
其次,要考虑与谈话者的亲疏关系。
生活中面对跟你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同事等,一开口,直呼其名既简洁又显得亲密无间。但如果是多年未见的朋友或者是老同学,称呼“女士”或者“先生”,就会过于生硬。
此外,在公众场合,更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都是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
再次,从事不同职业的人,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称呼。
不同职业的人,我们一般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称谓。比如,对医生称呼为“大夫”;对农民称呼为“大爷”“大娘”“老乡”;对教师称呼为“老师”。所以,在称呼他人时,还要考虑对方的工作或职业。
然后,称呼要入乡随俗,注意它的地域性。
我们国家有许多的称呼都具有地域性。如天津,不管对方女性年龄有多大,一般都带着浓重的口音称对方为“姐姐”;再如,北京人爱称别人“师傅”,但南方人口中的“师傅”就是出家人的意思。称呼时要注意入乡随俗,并了解这些称呼的地域性,避免产生误解。
最后,不同的场合称呼的“宜”与“不宜”大不同。
在公众场合或者是正式场合,像“哥们儿”“姐们儿”等这一类的称呼,会显得庸俗低级,都不宜使用。再如,逢人便称老板,也会显得不伦不类,让人很反感。
最有力量的话语:谢谢
“谢谢”,作为我们基本的礼貌用语,在现代日常的交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交车上别人给你让座,说声“谢谢”,会瞬间让你的形象提升几个层次;别人帮自己拿东西,说声“谢谢”,对方会觉得你是个懂得感恩的人;摔倒了,别人帮了自己一把,说声“谢谢”,会让别人觉得你很有礼貌。“谢谢”一词再简单不过,但是此词一讲出,就会让你立刻拥有赢得别人好感的魔力。
也许,生活中你会听到这种抱怨:“我不介意帮他做任何事,但是,他连声‘谢谢’也不说会让我觉得自己帮他帮得毫无价值。”又或者“我为他做了那么多,他连声‘谢谢’都没说过。”
小张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本来大家都知道他家里有两个孩子,生活上需要他的照顾。所以每次组里加班,大家都帮着他做,尽量不让他加班晚回家。但是,慢慢地,大家发现,大家每次帮他做了这么多,他别说买点水果、小礼物什么的来感谢大家了,竟然连声“谢谢”都没有。再后来,他甚至把自己的工作理所当然地丢给其他的同事,好像跟自己无关似的,搞得大家很伤心。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他“心太凉”,不懂得感恩,就不再帮他做事了。有什么活动,或者是好事也不告诉他。最后他成了这个办公室里的“外人”。
孙倩是一个办公室里新来的行政文员,性格有点儿内向。一次,经理让她把市场风险报告做好,下午开会用。但是孙倩不会做这种报告,又不好意思问其他同事。结果马上要开会了,她还没有做好报告。幸亏一个男同事及时将自己之前的调查报告拿给她,并指导她怎样做,她才能及时地在会议上将报告拿给大家。事后,她非常感激那位男同事。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表达,就经常帮他倒水、倒咖啡。大家感觉很纳闷,还打趣地说孙倩对那个男同事有意思,弄得孙倩和那个同事都很尴尬。
虽然我们知道表达感谢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送花、请吃饭、送小礼物等,也有很多人推崇行动大于一切。但千万不要轻视“谢谢”这个很不起眼的词,它是传播一些绝对重要信息的最简便方法。
所以,感激他就要说出来。不要因为“谢谢”太简单,而让自己与好人缘失之交臂。只是在说的时候要讲究一些技巧。
一、态度一定要真诚
“谢谢”不是简单的一个词,轻描淡写地说,会让别人觉得你很虚伪,不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一定要记住,不要带着目的性去做什么表面文章,而是你真的想要感谢他。这种感谢应当是发自内心的,诚恳的、真诚的。
二、要自然、直视对方
在表达你的感激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东张西望、畏首畏尾的,一定要直视对方。因为在互相注视的时候,你的话才显得是出于真心,感情才显得更加真挚、可贵。并且注意,此时说话一定要清晰自然,不要吞吞吐吐,含糊其辞,更不要虚假客套。
三、要明确告诉对方你感谢他的具体事情
俗话说“无功不受禄”,感谢也是如此。如果你只是一直握住对方的手说“谢谢”,别人就会有些不知所以,云里雾里的。而且,只说“谢谢”两个字也会显得空洞,没有诚意。所以,在说“谢谢”的时候一定要指出感谢对方在哪方面帮助了你。例如,“我真的非常感谢你能在会议上支持我的建议”“我非常感谢你帮我介绍了王总”等。
四、话里表示出你要回报的意思
别人帮助了你,你字面上的感激肯定是要说的。但如果在说感激的同时能够表达出你会“报之以李”,也就是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也会给予他回报,会使“谢谢”锦上添花。比如,“感谢你努力促成我们的这次合作,以后能用得着我的地方,你尽管开口!”
五、在请他吃饭时告知你对他的感激之情
邀请帮助你的人去吃饭,在饭桌上把你的感谢之情表达出来,是最常用也是最恰当的方法。有句话说的是“酒后吐真言”,如果此时你言辞情真意切,更能表现出你对他的感激之情。当然,饭后给他送份礼物,并附带纸条在上面写明你感谢的缘由,对方肯定会感到很欣慰。
六、开口说“谢谢”时,注意体现你非常重视他
在表示感谢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带上对方的名字。例如,“谢谢你”跟“谢谢你,小李”所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你们双方都不太熟悉的时候,这样说最能表示“你”是我真的非常重视感谢的那个人。
相信每个人在听到别人真诚的感谢时,心里一定是很高兴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把你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永远都不会错。
沉默,说话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无论是在会议上还是在闲谈中,又或者是各类业务的洽谈上,你经常会遇到那些激情满怀、滔滔不绝的健谈者。可能,你也梦想成为像他那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才子”;又或者在大部分人都在夸奖他“聪明”“有才”时,甚至你会产生一些小小的嫉妒。
不过我想说的是:聪明人必须表现出自己的聪明吗?聪明人非说话不可吗?聪明人一定有话可说吗?
有句话说的是“庸者健谈,智者沉默”。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交际交流中“侃侃而谈者”都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欢迎。当稍有一点学衔、名衔的人在公共场合中大发宏论,滔滔不绝,却在讲述着众所周知的事情时,在大家的眼中,此时他不但做得很蠢,而且很招人烦。
所以,不管你说得对还是错,再亲近的同事、朋友和家人,都不可能没完没了地听你一直讲一些大道理。沉默有时是必须的,适时的沉默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礼貌。
王强是一个销售公司的经理。闲暇之余,他喜欢给大家讲一些冷笑话,活跃一下气氛。一次,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明”的故事。他说道:“放学回家,小明往一位叔叔身上吐了一口痰。这位叔叔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给了他5块钱,并告诉他:‘对别人也要这样。’那么,大家猜猜,10分钟后,小明会怎样?”不等王强说完,一个快人快语的业务员就忙接话说:“这个我知道,小明的脸肿了,我看过这个笑话!”他说完这话,大家觉得也没什么意思了,就都悻悻地散开了。一场以放松为主题的小活动也被那个快嘴的业务员搞砸了。
上面的例子说明,在很多时候,说话的人并不喜欢别人的帮忙,别多嘴抢着回答。儿童的幼稚可笑之处,就是在于他们总是在不该说实话的时候说了实话。简单的沉默做起来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你的沉默变得高品位,让你不说话却反而更有礼貌,更招人待见。一般来讲,当你遇到下面的情形时,你最好的选择就是沉默。
1.当别人误会你,或者根本就不想了解你说的内容时。这时候,解释只会越描越黑,多说也只会让他人更讨厌你。
2.当大家都在聊八卦时。大家都爱聊八卦,这是谁都没办法控制的事情。八卦能让人放松心情、振奋精神,似乎生活也变得更好了。但当你听到了一些八卦,尤其是关于你朋友的八卦时,你最好还是管住自己的嘴,不要用你的语言来贬低别人。
3.当双方有争执时,保持沉默。要是你这时候还不住口,你可能会受到牵连。
4.在别人发表明显错误的言论后。有时别人对一件事情的态度或者言论有着明显的缺陷。你当然可以及时纠正他,但如果那人反过来对你进行愚蠢的攻击,那你倒不如保持沉默,轻声地笑一笑,就让那个人充分展现自己的愚蠢吧!
5.当你不知道怎样接话的时候。叫得最厉害的人永远是没本事的;要是你没什么好说的,那就保持沉默。说话要抓住重点,这样别人才愿意听。
6.在别人讲笑话的尾声时。在别人讲笑话的时候,最不愿意被别人打扰,尤其是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你突然说一句:“抱歉,你刚刚说了什么,我没听清。”这样不仅表现得不尊重对方,而且也会招来别人的厌烦破坏整个氛围。不如表现出很专注的样子,适时加进一些新元素,和大家一起说说笑笑。
7.当别人夸赞你的时候。如果在聚会或饭局上,你的朋友在谈论一些话题的时候,突然把你推了出来说:“对了,他在这方面可是行家啊。”这种时候,不必说很多“专业的话题”来证明自己,不如谦虚一下,做一个简明的概括,既证明了实力也能获得别人的赞赏。
8.当你不想发火的时候。很多时候有些人会利用批评来激怒你,不要中了圈套。发火只会产生一系列不好的结果。不要让他们得逞,心胸大一点,克制住自己的暴脾气。此时,沉默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9.谈判或销售的过程中,另一方在自我辩护时。这种时候最好保持沉默,不要在对话出现空白的时候因为感觉尴尬,而说出一些本不应该说出的话,这样做反而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销售过程中,如果对方出现了沉默,他们一般是在思考,这种时候千万不要打断顾客的思路,而是给顾客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做决定。
10.当别人需要你的倾听时。其实,许多人找你谈话、抱怨一些事情时,他并不需要你给出意见或者是建议,他仅仅是想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此时保持沉默,回馈一个简单的微笑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总之,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必争一时长短。在高手面前,不懂装懂只会让人家觉得你幼稚、无礼、可笑,沉默才会使你更有礼貌;在多说无益的时候,沉默也是最好的解释;只有看懂情形,适时“沉默”才能让你的交际更完美。
从开始到结束,在说话中时刻体现尊重
生活中,言语上不尊重别人的人随处可见。一些人到餐厅吃饭,习惯性地对着服务员呼呼喝喝,好像他们天生就是来服侍自己的一样;对达不到自己服务要求,或者碰到跟自己辩解几句的服务员,就会抱怨对方没礼貌,没素质,有时还会恶语相向。
公交车上,对那些染着黄头发的年轻人大声叫嚷着“黄毛,让一下”。如果遇到不理睬的,就会大声辱骂,严重的甚至会大打出手。
公众场合,看到某个人长相奇特,就对人家指指点点;或者看到一些打扮前卫的姑娘,就对她们言语轻佻。
其实,日常交流中,尊重他人非常重要。试想,如果别人不尊重你,对你呼来喝去的,你又怎么会愿意搭理他呢?又或者别人对你说出侮辱性的语言,那你肯定会选择跟他绝交。还有一些自欺欺人的人,一边做着他口中所说的“没素质”的事,一边又叫嚷着别人不道德。
人人都是平等的,你语言上表达出什么,你就会获得什么。你话里对他人表现出尊重和理解,别人就会回报你尊敬和喜爱。当然,如果你总是出口伤人,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你呢?言谈话语里尊重他人,可以让你无论是和朋友、同事,还是和家人、恋人间的谈话都更加地和谐。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自己爱好什么,或觉得干什么最有价值,就要极力劝说朋友来仿效。自己爱好写作,便劝朋友也写作;自己爱好打篮球,便劝朋友也打篮球;自己经商发了财,便劝朋友也来经商……朋友若不听其劝,不是说朋友胸无大志,就是说朋友太傻。
楠楠是个业余写手。平时在家喜欢给杂志社或者文学网站写一些东西。后来她业余写作的收入也挺不错,所以最后她索性就把自己的正当工作给辞掉了。一次,她去一个远房表婶家里参加婚宴。席间,她的表婶得知她把工作辞掉了,就问她现在在家里做什么。为了表示谦虚,楠楠就半开玩笑地说:“没做什么,就是在家里写写画画。”
听完楠楠说的话,她的表婶就开始说教起来了。一边说楠楠太傻,把这么好的工作辞掉了;一边又极力劝说楠楠来自己的保险公司做事。楠楠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就推辞说自己能力不足,做不好保险的工作。她的表婶又极力劝说她:“怎么会做不好,做不好也没关系,我可以教你;要不然你在家里闲着干啥?来保险公司上班待遇也非常优厚!”搞得楠楠左右不是,最后只好草草吃了几口饭就借口走掉了,并且发誓,再也不来参加这种宴会了。
事实上,天生万物,各有不同。不要非要求他人与我们一样,不要总想着劝说改变他人。人不但各有其志,而且各有其趣。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别人未必认为有价值,你感兴趣的事,别人也未必感兴趣。
况且情况因人而异,一条路你能走通,别人却并不一定能走得顺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专长,不能因为自己成功而去教唆别人和自己走一条路。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优秀的演说家是永远不会把自己的那套意见或者理论强加给任何人的,他只会尊重倾听者。入世,就要接受不同,尊重他人与我们的不一样。
所以,当你与别人交流时,要保持彼此互相尊重的心态,讨论但不要争论,不要说出类似“笨蛋”“迂腐”等带有侮辱性字眼的话;不同意,也要学着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这才是最明智的说话技巧。
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传播谣言,不要让这些事占用你宝贵的时间。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做谣言的传播者,才会让别人更喜欢你。
我们要谨慎对待别人的感情。以牺牲别人为条件的玩笑都不值得,哪怕是很小的一点都有可能伤害到其他人,破坏你的人际关系。
更不要对自己亲密的恋人、朋友,或者是家人说狠话。因为狠话大都没经过大脑,所以说出来特别难听。将“即使天下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会跟他处对象”,换成“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一下我们该怎样相处”,给他一个台阶下,也给对方一个尊重自己的机会。
古往今来,懂得尊重他人,是永不过时的金科玉律。从现在开始,开口之前先将“尊重”二字在脑中思考一下,也许喜欢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克服自卑,沟通才顺畅
可能你会遇到这种情况,跟一些比自己地位高或者德高望重的人讲话的时候,总是不敢说话,即使讲话也总是“大气都不敢出”。因为你怕自己的话太浅显,所以没有底气;更怕别人问到自己时,自己会回答不上来。在这种情况下,你总是希望别人把自己遗忘,不要过来跟自己说话。
其实,这是内心不自信,卑怯的一种体现。“卑”就是自卑,“怯”就是胆小、怯懦,它的反义词就是“自信”“勇敢”。
首先来看看“自卑”这个词。“自卑”和“自信”,都有一个“自己”的“自”。差别是,对待同一件事情的态度不同,自信的人会说我能做,而自卑的人则会说我不能做。
面对偶像,自信的人说:我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我要掌控自己的命运。而自卑的人说:我什么都做不成,只能随波逐流,庸碌一生。
自卑的人,说话的言语之中充满了对自己的否定和不好的评价,自卑的最大的害处就是自我否定。一个人一开口就总是说“不”,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丧失了追求美好事物的想法,没有想法就没有行动,没有行动又怎么能追求到幸福呢?“自卑”就是所有问题的源头,只有自信的人才能根据自己的期望做出改变,为自己赢得机会。
李梅是一个来自偏远贫穷山村的女孩,长相普通,毫无财力和背景的她却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上海这座大城市闯出了一片天地。一次回乡探亲,好多人都来向她请教成功的秘诀,而她则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刚到上海面试的情形。
刚到上海,她就给上海著名的某公司投递了做销售业务员的简历。在面试这个环节,人力资源经理问她:“只有中专文凭的你,怎么能让我们相信你能把销售这份工作做好呢?毕竟,女性在销售这个行业上还是处于劣势的。”
李梅用铿锵有力的坚定语气回答道:“虽然我没有文凭,也很贫穷。但是我有手有脚,能走路,有嘴巴能说。客户不会因为你的文凭高就来买你的东西,也不会因为你很穷,穿着不好,或者是女性而不买你的东西。贫穷反而能促使我做别人不能做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女性这个性别也会成为我的优势。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李梅,相信我一定能够做一朵在冬日里盛开的梅花!”
李梅讲过这些后,经理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当即就决定聘用李梅。
以后不管走到哪里,对待每一件事,李梅都会用同样充满自信的话语表明自己的决心。
“虽然有时候说出了‘豪言壮语’,最后却没能成功,但喜欢我的人却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成功!”最后李梅用这样一句话结束了她的分享。
是的,也许你的人生并不如意,也许你对自己的表现也不是那么满意,但你要知道,其实大家都是这样的。当时间一点点过去之后,你会发现,许多当时自己认为根本过不去的坎,到后来连那些“坎”是什么都不记得了。没有必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更不要事事都妄自菲薄,自我贬低;不要一开口,别人就不愿意再听你说下去,连尝试的机会都拒绝给你。
事实上,人们确实都愿意跟自信的人交流和交往。因为自信的人,言语会有一种激情和爆发力,鼓励大家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接着,再让我们看看“怯懦”。这个很好理解,就是自己有想法,但是因为胆子小,怕出错,而不敢说出来,或者是怕说出来后犯错。
这样的人相对于自卑的人更好一点,因为他至少已经有了自我的想法。但这样的人在社会交际中也会让别人渐渐对自己丧失兴趣。
试想一下,如果别人跟你讲话时,你总是唯唯诺诺、没有朝气,顾左右而言他,那么你也肯定想早早地结束两个人的谈话,免得两个人都不自在。
因为你会觉得跟他谈话没有意思,获取不到新奇、有用的信息,不但帮不了自己,反而会觉得他的话里充满了虚情假意。
再一个,如果你的朋友发现了你的失误,只是因为怯懦没有告诉你,那你肯定会很不开心,甚至开始渐渐疏远他。因为你会认为他不告诉你,是别有用心,即便他只是胆小没说出口。
由此可见,卑怯心理是沟通交流的一大阻碍,它只会使跟你交流的人慢慢失去跟你交流的兴趣和欲望。日常交流和交往,卑怯心理不可取。只有谈笑间充满自信,才会让你的谈话更加游刃有余,让自己的言论充满吸引力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