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书名:向上认知 作者:(日)古川武士 & 刘雨桐 本章字数:6473 下载APP
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
认知背后的秘密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什么是认知,请允许我在这里介绍一个令日本互联网企业家堀江贵文号啕大哭的童年秘闻。
堀江贵文曾经参演过一档名为《解决!99答案》的电视节目,除了他,还有十几个“毒舌”评论员一同参演。
那期节目的主题是“为什么堀江贵文这么讨人厌”。几个评论员批评堀江在IT行业泡沫时代挥霍无度、利欲熏心。
虽然堀江贵文一直态度强硬,主张自己并不崇尚拜金主义,但评论员认为,在充斥着拜金主义的环境里,他必会受到影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这时,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心理咨询师心屋仁之助从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评论员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堀江先生其实是为了排解寂寞才不断前进的吧?不管做多少事,内心都无法得到满足,所以只能让自己变得忙碌,以排解内心的寂寞。”
接下来,他开始分析堀江贵文的童年。他问堀江贵文:“堀江先生是为了摆脱过去才这么努力的吧?你小时候和父母的关系怎么样?”
于是,堀江贵文谈起了他的童年。
“其实我不知道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样的。我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忙于工作,家里总是没人。我母亲从来没有表扬过我。最让我生气的是,我考上东京大学的时候,她跟邻居说我是侥幸考上的。我特别生气,想反驳她‘靠侥幸考不上东京大学’。上大学后,我几乎没有回过家。”
堀江贵文大学时代创办了一家公司,事业有成,成了有钱人。于是,身边的人开始赞赏他、奉承他。
心屋仁之助分析,堀江贵文之所以努力学习,向往东京,创办公司,拼命工作,都是因为他不愿意再变回曾经那个孤独的自己,想填补内心的空虚。也就是说,他这种不断追求更大的发展,不断扩展事业版图的行为在旁人看来似乎是崇尚拜金主义的表现,实际上只是“想要被爱”“逃避孤独”等心理引发的行为。
堀江贵文一改之前对待其他评论员时强硬的态度,坦率地表示赞同心屋仁之助的分析,并表示“第一次有人这么说”。
但心屋仁之助认为,堀江贵文心中认为自己不被爱的想法其实是错误的,他误解了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摆脱这样的连锁反应呢?
心屋仁之助建议堀江贵文重新审视过去,认同曾经在乡下生活的自己,并且建议他与母亲面对面谈谈。
但堀江贵文强烈反对:“绝对不可能!不行!”
最后,节目组朗读了堀江贵文的母亲写给他的信。这是个送惊喜的环节,堀江贵文事先并不知情。那封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母亲对堀江贵文的爱。堀江贵文当场号啕大哭,哽咽着说:“我母亲太不会表达感情了,她是个笨拙的人。我和她一模一样,我也不会表扬下属或员工。我跟我母亲在这些奇怪的方面真的很像。”
从表面上看,堀江贵文的行为像崇尚拜金主义的表现,其实这种行为的根源是“自己不被爱”这个认知。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没有感觉到,有时我们会被内心看不到的某些东西操纵?
要想改变自己,改变人生,就要改变操纵行为的认知。
但是,意识到自己的认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为了帮你找到内心深处的认知,本书提供了许多事例,以供参考。
要点
只有能够直面认知的人才能改变自己。
想改变却无法改变的五类人
经常感到焦虑,不由自主地陷入低落情绪,轻易答应别人的要求而让自己疲惫不堪……
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间重复同样的行为模式。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底层认知总是在背后操纵我们的行为。认知的惯性让我们像机器人一样做出各种行动,没有得到及时纠正的认知偏差非常容易让我们的行动与实际目标产生偏差,导致事与愿违。
由于认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很多时候没有具体事例就很难解释清楚。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五个想改变自己却无法改变的事例来看看什么是认知。
这些都是认知造成恶性循环的典型事例。本书第二部分会详述他们是如何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并改变的。
类型1:因为容易焦躁而无法与他人和谐相处的A女士(女性、会计、三十岁)
类型2:认为自己很差劲,容易情绪低落的B先生(男性、工程师、四十五岁)
类型3:因一成不变的生活而感到烦闷的C女士(女性、销售人员、三十三岁)
类型4:追求家庭和工作皆完美而疲惫不堪的D女士(女性、人事专员、三十五岁)
类型5:为了维持“老好人”形象而忍耐到极限的E先生(男性、法务、四十五岁)在以上五种类型中,有和你相似的人吗?详情请见本书第二部分。
认知究竟是什么
认知就是你认为正确的想法,即“下意识坚信的想法”。例如,下面这些想法就是认知。
①对自己的认知(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是……的人。”“我做不到……”
例:我学习好。我不服输。我很快就能从失败中振作起来。我学习不好。我易怒。我容易意志消沉。
②对他人的认知(别人是什么样的人)“别人是……的人。”例:不能信任别人。
如果不严厉地对待他人,对方就会变得怠惰。
人被表扬就会进步。
③对世界的认知(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是……的。”
例:努力的人不会被世界辜负。
世界是不公平的。世界上到处都是危险。世界上到处都是机会。
④理想规则
“必须……”
例:必须提前十分钟到达约定地点。必须保持房间整洁。
⑤禁止规则
“不能……”
例:走路的时候不能玩手机。工作不能泄气。不能浪费时间。不能浪费钱。
⑥夸大解释法则
“……是……”
例:文化水平低的人普遍收入低。男人流泪是软弱的表现。
⑦结果法则
“……就……”
“不……就不能……”例:努力就会有回报。
学习不好就进不了好公司。
平时我们意识不到认知的存在,但认知是思考的大前提。
在生活中已经出现错误行为模式的情况下,如果不知道其根源在哪里,就会数十次、数百次地重复相同的行为。
认知是什么
你认为正确的下意识坚信的想法
认知的特征
①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固有观念的根源
②是绝对的、没有例外的思维方式
③是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认知
④是判断事物和人的标准(好坏、喜恶等)
⑤是行动和禁止规则的根源
⑥是成功和失败的根本原因
种类
①对自己的认知(“我是……的。”)
②对他人的认知(“别人是……的。”)
③对世界的认知(“世界是……的。”)
④理想规则(“必须……”)
⑤禁止规则(“不能……”)
⑥夸大解释法则(“……是……”)
⑦结果法则(“……就……”)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认知,下面介绍一个朋友向我咨询的事例。
安田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性,性格沉稳,看上去非常温柔。
让安田烦恼的是,他总是不由自主地对家人发脾气。真是令人意外的烦恼。
作为朋友,我从没见过他发怒、大喊,也完全想象不到他生气地吼人是什么样子的。
他向我讲述了一些他发脾气的具体事例。我发现他并不是对所有家人(妻子、儿子、女儿)都爱发脾气,只是常常不由自主地对儿子说重话。
他的儿子放学回到家后总是随手乱扔衣服和书包,课本也放得到处都是,将客厅弄得乱七八糟。安田往往会以极其强硬的口吻要求儿子:“喂,快去收拾!”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总是顶嘴:“真啰唆,知道了。”安田无法抑制自己的怒火,粗暴的话语脱口而出。结果,儿子开始闹情绪,和他冷战。家里的气氛在之后的两三天里一直糟糕透顶。
虽然事后安田会反省,但自从儿子进入青春期,此后的三年里常常发生这样的事。
于是,安田向我求助,和我一起寻找造成这种行为的深层认知。
我:为什么儿子不收拾东西会让你这么烦躁呢?
安田:因为不好好收拾就会变成懒惰的人。
我:那为什么只对儿子发脾气呢?
安田:如果我的女儿或者妻子不收拾,我只要严肃地说一次,她们虽然不情愿,但最终还是会收拾。可我儿子总是顶嘴。我特别烦这一点。
我:为什么儿子顶嘴,你就会生气呢?
安田:可能是因为觉得作为父亲的威严被挑战了吧。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认知是“不收拾东西的人就是懒惰的人”。
所以,一旦有了这个认知,他就会重复以下行为模式:不收拾房间,儿子就会变得懒惰→作为父母,应该避免让儿子变得懒惰→批评儿子。
此外,他心里还有“孩子必须对家长言听计从”“父亲必须有威严”等认知。正因如此,他才会对孩子的顶嘴行为产生难以抑制的愤怒情绪。
他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认知,是因为受到超级爱干净的母亲以及很有威严的父亲的影响。但这里我们只讨论认知本身。
像这样将认知转化为语言,就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安田的内心。认知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所以本人很难察觉到。
因此,安田只能看到“容易动怒”这个表面上的烦恼。如果不仔细寻找,人很难发现藏在行为背后的认知。
认知是人在无意识中绝对相信的规则,是判断喜恶、好坏的标准。认知也是自我评价的基石,让人形成“我可以”或“我不行”等自我认知。认知会催生与之匹配的行为,进而在工作、恋爱、财富、健康等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
要点
寻找支配自己的认知。
积极认知和消极认知
所谓消极认知,是一种引导人生走下坡路的思维习惯。遇到困难的时候,这种认知会让人情绪低落、放弃目标。
内心深处的消极认知会阻止你的行动,让你即使有想做的事也无法迈出脚步,不由得做出自己不想做的事。具体示例如下:
·想跳槽→(但是)我既没有过人的技能和充足的知识,也没有人脉。
·想考资格证书→(但是)我并不聪明,学习也没用。
·想对喜欢的人表白→(但是)我最喜欢的人不喜欢我。
·想进行自我投资→(但是)我对这种事知之甚少,可不存钱肯定会后悔。
而积极认知是一种引导人生走上坡路的思维习惯。它会激励你,有力地推动你采取行动,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想要的结果。
接触了三万人,我发现,什么事都做得很好的人都有积极认知。例如,“我很幸运”“我很努力,也能坚持”“只要行动,就一定有出路”“这个世界会支持努力的人”“支持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变得幸福”。
用积极认知还是消极认知看待世界,会让我们的思考和行动大不相同。
后面会提到如何拥有积极认知。
要点
无论你相信自己能做到还是觉得自己做不到,你的想法都会成为现实。
人为什么会产生认知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认知呢?原因有两个。
原因1:人本能地对安全感有依赖性
这里以我的“恐狗症”为例进行说明。
五岁时,我曾被路边的狗咬过一次。自那以后,即使我已经长大成人,依然很怕狗。哪怕遇到体形很小的吉娃娃,我也会害怕得后退。
我的大脑明明知道被吉娃娃咬了不会有生命危险,被狗咬的经历只有一次而已,但身体还是会自然地出现这样的反应。
我心里已经形成了“狗很危险”这个认知,所以条件反射般远离狗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一旦认定了“狗很危险”,不管之后以理性的思维找出多少理由来说服自己,也很难对抗这种想法。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安心、安定,认知产生了。
有些认知给人带来待在不会出错的安全区的感觉,例如以下认知:
·太任性会被父母反感,所以要听父母的话。
·太信任别人也许会被背叛,所以不能完全将任务委托给别人。
综上所述,产生认知的第一个原因是人本能地对安全感有依赖性。
原因2:大脑无法理解真实的世界
第二个原因是,大脑能够意识到的事物是有限的,正因如此,大脑无法理解真实的世界。如果我们不在一定程度上过滤信息,进行取舍,我们的大脑就会变得混乱。就像我们走在大街上,并不能记住所有店铺和所有路人。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看待真实的世界。
下面以上图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真实的世界、人、事物作为事实存在着,这就是一级世界。我们会通过独特的“过滤器”——认知——来看待一级世界。
通过认知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我想将其称为二级世界。我们认定的现实是通过自己的认知描绘出的二级世界。
世界上的七十多亿人看到的二级世界各不相同。
所以,即使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有人觉得安全,有人觉得危险;对待同一个人,有人喜欢,有人讨厌;面对同一件事,有人享受其中,有人痛苦不堪。
我们无法改变一级世界,但可以通过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来改变二级世界。
你可以决定自己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
如果大脑直接接收了过多来自一级世界的信息,就会变得混乱,所以我们心里会自动生成一个“过滤器”,以便于理解世界、人、事物。这就是产生认知的第二个原因。
如果我们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世界随着看待世界的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是否就能看到希望?
要点
你眼中的真实世界,其实是独属于你的二级世界。
你看不顺眼的人其实是你心中讨厌的自己
大家都有看不顺眼的人。
实际上,你看不顺眼的人正是你心中“讨厌的自己”的投影。
可能你现在无法认同这个观点,接下来我会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鸟井在一家风投公司工作。她是公司最年轻的海外分公司总经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有决断,很可靠,她是女性后辈们憧憬的对象。
她最看不顺眼的就是爱撒娇的女性,还说看到那些穿着轻飘飘的裙子撒娇的女性就难受。如果这类女性与自己有工作往来,她还能冷静对待,但其他情况下她总是躲着这样的人。她说,自己从学生时代起就不喜欢这样的女性。
鸟井之所以对这样的女性反应如此敏感,正是因为认知。
那么鸟井到底有怎样的认知呢?
鸟井之所以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在竞争社会中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她有这两种强烈的认知——“女性必须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绝对不能输给男性”。
她之所以产生这些认知,是因为受到了她父亲的影响。
她的父亲很想有个儿子,却只有鸟井一个女儿。她记得自己小时候,父亲总是羡慕地看着在附近打棒球的男孩们。鸟井很难过,觉得自己好像不应该出生。
父亲总对她说:“不能输给男人!”她参加赛跑赢了男孩的时候,父亲会摸着她的头骄傲地称赞她。
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她产生了“只有努力拼搏,不输给男人才会被爱”这种认知。而爱撒娇的女性恰好违背了她的这种认知。
如果她发现“依靠男人可以生存,也可以被爱”,那么她曾经相信的世界可能会崩塌。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
板仓是一位在工厂行政部门工作的女性。她非常讨厌工位在她旁边的一个男同事,因为他邋遢、懒惰,开会总是迟到,经常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作,还经常在最后关头向她求助。而最让她讨厌的一点是,即使他那么懒,身边的人还是很喜欢他。
板仓每天早晨四点起床做家务,学英语,比别人早一步开始工作。为了能准时去托儿所接孩子,她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争取每天按时下班,并且尽量避免给身边的人增加负担。
她内心的认知是“只有努力才能被认可”“必须一直努力”,所以拼命抑制想偷懒的想法,不懈地努力着。
在板仓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过得很辛苦。
她的父亲是个大男子主义的人,花钱没有节制,还欠了赌债。母亲只好一边还债,一边养活三个孩子。弟弟妹妹性格自由、任性,还需要人照顾,板仓总是看到母亲在晚上独自哭泣的样子。
身为长女,板仓要帮妈妈做家务,还要照看弟弟妹妹,在学习上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母亲总是抱着她表扬道:“你这么努力,帮了妈妈大忙。”
最爱的母亲对她说的话让她产生了“努力就会被爱”这种认知,所以她做任何事都拼尽全力。
因为她严格地抑制内心想放松、享乐的欲望,所以看到生活轻松却能被爱的人会觉得非常讨厌,无法忍受。这样的人是她心中被否定的那一类人。
这样看来,你看不顺眼的人可能是不被接纳的自己的投影。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
如果看不顺眼的人有很多,就要重新审视一下内心不被接纳的自己。
拥有“必须不断努力”这种认知的人会责骂不努力的人。
拥有“必须完美”这种认知的人看到错别字满篇的资料会暴跳如雷。
拥有“男人必须坚强”这种认知的人看不起容易感动、落泪的男人。
拥有“必须遵守规则”这种认知的人会视违反规则的人为不守纪律之人。
拥有“不能被人讨厌”这种认知的人对说话直白的人很反感。
即使你想远离看不顺眼的人,他们还是会成为你的上司、你的邻居,在现实中包围你。换句话说,如果你改变认知,看不顺眼的人会大大减少,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也会得到缓解。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布雷萧有一段话很好地阐释了认知与其创造的世界的关系。就用这段话来结束这一章吧。
我们的认知创造了我们坚信的世界。
我们的情绪、思考、态度投射于世界中。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世界的认知来创造一个不同的世界。
是内心的状态构筑了外在的状态,而不是外在的状态构筑了内心的状态。
要点
你看不顺眼的人就是被你否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