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书名:当你自信独立,才能无所畏惧 作者:伢伢 本章字数:14334 下载APP
认 知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斜杠青年”这个词开始流行起来,大家也以做“斜杠青年”为新风尚,但流行的同时又开始了“贩卖焦虑”。“贩卖焦虑”和“斜杠青年”成了当下大部分年轻人的口头词汇。我们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标签,职业可以是一位产品经理,但私下还可以是摄像师、插画师、新媒体博主等,好像只有主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有个副业,或者同时有几个副业才好。远的不讲,据我的朋友圈近几年的变化来看,几年前说得好听点,一大半是金融从业者,但现在再翻看一下朋友圈,同时开店的、卖珠宝的数不胜数。
放眼望去,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主业之外找了份副业或者兼职,双重保障,而且看上去做得风生水起,生活水平好像一下子大飞跃。
比如以前做外贸的,现在一边做着外贸,一边又转身成了某品牌化妆品或服装销售的地区代理,经常在朋友圈更新状态,每天看起来都忙得不可开交。
也有本职工作是在银行工作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起医美来了,今天晒转账记录,明天晒巨额刷卡账单,照片全是下午茶,出入的都是高端场所,动不动就来一句:钱只有花在自己身上,才是真的有价值。但实际上过得怎么样呢,并不可知,有些比较熟悉的会了解一点,朋友圈的“他们”,私下里还要考虑下个月家里的水电费账单、孩子的补习班费用怎么凑齐。
还有一种更吓人的,今天来个数据,证明通货膨胀有多厉害,明天来个物价表,证明钱有多不经用,告诉你钱放在银行只能眼睁睁看着贬值,什么也买不来。然后偷偷告诉你,不如投我们的某某养老产品,或者买某某保险,保证跑赢通货膨胀。
每次在朋友圈刷到这些,我就笑一笑,并不理会,因为我知道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暴富。“暴”这个词有着太多的诱惑性和不稳定性,主要是比较渺茫。我赞同并支持每个人应该有一份可以为自己增加保障的副业或兼职,毕竟现在的社会不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不稳定的,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丢失了这份工作或收入保障,已经不存在“铁饭碗”这一说法了。但是去发展自己的一份副业,不代表要盲目跟风,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最近看哪个副业比较火就做哪个。除了副业还有投资,投资也是现在大部分人的选择,而且我一直坚信存钱也是投资的一种,当你对投资项目的细节既不了解也不熟悉时,能把钱存住,也是能力的体现,迫不及待地想跟风投出去,博一个暴富,结果可能并不会如愿。每个人对抗投资风险的能力千差万别。
其实我也有特别焦虑的时候,每次焦虑起来还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一段时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年龄渐长,在生活里遇到一点瓶颈和挫折就丧气得不行,整个人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害怕做事情会失败,害怕挣得太少,也害怕钱会亏在自己手里,老了没有钱用。甚至对待情感问题都很消极,不觉得人家对我的好就是爱,也不认为有哪个男人会长长久久地喜欢我。
最焦虑的时候,我想过和闺蜜一起开个奶茶店、甜品店之类的小店铺,但是仔细算了下门面租金、税费、加盟费、推广费和投资回报率之后,就打了退堂鼓。曾经也想过经营一个医美诊所,毕竟现在医美行业挺受关注的。暑假那段时间,我偷偷跑去好几家医美诊所,一边装作美容咨询,一边暗中观察经营状况,发现好多家一天下来没几个客户,而营业额真正做得好的,都是大型连锁集团,小门店举步维艰,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行业对硬性技术和相关资质的要求很高,我们所了解的只是表面。
我这个人做事情前喜欢反复琢磨,一个项目究竟能不能盈利,从哪里盈利,盈利能不能持续,有没有风险,这个风险我能不能抵御……不琢磨还好,一琢磨把激情都给磨光了,只剩下一堆冷冰冰的数字。
可能就是这种前一秒天使、后一秒魔鬼的个性,帮我挡掉了很多的冲动投资和诱惑。那个时候,我只有一个念头,投资某样东西,或者做某件事,我至少要先了解它,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说服不了内心,那哪怕我跟风走对了,也不得安宁。搞不好拐个弯,又搭进去了。
虽然我一直赞成有一份可以给自己带来保障的副业或兼职,但相对于副业来说,原本的专业能力是我们不能丢的,除非副业也可以培养我们相关的技能,并且可以持续发展。因为我一直坚信你只有有一定的能力和技术才可以长久地养活自己,不能因为副业在一段时间内比较挣钱就放弃了自己原本的技能或专业,要有长远的眼光。
有一件事比较触动我,是一段对某知名女演员的采访。
主持人问她,目前很多演员为了今后的发展会设立自己的工作室,或者会投资一些产业,不知道她是否也有过这样的计划。这位女演员直接回答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去开任何工作室或者做生意,做好演员就是我一生唯一的愿望。”
由此可见,找准自己的位置,认准一条路走下去,可能是最笨的方法,但却也可能是最聪明的捷径。只有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专业上,去付出努力和心血,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回过头来看,我们中那么多人有焦虑感,原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另一个是想要的太多,又没有耐心慢慢来,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但又什么都没有下苦功夫,最终就什么都没得到。
而对抗焦虑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怎么赶在人前,而是找点事情专注去做、盯紧去做。副业、兼职耗费你两三分的精力是比较合理的分配,专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还在上学的就好好读书,专业学好了回报会很高,做微商或者其他副业,花几分精力就可以了,要分清轻重,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已经工作,但又不喜欢现在的职业的,那就要立刻做决定,多方面分析,认真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去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别信那套“找个清闲工作,然后再搞搞副业”的论调,想做什么就全身心投入去做,什么都想要的,最后都没好结果。
赚钱这事,一看运气,二看风口。
印象中,我爸他们那批“六○”后,下海做生意是个风口,大家都守着铁饭碗不敢动时,谁胆子大一点,下海开个什么工厂,谁就能赚钱。
你去看现在的大批实业家,都是那个时候起来的。我家早年做汽水厂,其实都不好意思说是厂子,就是家庭小作坊,做类似北冰洋汽水的饮料,爸爸靠这个厂子养活了我们一家。
对“七○”后来讲,房地产是风口,“八○”后的风口是金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三个专业最火:外语、计算机和土木工程。
学外语的,要么当外企白领,要么出国去了;学IT的,至少现在收入也不错;而学土木工程的,不管是进房地产公司,还是自己搞房地产,大部分都比同龄人有钱。
房价暴涨这些年,真正受益的实际上也就这一批人。
而二十一世纪头十年,据说两个专业比较火,录取分数最高,一个是新闻,另一个是金融。
我跟闺蜜属于随大流被推上末班车的,她学了新闻,我学了金融,结果毕业后她进了银行,我兜兜转转现在也算是做着自己的专业领域。
当然,现在金融也不那么火了,新闻被短视频冲击得比较厉害,看得也比较少了。而现在的时代风口是网络直播和自媒体。不需要有高学历和好的资历,也没有过高的门槛,有自己的特色和内容就可以了。
但想赚钱,除了努力,也靠运气,而风口就是运气。但这事可遇不可求,只能回过头去看什么是风口,但你很难知道,什么是下一个风口。
大部分的普通人,还是活在自己的节奏里最现实。
什么叫活在自己的节奏里呢?
答案还是两个:专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如果做不到,那就做好主业,不要混日子。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去做最想做的,因为想成功是很难的,如果不是真的喜欢,你坚持不下去,也就等不来机会。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最想做的,那就想想,有什么事情是哪怕不赚钱,自己也愿意去做的。如果有,那就先坚持下来,任何一个领域,你做到专业,做到很难被别人取代,自然就不愁不成功。
世间人常有,而风口不常有,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极致,并且一直做下去,这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更为现实的选择。
如果你还没有能力找到喜欢做的事,那就先努力工作,千万千万不要混日子。努力提高专业技能,也是一条更为实在的路。
很多家长,尤其是家里的老一辈,最常灌输的错误观念,就是女孩子有个轻松体面的稳定工作就可以了,然后多照顾家庭。
所谓的稳定,就是“混日子也解雇不了”,这都是目光短浅的行为,且不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铁饭碗”了,就算是有,也容纳不了这么多混日子的人。
安逸的环境和不思进取,对人有极大的杀伤力,你会变得越来越不爱动脑子,思维越来越固化,别人半小时能做好的事,你一天都搞不懂,慢慢地,竞争力越来越弱,最后一定会遇到壁垒。
现代社会,核心竞争力不是背景,也不是学历,而是你的学习能力。主动学习,去向身边更优秀的人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地,你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这个岗位离不开你,那你待在哪儿都有饭吃。
不管是自己喜欢的事,还是擅长的事,一头扎进去,勤勤恳恳做好,做到行业的前百分之二十,你就肯定不会饿死。
人都喜欢跟领域中最优秀的人打交道,你去健身,肯定是喜欢优秀的教练,因为他多年的经验会让你少走弯路。
而混日子的教练则会浪费你的时间和金钱,如果这个差教练,一会儿兼职教拉丁,一会儿兼职卖燕窝,就更惹人厌烦了,对不对?
你给孩子找家教,肯定是想找行业内最好的老师,上来就能解决痛点的,而不是“语数外史地”全能,全能有时就是全不能。现在需要的是“T”字型人才,首先你要有自己深耕的领域,有自己能拿得出手的技能或专业,然后有一些其余的副业或者其他技能。如果没有精力做其他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
没有什么比手握一技之长更有底气
在我几个月大的时候,有一天爸妈给我洗澡,爸爸一边往澡盆里加水一边说:“我们女儿的哭声比别的孩子响,以后至少也能上个本科大学吧!”妈妈听完手一滑,“扑通”一声,我跌木盆里去了,呛得鬼哭狼嚎。
几年后上学前班,因为我是左撇子,所以做什么都很慢,也不大和小朋友们玩,连老师问问题时都显得呆呆的,不怎么会说话。班主任提醒爸爸说,你家孩子反应比较迟缓,建议带她去医院看看。这仿若晴天霹雳,我爸几乎是哭着跟奶奶说:“完了,完了,这孩子肯定是被摔成傻子了。”
一年级第一次考试,爸妈都很紧张,生怕我有什么问题。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次的分数是78,爸爸激动得都快哭了:“都会答题了,说明不傻。”
从那以后,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考多少分爸爸都一副特别满足的表情,他总笑呵呵的,从不给我压力。所以,成绩对于孩子的重要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他的期待。
成年之前我从未有过远大志向,对分数和排名比较在乎的唯一原因就是妈妈在乎。她是中学老师,和同事的聊天内容不是丈夫就是孩子。爸爸不在身边,于是妈妈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我身上,她希望我能够成为令她昂首挺胸的骄傲,所以当我达不到妈妈的目标时,她都会生气和失望,甚至一边打我一边哭。
成绩好不好成为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长大后又衍生出很多的标准:是否考公务员了;是否结婚了;结婚之后,就会问是否生孩子了。迎合这些标准就会得到赞扬,如果没有就被视为不争气。
事实是,遵守这些标准真的那么重要吗?世界并不会因为你按照这个标准行事而额外奖赏你,你该烦恼还是会烦恼,该一地鸡毛还是会一地鸡毛。要命的是,这些标准就像是缠绕在篱笆上的荆棘,一步步将你圈进来,慢慢地,你的路越来越窄。
心理学书籍中说,孩子大多被视为父母辈小一号的复制品,是大人内心自恋的投射器。再平庸的人内心深处都觉得自己是块被埋没的璞玉,孩子作为基因的延续,自然是最棒的,考第一、考名校都天经地义。如果孩子达不到这个要求,父母就会有心理落差,越是普通的人,心理落差越大。自己越是混得不如意,潜意识里越会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有远大前程,而那些真正过得好的,对子女的未来则并无特别期待,也不指望他们能比自己优秀,他们对子女更多的是宠爱和信赖。
在这一点上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取名字,有些人家给孩子取的名字总是郑重其事地寄托期望或者鲜明地表达志向。举个例子,我妈妈教过的学生里就有好几个的名字里带“富”字和“贵”字。而有些家庭的孩子,名字寓意反而简单一点,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因为他们知道,孩子考多少分、排多少名并非那么重要,他们的未来是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的。
孩子的分数排名重要吗?有时候很重要,有时候又不那么重要,而且越往后,认知的差距越会将人和人之间拉开距离。那么是不是成绩一般、家里没“矿”的孩子就没有什么出路了呢?答案是:未必。以我的人生经历,以下三个条件影响了你后半生能否逆袭:
一、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我的资质一般,最大的优点就是阅读速度快、理解能力稍强。拿过来一本书,我可以很快读完,然后对照目录把概要和心得口述出来,必要时会利用画思维导图、列框架、写关键词等方法帮助记忆。
以前不觉得我这样学习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我从选修的心理学课中得知:人脑中绝大部分储存的信息是跟电脑的“垃圾文件”一样随处堆放的,这部分被笼统地称为“潜意识”。但如果你在信息输入时做了二次加工或者总结,那么它就会像文件夹一样被有序地存放起来,被称为“记忆”。记忆的东西越多,大脑细胞和神经元的密度就越大,你的脑子就会越来越好使。
我也不是天生阅读速度就快,就会“记忆”,而是后期训练出来的,学习时间很宝贵,想多看课外书就只能用最短的时间尽可能多地记下来,时间久了就慢慢养成了习惯。这种做法我坚持了十几年,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自学能力变得很强,知识储备量很大。由此可见,考试分数可以成为历史,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下来就可以受益很久。
在准备职业考试和留学考试时,我发现市面上的各种辅导班和培训机构都打着速成的标签,类似多少天搞定雅思、GRE考试等。这些冠冕堂皇的说法无外乎就是教你走捷径——用快方法让你不费力气地拿高分。
但我没有报任何一个班,雅思和GRE考试所需的单词量,我都是生背,老老实实一遍一遍地记,不停地重复刺激大脑,平均每个词看过十遍以上。整个过程既痛苦又枯燥,但是没办法,只能硬扛,因为我知道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比循序渐进、刻意练习效率更高的了。
总有人耍小聪明研究套路和速成,事实是聪明人往往用的都是笨方法,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完成。学习也好,工作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就像盖房子,你一砖一瓦盖好的“房子”才会坚固。我以上的两段经历只说明了一个道理:坚持好的习惯可以提高效率,少走捷径,脚踏实地去做事。
二、是否有一技之长
我在小时候出于“求生欲”,各科目考试成绩都差不多,不相上下。但和我一起长大的媛媛就不同,她其他的科目一般,唯独英语这一科目相当拔尖,高考考了147分,几乎是单科状元,进了师大后,各种英语比赛奖项拿到手软,还没毕业就被某著名培训机构录用。我还在靠从家里拿生活费生活时,她就已经完全可以在外兼职讲课赚取生活费了。她在培训机构待了很多年,离职的时候,她是他们机构分校的校长,如今和丈夫一起创业,做留学培训,生活过得很好。
家长总觉得孩子全面发展最好,事实是全面发展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很有可能全面平庸,还不如某方面特别突出,比较容易被人记住。以后的社会,平台的优势越来越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你个人有没有能力,有一技之长比什么都重要。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远远不如有一技傍身的本领,可以安身立命。
三、是否有健康的身体
这一点的重要性是我近几年越发体会到的,国外校园最受欢迎的是体育特长生,什么美式橄榄球冠军、篮球明星学员,他们到哪儿都备受瞩目。我以前觉得这些人都头脑简单,学习不好,后来发现这些体育特长生的综合素质都很高。记得有个棒球手,和我搭伙去图书馆读书,做作业特别专注,到点就完成,然后去训练,效率特别高。最要命的是人家身体好,我熬夜两次人已接近报废,而他洗把脸后像重生了似的,继续精神抖擞地去上课。
身体好可以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和竞争,身体健康专注力也会高。
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个可以依靠的一技之长,是我们必须要求自己掌握的。
只有你刻苦学习过, 才能领略到学习所带来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我每天除了观察股票市场就是埋头学习,我还用两年时间考下了基金、证券、股权、期货的从业资格证书,通过了CFAa一级和二级考试,读了中国和英国金融学和经济数学方向的两个硕士,后期准备去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学习,不出意外的话,我会继续攻读偏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
我对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的最大体会来自一件小事。
中学的时候,有次奶奶来我家,不知怎么的就提起了爸爸的发小秦叔叔。秦叔叔的身体一直不好,生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叫小雪,大我两岁,小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奶奶说秦叔叔家两个女儿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去工厂打工了,每月工资几千元都寄回家里,给爸爸治病的同时还要供弟弟读书。她们的妈妈逢人就夸女儿懂事。当时家里正准备让我转学念私立学校,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将近一万,而爸爸又辞职准备下海创业,家中收入很不稳定。
奶奶的意思是女孩子没必要花费那么多钱培养,不如早点结婚生子。那晚爸妈都没说话。
一晃多年过去了,我按部就班地上大学、就业,放假在国内、国外玩耍。
我在出国读书前特意抽时间去了趟奶奶家。或许是家乡变化太快,或许是我许久不回奶奶家,已认不得路,记不清具体走哪条路,便麻烦路边一位有些干瘦的村妇带路。让我惊讶的是,她竟然知道我的小名,还提起我小时候的情况,言语间对我很熟悉,好似长辈一般。
到奶奶家后我提起这件事,想问那个村妇是不是家里哪个亲戚。奶奶叹口气说:“是你秦叔叔家的小雪啊,她早早嫁人生了两个儿子,但是丈夫身体不好而且还懒,一家老小全靠她打零工养活,小儿子好像还有先天病,苦的嘞……”
我当场目瞪口呆,因为小雪眼角的皱纹和头顶若隐若现的白头发让我怎么都不敢相信她是儿时的小姐姐,是我的同龄人。
从那以后,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毕竟孩子不能选择父母和出身,但父母可以左右孩子的命运,我父母虽然严苛,但至少支持我读书,从而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第一次申请哥伦比亚大学时被拒绝了,学校觉得我无法证明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后来我找了一位耶鲁大学毕业的很有名望的教授,邀请他帮忙写推荐信。
申请学校成功后,我向那位教授表达感谢时,他说了一番话令我印象很深刻:“男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善一个家庭,但女孩子受教育会受益三代,所以我愿意帮忙。”
当然你可能会说知识确实能改变普通家庭孩子的命运,但对富裕家庭的子弟来讲可能没什么用。其实不然,家境殷实的人会因家庭变故而从云端坠入谷底,但他如若手握本科、硕士、博士等其中某一学历,便足以让他在遭遇家庭变故时也能自食其力。由此可见,读书是普通人家孩子的敲门砖不假,但也是显贵人家孩子的“保险杠”,因为穷未必会一直穷,富贵也未必能一直富贵。
以我不多的人生经历而言,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不是一次性改变命运,如果你指望通过一次高考就从此达到人生巅峰,指望获取某一个从业资格证就能升职加薪,是不切实际的。想有大的改变必须要坚持学习。
记得刚毕业时,我工作轻松,薪水也不低,但过得并不开心,既不想和单位的“老油条”混在一起,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些什么。
当时的我很迷茫,不喜欢从事当前的工作,于是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每天记二十个考研单词,一周做三套考研真题。虽然没有很严格执行,但好处是英文学习从大学到工作从来没有中断过,重拾起来几乎不需要过渡期,所以后来的研究生统考英语科目几乎没怎么刻意复习便通过了。
我那时经常出差,在路上我就翻看CFA真题。CFA涉及股权、债券、衍生品投资等专业性很强的内容,资料又是纯英文的,整个学习过程很痛苦,白天出差写报告,晚上烧脑做习题。其实那时候自己也想不通考这个证书有什么用,但我很享受学习的过程。当你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时,会帮助你忘记人际关系中的不快和感情中的困扰,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信。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些看似不相关的事冥冥之中却都有联系:如果之前我没有学习英文打发时间,就不会那么顺利通过考研英语和CFA考试,如果没有做CFA的海量专业题,留学时的专业课考试也就没那么容易顺利通过。
很多时候你付出了努力,表面上看和没努力的人得到的结果一样,但那只是暂时没有显出成效,幸运会迟到但不会不到,你要相信不管这世界多么不公平,它还是会给勤奋肯拼的人留有机会。
当然光有决心还远远不够,策略和方法才是逆袭的关键,我根据自身体验总结了三个关键点,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首先,要制定好一个大目标和N个小目标,在这之前要先清楚自己的优缺点,比如我的优点就是脑子反应快、阅读速度快、总结能力强,缺点就是讨厌运动。
因此在制定目标时,我肯定以学习专业知识类为主,而不是考瑜伽教练、赛车手等运动类的证书。做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可以帮助我建立信心,由简入难、积累经验,从而攻克一个目标。通过一门考试后,总结出的方法在下一门考试中也用得上,就像开公司,在这个项目能赚到钱,换一个项目大概率也能赚到钱,因为方法都是相通的。大目标制定好,再根据时间细分出每月、每周、每天的小目标,一步步去完成,每完成一个目标就设定一个奖励犒劳自己。
我那时上午研究股票,下午写文章,晚上备考,时间久了情绪很容易崩溃,于是每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我就会奖励自己看场电影、吃顿海鲜,算是犒劳自己。
其次,专注、自律和时间管理很重要,因为这些因素和执行的效果密切相关。我备考前的三部曲就是:删购物软件、删娱乐软件、关闭朋友圈。因为人的精力有限,只有极度专注才能把短期效率提升上去。
保持自律最重要的是不找借口,不留后路,不要用工作忙、身体不舒服等借口骗自己,也别觉得今天欠的明天可以补上。记得有一次假期玩得太过,计划拖延了半个月都没完成,于是逼着自己晚上熬夜硬补。但第二天身体就发出了预警,心脏开始感觉到不舒服。我反问自己:“你不是觉得今天完不成的任务明天可以补回来吗?如果明天身体发出红色预警了呢?”这种自我惩罚恶补拖欠任务的方式太极端,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拖延了。
保持自律还需要培养好的习惯。心理学上讲,大脑神经元会记住人的每一次行为,单个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了,基底神经节就会逐渐形成固定模式,而一旦它彻底熟悉了行为间的联系,将其转化成了习惯,那就很难改变了。举个例子,学习时看一次手机,神经元就记下一次学习和看手机之间的联系,次数多了,每次学习,大脑就会自动指挥你看手机;睡觉前玩一次手机,神经元就记下一次手机和床的联系,慢慢地,你一上床就会忍不住玩手机,导致的结果就是睡眠不好。所以我给自己定了规矩:坐在书桌前马上学习,学习时立刻静音关手机,躺下后就马上睡觉,逐渐养成了习惯。
最后一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以学英语为例,我的经验就是重复记忆和大量阅读。中学时我喜欢抄课文,一边写一边默念生词和句子,一遍抄下来熟念了很多遍;我还喜欢阅读课外书,熄灯后就躲被窝里看英语外版书,遇到喜欢的外版书更是整本抄写。靠着抄课本和阅读外版书积累下来的语感,在语法不精的情况下,仍一次性通过了大学期间所有英语级别考试以及雅思考试。
如果说语言类考试靠的是积累,那么资格类考试靠的就是技巧了。复习某一科目前,我会先对着大纲和书的目录画宏观性的思维导图,每个章节讲了哪些重点,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脉络。之后再刷真题,每做完一套就总结错题,结合画的思维导图,快速找到错题所对应的知识点,然后再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省时且高效。
以CFA考试为例,一级主要是介绍一些金融工具,二级是对这些金融工具进行估值定价,三级则讲如何运用这些工具进行资产配置,环环相扣。最简单直接的学习方法就是做原版书的习题和官网题库,我是第一遍做所有题,第二遍只做错题,总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就算通过。做完一套题,官网会自动统计你打败了多少人,考试通过率是百分之四十三,那么你每次只要保证打败百分之六十左右的人,考试就没问题了。
我学了很多东西,考取了一些证书,虽然这些并没有使我成为大富大贵的人,但学习提高了我的自律、自控和规划能力。而有了这些能力之后,我就有了底气,以后做任何事都不会迷茫和轻言放弃。普通人真的要付出更多才能拥有好一点儿的人生,努力着往前一点儿,你的修炼效果就多一点儿,你离变成龙就更近一点儿。如果学习是条稳妥的道路,为什么不走呢?
只要你把生活过有趣了,那人生就不算赔本
毕业后,我在杭州的某家上市公司做助理,说是助理实则就是负责一些琐碎的打杂事情。但那时还蛮开心的,觉得刚入社会一年能赚8万自给自足,已经很好了。港校也不去读了,下班就跟同事去小吃街撸串,剩下的时间逛购物网站看视频,玩得不亦乐乎。
那时妈妈每天叮嘱我女孩子工作稳定即可,最主要是找到好的结婚对象,平时上班也要卖力些,这样领导才喜欢。但工作几个月后,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份工作。
有一天我在前台顶班,顺便贴发票,办公室主任路过大厅问我:“伢伢,去年发的通知存档在哪里,我要查一下。”
我说:“在档案柜里的左手边。”说完拿着饭卡就去吃饭了。
吃完饭回来我却听见办公室主任在茶水间讲:“那个伢伢,我问她通知放在哪儿,她说在档案柜里然后就走了。”旁边有人冷嘲热讽地说道:“哎呀,现在的小姑娘都不会来事儿。”我真的是一脸委屈,明明就是在档案柜里呀。那时的自己真的想不到原来领导的意思不是问你文件在哪儿,而是让你给她拿过去。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件事令我尴尬不已。当时公司经常要跟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券商打交道,吃喝应酬避免不了,领导觉得我形象气质不错,每次都叫我过去。参加饭局的全是董事长之类的人物,就我一个“普通人”。
满桌子菜没人动筷子,全都在那里听主坐之人高谈阔论,并时不时应和,我越来越饿,也越来越心急。最后上汤的时候,领导说:“伢伢给我们每个人分一分啊!”于是我站在那儿一小碗一小碗地盛汤,全程大家都看着我,我本来心情就紧张,加上汤又比较烫,我又饿得心发慌,后来不小心手一抖,把汤勺打落在了地上,当时的我真的是满面通红,紧张坏了。
工作干了几个月,我已经开始轻度抑郁了,一方面想做好,另一方面又觉得实在使不上力,这根本就不是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一身技能却无用武之地。那种心情就像乒乓球国手被调去踢足球一样,满身的技能只能化作悲愤。
没多久我去找领导,想调到更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上,我是财经科班出身,能写能算,希望能去一个技术岗位。老板倒是很客气,说年轻人别浮躁,要做到扎根基层,当好螺丝钉,不要心高气傲。
那是我特别纠结的一段时间,觉得工作给我的东西和我的野心完全不匹配,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我拿起了专业书,开始准备考研、考取相关资格证,投简历换工作。
有些人因为不得志,就喜欢骂这个骂那个,觉得全社会都欠他们的。但好在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有我的价值,我不应该被这样对待,抱怨和吐槽只会让人更加充满戾气,但是对能力提升半点儿帮助都没有,不如把精力专注在琢磨方法上,当你足够专注时,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那是我人生中效率最高的时期,好像一只气球,一直被压得很瘪,但肚子里是有气在的,只需要一点点空间就能迅速膨胀。
生活没达到期望值,没关系,就当我赔本了,在这里止损,后面我卖力再把本赚回来。
当你特别卖力地想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你会发现连老天爷都在帮你,之后的人生,我做私募,做基金,写微信公众号都很顺。
记得当初我一个人的工作量顶三个人,最多的时候连续一周出差。当你勤奋、努力时,你会发现遇到的都是勤奋努力的人,他们都很优秀,给你的帮助也很大,而勤奋、爱动脑子的习惯一旦养成,再想懒就难了。我要玩命地补回那些被耽误、被否认的时光,那不只是青春,那是我的成就除以青春所得出的价值。
我经常听到有人在顾虑要不要去或者要不要继续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我以我的教训告诉大家: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试一试,并且不要放弃。
大城市有看得见的苦,但也有看得见的明规则,风口多,赶不上这波总会有下一波。贪图安逸坚守小城,或许不失为一种娴静的生活,但也许会错过很多改变人生的机会。
没有什么工作是金饭碗,你能不被淘汰就是最大的稳定,去大城市拼一把,万一成了也算是给下一代铺路吧。
那晚我复盘了自己的前半生,辗转反侧。记得一个心理学研究生说,一个人到了老年的时候能不能真正开心,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很大一部分在于完成了多少儿时的梦想。我儿时的梦想是能够留学,然后去上海闯荡。犹豫时,内心小宇宙里要拼命把本赚回来的心气又来了,我又想起了做小文员时天天混吃等死的岁月,好像一夜之间又恢复了渴望成功的饥饿感。
什么是幸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一直沐浴在阳光下,而是在黑暗中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能凝聚出真正的充实。
反正青春都短暂,不试的话年龄也会暗中增加,试了是圆梦之后的奔三。刚好感情上有些波折,和那时爱着的人商量了一下,我踏上了去英国的路。
在国外的生活并不轻松,可以说是颇为艰苦,我有很多次都是米饭就着眼泪咽下去的。由于中英存在七八个小时的时差,我又不想因为学习耽误看盘和正常工作,于是每天的作息就变成了这样:凌晨2点到早上8点爬起来看股票,休盘后稍微休息下,起床洗漱吃早饭,上午9点到下午4点上课,中间午休时间写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晚饭后预习、复盘、和学员交流,9点30分准时睡觉。每天坚持按作息严格要求自己。
记得有一回全天满课,我只能趁课间和午间休息构思文章框架,用语音来写,早饭和午饭全没顾上吃,有些头晕目眩,加上全天精神紧绷,晚上惊讶地发现后背的衣服湿透了,那是零下3摄氏度的大冬天。那一晚,我特别想大哭一场,但是已经没有了力气,挪上床三秒就睡过去了。
白天上课、晚上复习、夜里看交易市场真心会累,我经常窝在图书馆小套间里看着讲义,不知不觉就到国内的交易时间了,只好洗把脸,靠咖啡和茶提神,没胃口的时候干脆不吃了。
轻松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每个周末我可以休息半天,要么补觉,要么买书,要么去咖啡馆发呆看人来人往。这里什么都很贵,除了咖啡,别的什么都喝不起。除此之外就是淘书,从人生第一本英文小说《长腿叔叔》开始,阅读这种简单的小说成了苦中作乐的爱好,但国外的图书售价很高,我只好买二手的,靠着碎片时间一年竟然也看了差不多四十本书。作用很明显,阅读速度变得很快,识字能力变得很强,也对我从国外网站上了解国内金融环境和上市公司信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只是偶尔夜幕降临的时候,会不由得怀念杭州家里可口的美食,还有默契的好友。异国再好那也是单打独斗。
如今,股票账户仍在盈利,学业上还申请到了去美国高校就读的机会。过去的苦已经熬过来了,后面未知的辛苦还在等我,不过心态早已平和。我对物质没有很强的欲望,对书房的热爱远胜过衣帽间,获取新技能所得到的成就感也远大于购买名牌包包,有些辛苦现在经历总好过上了年纪时再遇到,弯路自己都走了一遍,那留给子女的就都是捷径了。只要你把辛苦的生活过得有趣了,那人生就不算赔本。
命运在你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手里
我熟悉的一个“富二代”的母亲,身价有几十亿,本以为没什么烦恼,谁知她却十分为自己孩子的前途担忧,觉得儿子怎么就那么喜欢打游戏呢,跟他爹完全两个样。
坦白讲那个“富二代”并不差,一路上的都是很好的国际学校,大学也是国外很好的。
再说了,现在的孩子喜欢打游戏很正常,985高校的学霸下课后也会偶尔打个游戏,打工人下了班也打。
但凡有点儿上瘾的事情难免会沉迷一段时间,过了那个兴奋劲和好奇劲后慢慢也就淡了,不信你看你们单位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车贷的员工,还通宵打游戏不?
戒掉“瘾”只需要一个契机。我外公当年嗜酒如命,还非五粮液、茅台不喝,直到有一天,医生跟他说:“你再这么喝下去,最多也就再活三年,不骗您。”结果回家他就戒了,现在滴酒不沾。一个上过战场的老兵,年轻时不怕牺牲,老来也是怕喝死的。
这位母亲还有个担心,就是怕儿子走歪,我说那等他大学毕业,就让他先去读研,尽可能进最好的学校读。
普通人家的孩子读书是为了改变命运,有钱人家的孩子读书是为了不被命运改变。怎么讲呢?他进好学校,在一个学霸扎堆的氛围内,绝对比跟着狐朋狗友天天吃喝玩乐要好,二十出头正是冲动的时候,跟在好学生后头,总比被小混混带坏强吧。
这孩子脑子很灵,也比较坦诚,他跟他母亲讲:“我不喜欢读书,但我答应了去读,是因为第一你是我妈妈,男人应该孝顺;第二,学费是你出的,我花了家里的钱,总要给个交代不是?所以我就中上成绩毕业,再高就别想了。”
后来他去了年轻人比较向往的互联网大厂实习去了,这不是挺好的吗?但他的母亲又有了新的担忧。因为她听身边的不少老板讲,互联网行业是吃青春饭的,过了三十五岁就走下坡路了,而家里的人脉都在金融圈,自己的丈夫也是做金融行业的,一度纠结犹豫着要不要叫儿子回来子承父业。
我告诉她千万不要这样做。孩子目前对互联网行业的兴趣明显大过金融,现在既然找到了感兴趣的工作,那就应该让他去做,去尝试。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纯粹是为了赚钱,而他的工作是既喜欢又能挣钱的,多好。
互联网现在是风口行业,他干得一般,但那有高薪有股票期权,怎么样生活都不会太差,至少以后养活老婆孩子是可以的。如果干得好,跟对了人,能够有机会出去创业那当然更好,实在不行还有退路。一个已经大富大贵的人家,最重要的不是搏更大的财富,而是好好地守财。
不要小瞧守财,这并不容易,很多家族的二代,就因为太想干点儿大事,太想证明自己不比爹差,然后败掉了父母给的资产。
古话怎么讲?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民国时的盛宣怀家族,那么大的产业,怎么讲究吃喝怎么奢华,都没糟蹋完,真正败在主事的后人风向被人带偏了,又是赌博,又是听人怂恿投资,最后家业才全败光了。
所以我反复跟这个孩子的母亲说孩子真的已经很好了,没有坏习惯,又不好玩,也还算上进,前二十几年,你们培养他自食其力,后面就替他把关守住财富就好了,他有什么感兴趣的事想尝试,可放手让他去试。
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很多小有家底的父母都有这个忧虑,担心孩子生活得不好,想留财产给他,但又怕留多了害了他。只要是这样的情况,我一般都是以下的建议:
先培养孩子好好读书,尽可能读较好的学校,而且尽量考取更高的学历,留学也好,考研究生也好,多读书总是没有坏处的。哪怕不是读书的料,也要让他学个一技之长,以后能养活自己和家庭。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能自食其力养活自己,不麻烦别人,还能有余力照顾他人,那么留不留财产,留多少财产,其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永远不要小瞧下一代人的潜能。
千万不要听那种“卖房上学,出来都未必赚套房子钱”的言论,孩子是人,不是理财产品,不能说因为房价高,它就是衡量一切的标尺,否则为什么各个地方都不遗余力抢人才,而不是抢炒房客呢?
其实我一直觉得,不论是大富人家的子女,还是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要保持人的三条基本线。
一、做人大方向要清晰
比如不要背叛,不要背叛你的亲人、爱人、贵人、恩人。任何时候都不要诋毁别人,坚持住自己的大方向。不要走歪路,不要动歪脑筋。
二、做人要有维持生存的基本能力
不要有依赖心,也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即使有人给你这个钱财,你也不一定有能耐守住这份财富。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工作,也别让职业生涯进入死胡同,如果做不到资深,那么学会理财,留条后路总是好的。
三、做人要有风险控制的能力
换句话讲,就是命运在你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手里,不要怕,也不要动辄完全相信别人,做任何事把最坏的结果想清楚,你人生就不会坏到哪儿去。
(1)CFA :全称 CharteredFinancialAnalyst(特许金融分析师 ),是全球投资业里最为严格与含金量最高的资格认证。